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7)
2023(7916)
2022(6977)
2021(6417)
2020(5839)
2019(12662)
2018(12582)
2017(24109)
2016(13440)
2015(15210)
2014(15383)
2013(15517)
2012(14771)
2011(13451)
2010(13495)
2009(12580)
2008(12649)
2007(11508)
2006(9802)
2005(8750)
作者
(41557)
(35029)
(34832)
(33275)
(21978)
(16994)
(16002)
(13797)
(13049)
(12203)
(11922)
(11845)
(11087)
(11002)
(10979)
(10937)
(10931)
(10314)
(10227)
(9991)
(8797)
(8612)
(8570)
(8010)
(7973)
(7867)
(7736)
(7612)
(7076)
(7017)
学科
(62097)
经济(62051)
管理(33118)
(31972)
方法(28353)
数学(25735)
数学方法(25506)
(23415)
企业(23415)
地方(18434)
(18132)
(14122)
中国(14106)
(13474)
农业(12302)
(11739)
贸易(11736)
(11338)
业经(11255)
地方经济(10298)
(9501)
环境(9387)
(9009)
(8066)
金融(8063)
(7743)
(7737)
财务(7721)
银行(7717)
财务管理(7698)
机构
学院(197504)
大学(197147)
(80056)
经济(78206)
管理(73373)
研究(70357)
理学(63356)
理学院(62531)
管理学(61198)
管理学院(60834)
中国(52207)
科学(46711)
(41713)
(39272)
(37488)
(35343)
研究所(34477)
中心(33351)
业大(32674)
(31548)
农业(31075)
财经(28288)
(27818)
师范(27549)
北京(25920)
(25497)
(25493)
经济学(24677)
(24579)
(24106)
基金
项目(135421)
科学(105576)
基金(96670)
研究(96200)
(85362)
国家(84695)
科学基金(71079)
社会(59417)
社会科(56142)
社会科学(56120)
(55919)
基金项目(51879)
自然(46949)
(46395)
自然科(45710)
自然科学(45695)
自然科学基金(44832)
教育(43573)
编号(39515)
资助(39382)
成果(31618)
重点(31547)
(31071)
(29502)
课题(27633)
(27310)
科研(26724)
计划(26417)
创新(25709)
发展(24374)
期刊
(87134)
经济(87134)
研究(54682)
中国(36986)
(34584)
学报(34177)
科学(31177)
(26575)
大学(24635)
农业(23343)
学学(23343)
管理(22645)
教育(18290)
技术(16738)
(15679)
金融(15679)
业经(15038)
经济研究(13928)
财经(13123)
(12956)
资源(12195)
问题(11923)
(11208)
统计(11023)
技术经济(10392)
(10359)
(9751)
商业(9596)
理论(9325)
科技(9240)
共检索到286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浩  王凯  程向阳  刘佼  王晓东  
利用安徽省雷电灾害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1998~2012年的雷电灾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年平均雷灾次数N、年平均伤亡人数M和年平均经济损失E作为基本评价指标,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78个县级行政单位的区域雷电灾情进行评估,对雷电灾害强度空间分布做了等级划分。结果表明:2002~2009年为安徽省雷电灾害高发年份;全省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6、7、8月份;雷电灾害发生于城市(县城)的频次要多于乡村;乡村地区的雷电灾害损失类型主要为人身伤亡,城市的雷电灾害损失类型主要为电子设备的物理损害和经济损失;民用、电力和通信为全省主要雷电灾害损失行业。综合灾情指数G分布反映了不同地区受雷电灾害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怀征  
应用山东省1995~2005年的雷电灾害数据和雷暴日数据,并结合山东省的人口和经济情况,提出了山东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指标,对山东省17个地市进行了易损度区划分析。结果表明:济南、青岛、淄博、枣庄及烟台为山东省雷电灾害极高易损区;东营、济宁、潍坊为雷电灾害高易损区;泰安、聊城、威海、滨州、日照和莱芜为山东省雷电灾害中易损区,临沂、德州和菏泽为雷电灾害低易损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  沈梅  石磊  
利用安徽省1978—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受灾类型及其受灾面积资料,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及农业气象综合灾损模型,开展农业气象灾害年景评估。结果表明:安徽省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年际波动大;农业气象灾害空间分布特点为淮北地区最重,江淮之间南部和沿江地区次之,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以及部分城市周边相对较轻。各类气象灾害对农业受灾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暴雨洪涝>旱灾>风雹灾>低温雨雪冰冻灾,其中暴雨洪涝和旱灾影响大,受灾程度重;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较轻年景出现频率为55%,其中灾害最轻年份为1981年,而较重年景占12%,灾害最重的年份为1991年。上述年景评估结果与安徽省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安坤  
[目的]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雷减灾能力4个方面确定13个评价指标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研究,实现定量化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应用闪电监测资料、土壤数据库资料、GTOP30数据集以及社会经济统计和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基于目标、准则、指标层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模型,采用投影寻踪方法获取指标权重,定量化分析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以及防雷减灾能力强弱,研究综合雷电灾害风险并完成等级划分。[结果]贵州省雷电灾害风险西部高于东部,整体呈现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其中西部的水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易燕明  杨兆礼  万齐林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雷电灾害对国民经济影响造成的损失及其基本特征。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省雷电灾害高发区,中心位置位于广州东北的从化和增城区,整个珠江三角洲为一个雷电发生高值区,同样的土地面积上雷电灾害发生的次数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占该地区自然灾害损失的6%左右,最高年份可达9 25%,该地区雷电灾造成的损失远高于全省1 46%的平均水平。雷电灾害已经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四大灾害,每年因雷电灾害损失都在5000×104元以上;雷电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因地域有较大差异,但与雷电灾害的发生概率、区域经济总量关系密切,每年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与雷电发生的次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龙爽  俞海洋  李婷  李倩  邹芷潇  王瑛  许映军  
[目的]河北省乡村雷电灾害损失严重,开展河北省乡村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对于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2010—2016年河北省闪电定位网观测数据、河北省统计年鉴及2014—2016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选取地闪密度和最大地闪强度表征雷灾危险性,乡村用电量及乡村家电拥有量表征雷灾脆弱性。采用风险矩阵方法,得到河北省各区县行政单元风险估算值。[结果]河北省乡村雷灾极高风险区位于秦皇岛南部昌黎县、唐山东北部迁安市以及保定南部定州市,将风险区划结果与2014年乡村雷灾频次分布对比发现,乡村雷电多灾区和该文的高风险区有较高的重合度。[结论]风险区划结果可为河北省有关部门乡村雷电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艳飞  徐羽  徐刚  
为了解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2000—2013年安徽省粮食作物单产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估算气象灾害损失量;利用信息扩散理论评估了安徽省各地市粮食作物气象灾损风险。结果显示:1)气象灾害是安徽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2003、2007、2012和2013年粮食作物气象灾损较为严重,年损失总量均在400万t以上;2)安徽省粮食作物气象灾害风险等级以低风险和小风险为主。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小风险区域遍及中北部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亚宁,杨思全  
关联度是事物之间、因素之间关联性的量度。本文基于计算自然灾害损失评价指标的参考序列U0和其比较序列Ui之间的关联度这一思路,建立灰色关联灾情评估模型,并以新疆“96.7”洪水灾害灾情评估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计算得出了新疆“96.7”洪水灾害中部分地州市灾害等级的归属及其等级序列。结果表明:应用灰色关联灾情评估模型进行自然灾害灾度等级划分,既避免了人为的主观任意性,又能够很好地与实际相吻和。因而,灰色关联灾情评估模型是一种科学、实用的灾度评价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丽媛  李涛  
针对现有的自然灾害灾情等级评估方法,未考虑评价指标的层次性,评价权重设计忽视其客观性,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三角函数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利用群决策中偏好集结思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评价指标层次关系的自然灾害灾情等级评估模型及其算法,最后给出了应用该方法对我国2002~2009年历年自然灾害灾情等级分级的计算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玉凯  安萍莉  张国梁  江丽  孟丽君  
为探究冬小麦生育期内不同灾害发生规律,以河北省冬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8年灾情数据分析各灾害时空特征,估算主要灾害减产比例。结果表明:1)冬小麦旱灾发生频繁,拔节期和抽穗期旱灾频率最高分别为0.7和0.6;研究期内风雹灾共计54次,主要发生在抽穗期(21次)、乳熟期(11次)和成熟期(19次);低温冻害共计27次,主要发生在分蘖期(10次)和拔节期(14次);干热风主要集中在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病虫害多出现在抽穗期。2)1990—2018年,冬小麦生育期内旱灾发生频率呈下降趋势,风雹灾次数与干热风日数呈现增长趋势,低温冻害次数与病虫害受灾程度持续下降。3)小麦生育期内旱灾频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中南部更易出现旱灾;风雹灾随冬小麦生育期由南向北推进;西部地区全生育期内低温冻害次数较多,南部地区拔节期低温冻害次数较多;干热风年均日数由北向南递增;南部地区病虫害年均发生率较高。4)旱灾减产贡献率最大,低温冻害贡献率较低,中南部冬小麦减产水平较高,石家庄市和廊坊市减产比例均在6%以上,其他地区在5%左右。因此,为降低冬小麦灾损率,各地应根据灾害发生规律在现有减灾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重视风雹灾及干热风对冬小麦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  田红  杨玮  戴娟  吴蓉  
为了解干旱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产生的重要的影响,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a)、累积湿润度指数(Ma)、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以及降水距平百分率(Pa)开展对比分析及在安徽省冬麦区适应性研究,最终选取CWDIa作为干旱致灾危险性最优指标。根据冬小麦期望减产率划分干旱危险性强度等级,计算超越致灾临界值频次,结合承灾体脆弱度及暴露度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开展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受地理位置、承灾体脆弱性等因素影响,不同干旱风险等级频率空间差异明显,总体上冬麦区中北部干旱高风险频率较高,而南部高风险频率较低。1999/2000年典型年干旱风险也呈北高南低分布,减产率分布与干旱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涯  鲁韦坤  余凌翔  朱勇  胡雪琼  
[目的]针对云南滇中烟区玉溪雷电频发、雷电灾害损失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情况,开展玉溪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方法]基于风险分析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风险、承灾体3方面入手,采用20102014年玉溪市闪电定位仪所获取的雷电资料、玉溪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等数据,综合考虑地闪密度和地闪强度、高程、地形起伏、土地利用情况、人口密度等因子,构建雷电综合风险指标,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玉溪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玉溪雷电灾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澄江中南部、江川中部、玉溪中部、通海中部、华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圆圆  赵金涛  王静爱  
雹灾风险区划是雹灾风险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制定区域性的雹灾防灾减灾对策具有指导意义。而雹灾风险评价是开展雹灾风险区划的前提和基础。以我国雹灾频发区——安徽省为例,选择其主要经济作物棉花为承灾体,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和棉花雹灾风险区划数据库,在"E-H-V-R"四维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多技术手段和多方法相结合的"3(E、H、V)+1(R)"维的雹灾风险区划方法,编制了安徽省棉花雹灾风险图,将其划分为淮北平原区、江淮平原丘陵区和皖南山区3个一级区,10个二级区和19个三级区,为安徽省棉花雹灾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区域和其他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郝安宁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的北部,平原丘陵区与山区的分界部位,是长江一级支流青弋江的上游区。全区总面积204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096平方公里,丘陵5467平方公里,平原面积4067平方公里,区内山多、地少、坡陡、沟壑纵横,河谷坡降大。人口密度高,乱...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文楷  张继红  
本文在对河南省自然灾害灾情综合分析的前提下,研究制定了减灾战略的几点重要依据,提出了如何建立防灾、抗灾和救灾体系。作者认为,搞好减灾,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领导机构;开展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制定区域性防灾预案;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重视大环境综合治理,恢复生态平衡;建立储备制度,增强经济补偿机制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