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2)
- 2023(12157)
- 2022(9752)
- 2021(9009)
- 2020(7718)
- 2019(17450)
- 2018(17493)
- 2017(33910)
- 2016(18356)
- 2015(20388)
- 2014(20136)
- 2013(20098)
- 2012(18310)
- 2011(16280)
- 2010(16652)
- 2009(15850)
- 2008(15855)
- 2007(14364)
- 2006(12864)
- 2005(11521)
- 学科
- 业(87118)
- 济(85228)
- 经济(85133)
- 企(69218)
- 企业(69218)
- 管理(60753)
- 农(47153)
- 方法(37513)
- 农业(31637)
- 数学(29962)
- 业经(29513)
- 数学方法(29433)
- 财(23945)
- 中国(19882)
- 地方(17802)
- 务(17529)
- 财务(17493)
- 财务管理(17479)
- 技术(17144)
- 企业财务(16502)
- 制(16339)
- 策(15147)
- 理论(14200)
- 和(14059)
- 划(13723)
- 贸(13658)
- 贸易(13649)
- 易(13240)
- 学(13148)
- 体(12922)
- 机构
- 学院(268982)
- 大学(257651)
- 济(114066)
- 经济(111988)
- 管理(109714)
- 理学(94985)
- 理学院(94078)
- 管理学(92397)
- 管理学院(91936)
- 研究(84266)
- 中国(67917)
- 农(61416)
- 京(52926)
- 科学(52664)
- 财(49527)
- 农业(46852)
- 业大(45841)
- 江(43144)
- 所(42961)
- 中心(40518)
- 财经(39421)
- 研究所(38936)
- 经(35706)
- 经济学(33330)
- 州(33326)
- 经济管理(32386)
- 北京(32224)
- 省(31575)
- 范(31528)
- 师范(31264)
- 基金
- 项目(180552)
- 科学(143708)
- 基金(131720)
- 研究(130909)
- 家(114537)
- 国家(113464)
- 科学基金(99215)
- 社会(85015)
- 社会科(80265)
- 社会科学(80241)
- 省(75333)
- 基金项目(70229)
- 自然(64934)
- 自然科(63494)
- 自然科学(63479)
- 自然科学基金(62355)
- 划(59514)
- 教育(58247)
- 编号(53560)
- 资助(53289)
- 重点(40243)
- 成果(40217)
- 发(40214)
- 业(39881)
- 创(39867)
- 部(39038)
- 创新(36518)
- 课题(35743)
- 国家社会(34695)
- 科研(34340)
- 期刊
- 济(134585)
- 经济(134585)
- 研究(71857)
- 农(63811)
- 中国(52999)
- 农业(43060)
- 管理(41863)
- 科学(40298)
- 学报(40184)
- 财(39322)
- 大学(31738)
- 学学(30914)
- 业经(29631)
- 技术(25650)
- 融(24569)
- 金融(24569)
- 业(23053)
- 教育(19881)
- 财经(19039)
- 经济研究(18864)
- 问题(18094)
- 经(16417)
- 技术经济(16164)
- 农村(14547)
- 村(14547)
- 资源(14437)
- 版(14324)
- 农业经济(14249)
- 统计(13924)
- 世界(13825)
共检索到398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郁家成 黄小燕 郁阳 陈晓红 王华
在论述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及农业避洪减灾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沿淮地区平均梅汛期、最长梅汛期和农业洪涝危害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夏季农业洪涝易发的原因(夏季梅汛期多暴雨、沿淮地区地势低洼、作物正处生育关键时期、生态失衡人水争地),并且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的避洪种植模式(如荞麦大麦种植模式、青玉米大麦种植模式、大白菜大麦种植模式、大蒜苗荞麦种植模式、萝卜洋葱种植模式、大棚秋季西红柿大棚春季西红柿种植模式、大棚芹菜地膜马铃薯等种植模式),以确保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无汛期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洪涝易发区灾期分析拓...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郁家成 黄小燕 郁阳 陈晓红 王华
论文在探索安徽沿淮地区梅雨期(包括入梅期、出梅期和梅雨长度)、梅雨量和梅雨强度(包括梅期平均日雨量、雨量梅年比、梅期暴雨日数和梅雨强度指数)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安徽沿淮地区梅雨期、梅雨量和梅雨强度的年际变化以及安徽沿淮一带11站梅期雨量和雨强地域分布的差异性。结果发现:①安徽沿淮地区多年平均梅雨期为24d(6月16日入梅,7月10日出梅),梅雨量为221.9mm,梅期日雨量为8.6mm,雨量梅年比为22.3%,暴雨日数为1.3d,梅雨强度指数为4.0;②沿淮历年梅雨特征量均呈明显的波动趋势;③沿淮梅期雨量和雨强年际变化的平均波动周期约为9年,但随年代推移具有振幅减小和频率加快的特点;④安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孔令聪 胡永年 王光宇 姜涛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农业是实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该文对安徽省现已形成的循环农业模式归纳为农业种养结合、立体复合型发展、农业副产物再利用、农村庭院型发展、休闲观光型发展5种模式。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将安徽省划分为5个循环农业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模式。同时,提出发展安徽省循环农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农业 区划 模式 安徽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柳百萍 胡文海
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安徽由农业资源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安徽农业的地位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即优势农产品型、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型、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型和城郊都市农业型,并提出了促进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发展模式 安徽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郁家成 黄小燕 郁阳 郭秀云 董炳瑞 陆太平 王华
【目的】探索新的简便而实用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的计算公式,并以安徽省沿淮地区为例分析梅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在对本地区梅雨期降水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1个地面气象站1952-2004年的降水资料计算梅雨强度指数,并依据多年的梅雨强度指数和洪涝资料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提出了新的简便而实用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并根据IPRI分析发现了安徽沿淮地区历年梅强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洪涝面积与梅强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结论】研究结果可用于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分析、评估和鉴定以及农业避洪。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陶建平 李翠霞
两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也是洪涝灾害多发区和重灾区。通过对两湖平原农业生态环境分析 ,探讨两湖平原农业洪涝灾害的基本特征 ,进而提出在洪灾胁迫下调整两湖平原农业种植制度 ;通过发展耐涝农业生产、开发冬季农业、选育早熟或晚熟品种错开洪涝高峰期、推广套种技术、发展精养渔业等途径 ,实现农业避洪减灾。
关键词:
两湖平原 农业减灾 种植制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廷海 武云亮
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研究表明:安徽省农业产业集群尚处于生产要素导向的初级阶段,存在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发展要素稀缺、市场体系不完善以及政府政策失灵等诸多问题。文章从安徽省农业资源的特征与现状出发,构建了安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主体要素模型,并就其网络系统、发展模式及演化机理进行了细致分析,最后提出加强安徽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学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山峰 葛全胜 吴绍洪 戴尔阜 吴文祥
预估未来极端天气事件致灾危险性对于评估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和社会的潜在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PRECIS模式模拟的气候情景数据,选取年均暴雨日数、年均最大三日降水量、高程、坡度和距河湖距离五个指标,对SRES B2情景下未来安徽省县域尺度洪涝致灾危险性时空格局进行预估。结果表明:相对于现阶段(1981-2010),未来安徽省年均暴雨日数和最大三日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北部减少、南部增加的趋势;各时段安徽省洪灾危险性等级由北向南大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未来安徽省洪灾危险性格局变化主要发生在近期(2011-2040)和中期(2041-2070);到中期时段,安徽省洪灾危险性处于5级的县域个数和面...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 石磊 田红 谢五三 程智 丁霞
利用1951—2008年安徽省台风、降水及灾情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气候倾向率以及T检验等方法,分析台风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的台风以登陆闽、浙的台风为主;台风对安徽省的影响以7—9月为主,台风年发生1.7个,年代际变化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台风持续天数以2~4 d居多;安徽省台风降水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的特征明显;台风暴雨站次以及过程雨量≥100 mm站次呈不显著的年代际减少趋势。台风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农业基本无影响,而对江淮至沿江东部以及江淮之间西北部危害较为严重;台风对农业的影响年际变化大,年平均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农业经济损失分别占各类气象灾害总损失的3%和6...
关键词:
台风 降水 气候特征 农业影响 安徽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邹彦林 丁国华
安徽沿淮地区历来是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多发地区,经过多年大规模治理,国家战略目标和人民生命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但仍然是我国矛盾十分突出的生态脆弱地区,沿淮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难度仍然很大,为此,沿淮治理的战略目标应该从防洪保安向反贫减困跨越,把灾害治理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再造沿淮地区新型的生态环境,促进沿淮人民与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关键词:
沿淮 生态 扶贫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叶彩华 栾庆祖 胡宝昆 宋慧欣
分析1960—2008年北京山区和平原的春玉米、平原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热量、水、光等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研究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玉米可能产生的影响。利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在关键生育期内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历史时间序列特征,同时以突变理论中的Mann-Kendall方法和Pettitt方法分析主要气候资源的趋势变化特征并检测其突变特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和国际相关研究成果讨论北京市气候资源变化对玉米生长的可能性影响并给出相应对策。结果显示:近50 a来北京地区大于10℃的年活动积温和玉米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变化过程中无明显的突变特征;玉米播种—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剑峰 朱媛媛
通过构建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抽取5个主成分对安徽省62个县级单元进行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测度,并将其分为4个等级,即欠发展区、发展区、较发达区与发达区。论证了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区域空间差异较小的县级单位集中分布在皖北、皖南、皖西南地区,区域空间差异较大的县级单位集中分布在皖中地区。提出了安徽省因地制宜应有不同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临江地区应发展"高效、优质、高产、外向、生态"的现代农业园区模式,皖南山区发展"旅游观光、绿色生态"的模式,皖北发展"规模经营、生态循环"的农业现代化模式。
关键词:
安徽省 农业现代化 区域差异 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孟枫平 姜长云
本文重点研究了安徽省泗县农民对农业科技培训需求的特征,比较了不同的农业科技培训模式的实际效果。作者认为,应当分类、分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培训,重点推广效果显著的培训模式,并从制度、机制以及组织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提供保障,制定扶持农业科技培训的公共财政政策,以确保农业科技培训这种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
农业 科技培训 模式 效果 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