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7)
- 2023(12610)
- 2022(10532)
- 2021(9573)
- 2020(7676)
- 2019(17529)
- 2018(17224)
- 2017(31580)
- 2016(16961)
- 2015(19027)
- 2014(19116)
- 2013(18855)
- 2012(17924)
- 2011(15956)
- 2010(16484)
- 2009(15120)
- 2008(15272)
- 2007(14167)
- 2006(12711)
- 2005(11446)
- 学科
- 济(68057)
- 经济(67990)
- 管理(57634)
- 业(55513)
- 企(43940)
- 企业(43940)
- 财(27494)
- 中国(27138)
- 地方(23701)
- 农(22051)
- 方法(19968)
- 技术(19331)
- 业经(18673)
- 制(16929)
- 数学(15832)
- 数学方法(15614)
- 农业(14783)
- 银(13859)
- 银行(13844)
- 财政(13560)
- 行(13317)
- 技术管理(13139)
- 学(13064)
- 务(12903)
- 财务(12863)
- 财务管理(12814)
- 融(12811)
- 金融(12810)
- 发(12682)
- 企业财务(12234)
- 机构
- 学院(234060)
- 大学(231298)
- 济(92899)
- 经济(90483)
- 管理(88012)
- 研究(82256)
- 理学(73128)
- 理学院(72300)
- 管理学(71163)
- 管理学院(70701)
- 中国(64867)
- 财(51006)
- 京(50886)
- 科学(48867)
- 所(41310)
- 江(40037)
- 中心(38690)
- 农(36408)
- 研究所(36258)
- 财经(35503)
- 范(33520)
- 师范(33195)
- 北京(32953)
- 州(32417)
- 经(31866)
- 业大(30646)
- 院(30214)
- 省(28925)
- 技术(28012)
- 农业(27665)
- 基金
- 项目(146333)
- 科学(114863)
- 研究(114819)
- 基金(100552)
- 家(85993)
- 国家(85106)
- 科学基金(73313)
- 社会(71758)
- 社会科(67855)
- 社会科学(67841)
- 省(61283)
- 基金项目(52960)
- 教育(52600)
- 划(49274)
- 编号(48418)
- 自然(43535)
- 自然科(42550)
- 自然科学(42542)
- 自然科学基金(41763)
- 成果(41545)
- 资助(39218)
- 发(37337)
- 创(35781)
- 课题(35250)
- 重点(33195)
- 创新(32421)
- 部(30989)
- 发展(30633)
- 展(30090)
- 项目编号(29980)
- 期刊
- 济(119785)
- 经济(119785)
- 研究(78022)
- 中国(65126)
- 财(43223)
- 教育(38079)
- 管理(37186)
- 农(35108)
- 学报(32795)
- 科学(30235)
- 大学(25887)
- 融(25286)
- 金融(25286)
- 农业(24112)
- 技术(24060)
- 学学(23016)
- 业经(20705)
- 图书(19975)
- 经济研究(18484)
- 财经(17739)
- 经(15444)
- 书馆(15139)
- 图书馆(15139)
- 问题(14391)
- 坛(13493)
- 论坛(13493)
- 业(13181)
- 科技(13127)
- 技术经济(12475)
- 会计(11518)
共检索到396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近年来,安徽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下好创新“先手棋”的嘱托,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始终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重点,坚持加大投入和结构优化并举,支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2022年全省科技支出508.4亿元,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创新型省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师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指明了新时代的前进方向。全会召开前夕,10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东营考察,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郑军
<正>近年来,新疆各级财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尽力而为、迎难而上,高质高效完成各项财会监督任务,在保障重大财税政策落实、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市场秩序、强化财政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关党建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安徽省财政厅党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谋划重点任务注重突出党建引领作用、部署党建工作注重强化服务保障中心工作”导向,找准“人”这个重要切入点,深入推进机关党建和财政业务融合发展、同步提升,为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加码助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吕炜 张妍彦 周佳音
财政改革始终内嵌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财政理论缺乏将中国改革作为一个特殊过程、从改革发展全局视角对财政改革的逻辑进行探讨,导致关于中国财政理论基础的讨论缺少相应的实践对照和改革语境。探寻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财政逻辑,是构建和发展中国财政理论在方法论层面的有益探索。本文以40年改革实践的特殊过程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财政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回答"财政在中国改革发展中的贡献"为理论命题,总结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工具为改革进程承担成本和提供发展激励的实践逻辑。这种归结形成了中国财政理论认知区别于既有财政理论的特殊性,有助于进一步阐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和财政关系的实践形态,有助于客观评价40年财政改革绩效、展望未来财政改革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财政观的继承与发展,是构建契合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财政理论基础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财政改革 经济改革 实践逻辑 国家治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武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山西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攻坚之年。中央提出今年将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全省财政部门全力支持山西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空间,也再次吹响了广大财政干部勠力同心、拼搏奋进的"冲锋号"。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抢抓机遇、趁势而上,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谋划实施好财政体制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财政建设,为全省经济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近年来,安徽省财政厅主动谋划财政关税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关税和进口税收政策在促进安徽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发展和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等方面作用明显。寻求国家进口税收政策和安徽产业发展契合点,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十三五"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财政部积极发挥进口税收政策宏观调控作用,在新型显示器件、重大技术装备、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积极支持相关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指出:安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徽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只要以钉钉子精神干,再接再厉、不骄不躁、奋力拼搏,在中部崛起中前景可期。希望安徽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创造美好前景。两年多来,安徽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践行新发展理念,铸造新时代财政,助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
中部崛起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林建华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支持经济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做好金融稳定、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工作,推动党建与业务履职融合渗透,以实际行动更好地践行各项职责。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坚 杨勇平
高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内在规律和发展逻辑,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思维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各项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岩松
新时代,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任务和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加快建设新时代高质量财政迫在眉睫,更是客观需要。实现财政高质量发展,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起着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党的十九大以来,云南省财政工作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财"自觉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坚持提高战略、辩证、创新、法治、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勇 张小路 刘志迎
智能制造已成为现代制造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也是安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必由之路。在梳理智能制造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政策体系、基础支撑、发展成效、平台搭建和示范带动五个方面考察了安徽智能制造发展实践,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政策体系建设、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支撑要素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安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为优化顶层设计、抢占发展先机,夯实发展基础、强化战略保障,完善支撑要素、提升竞争水平,构建产业生态、释放发展动能。
关键词:
智能制造 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铭严
河北省石家庄市围绕民生财政建设,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小投入"撬动"大民生",实现了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一是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上有新作为。在学前教育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对月收费在1200元以下的民办幼儿
关键词:
民生财政 深度贫困 普惠性幼儿园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东西部联动和对口支援等机制来增加科技创新力量,以创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心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宁夏财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政策、机制、管理、体制"四种创新",在支持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取得了成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玉琴 刘成奎
本文基于2000~2017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选取索洛余值法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检验财政分权体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地区技术创新角度识别财政分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财政分权体制的不完善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财政分权会制约地区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一定负向影响。亟需转型的中国经济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各地区应合理利用资源配置自主权,加大政府创新偏好力度,以更好地发挥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