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36)
2023(12893)
2022(10801)
2021(10084)
2020(8311)
2019(19064)
2018(19136)
2017(37159)
2016(20565)
2015(23192)
2014(23264)
2013(22779)
2012(20748)
2011(18515)
2010(18102)
2009(16531)
2008(15759)
2007(13567)
2006(11852)
2005(10287)
作者
(59696)
(49554)
(48860)
(46702)
(31497)
(23734)
(22243)
(19668)
(18802)
(17463)
(17063)
(16602)
(15635)
(15562)
(15230)
(15171)
(14947)
(14747)
(14133)
(14091)
(12457)
(12033)
(11999)
(11190)
(11173)
(10955)
(10944)
(10873)
(9897)
(9747)
学科
(80089)
经济(79997)
管理(54306)
(52889)
(41976)
企业(41976)
方法(35138)
数学(30256)
数学方法(29927)
(25452)
中国(22022)
(19577)
地方(19417)
业经(19178)
(17961)
农业(17101)
(13509)
环境(13218)
理论(13006)
(12925)
贸易(12918)
(12808)
(12487)
技术(12123)
(11166)
财务(11098)
财务管理(11081)
(10972)
(10949)
(10834)
机构
大学(283984)
学院(283370)
管理(113010)
(107781)
经济(105317)
理学(98440)
研究(97524)
理学院(97286)
管理学(95503)
管理学院(95012)
中国(70772)
科学(64381)
(61533)
(52936)
(49605)
业大(47536)
(46595)
研究所(45839)
中心(43801)
(41637)
农业(41454)
(39320)
师范(38962)
北京(38279)
财经(37829)
(35624)
(34455)
(33672)
师范大学(31621)
经济学(30983)
基金
项目(202865)
科学(159084)
研究(146777)
基金(146237)
(128711)
国家(127643)
科学基金(108984)
社会(90346)
社会科(85379)
社会科学(85353)
(81022)
基金项目(78945)
自然(72700)
自然科(70908)
自然科学(70892)
自然科学基金(69591)
(67654)
教育(66092)
编号(60853)
资助(58709)
成果(48142)
重点(45931)
(43968)
(43629)
(41736)
课题(41461)
创新(38976)
科研(38836)
计划(37327)
大学(36753)
期刊
(117664)
经济(117664)
研究(80288)
中国(54332)
学报(49095)
(48986)
科学(45449)
管理(39389)
大学(36412)
学学(34227)
农业(34215)
(33170)
教育(31994)
技术(23687)
(21397)
金融(21397)
业经(20714)
(17735)
经济研究(17728)
财经(17206)
图书(16122)
问题(15853)
资源(15571)
科技(14685)
(14528)
(13928)
理论(13901)
业大(13233)
技术经济(13106)
现代(13039)
共检索到405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九兴  谭舒泽  
在复杂的气候变化和世界局势下,防止耕地“非粮化”、挖掘耕地多功能、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粮食安全保障、国民经济贡献、社会安定维护、生态安全承载4个维度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刻画2000—2020年耕地多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与规律,并利用敏感度模型分析耕地多功能对耕地“非粮化”的敏感程度。研究表明:(1)2000—2020年间耕地各项子功能值在整体上呈现剧烈—平缓—剧烈变化趋势,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和国民经济贡献功能上升,而社会安定维护功能和生态安全承载功能下降。(2)安徽省“非粮化”程度呈下降趋势,在地域差异上表现为皖南地区高于皖北地区。(3)耕地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社会安定维护功能、生态承载功能对耕地“非粮化”程度变化敏感性增加,而经济贡献功能的敏感性下降。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值高的地区对“非粮化”不敏感,社会安定维护功能的敏感区域与“非粮化”程度高的区域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最后,提出强化耕地多功能管理,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科学设定“非粮化”标准等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余庆年   李巧珍  
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耕地多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期间,安徽省耕地生产、社会、生态功能存在区域差异,并且耕地生产、生态功能总体呈现增强趋势,耕地社会功能总体呈现减弱趋势;(2)2010—2020年期间安徽省耦合协调度水平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态势,但下降幅度较小,总体处于协调水平,耕地“生产—社会—生态”功能总体趋于协调发展;(3)安徽省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乡村从业人员数、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规模以上工企业个数、人口城镇化率和城镇道路面积的影响较大,但自2015年起主要驱动因素逐渐从农民生活水平、农业发展水平过渡到工业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耕地利用综合效益、促进耕地优化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彬  武恒  
利用1978年以来30年的耕地资源统计数据,分析了安徽省耕地资源数量变化总体特征,探讨了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耕地资源总量和人均耕地占有量均有呈直线递减趋势,其中耕地资源总量年均减少率为0.24%,人均耕地面积年均减少率为1.15%。(2)粮食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具有较明显波动性,粮食安全仍将面临着很大挑战。(3)粮食总产量与单产水平和复种指数密切相关;而粮食总产量年变化率,则主要受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变化影响。1978年以来,耕地资源数量逐渐成为影响该省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限制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多艺  濮励杰  黄思华  聂名萱  郄璐  朱明  
耕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推动着耕地功能的深刻变化。以江苏省63个县域为研究单元,从生产、生态、景观、社会四个维度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耕地指数及敏感度分析模型,研究2000~2018年耕地各项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对耕地数量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生产功能上升,空间上北高南低且苏北高值区不断向南扩散。生态功能下降,苏中地区功能高,且苏中、苏北局部地区因农用技术改良,功能由下降逐渐转为上升。景观功能上升,空间上东高西低,东部海岸带功能高,局部地区如苏锡常因耕地非农化现象严重,功能由上升转为下降。社会功能下降,空间上北高南低但苏北高值区不断萎缩。(2)江苏省耕地面积总体下降,自北往南耕地下降程度逐渐加剧。耕地相对稀疏区主要分布在苏南,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中、苏北,东部沿海地带最为集聚。(3)对比2000~2010年和2010~2018 年两个时期,生产功能敏感性下降,敏感区缩至东部沿海三县;生态功能敏感性下降,敏感区缩至苏南地区,均与农业技术推进及耕地集约利用相关。景观功能敏感性上升,敏感区扩散至苏南及东部沿海地区;社会功能敏感性上升,敏感区逐渐遍布全省,均对耕地数量变化愈加敏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纪明波  周云峰  陈印军  
论文在对安徽省调研村庄耕地流转的基本状况、不同利益主体对耕地流转的意向、制约农村耕地流转的主要障碍、耕地流转的利与弊,以及促进耕地流转的主要举措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安徽省农村耕地流转应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让农户敢于自主流转等7项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蓓蓓  何兵  
本文在界定耕地资源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对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引入耕地质量折算方法,从耕地资源安全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更为科学地预测2020年全省的耕地资源安全态势。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质量折算后的耕地供给量约为574.19万hm2,高于预测的耕地安全需求量(551.54万hm2)近26万hm2,理论上尚可保障耕地资源安全,但实际仍面临很大的压力。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冈  
我研究中国经济史以来,有一点感想。我们对许多已有的史料,尤其是实证性的史料,总觉得过于琐碎,不屑细心研究,反而提出苛刻的批评,弃之不用。结果是白白糟蹋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举一个眼前的实例。没有任何一个外国可以为廿世纪以前的地权分配作出具体的实证研究,计算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祝小迁  程久苗  费罗成  
研究目的:分析近10年来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研究结果:(1)全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序变化性明显。从"十五"期间和"九五"期间相比来看,除滁州、六安、黄山三个地市以外,全省其他14个地市的耕地利用集约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全省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显著,总体上呈北高南低的特点。(3)社会经济因素、耕作制度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影响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论:应用综合评价法进行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以及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驱动力分析,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慧  龙开胜  
[目的]耕地保护补偿是耕地保护约束性政策的有力补充。基于耕地多功能及不同功能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探讨江苏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方法]首先从生产、生态和社会3个层面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评价得到耕地多功能指数,再通过当量因子法和替代法计算得到耕地外部性价值,然后结合耕地多功能评价和耕地外部性价值,将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指数的比重分别作为权重,对耕地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加权求和,并进一步修正得到江苏各市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结果]以2018年为基期,计算得到基于耕地多功能评价的江苏省平均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为8 597元/(hm~(2)·年),其中补偿标准最高的地区为连云港市,为11 446元/(hm·年),最低的为无锡市,为5 203元/(hm·年)。[结论]研究得出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兼顾耕地自身功能和价值,反映了耕地功能与补偿标准之间的联系,今后可从补偿资金供给、资金分配及利益调整机制等方面加以落实。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勇  汪应宏  张乐勤  包婷婷  
研究目的:研究安徽省近年来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及其原因,以指导安徽省经济发展中的耕地保护。研究方法:基于环境领域的脱钩理论,运用OECD提出的脱钩指数计算模型,参考Tapio等划分的脱钩状态类型,构建脱钩模型,计算脱钩弹性系数。研究结果:研究期内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曲线呈"W"型变化;脱钩状态经历了波动调整期—过渡平稳期—波动调整期动态变化过程,耕地保护政策、措施实施效果明显。研究结论:随着安徽省经济的较快发展,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大建设占用耕地管理和城乡土地节约集约力度,走内涵挖潜之路,尤其是要通过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以补充有效耕地面积,有效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夏叡  
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一些原本应该种植粮食的耕地,被乡镇或农户转为用于养殖业、花卉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为了解决耕地"非粮化"现象,浙江省德清县从保障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土壤层出发,扩大粮食耕种面积,提高乡镇和农户种粮积极性,有效保护了耕地。确保耕地"数质双升"德清县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全面提高了耕地的数量与质量。这样一来,农民种粮方便许多,积极性有所提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蓬鹏  朱玉春  
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微观农户的“非粮化”倾向为研究视角,基于河南等五省的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和CMP模型探讨了灌溉供给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灌溉供给能够显著抑制农户的耕地“非粮化”倾向,且灌溉供给越充分,抑制作用越大,但存在一定门槛制约。在纯粮食种植户中,灌溉供给能够通过提高种粮产出,进而抑制农户“非粮化”倾向。异质性效果明显,过度集中化或缺少制度辅助的产权归属和管理,不利于小农水灌溉供给能力提升。产权所属需要适度集中化、适度制度化,管护主体需要多元化,两者共同作用提高小农水的灌溉供给能力,从而抑制“非粮化”倾向;灌溉供给对混种农户“非粮化”倾向抑制作用更大,对中部和西部农户“非粮化”倾向的作用依次降低,对东部农户影响不显著。因此,可以通过推动小农水产权改革和创新管护机制,发挥多中心治理优势,提高小农水的灌溉供给能力,从而抑制农户的“非粮化”倾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戚渊  李瑶瑶  朱道林  
研究目的:探究农地资本化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农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中农地过度资本化问题的防范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随着耕地价格上涨,耕地价格与耕地非粮化存在"U"型关系,"U"曲线在耕地价格为969元/亩时取得极小值,耕地价格上涨对耕地非粮化利用的作用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特征;(2)耕地价格与非粮化的"U"型关系在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存在区域异质性,"U"型关系主要体现在粮食主产区,在耕地价格为876元/亩时取得极小值,较全样本拟合曲线的极小值拐点约降低90个单位。研究结论:农地适度资本化未对粮食安全造成冲击,而当农地过度资本化时,耕地价格上涨会促进耕地非粮化利用。未来在推进农地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需要政府有效介入,正确引导和监管市场机制,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率,完善用途管制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边振兴  冯玉萍  于淼  韩影  
[目的]从耕地的生产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景观文化功能角度出发,探讨耕地系统中非耕作生境对这些功能的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以期为今后耕地系统中生态网络优化以及绿色土地整治提供参考。[方法]文章运用3S技术法提取非耕作生境数据,按照非耕作生境比例由低到高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水田区选择调查点。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调查点耕地多功能值,运用统计分析法研究非耕作生境比例变化对耕地生产、社会保障、生态服务及景观文化功能的影响。[结果](1)当非耕作生境比例低于22.54%和17.16%时,随着非耕作生境比例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