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32)
2023(4299)
2022(3725)
2021(3596)
2020(2882)
2019(6687)
2018(6486)
2017(12586)
2016(6872)
2015(7686)
2014(7627)
2013(7459)
2012(7179)
2011(6504)
2010(7006)
2009(6340)
2008(6393)
2007(6021)
2006(5649)
2005(5308)
作者
(18861)
(15566)
(15548)
(15016)
(10226)
(7299)
(6998)
(5974)
(5913)
(5911)
(5289)
(5224)
(5134)
(5097)
(5080)
(4858)
(4763)
(4565)
(4514)
(4503)
(3959)
(3840)
(3824)
(3597)
(3586)
(3546)
(3545)
(3442)
(3104)
(3057)
学科
(25151)
经济(25123)
管理(23651)
(22717)
(19290)
企业(19290)
(9624)
(8957)
中国(8405)
(8018)
方法(7782)
(7330)
业经(6848)
(6695)
贸易(6684)
(6537)
地方(6384)
数学(6377)
数学方法(6178)
农业(5654)
及其(5632)
政策(5590)
(5221)
(5204)
银行(5204)
(5032)
方针(4912)
(4818)
(4818)
阐述(4818)
机构
学院(95862)
大学(93103)
(41134)
经济(40109)
管理(39189)
研究(33073)
理学(32665)
理学院(32324)
管理学(31860)
管理学院(31641)
中国(27277)
(21594)
(20017)
科学(17551)
(16781)
(16118)
中心(15526)
财经(15477)
研究所(14102)
(13939)
(13225)
北京(13105)
(12751)
(12573)
师范(12516)
(12273)
(11258)
经济学(11161)
财经大学(11083)
业大(10741)
基金
项目(56049)
科学(44929)
研究(44743)
基金(40045)
(33374)
国家(33051)
科学基金(28986)
社会(27624)
社会科(26173)
社会科学(26168)
(21695)
教育(20796)
基金项目(19859)
编号(19377)
(18133)
自然(18092)
自然科(17678)
自然科学(17674)
自然科学基金(17382)
资助(17274)
成果(16837)
课题(14013)
(12761)
(12644)
重点(12265)
(12021)
(11951)
项目编号(11745)
(11639)
(11498)
期刊
(53703)
经济(53703)
研究(33374)
中国(23392)
管理(17534)
(16110)
教育(13325)
(13206)
金融(13206)
(12109)
科学(10875)
业经(9925)
学报(9600)
技术(9236)
经济研究(8710)
大学(8155)
农业(8065)
财经(7442)
学学(7308)
(6410)
(6371)
问题(6226)
国际(5924)
图书(5823)
(5707)
论坛(5707)
商业(5257)
现代(5227)
理论(5070)
技术经济(4798)
共检索到164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郭彤梅   苗梓欣   戈童言   张克勇   武嘉欣  
随着算法技术在零工经济中的广泛使用,零工工作者呈现出特有的安抚算法策略。然而,当前安抚算法研究“尚处于黑箱”。本研究应用扎根理论,基于39名零工工作者的算法反馈实践,重新界定安抚算法的概念,提出安抚算法是算法管理模式下,零工工作者为获取平台资源,计划并实施符合算法规定的额外劳动,以开展自我管理的过程。进一步地,以行动者视角构建了“分析算法—安抚算法—寻求反馈—后续安抚”的零工工作者安抚算法四阶段过程模型;基于人机互动视角搭建了算法机制与安抚算法“诱发—应答—强化”的动态交互框架。本研究为后续开展实证研究奠定理论框架,为促进平台算法管理与零工工作者间良性互动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彦怡   袁天一   饶培伦  
研究旨在以外卖骑手为代表,探索零工工作者的算法感知因素及其对于工作满意度和未来工作意愿的影响。研究首先通过田野调查及文献调研设计了问卷。通过实地走访与滚雪球,研究者向外卖骑手群体发放了共计458份问卷,回收了313份有效数据。通过因子分析,研究总结出8个不同维度的算法感知因素,建立了外卖骑手的算法感知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使用回归分析探索了人口学特征及算法感知因素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意愿的影响。性别、户籍、算法监控、算法透明度、准入门槛等因素均会对满意度及工作意愿产生影响。外卖等零工众包平台在设计算法时,除了考虑效率,还应当考虑工作者对算法的感知,关注骑手的经验与感受,实现行业的积极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裴嘉良  刘善仕  崔勋  张志朋  葛淳棉  
算法控制作为零工经济下的数字化劳动管理实践,能否在几乎没有人工干预的人-机交互过程中激发零工工作者提供主动服务是检验平台技术和管理策略有效性的关键。但目前少有研究关注零工工作者感知算法控制对其主动服务行为的影响机理。本研究借鉴国内学者开发的零工工作者感知算法控制量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视角实证考察了感知算法控制影响其主动服务行为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本研究针对347名零工工作者的三阶段时间滞后调查分析发现:零工工作者感知算法控制一方面通过激发主动性动机,增加其主动服务行为;另一方面又通过诱发控制性动机,减少其主动服务行为。进一步发现:感知算法控制通过主动性动机和控制性动机对主动服务行为产生的总体间接效应为负。此外,算法透明度不仅调节了感知算法控制与工作动机之间的关系,还调节了感知算法控制通过工作动机影响主动服务行为间接作用。本研究推进了算法控制在零工经济和OBHRM领域的实证研究,并为平台企业科学地开发、设计和应用算法系统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善仕  玉胜贤  刘嫦娥  
当前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的影响效应仍然存在分歧。鉴于此,文章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究算法控制通过工作卷入和消极情绪影响零工工作者在线工作时长的机制,并厘清工作游戏化在上述关系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82名全职外卖骑手的多时点问卷数据分析发现: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在线工作时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算法控制既可以通过诱发消极情绪抑制零工工作者在线工作时长,又可以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零工工作者在线工作时长;工作游戏化分别正向和负向调节算法控制对工作卷入和消极情绪的影响;进一步地,工作游戏化对工作卷入和消极情绪中介效应路径的调节作用也得到了验证。这些结论扩展了对算法控制影响效应的认识,同时也为平台优化算法控制和管理零工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裴嘉良  刘善仕  崔勋  瞿皎皎  
伴随数字技术与零工经济的深度融合,在线劳动平台构建出通过算法实现劳动服务供需之间在线撮合、交付与验收的新商业模式,并创新出由算法自动化控制分布在不同“时空”、以自雇佣身份存在的零工工作者的数字化劳动管理实践。当前理论界关注平台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带来潜在的积极或消极影响,但是,由于缺乏清晰统一的概念界定以及科学可靠的测量工具,导致现阶段定量研究鲜有涉及,定性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也存在冲突。针对上述问题,首先,本文站在零工工作者的主体感知视角将算法控制的内涵概念化;同时,以劳动过程理论为基础,基于扎根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出包含“规范指导”、“追踪评估”和“行为约束”三个维度的测量模型;最后,以认知交互理论为基础,利用新开发的测量工具证实了零工工作者感知算法控制对其服务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以及挑战性压力评估在其中起到的部分中介作用与职业类型(全职/兼职)的调节作用。本文所提供的测量零工工作者感知算法控制的方式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量化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数字技术与零工工作者交互和协作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实践问题提供工具基础。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龙立荣  梁佳佳  董婧霓  
平台经济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新场景与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变化与挑战。本文从管理主体、管理过程、管理底层逻辑三个基本管理问题出发,对平台零工工作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梳理。在定义平台经济体与零工工作者的基础上,分析平台零工工作者的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过程存在"宽进严管"、平台与零工工作者的关系以经济交换主导而缺乏社会情感交换的挑战,最后提出通过明确主体责任完善法律制度、实行适度的"严进宽管"的管理制度、通过共建心理契约促进平台经济体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本文从明确平台雇佣关系主体、优化平台人力资源管理、尊重社会交换和心理契约三个角度分析平台零工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为未来平台零工工作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朋震  王斯纬  王青松  
零工经济是共创经济形式,持续价值共创行为是零工平台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零工平台企业中的哪些因素会对持续价值共创产生影响却鲜有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本研究探讨电子绩效监控对持续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机理,并考察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以及顾客反馈的调节作用。通过对各大出行平台392名零工从业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发展型电子绩效监控通过正向影响关系型心理契约、负向影响交易型心理契约来正向影响持续价值共创行为;预防型电子绩效监控通过负向影响关系型心理契约、正向影响交易型心理契约来负向影响持续价值共创行为;顾客反馈增强了关系型心理契约与持续价值共创行为的关系,同时也增强了关系型心理契约在电子绩效监控与持续价值共创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不同电子绩效监控感知对持续价值共创的影响机制,为零工平台组织优化监控设计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蔡思辰  裴嘉良  刘善仕  
在我国零工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平台企业纷纷使用基于算法技术的工作游戏化系统对零工工作者进行绩效管理,但目前学术界尚不清楚平台工作游戏化能否以及如何影响零工工作者服务绩效。本研究结合目标设置理论和工作游戏化理论模型,使用389份源于问卷调查和平台终端匹配的网约车司机三波次数据,揭示了平台工作游戏化感知通过提升零工工作者目标承诺,进而促进其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并考察了竞争人格倾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平台工作游戏化感知正向影响零工工作者服务绩效,目标承诺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2)竞争人格倾向正向调节平台工作游戏化感知对目标承诺的影响;(3)竞争人格倾向正向调节平台工作游戏化感知通过目标承诺影响服务绩效的间接效应。本研究从目标设置和信息反馈的路径挖掘了平台工作游戏化感知影响零工工作者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及人格特质的边界作用,提供了平台数字化工作设计的新思路,并拓展了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范围和情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家宝  崔晓萱  
零工经济具有从业者地域年龄分布不均、灵活性和自主性强等特点,改变了传统的雇佣模式,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对零工经济的内涵与发展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零工经济下人力资源发展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树义   肖骁   倪考梦   范淼   崔康   石文俊   范路  
AIGC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独有的核心技能任务正逐渐被AI所突破和替代,这一趋势给知识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焦虑。本文通过对 OpenAI 最新发布的 Sora 视频生成模型引发的岗位替代威胁的详细分析,探讨了知识工作者可以采取的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包括采用“人在环中”(HITL)的工作策略、促进多AI智能体之间的协作,以及利用AI工具学习和掌握新的AI知识和技能。这些策略不仅旨在帮助知识工作者维持其在职场的竞争力,更在AI 时代中探索和创造新的工作机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蔡昌  闫积静  蔡一炜  
零工经济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新经济模式,在实践中具有多种应用场景。本文在阐释零工经济概念、特征与商业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剖析零工经济的政策适用与税收治理难点,借鉴零工经济税收治理的国际经验,从税制要素、税收征管机制、协同共治机制、维护国际税收权益等方面提出零工经济的税收治理方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巍  刘贝妮  
随着算法的升级迭代和持续精进,零工平台基于算法技术对数字零工劳动者的管理成效成为理论和实践交汇的关注热点。劳动者通过技术进步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可交往性自由,但同时又囿于技术而进入到一个普遍的数字化技术统治中。“控制主义”和“决策主义”成为了解释科技对于改变劳动过程的关键视角,然而现有研究还没有将其整合。本研究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整合算法管理“控制主义”和“决策主义”视角,探讨算法管理影响数字零工劳动者平台承诺的“双刃剑”机制,其中“控制主义”视角主要考察感知算法控制,“决策主义”视角主要考察工作重塑。对来自407名数字零工劳动者的多时点调研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算法管理积极影响感知算法控制和工作重塑;算法管理会通过增加数字零工劳动者感知算法控制进而降低其平台承诺;算法管理会通过促进数字零工劳动者工作重塑进而提高其平台承诺;正念负向调节算法管理通过感知算法控制降低数字零工劳动者平台承诺的间接效应;正念正向调节算法管理通过工作重塑提高数字零工劳动者平台承诺的间接效应。研究结论丰富了算法对零工经济中在线劳动者的影响机理与作用效果研究,为规范平台管理和促进零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益斌   陈志斌   刘建月  
平台零工权益保障事关共同富裕大计,是政府治理平台经济的重要内容。“强监管”政策下,以合作用工模式为例,借助动态博弈模型对比三种政府参与模式(包容式平台自治、审慎式直接治理与合作式协同共治)对平台及其合作商保障零工权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包容式平台自治模式往往导致平台监管动力不足,需要引入政府审慎式直接治理,但存在一个零工权益责任标准的最高阈值,该值取决于劳动市场供给、网络订单收益率、平台规模等;在阈值内,政府可以引入连带问责机制提高平台自治的积极性,此时政府合作式协同治理模式成为最有效的保障策略。一方面尝试回答现阶段平台治理中政府角色转型争议,另一方面也为政府规制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彦梅   刘洪   王三银  
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如何减少平台工作者服务偏差行为、促进其服务质量整体提升,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算法控制作为平台企业高度依赖的新型管理手段,其对平台工作者服务偏差行为的影响尚无清晰一致的研究结论,亟待探索其间的复杂关系及作用机理。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提出算法控制可以视作一种兼具工作资源和工作要求双重属性的管理实践,通过对平台工作者情绪耗竭和目标承诺双重竞争性中介影响其服务偏差行为,且服务型领导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日记法对112名平台工作者进行了连续7天的追踪调研,研究发现:算法控制一方面通过加剧平台工作者的情绪耗竭,进而增加其服务偏差行为;另一方面,又通过提升平台工作者的目标承诺,进而减少其服务偏差行为。服务型领导不仅能够削弱算法控制通过情绪耗竭对平台工作者服务偏差行为的促进作用,还可以强化算法控制通过目标承诺对平台工作者服务偏差行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算法控制与平台工作者服务偏差行为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也为平台企业通过算法-人工双重管理实践减少平台工作者服务偏差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魏巍  刘贝妮  凌亚如  
随着零工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其吸纳就业、便利生活的特征使其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这种随叫随到的工作为按需劳动提供了可能,同时其灵活性也提高了离职行为的便捷程度,使数字零工工作者成为高流动性群体。数字零工由于工作环境差、危险性高等工作特征呈现显著的职业污名特征,加之平台通过算法管理把消费者纳入任务监督和任务评价中,通过劳动过程的"全景式监控"和设置抢单机制塑造"时间竞赛"的紧迫感,迭代出数字情境下职业污名的升级——算法污名。本文结合相对剥夺理论和组织公平理论,提出并检验了平台算法下数字零工职业污名感知对离职倾向影响的理论模型,基于416名体力劳动为主的数字零工工作者两阶段时间滞后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平台算法下体力劳动为主的数字零工工作者职业污名感知显著增加离职倾向;相对剥夺感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程序公平感知负向调节数字零工工作者的职业污名感知对其相对剥夺感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合数字化情景对职业污名感知影响数字零工离职倾向的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既对职业污名研究情景和研究范式进行了拓展,也为平台企业创新管理实践、增加数字零工的职业荣誉感和促进零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