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69)
2023(7486)
2022(6188)
2021(5653)
2020(4875)
2019(10631)
2018(10278)
2017(19708)
2016(10787)
2015(11590)
2014(11157)
2013(11058)
2012(10095)
2011(8951)
2010(8650)
2009(8106)
2008(7966)
2007(6728)
2006(5709)
2005(4914)
作者
(33230)
(27653)
(27403)
(25903)
(17409)
(13456)
(12400)
(10981)
(10565)
(9528)
(9419)
(9310)
(8727)
(8582)
(8537)
(8440)
(8391)
(8227)
(7934)
(7836)
(7059)
(6908)
(6459)
(6413)
(6296)
(6155)
(5931)
(5884)
(5560)
(5430)
学科
(40673)
经济(40627)
(31887)
管理(28942)
(21600)
企业(21600)
方法(20517)
数学(19036)
数学方法(18896)
(14587)
中国(11838)
(11602)
(10887)
保险(10794)
农业(9938)
地方(9533)
(8956)
贸易(8954)
业经(8932)
(8739)
(8553)
(8535)
银行(8521)
(8405)
(7971)
(7585)
金融(7585)
(7457)
财务(7452)
财务管理(7436)
机构
学院(148462)
大学(148153)
(61697)
经济(60583)
管理(58785)
理学(51546)
理学院(50988)
研究(50369)
管理学(49955)
管理学院(49726)
中国(41603)
(37792)
科学(34177)
农业(30310)
(29859)
业大(29854)
(28376)
(26424)
研究所(24540)
中心(24500)
财经(23037)
(22246)
(21132)
农业大学(20112)
(19488)
经济学(18836)
(18054)
北京(17854)
财经大学(17448)
经济学院(17424)
基金
项目(110010)
科学(86225)
基金(81745)
(74441)
国家(73838)
研究(71844)
科学基金(62597)
社会(47604)
(45428)
社会科(45097)
社会科学(45080)
基金项目(44195)
自然(43736)
自然科(42697)
自然科学(42679)
自然科学基金(41912)
(37119)
资助(32937)
教育(31217)
编号(26323)
重点(24892)
(23612)
计划(23112)
(23068)
(22762)
科研(22408)
创新(21463)
(20787)
科技(20397)
国家社会(20010)
期刊
(60222)
经济(60222)
研究(39645)
(33270)
学报(30902)
中国(27293)
科学(26372)
农业(22665)
大学(22385)
学学(21907)
(19998)
管理(17805)
(17763)
金融(17763)
(12412)
业经(10988)
财经(10264)
经济研究(9814)
技术(9755)
业大(9107)
(8667)
(8506)
资源(8483)
问题(8227)
统计(8024)
农业大学(7923)
科技(7777)
(7595)
技术经济(7294)
理论(6797)
共检索到209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艳飞  徐羽  徐刚  
为了解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2000—2013年安徽省粮食作物单产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估算气象灾害损失量;利用信息扩散理论评估了安徽省各地市粮食作物气象灾损风险。结果显示:1)气象灾害是安徽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2003、2007、2012和2013年粮食作物气象灾损较为严重,年损失总量均在400万t以上;2)安徽省粮食作物气象灾害风险等级以低风险和小风险为主。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小风险区域遍及中北部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祖琦,尹怀庭  
本文从陕西粮食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及粮食单产存在的波动性入手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归纳提取出本省粮食单产的四个主要影响因子 ,即 :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与热量因子、抗灾能力与水分因子、水土保持因子、旱涝保收因子 ,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探讨。随后 ,以上述分析为基础 ,对陕西省 5 0年来的粮食灾损状况进行了评估。最后 ,分析与总结评估结果 ,提出了加快陕西农业稳定发展的指导性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  沈梅  石磊  
利用安徽省1978—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受灾类型及其受灾面积资料,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及农业气象综合灾损模型,开展农业气象灾害年景评估。结果表明:安徽省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年际波动大;农业气象灾害空间分布特点为淮北地区最重,江淮之间南部和沿江地区次之,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以及部分城市周边相对较轻。各类气象灾害对农业受灾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暴雨洪涝>旱灾>风雹灾>低温雨雪冰冻灾,其中暴雨洪涝和旱灾影响大,受灾程度重;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较轻年景出现频率为55%,其中灾害最轻年份为1981年,而较重年景占12%,灾害最重的年份为1991年。上述年景评估结果与安徽省农...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任金政  李士森  
精准估计农作物灾害性损失风险是农业保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在比较现有估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参数局部线性加权估计方法并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结果表明:现有方法受模型设定或参数选择的影响较大且估计结果不同程度地偏离真实数据,改进方法则克服了模型设定和参数选择问题且估计误差低于现有方法。基于1950~2014年粮食单产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相对于改进方法而言现有方法低估了农作物灾害性风险。该研究对丰富农作物灾害损失风险估计方法,加快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任金政  李士森  
精准估计农作物灾害性损失风险是农业保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在比较现有估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参数局部线性加权估计方法并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结果表明:现有方法受模型设定或参数选择的影响较大且估计结果不同程度地偏离真实数据,改进方法则克服了模型设定和参数选择问题且估计误差低于现有方法。基于19502014年粮食单产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相对于改进方法而言现有方法低估了农作物灾害性风险。该研究对丰富农作物灾害损失风险估计方法,加快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  田红  杨玮  戴娟  吴蓉  
为了解干旱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产生的重要的影响,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a)、累积湿润度指数(Ma)、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以及降水距平百分率(Pa)开展对比分析及在安徽省冬麦区适应性研究,最终选取CWDIa作为干旱致灾危险性最优指标。根据冬小麦期望减产率划分干旱危险性强度等级,计算超越致灾临界值频次,结合承灾体脆弱度及暴露度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开展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受地理位置、承灾体脆弱性等因素影响,不同干旱风险等级频率空间差异明显,总体上冬麦区中北部干旱高风险频率较高,而南部高风险频率较低。1999/2000年典型年干旱风险也呈北高南低分布,减产率分布与干旱风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栾健  周玉玺  
基于山东省1978-2012年粮食生产及自然灾害数据,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量化分析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估计粮食灾损量并测算不同粮食作物灾损量与不同自然灾害间的关联系数,得出结论如下:1)1979-2012年间,粮食总灾损量年平均146.50万t。平均波动周期5.67 a,总体来看波动幅度不断减小,具体来看各周期振幅呈现减小、增加、减小的变化规律。2)1979-2012年间,小麦灾损率平均波动周期6.60 a,灾损平均变化率-0.33%;玉米灾损率平均波动周期3.67 a,玉米灾损平均变化率-0.43%。3)各类自然灾害对小麦、玉米的影响程度均表现为:旱灾>风雹灾害>水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明如  代康宁  
气象灾害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粮食生产气象风险评估与风险区域划分是开展粮食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科学基础。文章采取HP滤波方法将湖北省粮食产量分解成为粮食的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利用粮食产量的变异系数、歉年减产率、灾年风险概率与综合气象风险指标对湖北省粮食气象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域划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圆圆  赵金涛  王静爱  
雹灾风险区划是雹灾风险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制定区域性的雹灾防灾减灾对策具有指导意义。而雹灾风险评价是开展雹灾风险区划的前提和基础。以我国雹灾频发区——安徽省为例,选择其主要经济作物棉花为承灾体,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和棉花雹灾风险区划数据库,在"E-H-V-R"四维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多技术手段和多方法相结合的"3(E、H、V)+1(R)"维的雹灾风险区划方法,编制了安徽省棉花雹灾风险图,将其划分为淮北平原区、江淮平原丘陵区和皖南山区3个一级区,10个二级区和19个三级区,为安徽省棉花雹灾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区域和其他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鲍静  张士云  
粮食作物规模经营主体不仅是化肥使用量大户,也是最具可能减少化肥使用量的主体。结合规模经营效应等经济学理论及相关现象,以安徽省11个县198户粮食作物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经营规模、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期限对化肥使用量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在控制户主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对农户的化肥使用量的影响后,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户相较于分散农户倾向于使用较少数量的化肥;土地流转期限越长,越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减少化肥使用量;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化肥使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此,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鼓励粮食作物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并推广新型农业施肥技术,以期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浩  王凯  程向阳  刘佼  王晓东  
利用安徽省雷电灾害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1998~2012年的雷电灾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年平均雷灾次数N、年平均伤亡人数M和年平均经济损失E作为基本评价指标,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78个县级行政单位的区域雷电灾情进行评估,对雷电灾害强度空间分布做了等级划分。结果表明:2002~2009年为安徽省雷电灾害高发年份;全省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6、7、8月份;雷电灾害发生于城市(县城)的频次要多于乡村;乡村地区的雷电灾害损失类型主要为人身伤亡,城市的雷电灾害损失类型主要为电子设备的物理损害和经济损失;民用、电力和通信为全省主要雷电灾害损失行业。综合灾情指数G分布反映了不同地区受雷电灾害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阳园燕  盖长松  罗孳孳  陈红梅  
利用重庆地区27年(1978~2004年)的粮食实际产量资料,采用正交多项式法分离出趋势产量和相对气象产量。从相对气象产量波动的百分率着手,定义了减产率指标、减产率变异系数、减产率概率指标,根据这些风险评价指标,分析了重庆地区粮食单产风险水平的分布规律,结合风险评估理论探讨了重庆地区粮食产量水平分布与灾害因素(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的关系。结果指出,大部分的风险评价指标的分布具有一定区域性和连片性;致灾因子的性质、强度、频率和范围是造成粮食风险水平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重庆粮食产量风险预测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吉东  李宁  温玉婷  胡爱军  崔维佳  张鹏  
灾害的损失受灾前经济发展水平、灾种差异、灾后恢复重建策略、灾害管理水平和灾害保险体系完善程度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加上基础数据精度、获取难度和校验的不确定性,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而已有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存在不足:首先,评估对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构成、时空维界定模糊;其次,评估模型假设太多往往偏离灾后实际经济状况;最后,模型对灾害扰动的动态影响机制考虑不足,往往忽视灾后经济系统的弹性和部门生产容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因此,在进行灾害损失评估时应注意灾害对经济影响的动态机理,结合不同灾害类型对经济影响的特点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合理设置相关参数,使模型更切合实际,从而更合理有效的评估灾害造成的间接损失。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静  王秀清  辛贤  吴文斌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1975~2008年间作物生长期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一季稻、小麦和玉米单产的影响。研究表明:首先,作物生长期内气温升高对粮食单产具有负向影响,但对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粮食单产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气温升高能够增加高纬度地区春小麦和玉米单产。其次,作物生长期内降水增加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粮食品种而异,虽然对西北地区春小麦单产具有正向影响,却对华南地区冬小麦单产具有负向影响。最后,作物生长期内日照增加主要通过与地区的交互作用影响粮食单产,平均日照时数增加对华南地区冬小麦单产具有正向影响,而对东北地区春小麦单产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  田红  谢五三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和台风灾害风险形成机制,利用1961—2009年安徽省台风降水和极大风速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相关灾情等要素,借助GIS平台开展台风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安徽省台风灾害高风险区位于大别山区东部和南部、江淮之间东部局部和西南部、沿江丘陵一线;而低风险区位于淮北西北部、江南南部局部。利用历年台风灾情资料以及典型台风案例验证均表明,风险区划结果和实际灾情基本符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