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0)
2023(6403)
2022(5831)
2021(5563)
2020(4906)
2019(11933)
2018(11549)
2017(21321)
2016(11977)
2015(13891)
2014(14137)
2013(14302)
2012(13785)
2011(12601)
2010(12638)
2009(11868)
2008(12093)
2007(10648)
2006(9073)
2005(8217)
作者
(36981)
(31160)
(31035)
(29835)
(19557)
(15208)
(14306)
(12391)
(11614)
(10982)
(10621)
(10595)
(9900)
(9865)
(9845)
(9815)
(9796)
(9115)
(9056)
(8999)
(7945)
(7749)
(7641)
(7165)
(7160)
(7013)
(6942)
(6903)
(6385)
(6262)
学科
(52962)
经济(52921)
(29432)
管理(28657)
方法(25451)
数学(23034)
数学方法(22847)
(21547)
企业(21547)
(16614)
中国(13490)
地方(13334)
(13063)
(12832)
农业(11120)
(10360)
贸易(10357)
(10009)
业经(9740)
(8920)
(7986)
环境(7620)
(7356)
金融(7354)
(7278)
财务(7265)
财务管理(7241)
(7238)
银行(7209)
(6865)
机构
大学(174909)
学院(173715)
(71936)
经济(70303)
研究(64513)
管理(64287)
理学(55043)
理学院(54326)
管理学(53303)
管理学院(52972)
中国(48514)
科学(42059)
(37321)
(36999)
(34544)
(32377)
研究所(31712)
中心(30400)
业大(29739)
农业(29343)
(27788)
财经(25342)
(24465)
师范(24225)
北京(23297)
(22941)
(22789)
经济学(21880)
(21875)
(21443)
基金
项目(116320)
科学(90148)
基金(83036)
研究(82172)
(73489)
国家(72886)
科学基金(60663)
社会(50307)
(47917)
社会科(47479)
社会科学(47459)
基金项目(44851)
自然(40315)
(39700)
自然科(39253)
自然科学(39239)
自然科学基金(38516)
教育(37469)
编号(33876)
资助(33851)
成果(27568)
重点(27249)
(26134)
(25816)
课题(23541)
(23459)
科研(23147)
计划(23017)
创新(22088)
教育部(21253)
期刊
(79153)
经济(79153)
研究(50655)
中国(35607)
(32889)
学报(31757)
科学(28239)
(25359)
大学(22798)
农业(22095)
学学(21440)
管理(19914)
教育(16910)
(14862)
金融(14862)
技术(14644)
业经(12871)
(12675)
经济研究(12445)
财经(12048)
问题(10879)
资源(10365)
(10328)
(9467)
(9463)
技术经济(9135)
理论(8720)
图书(8616)
统计(8485)
国际(8057)
共检索到263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红芳  余金龙  邱学兴  
利用1960~2012年安徽省77个气象站的逐日温度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寒潮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全省寒潮年际变化、时空分布等基本气候特征以及不同基准期寒潮平均初终日变化,补充和完善了安徽省寒潮气候特征分布方面的统计分析资料,以期为安徽省的气象防灾减灾和地方农业服务提供一定的指导。统计结果表明:安徽省近52a寒潮发生频次北部多于南部,其中山区北坡明显多于山区南坡;寒潮年发生次数存在3个显著周期:22a左右、10~12a、6a左右;全省各站寒潮的平均初日自北向南逐渐推迟,平均终日也基本是自北向南逐渐推迟。每年寒潮活动期以2~3月和11~12月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雪晨  朱珠  刘高平  
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逐日雷暴大风资料,统计出历年各站雷暴大风日数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通过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EOF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近40a雷暴大风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雷暴大风日数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夏季6~8月是雷暴大风最为集中的时段,约占全年的69%;雷暴大风的日变化上主要呈现单峰结构,峰值在15~16时。空间分布特征和纬度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和对流天气系统的影响区域及地形因素有关。安徽省雷暴大风日在1987年存在一次显著突变,小波分析表明存在着准10a和6~8a周期左右的显著振荡,10a的时间尺度上,雷暴大风日数经历了由多到少4个循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学良  石春娥  吴必文  张浩  杨关盈  于彩霞  
为了弄清安徽省大雾时空演变规律,利用安徽地面气象站1970~2009年40a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安徽省大雾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大雾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季节性和区域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代际变化,安徽省雾日数在80年代达到最高,由于城市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雾日数不断减少。同时,雾生时间年代际变化不大,而雾消时间则不断后延,直接导致雾的持续时间不断增加,40a间雾的持续时间增加将近1h;(2)安徽省大雾四季特征分明,空间分布不均。冬季是安徽大雾的高发期,大雾日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雾中最小能见度最低,雾的影响最为严重。在夏季,大雾日数最少,持续时间最短,雾中最小能见度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豫英  陈楠  马金仁  陈晓娟  
利用1961—2008年宁夏日温度及逐月北半球500 hPa环流特征量、北极涛动指数(AOI)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宁夏寒潮频次变化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其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宁夏寒潮活动各地差异较大,主要出现在春季;近48年,春秋季寒潮频次呈弱增加趋势,冬季呈弱减少趋势;寒潮频次与AOI、气温呈负相关,与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强度及入侵中国的冷空气活动频次呈正相关,相关关系在秋冬季明显,春季不明显;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AOI从负位相转为正位相,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减弱使得宁夏地表温度持续升高,是宁夏冬季寒潮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五三  田红  王胜  
利用安徽省71个台站1961~2008年近50 a的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数法定义了极端强降水的阈值,通过趋势分析、EOF分析、周期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汛期极端强降水量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汛期极端强降水阈值平均为55 mm,其空间分布与常年汛期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全省大部分地区汛期极端强降水呈上升趋势;EOF前3个模态累积方差贡献达86%,全省一致型和南北相反型为最主要的两种分布型;汛期极端强降水量存在9~10 a的主周期,此外还有3 a左右的次周期;汛期极端强降水量在1980年左右存在一次突变,1980~2008年年均值比1961~1979年年均值增加了52 ...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胜  田红  谢五三  唐为安  丁霞  
利用安徽省70个台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根据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计算得到安徽省气候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GIS空间插值对气候舒适度进行综合区划和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气候舒适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分布特征,季节上每年4-10月气候总体舒适,而11月-次年3月气候相对不舒适;空间上南部地区气候较为舒适,而北部气候相对不舒适。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年气候舒适天数逐年增多,且在1986年左右存在一次显著性增多的突变;年不舒适日数明显减少,并且在1997年左右也发生一次显著性减少的突变。综合区划显示,全省气候最舒适区主要位于沿江地区和江南南部,而气候最不舒适区位于淮北东北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满苏尔·沙比提  
寒潮是我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南疆植被稀少,温差大,强冷空气南下,容易形成寒潮。论文利用南疆5地(州)1949—2008年间的寒潮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及其造成的受灾农田面积、死亡牲畜、经济损失数据资料,对南疆寒潮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形成原因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得出:①近60 a来,南疆寒潮发生频次山区多于平原、北部多于南部,而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天山南麓绿洲带大于北部山区;对地(州)而言,巴州发生频次最多,受灾最严重,阿克苏次于巴州,克州与和田寒潮频次与受灾最少,喀什居中。②近60 a来,寒潮发生频次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总体上呈现略有减少趋势,特别是1999年来频次明显减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岳伟  阮新民  陈金华  王晓东  陈砚涛  伍琼  王珍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双季稻安全生产界限温度日期变化特征,以安徽省22个双季稻生产市(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日平均气温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安徽省沿江双季稻区早稻安全播种期、移栽期和晚稻安全齐穗期、成熟期及双季稻安全生长期日数、积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安徽省沿江地区早稻安全播种期呈显著提前趋势(P0.05);安全生产期日数和积温增加显著(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向阳  谢五三  刘岩  罗连升  田红  
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逐日雷暴资料,统计出历年各站雷暴日数并建立时间序列,通过趋势分析、EOF分析、小波分析、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安徽省近50年雷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雷暴日数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为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季节分布为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相对较少,冬季很少出现雷暴;初雷日期推迟而终雷日期提早,雷暴期有缩短趋势;安徽省所有台站的雷暴日数均在减少,其中江淮之间西南部及皖南南部减少的幅度最大;雷暴日数EOF展开前3个模态累积方差贡献达98.7%,第一模态为全省一致型,第二模态为南北相反型;雷暴日数存在10~12年和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郝莹  鲁俊  温华洋  郑媛媛  卢燕宇  
为了加强对小时时间尺度的雨强特征及变化分析研究,基于安徽省1961~2009年16个台站1小时降水量资料,针对超过98%分位点的短历时强降水事件,分析其短历时强降水量、降水次数、降水强度、占总降水的比重及日分布的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9a来安徽省短历时强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且自东向西增加趋势逐渐显著。由M-K突变检验法分析可知,2001年后有明显的向上突变整体增多,2005年后突变显著。主要是短历时强降水次数的增多导致短历时强降水量增多。近49a来安徽省总降水量增加的78%来源于短历时强降水,且在总降水时间日趋减少的情况下,短历时强降水时间增加,对总降水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在日分布方面,...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楠  陈凝  程鹏  宋婷  
基于2000~2019年安徽省域植被NDVI逐年数据和2000、2020年土地覆被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分析了全省及5个生态区(淮北、江淮、皖西、沿江、皖南)NDVI数据和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指标定量剖析了人类活动(主要为快速城镇化过程)对植被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年间,全省植被NDVI呈上升趋势的区域整体分布较广、稳定性较好,面积占比为81.5%。皖西和皖南区植被覆被状况改善的面积和强度明显高于其余3个生态区。NDVI呈下降趋势的区域不多,且稳定性较差,主要分布在城市、县乡周边以及沿交通廊道呈现网状辐射。5个生态区中,沿江区植被NDVI呈现下降的斑块最多,波动性最高。城镇化为全省最为主导的土地覆被变化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植被NDVI的极显著下降。而林草封育后植被的持续自然生长可能带来了NDVI的极显著上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左  王芳  张运  
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重要商品粮食基地,因受自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旱灾频发。论文基于MOD16产品,利用作物缺水指数CWSI,结合气象数据和MOD13数据,分析2000—2014年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基于MOD16产品计算的作物缺水指数可用于安徽省干旱的监测。2)2000—2014年间安徽省CWSI多年均值为0.524,最大值在2011年(0.569),最小值在2003年(0.458),整体上呈现弱增加趋势;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表现为南部湿润、北部干旱。各市多年CWSI年均值相差不大,但变化趋势各异,淮北平原地区和江淮之间地区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而皖南地区呈显著下降趋势。3)安徽省CWSI年内月变化整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单谷型趋势,1—6月和10—12月CWSI值较高,最大值在3月,为0.66,7—9月CWSI值较低,最小值在8月,为0.27,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淮北平原易出现春旱、秋旱和冬旱,江淮丘陵易出现春旱及秋旱,沿江地区易出现春旱。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CWSI年内变化特征差异明显,林地和草地整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单谷趋势,其月均最大值在3月,城镇和耕地则表现为多峰趋势,最大月均值在6月。5)CWSI与降雨、温度以及植被的关系密切,在降雨较多的地区,温度较低,植被指数较高,CWSI值较小,干旱程度较轻,说明降雨对CWSI变化的影响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年红  张焕明  石绍炳  
2011年安徽省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处于明显的上升通道。基于修正的CASS指数评价体系可知,2011年安徽省经济总体运行、增长速度及增长质量CASS指数呈"较好"态势。但经济运行也存在如经济增长速度和投资增速放缓、出口贸易形势严峻、物价上涨过快、经济效益下滑以及财政收入增长过快等问题。考虑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仍处于低迷甚至恶化状态,2012年及以后几年内安徽省的经济工作应保持投资的适当增长速度,注意控制物价过快增长,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对安徽的不利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晓蓓  金素文  
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能见度和相对湿度资料,统计出历年各站霾发生日数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历年霾日数变化趋势、EOF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近40a霾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霾日数存在显著的增多趋势;霾高发期在秋冬季,1月更是一年中霾发生最多的月份;5~6月是霾发生的次高峰,6月的极重霾为全年中最多;白天出现霾的几率高于夜晚,早上8时是一天中最容易出现霾的时刻。安徽省霾年平均日数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平原多于山区,主要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年平均霾日数较多,山区很少;沿淮淮北的极重霾日数最多。2007年前后霾的年平均日数达到40a来的最高值。霾日数EOF前4个模态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勇  张红  冯妍  
选用1971~2008年安徽省78个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夏季降水和暴雨的气候变化规律。从结果来看安徽省夏季降水主要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风、温、湿等气象因素的影响。根据主要影响因子的不同,按照降水特性以及行政边界将安徽省划分成了10个区,不同区域内降水特征和分布结构各有差异。在时间变化上,雨日出现概率有下降的趋势,但暴雨日比重和降水量均有升高的变化特征。综合而言,安徽省的降水朝着具有局地性、突发性的强降水过程方面发展,从而导致部分区域内突发性暴雨过程频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