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97)
2023(12431)
2022(10932)
2021(10090)
2020(8543)
2019(19455)
2018(19378)
2017(37558)
2016(20226)
2015(22735)
2014(22806)
2013(22793)
2012(21088)
2011(19251)
2010(19275)
2009(17790)
2008(16930)
2007(14733)
2006(13304)
2005(11497)
作者
(59776)
(49865)
(49419)
(47258)
(31805)
(23906)
(22388)
(19575)
(18888)
(17552)
(17184)
(16886)
(15884)
(15798)
(15294)
(15090)
(14755)
(14692)
(14236)
(14130)
(12381)
(12316)
(11870)
(11377)
(11278)
(11055)
(10859)
(10838)
(10036)
(9672)
学科
(102633)
经济(102546)
管理(57094)
(50473)
(40773)
企业(40773)
方法(40200)
数学(34380)
数学方法(34055)
地方(25776)
(23145)
中国(21980)
(21282)
业经(20330)
(17597)
农业(16233)
环境(15484)
(15084)
地方经济(14990)
理论(14434)
(13498)
(13063)
贸易(13054)
(12490)
资源(12106)
(11852)
技术(11711)
(11654)
(11265)
金融(11263)
机构
大学(295741)
学院(295060)
(122756)
经济(120067)
管理(118720)
理学(102825)
研究(101760)
理学院(101620)
管理学(99971)
管理学院(99427)
中国(73078)
科学(64261)
(63118)
(52051)
(51024)
研究所(46762)
(45260)
中心(45111)
业大(43412)
(43035)
财经(42380)
(40935)
师范(40625)
北京(39976)
(38374)
(36875)
经济学(36670)
农业(35145)
(35072)
师范大学(33122)
基金
项目(203264)
科学(159857)
研究(148170)
基金(147257)
(127774)
国家(126750)
科学基金(109185)
社会(93940)
社会科(89060)
社会科学(89033)
(80772)
基金项目(79756)
自然(71154)
自然科(69307)
自然科学(69292)
自然科学基金(68016)
(66177)
教育(66161)
资助(60546)
编号(60297)
成果(47656)
重点(44819)
(44632)
(44048)
(41145)
课题(40908)
创新(38391)
国家社会(38214)
科研(38186)
教育部(37608)
期刊
(141662)
经济(141662)
研究(87177)
中国(52262)
学报(45118)
科学(43111)
管理(42562)
(40746)
(36343)
大学(33324)
学学(31296)
农业(28695)
教育(27882)
技术(25287)
经济研究(22140)
业经(22078)
(20975)
金融(20975)
财经(20360)
问题(18212)
(17421)
图书(16932)
资源(16434)
技术经济(15848)
理论(14497)
(14060)
科技(13929)
现代(13571)
实践(13149)
(13149)
共检索到430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洪  时浩楠  
在构建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多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SPSS 19.0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16个地市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空间错位指数模型计算出各地市的空间错位指数,对安徽16个地市空间错位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安徽16个地市旅游经济与旅游资源的空间错位可分为4种类型,即低度正向偏离型城市、低度反向偏离型城市、高度正向偏离型城市和高度反向偏离型城市。安徽省整体上以旅游经济反向偏离旅游资源为主,且偏离程度多为轻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胡小海  
文章引入错位指数对旅游业发展的"资源诅咒"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结合旅游资源的相对效率评价,提出安徽省各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研究表明:2005、2010年合肥负向错位指数最大,宣城正向错位指数最大;皖中旅游资源总效率受纯技术效率驱动较大,旅游资源利用集约化程度较高,皖北旅游资源总效率受规模效率驱动较大,旅游资源利用属于粗放型方式;区域旅游资源相对效率除了与旅游资源禀赋相关外,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货物进出口总额、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等因素也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贾慧敏  
本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模糊分析、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的基本思想,建立了多因子、分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构建旅游资源价值和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该模型分别对安徽的旅游资源价值与旅游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然后用贡献率这一指标来研究旅游资源价值对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传康  
一、引言安徽省亳县位于淮北平原的北部,滨临淮河沿岸。津浦铁路和京汉铁路未修时,从南方通往北京的主要国道从亳县穿过,亳县是这一国道与通往我国东南的涡河的交汇点,又是山西、陕西、河南向东要道的一个出口。亳县位于这种水陆交通交汇处,因此,在历史上它曾经是商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地方。公元前1600年商汤曾建都于此,故称汤都。西周初称焦国,据《通典》称“武王克殷,封神农之后于焦”,因而亳县旧有“神农衣冠冢”。至楚平王(公元前528~516年)时筑谯城,与谯先后建筑的古城在本县境内尚有城父、梅城、古城三座。由于这里是曹操故居,魏时(公元220年)建为谯郡,北周时称为亳州,隋至宋均沿袭之,以后建制等级虽有变化,但皆以亳为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静静  张满林  
一、引言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它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发展旅游业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资源的丰度和品位,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其旅游发展越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但在有些情况下,旅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洪  夏明  
基于旅游空间结构相关理论,利用统计年鉴及社会统计公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与引力模型,对安徽省17个地市旅游中心度经济测定,并对其旅游经济联系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合肥、黄山为安徽旅游核心城市,安徽旅游存在"双核"联动发展模式且旅游发展"南强北弱"态势明显;受地理、交通等因素影响,城市旅游中心性与旅游经济联系量不存在必然联系,安徽存在四大旅游经济圈:大合肥旅游经济圈、皖江城市旅游经济带、皖南国际旅游经济圈、大皖北旅游经济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钦安  郭爽  吴俏  
基于空间错位理论,运用重力模型、二维矩阵等方法,分析安徽省16个地市旅游业绩与影响因素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从宏观上看,旅游资源、经济水平、可达区位、人口丰度与旅游业绩重心呈现空间错位态势,相对于几何中心,人口丰度指数、可达区位指数重心略偏西北,经济指数、旅游业绩指数重心略偏东南,旅游资源指数重心明显偏南;从组合矩阵看,全省16个地市表现为同步与错位并存态势,同步型组合主要集中在皖中,偏离错位型组合主要集中在皖北、皖西和皖南;同步性较好、偏离错位较弱的是旅游业绩与旅游资源、区位可达的组合,同步性较弱、偏离错位较强的是旅游业绩与经济水平、人口丰度的组合;同步型组合较好的地市为合肥、蚌埠和滁州,偏离错位较强的地市为六安、阜阳。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邓祖涛  尹贻梅  
旅游资源和区位是影响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本文以我国大陆31个省区为区域研究单元,借用重力模型和二维组合矩阵方法,分析了旅游资源、区位和入境旅游收入三者之间的空间错位现象。结果发现:(1)区位指数和入境旅游收入指数重心偏向我国东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度指数重心偏向中西部地区;(2)资源与收入、区位与收入、资源与区位三组二维组合关系均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可以将这种二维组合关系划分为五种类型来描述各省区的旅游发展现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洁明  许辉  
以新疆3A级以上旅游风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基于Arc GIS技术,通过核密度和可达性分析法研究新疆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和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新疆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一轴一带格局(一轴即亚欧第二大陆桥,一带即新疆沿边境带);新疆旅游资源空间可达性较低,尤其是南疆,据此,对新疆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战略提出建设性意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德鹏  
本文阐述了安徽旅游资源的特点,分析了安微旅游区划及旅游资源开发层次,并就安微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丁敏  林源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条件,然而一个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条件之间往往存在空间错位现象,通过构建二维组合矩阵、计算错位指数等方法,可以就旅游经济与旅游资源空间错位现象进行具体研究。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包括黄山、宣城等7地市,其旅游经济和旅游资源的空间错位关系可以分为4种类型:黄山和安庆为同步双高型,铜陵和马鞍山为同步双低型,4地市错位幅度均不大,芜湖和池州为大幅正向错位,宣城为大幅负向错位。皖南各市之间,除了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外,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交通区位条件也都有较大差异,在各因素共同影响下,皖南7地市表现出不同的错位关系。皖南7地市共同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能够提升区域的整体形象和旅游竞争力,同时各区域也应根据自身特色,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安徽是我国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广阔空间。对于安徽省而言,旅游业不仅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先导性产业,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脉贤  
安徽是个旅游资源大省。江南的名山胜水,原就具有二高(品位高、密度高)的明显优势,古老的江淮大地,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旅游是不受区域限制的,就我省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看,安徽旅游业的发展应是:国内国际兼顾,自然、人文并举,四门打开,四方牵线,四面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俊  李云云  林楚  王家庆  乔治  葛全胜  
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是旅游产业规划、布局的重要基础。本文选择长江旅游带9省2市世界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A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12类共计4 729处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分布数据,借助Arc GIS软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法对旅游资源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旅游带总体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均具有明显的聚类特征。总体旅游资源沿北纬30°线、G318国道以及沪昆、沪汉蓉高铁等交通主干线分布趋势明显;高级别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沪汉蓉及沪昆高铁沿线及其中间地带;人文旅游资源主要集聚在长江以南的长江三角洲、古徽州...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查爱苹  邱洁威  
国外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研究经历了理论启蒙、体系形成到方法完善三个阶段。就研究方法而言,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是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最主要的两类方法。从研究内容来看,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研究包括旅游资源经济价值构成、旅游资源的竞争性利用、旅游景区的成本—收益分析、游憩项目的价值评估以及旅游资源游憩价值的影响因素等五个部分。通过国外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研究的详细梳理和回顾,文章认为国内的相关研究应该进一步围绕旅游资源价值的理论基础、体系构建、评估方法修正、评估信度效度以及实现途径等方面展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