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82)
2023(12549)
2022(10977)
2021(9966)
2020(8343)
2019(19133)
2018(19248)
2017(37848)
2016(20374)
2015(22791)
2014(23005)
2013(23081)
2012(21366)
2011(19259)
2010(19211)
2009(17548)
2008(16573)
2007(14438)
2006(12905)
2005(11331)
作者
(59516)
(49518)
(49198)
(47003)
(31569)
(23702)
(22213)
(19597)
(18883)
(17610)
(16883)
(16823)
(15723)
(15708)
(15184)
(15159)
(14708)
(14481)
(14097)
(13972)
(12389)
(12263)
(11873)
(11352)
(11282)
(10975)
(10853)
(10763)
(9994)
(9642)
学科
(103115)
经济(103022)
管理(59004)
(53098)
(42949)
企业(42949)
方法(40640)
数学(35523)
数学方法(35202)
地方(24962)
(23563)
(22255)
中国(22058)
业经(20009)
(19478)
环境(17894)
农业(16433)
地方经济(14874)
(14672)
(14363)
贸易(14355)
(14095)
(13767)
理论(13425)
(13057)
技术(11951)
(11796)
金融(11795)
(11553)
财务(11494)
机构
大学(294248)
学院(292683)
(125726)
经济(123140)
管理(117884)
理学(102475)
理学院(101323)
研究(101282)
管理学(99673)
管理学院(99172)
中国(72928)
科学(62426)
(61957)
(53647)
(50875)
(46562)
研究所(46497)
中心(44784)
业大(44139)
财经(43395)
(42475)
(39386)
北京(38922)
(38348)
师范(38048)
经济学(37981)
(36551)
农业(36123)
(34122)
经济学院(33926)
基金
项目(201841)
科学(158780)
研究(147420)
基金(146786)
(127271)
国家(126238)
科学基金(108627)
社会(93705)
社会科(88758)
社会科学(88731)
(80145)
基金项目(78817)
自然(70591)
自然科(68856)
自然科学(68841)
自然科学基金(67583)
教育(65973)
(65746)
资助(60229)
编号(59522)
成果(47342)
重点(44792)
(44197)
(44193)
(41398)
课题(40559)
创新(38662)
科研(38310)
国家社会(38012)
教育部(37885)
期刊
(142746)
经济(142746)
研究(89077)
中国(52486)
学报(45458)
管理(43240)
科学(42829)
(42049)
(39052)
大学(34263)
学学(32485)
农业(29235)
教育(27778)
技术(25513)
经济研究(23114)
(22486)
金融(22486)
业经(21761)
财经(21256)
(18180)
问题(18008)
技术经济(16195)
理论(14562)
图书(14293)
(14260)
科技(13989)
资源(13795)
现代(13403)
实践(13126)
(13126)
共检索到428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正宏  卓翔之  庄道元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方法,以安徽省碳排放量为因变量,以经济发展水平为自变量,设定安徽省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消费结构、人口数量和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为控制变量,结果发现:第一,经济增长(GDP)是影响安徽碳排放最重要的因素,LNPGDP的影响系数为0.47;第二,影响安徽省碳排放量的次要因素为LNPSTRU和LNPEO。第三,人均收入和研发投入也会影响安徽省碳排放量大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尚文英  
笔者计算了1978年~2009年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研究发现,1978年以来,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数量一直在增加。碳排放强度虽然逐渐下降,但人均碳足迹却不断上升,其中,煤炭消耗的碳排放量是总排放量的主要来源。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人均碳足迹与人均GDP的关系并不符合标准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而是呈现出三次曲线关系,而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呈则现出反比曲线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桂元  陈坤  
文章基于能源消费视角研究了安徽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包括长期与短期关系、因果关系以及预期与非预期此三类关系。根据安徽省的数据得出结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既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又具备一定的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力度;二者之间只存在由碳排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单向因果关系,此结论表明能摆脱碳排放的束缚发展经济;预期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相对显著的,将每年的碳排放增量尽可能地转移到预期的防控机制当中,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国刚  左鹏  陈思文  李利亭  
把握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碳排放区域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寻求减排区域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当前中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现状,提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非线性"的假设,针对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修正后的STIRPAT模型进行了面板门限估计及检验。主要结论如下:GDP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GDP增长速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根据估计结果划分出六个象限,划分出我国不同地区所处象限,并对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了深层次解释。最后,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国刚  左鹏  陈思文  李利亭  
把握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碳排放区域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寻求减排区域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当前中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现状,提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非线性"的假设,针对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修正后的STIRPAT模型进行了面板门限估计及检验。主要结论如下:GDP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GDP增长速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根据估计结果划分出六个象限,划分出我国不同地区所处象限,并对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了深层次解释。最后,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侯燕  
文章使用非线性STR模型,分析2000-2015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过程及结果。研究表明: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人均GDP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动存在单向影响关系;碳排放具有极强的惯性和累积性,上一期碳排放量和上一期经济增长对当期碳排放量都有显著正向影响;碳排放量增长具有典型的非线性效应,并出现了阶段性特征。其中,2000-2003年为线性特征,2004-2012年存在非线性效应,2013-2015年存在线性特征。这种线性与非线性之间的转换关系基本反映了中国近十五年来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侯燕  
文章使用非线性STR模型,分析2000-2015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过程及结果。研究表明: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人均GDP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动存在单向影响关系;碳排放具有极强的惯性和累积性,上一期碳排放量和上一期经济增长对当期碳排放量都有显著正向影响;碳排放量增长具有典型的非线性效应,并出现了阶段性特征。其中,2000-2003年为线性特征,2004-2012年存在非线性效应,2013-2015年存在线性特征。这种线性与非线性之间的转换关系基本反映了中国近十五年来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态势。现阶段需从能源供给结构、生产端和消费端进行综合能源结构的调整,通过构建各地区合理的碳排放约束性目标,实现碳排放与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综合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方钰  
以安徽省为例,运用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信贷总量及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信贷投放总量与经济增长间相关性和信贷与经济互动关系,并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经济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铁军  笪源洁  
以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收入不平等、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均存在自身加强机制,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加强机制逐渐减弱;收入不平等对碳排放量有抑制效应;经济增长对于收入不平等具有促进效应;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此外,城镇化是碳排放量增加与经济增长的诱因之一,而国内技术进步有助于实现改善收入不平等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飞扬   刘天乐   周智杰   胡榕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协调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以浙江与安徽为对比案例,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出发,基于脱钩模型和因素分解法,分析1997—2020年省域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EKC曲线、脱钩态势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浙江、安徽两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EKC不符合传统倒“U”型曲线,均经历两次拐点,浙江为“N”型EKC,拐点年约为2007年和2014年,对应人均经济总量为36 766元和73 388元,安徽省为微弱的倒“N”型EKC曲线,拐点年约为1998年和2013年,对应人均经济总量为4 452元和32 733元;浙江碳排放脱钩由扩张负脱钩向强脱钩与弱脱钩方向转变,安徽以弱脱钩状态为主;能源结构与强度效应对浙江省的碳排放脱钩促进作用明显,而经济增长与能源结构效应对安徽省碳排放脱钩起负向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飞扬   刘天乐   周智杰   胡榕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协调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以浙江与安徽为对比案例,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出发,基于脱钩模型和因素分解法,分析1997—2020年省域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EKC曲线、脱钩态势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浙江、安徽两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EKC不符合传统倒“U”型曲线,均经历两次拐点,浙江为“N”型EKC,拐点年约为2007年和2014年,对应人均经济总量为36 766元和73 388元,安徽省为微弱的倒“N”型EKC曲线,拐点年约为1998年和2013年,对应人均经济总量为4 452元和32 733元;浙江碳排放脱钩由扩张负脱钩向强脱钩与弱脱钩方向转变,安徽以弱脱钩状态为主;能源结构与强度效应对浙江省的碳排放脱钩促进作用明显,而经济增长与能源结构效应对安徽省碳排放脱钩起负向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辉  刘欣  
了解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环保投资呈现的波动特征,对实现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构建分阶段阈值协整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环保投资的差异性影响。同时,分析了环保投资与COD排放量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二者之间呈现的关联性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环保投资随着经济周期的不同出现非线性波动;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发生在人均GDP增长率为9.01%处;我国产业结构对环保投资呈现负相关且正在转型与升级;总的来看,环保投资对COD呈现出反常的正相关性,即目前环保投资对COD减排并未实质性地推动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永文  张亨明  
文章为了弄清楚私人投资和公共支出对安徽省GDP的动态影响,建立了三变量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由模型结论作者认为安徽省公共支出在短期内对GDP的影响是负向的,长期内是正向的,而且公共支出的边际影响大于私人支出;公共支出对私人投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但公共支出的增长机制却是随着自身的需求和GDP的增长而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信伟  姚佐文  
利用1994—2008年安徽省R&D经费投入与GDP总量的数据,运用ADL模型并结合滞后效应的概念,对安徽省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AIC信息准则、SC信息准则作为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的判断标准,对R&D经费投入及经济增长两个变量的滞后期进行估计并测算。结果表明:安徽省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但R&D投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投入最少,而其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却最大,实验发展投入最多,而其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却最小,从而导致R&D投入分配效率低下,长期甚至可能无效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谭黎阳  夏帅  
文章综合应用单位根、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误差修正(ECM)理论等方法,基于1996-2016年安徽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REI)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时序数据,深入地研究和考察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协整关系,二者互为格兰杰因果,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表明安徽省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的状态。处于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经济发展态势下,政府应当正视房地产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综合利用多种途径,充分发挥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助推带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