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9)
- 2023(11082)
- 2022(9410)
- 2021(8437)
- 2020(6813)
- 2019(15571)
- 2018(15279)
- 2017(28676)
- 2016(15203)
- 2015(17066)
- 2014(17160)
- 2013(17188)
- 2012(16479)
- 2011(15353)
- 2010(15661)
- 2009(14648)
- 2008(14280)
- 2007(12809)
- 2006(11945)
- 2005(11198)
- 学科
- 济(88560)
- 经济(88495)
- 管理(43658)
- 业(38040)
- 企(28801)
- 企业(28801)
- 地方(28313)
- 方法(25610)
- 中国(24217)
- 数学(21815)
- 数学方法(21589)
- 农(21418)
- 业经(18781)
- 环境(17375)
- 地方经济(16632)
- 学(16525)
- 农业(15131)
- 发(13866)
- 财(13111)
- 制(12981)
- 融(12685)
- 金融(12685)
- 和(12565)
- 资源(11871)
- 银(11829)
- 银行(11818)
- 行(11587)
- 贸(11302)
- 贸易(11291)
- 划(11218)
- 机构
- 学院(227639)
- 大学(225007)
- 济(102553)
- 经济(100381)
- 研究(87481)
- 管理(84354)
- 理学(70768)
- 理学院(69932)
- 管理学(68871)
- 管理学院(68448)
- 中国(66550)
- 科学(52813)
- 京(49510)
- 所(45457)
- 财(44085)
- 研究所(40904)
- 中心(39095)
- 农(38272)
- 江(37043)
- 财经(33737)
- 范(32439)
- 师范(32163)
- 北京(31947)
- 业大(31838)
- 院(31383)
- 经济学(31158)
- 经(30310)
- 州(29604)
- 农业(29297)
- 省(29025)
- 基金
- 项目(145558)
- 科学(114163)
- 研究(109005)
- 基金(102093)
- 家(88344)
- 国家(87563)
- 科学基金(74578)
- 社会(70058)
- 社会科(66393)
- 社会科学(66370)
- 省(61241)
- 基金项目(53631)
- 划(48866)
- 教育(48098)
- 自然(45387)
- 编号(44287)
- 自然科(44095)
- 自然科学(44081)
- 自然科学基金(43212)
- 资助(41658)
- 发(38640)
- 成果(35831)
- 重点(33400)
- 课题(32196)
- 发展(31400)
- 部(31108)
- 展(30867)
- 创(29879)
- 国家社会(28746)
- 创新(28076)
- 期刊
- 济(130436)
- 经济(130436)
- 研究(73188)
- 中国(55517)
- 农(35785)
- 管理(33264)
- 学报(32521)
- 财(32017)
- 科学(31637)
- 教育(25561)
- 农业(24759)
- 大学(24376)
- 学学(22656)
- 融(22509)
- 金融(22509)
- 技术(22400)
- 业经(20766)
- 经济研究(20748)
- 财经(16696)
- 问题(16355)
- 经(14600)
- 资源(14317)
- 技术经济(13401)
- 业(13196)
- 图书(12635)
- 贸(11826)
- 统计(11808)
- 世界(11622)
- 商业(10956)
- 策(10938)
共检索到372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永红 刘冬萍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经济、资源、环境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作为研究工具,评价1999—2010年安徽经济系统和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各系统间协调发展的程度。结果显示,近年来安徽环境系统对经济、资源对经济的协调性较差。在此基础上构建并测算了安徽省经济、资源、环境三系统综合协调发展度,得出安徽省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基本能相互协调发展,但环境仍然是制约三者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资源 环境 协调度 协调发展度 安徽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文兰
通过选取反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环境保护程度的8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的环境保护并不影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严格环保准入、用污染减排倒逼经济结构调整、集中精力开展环境安全专项行动、壮大环保产业、树立生态理念等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安徽经济 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雪梨 何如海
中国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采矿业在工业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采矿业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安徽省淮北市、淮南市、马鞍山市和铜陵市四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和2017年为时间节点,对四个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发现:2013年铜陵市耦合协调度最高,为良好协调发展,淮北市和淮南市耦合协调度最低,为勉强协调发展;2017年淮北市耦合协调度最好,为中级协调发展,淮南市耦合协调度最差,为勉强协调发展。淮北市耦合协调发展态势最好,由勉强协调发展转变为中级协调发展,铜陵市耦合协调度下降,由良好协调发展变为初级协调发展。资源型城市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绿图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节能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茜 胡昊 李名升 张殷俊 宋金平 张建辉 张凤英
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核心,以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为导向,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建立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大子系统,12个要素,64个指标因子的生态文明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系统间协调发展度的研究,从全国和省域两个尺度分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运用1990-2010年全国尺度的时序数据进行分析,表明21年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高,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加强。以中国省域为对象,定量研究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评价结果显示各省份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度基本呈现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格局,但生态文明指数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学良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安徽省17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分析了各个城市在安徽的经济地位,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国根 蒋诗泉 赵春艳
基于系统耦合理论,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大多数地级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并未实现同步型发展,但两者发展的一致性程度在逐渐提升;就两者耦合协调度而言,总体偏低,大多数地级市仍处在中低度耦合阶段,但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渐提升的态势,总体状况趋于良性发展;在空间格局上,耦合协调度一定程度上呈现以合肥、芜湖为中心逐渐向外围扩散的趋势,但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耦合协调程度提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木易 程志光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利用经济发展的数量参数统计方法和地理空间匹配分析工具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2000—2007年,多数地级市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及二者协调发展度呈下降趋势;地理空间匹配分析表明,17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表现为中南部较西北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协调性水平高。由此看出,安徽省区域城市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地域性分片块状的特点,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俊龙 张璞 周正柱
为了找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走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乏力的困境,探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1996-2016年安徽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各指标进行综合测度,并以此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安徽省地区城市化与经济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996-2016年安徽省区域城市化系统中呈现出"土地城市化权重>人口城市化权重>产业城市化权重>生活城市化权重>生态城市化权重"情况,在安徽省经济发展系统中呈现出"经济规模权重>经济质量权重>经济结构权重"情况。研究又发现:安徽省的城市化与经济的发展在1996-2016年期间耦合发展趋势经历了低度耦合、中度耦合、高度耦合三个阶段。
关键词:
城市化 熵值法 协调度模型 安徽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推进"四化"协调发展,需要把握"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相关性以及动态演进情况。利用安徽省16地市2001—2014年"四化"的相关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几何平均法与HR模型测算了"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度,进一步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四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的动态演进情况,最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化"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安徽省地市的"四化"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区域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皖江城市区域增长极;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增速较快但明显滞后;安徽省地市"四化"协调度有空间相关性,表现出正向集聚性,尤其是皖江城市内部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四化"协调度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但这种关系有限;"四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有区域差异,且呈扩大之势。研究认为,要利用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大皖江城市带区位优势和集群优势,提高区域内的经济、技术的溢出,发挥皖江城市带领头作用和辐射效应,实现"四化"协调联动发展;加强邻近区域的合作实现双赢,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推进"四化"协调发展,需要把握"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相关性以及动态演进情况。利用安徽省16地市2001—2014年"四化"的相关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几何平均法与HR模型测算了"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度,进一步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四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的动态演进情况,最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化"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安徽省地市的"四化"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区域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皖江城市区域增长极;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增速较快但明显滞后;安徽省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成军 俞花美 焦鹏
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资源与环境数据,建立了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模型,对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协调系数波动较大;不同年份,不同系统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海南省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发展匹配受外界影响大,三系统间的协调系数较高,大部分均超过0.9,这可能与海南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特殊的产业结构以及生态环境基础有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成军 俞花美 焦鹏
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环境、资源系统的数据,分析海南省的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实现三大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结果表明,经济和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综合发展水平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资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海南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压力不断增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崇俊 宁宣熙
一、交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DEA评价模型在现有各种评价方法中,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解决多输入输出时序性问题较为有效和便捷的方法。而从产业的划分上看,交通运输属于第三产业,是包含多种社会、经济投入及产出的生产过程。鉴于此,本文将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运用协调发展理论,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对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鹰 李彩玲
旅游业是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发展产业之一,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协调好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张家界市是我国著铭旅游景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所在地,本文从旅游-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通过引入协调发展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对张家界市1996-2010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和发展态势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张家界市旅游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评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旅游子系统的评价值存在一定的波动变化;张家界市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中度协调发展类;系统耦合协调类型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安贵鑫 张在旭 张晓慧
油气资源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我国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将有效的促进我国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本文在确立系统协调发展的目标与思路的基础上,选取2001-2008年我国石油工业、人口、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对我国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
油气资源 社会经济 协调发展 综合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