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60)
- 2023(6242)
- 2022(5536)
- 2021(5054)
- 2020(4629)
- 2019(10828)
- 2018(10763)
- 2017(20970)
- 2016(11740)
- 2015(13403)
- 2014(13563)
- 2013(13766)
- 2012(13148)
- 2011(11896)
- 2010(11929)
- 2009(11128)
- 2008(11342)
- 2007(10380)
- 2006(8799)
- 2005(7807)
- 学科
- 济(51073)
- 经济(51031)
- 业(29369)
- 管理(28754)
- 方法(25473)
- 数学(23047)
- 数学方法(22846)
- 企(21807)
- 企业(21807)
- 农(15940)
- 地方(12865)
- 财(12607)
- 学(12538)
- 中国(11599)
- 农业(10671)
- 贸(9622)
- 贸易(9619)
- 业经(9574)
- 易(9286)
- 制(8598)
- 和(7738)
- 环境(7568)
- 务(7466)
- 财务(7453)
- 财务管理(7432)
- 企业财务(6985)
- 银(6800)
- 银行(6775)
- 融(6751)
- 金融(6749)
- 机构
- 大学(172354)
- 学院(171853)
- 济(69443)
- 经济(67821)
- 管理(63580)
- 研究(60711)
- 理学(54829)
- 理学院(54147)
- 管理学(53028)
- 管理学院(52712)
- 中国(45233)
- 科学(40675)
- 农(36839)
- 京(36324)
- 所(32654)
- 财(31344)
- 业大(30061)
- 研究所(30033)
- 农业(29264)
- 中心(29011)
- 江(27741)
- 财经(24926)
- 范(23478)
- 师范(23229)
- 经(22514)
- 北京(22383)
- 省(21761)
- 院(21504)
- 经济学(21324)
- 州(21308)
- 基金
- 项目(116131)
- 科学(89869)
- 基金(82943)
- 研究(81138)
- 家(73530)
- 国家(72932)
- 科学基金(60850)
- 社会(49657)
- 省(48251)
- 社会科(46897)
- 社会科学(46877)
- 基金项目(44862)
- 自然(40829)
- 自然科(39791)
- 自然科学(39777)
- 划(39656)
- 自然科学基金(39044)
- 教育(37069)
- 资助(33912)
- 编号(33353)
- 重点(26992)
- 成果(26906)
- 发(25819)
- 部(25527)
- 创(23374)
- 计划(23193)
- 科研(23095)
- 课题(23088)
- 创新(21988)
- 大学(20985)
共检索到249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翟菁 刘慧娟 黄勇 邱学兴 霍彦峰
对安徽省2008~2012年5~9月的降水以及气温、地温、日照等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午后降水频率明显高于其它时次,在对降水及其他要素进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降水特征、午后13时地温、午后13时地温和早上08时的地温差、日照时数的热对流短时强降水的判别方法。基于融合了多重观测资料的LAPS再分析系统得到的中尺度再分析场资料,对2008~2011年5~9月热对流局地强降水进行了比湿、回波、稳定度和能量指标特征统计分析,并对一个典型个例的降水特征、降水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了此类降水过程在降水特征、天气形势、湿度条件、大气层结稳定度的特点:维持时间短、强度大,范围小,地面温度高,午后和...
关键词:
热对流 短时强降水 LAPS数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玉都 刘艳杰 周贺玲 张绍恢
利用廊坊市2006~2010年自动站逐时降水量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根据气象学原理分析了廊坊市短时强降水的时空特征和强度变化特点,短时强降水发生时伴随的其他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发生的主要天气形势、短时强降水与物理量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廊坊市短时强降水年发生次数的多年平均值为13d,大部分降水日和降水站次出现在主汛期,高峰期在7月下旬~8月上旬;每天的12时、17时、23时前后是短时强降水的高发时段。一天中平均分钟降水量有两个大的峰值,一个出现在凌晨1~2时,一个出现在午后的13时。影响短时强降水的天气系统有低涡、西来槽、地面倒槽、地面冷锋、副高边缘西风急流、局地强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郝莹 鲁俊 温华洋 郑媛媛 卢燕宇
为了加强对小时时间尺度的雨强特征及变化分析研究,基于安徽省1961~2009年16个台站1小时降水量资料,针对超过98%分位点的短历时强降水事件,分析其短历时强降水量、降水次数、降水强度、占总降水的比重及日分布的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9a来安徽省短历时强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且自东向西增加趋势逐渐显著。由M-K突变检验法分析可知,2001年后有明显的向上突变整体增多,2005年后突变显著。主要是短历时强降水次数的增多导致短历时强降水量增多。近49a来安徽省总降水量增加的78%来源于短历时强降水,且在总降水时间日趋减少的情况下,短历时强降水时间增加,对总降水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在日分布方面,...
关键词:
短历时强降水 趋势变化 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五三 田红 王胜
利用安徽省71个台站1961~2008年近50 a的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数法定义了极端强降水的阈值,通过趋势分析、EOF分析、周期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汛期极端强降水量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汛期极端强降水阈值平均为55 mm,其空间分布与常年汛期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全省大部分地区汛期极端强降水呈上升趋势;EOF前3个模态累积方差贡献达86%,全省一致型和南北相反型为最主要的两种分布型;汛期极端强降水量存在9~10 a的主周期,此外还有3 a左右的次周期;汛期极端强降水量在1980年左右存在一次突变,1980~2008年年均值比1961~1979年年均值增加了52 ...
关键词:
极端强降水量 汛期 安徽省 特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承美
2007~2010年济南市区共出现39个局地短历时强降水日,由于南高北低的特殊地形,市区因排水不及造成道路积水、马路行洪、交通受阻等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威胁人的生命。本文利用2007~2010年自动站资料和高空、地面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了济南市区局地短历时强降水的年际、月际特征以及出现局地短历时强降水的主要时段和多发区域,分析了产生局地短历时强降水的不同天气系统和相关的预报指标,对今后济南市区局地短历时强降水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邹立尧 丁一汇 王冀
利用东北地区近45 a(1961—2005年)4—9月逐日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分析了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影响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环流特征变化。结果发现,东北强降水集中度与强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于强降水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从空间分布上看东北雨季强降水集中度由东向西趋于集中。从时间变化方面来看,196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初,强降水集中度处于低值区,而在1991年之后东北地区强降水集中度大多处于高值区。强降水集中期仅在1970年代处于低值偏多的时期。对于东北不同区域大部分地区(除东北西北部外)在1990年代之后集中度都有所增加,集中度大值年出现的频率增加...
关键词:
集中期 集中度 环流背景 水汽通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金虎 李耀辉 王鹏祥 杨启国
基于中国314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法定义了极端强降水阈值,引入了表征时间分配特征的新参数——极端强降水事件集中度和集中期,对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年内非均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年极端强降水事件集中度与集中期自西北向东南均呈“低-高-低”的分布特点,其异常空间分布也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从区域平均来看,西北西部是中国年极端强降水事件最分散的区域,东北是最集中的区域。东北、西北东部、华北以及青藏高原年极端强降水事件集中期相当,明显迟于其它区域,而长江中下游是最早的区域;另外各区域年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集中度与集中期的长期趋势并不一致,而它们均存在着较一致的周期振荡。
关键词:
极端强降水 年内 非均匀性 中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勇 张红 冯妍
选用1971~2008年安徽省78个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夏季降水和暴雨的气候变化规律。从结果来看安徽省夏季降水主要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风、温、湿等气象因素的影响。根据主要影响因子的不同,按照降水特性以及行政边界将安徽省划分成了10个区,不同区域内降水特征和分布结构各有差异。在时间变化上,雨日出现概率有下降的趋势,但暴雨日比重和降水量均有升高的变化特征。综合而言,安徽省的降水朝着具有局地性、突发性的强降水过程方面发展,从而导致部分区域内突发性暴雨过程频发。
关键词:
降水 气候特征 安徽省 夏季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 石磊 田红 谢五三 程智 丁霞
利用1951—2008年安徽省台风、降水及灾情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气候倾向率以及T检验等方法,分析台风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的台风以登陆闽、浙的台风为主;台风对安徽省的影响以7—9月为主,台风年发生1.7个,年代际变化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台风持续天数以2~4 d居多;安徽省台风降水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的特征明显;台风暴雨站次以及过程雨量≥100 mm站次呈不显著的年代际减少趋势。台风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农业基本无影响,而对江淮至沿江东部以及江淮之间西北部危害较为严重;台风对农业的影响年际变化大,年平均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农业经济损失分别占各类气象灾害总损失的3%和6...
关键词:
台风 降水 气候特征 农业影响 安徽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远平 杨太保 马建国
研究大别山北坡降水年内分配时空特点,对指导区域内科学防灾减灾及水资源管理、调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六安市6个气象站1956~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基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探讨近55a来六安市年降水集中程度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六安市年降水集中度变化于0.12~0.57,多年平均值0.37,多年平均降水集中期在37~38候。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由西南向东北减少,集中度呈由南向北递增,集中期由南向北推迟。年降水总量无明显趋势变化,但集中度和汛期降水量的增加趋势显著,汛期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加大。年降水量分别在1972、1990年发生一次增多和减少突变,集中度序列在1970年发生了增多突变。年降水量...
关键词:
降水集中度 降水集中期 年降水 六安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红芳 余金龙 邱学兴
利用1960~2012年安徽省77个气象站的逐日温度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寒潮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全省寒潮年际变化、时空分布等基本气候特征以及不同基准期寒潮平均初终日变化,补充和完善了安徽省寒潮气候特征分布方面的统计分析资料,以期为安徽省的气象防灾减灾和地方农业服务提供一定的指导。统计结果表明:安徽省近52a寒潮发生频次北部多于南部,其中山区北坡明显多于山区南坡;寒潮年发生次数存在3个显著周期:22a左右、10~12a、6a左右;全省各站寒潮的平均初日自北向南逐渐推迟,平均终日也基本是自北向南逐渐推迟。每年寒潮活动期以2~3月和11~12月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左 王芳 张运
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重要商品粮食基地,因受自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旱灾频发。论文基于MOD16产品,利用作物缺水指数CWSI,结合气象数据和MOD13数据,分析2000—2014年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基于MOD16产品计算的作物缺水指数可用于安徽省干旱的监测。2)2000—2014年间安徽省CWSI多年均值为0.524,最大值在2011年(0.569),最小值在2003年(0.458),整体上呈现弱增加趋势;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表现为南部湿润、北部干旱。各市多年CWSI年均值相差不大,但变化趋势各异,淮北平原地区和江淮之间地区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而皖南地区呈显著下降趋势。3)安徽省CWSI年内月变化整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单谷型趋势,1—6月和10—12月CWSI值较高,最大值在3月,为0.66,7—9月CWSI值较低,最小值在8月,为0.27,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淮北平原易出现春旱、秋旱和冬旱,江淮丘陵易出现春旱及秋旱,沿江地区易出现春旱。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CWSI年内变化特征差异明显,林地和草地整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单谷趋势,其月均最大值在3月,城镇和耕地则表现为多峰趋势,最大月均值在6月。5)CWSI与降雨、温度以及植被的关系密切,在降雨较多的地区,温度较低,植被指数较高,CWSI值较小,干旱程度较轻,说明降雨对CWSI变化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干旱 作物缺水指数 土地利用 安徽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年红 张焕明 石绍炳
2011年安徽省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处于明显的上升通道。基于修正的CASS指数评价体系可知,2011年安徽省经济总体运行、增长速度及增长质量CASS指数呈"较好"态势。但经济运行也存在如经济增长速度和投资增速放缓、出口贸易形势严峻、物价上涨过快、经济效益下滑以及财政收入增长过快等问题。考虑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仍处于低迷甚至恶化状态,2012年及以后几年内安徽省的经济工作应保持投资的适当增长速度,注意控制物价过快增长,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对安徽的不利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晓蓓 金素文
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能见度和相对湿度资料,统计出历年各站霾发生日数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历年霾日数变化趋势、EOF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近40a霾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霾日数存在显著的增多趋势;霾高发期在秋冬季,1月更是一年中霾发生最多的月份;5~6月是霾发生的次高峰,6月的极重霾为全年中最多;白天出现霾的几率高于夜晚,早上8时是一天中最容易出现霾的时刻。安徽省霾年平均日数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平原多于山区,主要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年平均霾日数较多,山区很少;沿淮淮北的极重霾日数最多。2007年前后霾的年平均日数达到40a来的最高值。霾日数EOF前4个模态累...
关键词:
霾 时空变化 气候特征 EOF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学良 石春娥 吴必文 张浩 杨关盈 于彩霞
为了弄清安徽省大雾时空演变规律,利用安徽地面气象站1970~2009年40a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安徽省大雾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大雾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季节性和区域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代际变化,安徽省雾日数在80年代达到最高,由于城市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雾日数不断减少。同时,雾生时间年代际变化不大,而雾消时间则不断后延,直接导致雾的持续时间不断增加,40a间雾的持续时间增加将近1h;(2)安徽省大雾四季特征分明,空间分布不均。冬季是安徽大雾的高发期,大雾日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雾中最小能见度最低,雾的影响最为严重。在夏季,大雾日数最少,持续时间最短,雾中最小能见度最...
关键词:
安徽 雾 气候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