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12)
2023(12612)
2022(10280)
2021(9262)
2020(7534)
2019(17106)
2018(16528)
2017(31479)
2016(16985)
2015(18526)
2014(18434)
2013(18445)
2012(17224)
2011(15354)
2010(15779)
2009(14839)
2008(14774)
2007(13408)
2006(12215)
2005(11292)
作者
(50082)
(41987)
(41938)
(39337)
(26750)
(20353)
(18877)
(16380)
(15937)
(15014)
(14400)
(14342)
(13478)
(13427)
(12950)
(12811)
(12379)
(12336)
(12225)
(12158)
(10561)
(10491)
(10157)
(9761)
(9522)
(9438)
(9386)
(9375)
(8441)
(8319)
学科
(85908)
经济(85824)
(76033)
(67535)
企业(67535)
管理(60190)
方法(30573)
业经(29440)
(28376)
地方(25304)
(23388)
中国(22906)
数学(21553)
数学方法(21371)
农业(21192)
技术(17724)
(17305)
财务(17285)
财务管理(17266)
企业财务(16333)
(15471)
(14888)
理论(14134)
环境(13918)
(13894)
(13829)
(13617)
地方经济(12894)
(12503)
贸易(12489)
机构
学院(250966)
大学(241703)
(105746)
经济(103589)
管理(100007)
研究(86006)
理学(84776)
理学院(83748)
管理学(82698)
管理学院(82221)
中国(66950)
科学(52913)
(52398)
(47979)
(44909)
(43506)
(41571)
中心(39486)
研究所(39081)
财经(37295)
业大(36132)
农业(34748)
(34624)
师范(34332)
(33620)
北京(33019)
(32824)
(31457)
经济学(30375)
(30045)
基金
项目(162278)
科学(130497)
研究(120224)
基金(117066)
(100939)
国家(99958)
科学基金(87986)
社会(78613)
社会科(74647)
社会科学(74625)
(68956)
基金项目(63565)
自然(56054)
自然科(54728)
自然科学(54714)
(54297)
自然科学基金(53742)
教育(52478)
编号(47765)
资助(46204)
(41577)
(36611)
重点(36410)
(36340)
成果(35987)
(34335)
课题(33925)
发展(33904)
创新(33376)
(33342)
期刊
(131978)
经济(131978)
研究(73916)
中国(52929)
(42483)
管理(41088)
(38456)
科学(35474)
学报(32343)
农业(29691)
业经(25548)
大学(24958)
技术(23946)
学学(23763)
(23433)
金融(23433)
教育(22798)
经济研究(18930)
(17945)
财经(17892)
问题(17088)
(15568)
技术经济(15377)
资源(14767)
现代(13257)
商业(13220)
科技(12224)
世界(12174)
(11899)
(11800)
共检索到390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丽燕  张鑫  杨艳艳  
本文首先构建了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运用AHP法确定权重,然后运用TOPSIS法分析2004、2008、2012年安徽省各地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并采用马尔科夫法分析各地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时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安徽省已初步形成旅游产业集聚效应,皖南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一直处于强盛,皖中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增长最为突出,皖北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始终薄弱。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冉涔  栾敬东  
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产业耦合理论和2006~2016年安徽省农业和旅游相关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安徽省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发现,农业和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等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安徽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属于初级发展水平阶段;从增长趋势看,农业和旅游业产业融合系统是一个不断趋于良性耦合协调的发展状态,未来前景可观;在安徽省各地市中,合肥市为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其余各市仍处于失调阶段。为促进安徽省农业与旅游业优化升级,深化一体化、提高质量和效率,应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治理软环境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注重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可延续性,以期为相关地区进一步整合发挥农业与旅游业资源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广海  刘真真  李盈昌  
选择能够反映沿海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各类统计指标,运用主成分TOPSIS法对沿海11个省份2000,2005,2010年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采用马尔科夫链和ESDA法探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时间和空间格局演变。沿海11个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区域差异不断拉大,两极分化趋势增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呈集聚分布;从热点区分布及格局演变来看,旅游产业发展重心有由南向北迁移的趋势,以长三角为中心、以珠三角和环渤海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渐趋明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推进"四化"协调发展,需要把握"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相关性以及动态演进情况。利用安徽省16地市2001—2014年"四化"的相关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几何平均法与HR模型测算了"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度,进一步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四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的动态演进情况,最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化"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安徽省地市的"四化"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区域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皖江城市区域增长极;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增速较快但明显滞后;安徽省地市"四化"协调度有空间相关性,表现出正向集聚性,尤其是皖江城市内部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四化"协调度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但这种关系有限;"四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有区域差异,且呈扩大之势。研究认为,要利用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大皖江城市带区位优势和集群优势,提高区域内的经济、技术的溢出,发挥皖江城市带领头作用和辐射效应,实现"四化"协调联动发展;加强邻近区域的合作实现双赢,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推进"四化"协调发展,需要把握"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相关性以及动态演进情况。利用安徽省16地市2001—2014年"四化"的相关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几何平均法与HR模型测算了"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度,进一步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四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的动态演进情况,最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化"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安徽省地市的"四化"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区域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皖江城市区域增长极;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增速较快但明显滞后;安徽省地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春红  丁镭  董鸿安  苏攀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凌雁  翁钢民  
文章基于2006—2016年我国省域旅游与交通发展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究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及其时空格局演变趋势,进而为旅游产业与交通发展的相互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旅游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偏低,但这11年各地区均有稳步提升,空间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级降低的趋势,存在两极分化问题;全国总体呈现集聚分布特点,全局Moran指数逐年增长,有利于正向辐射效应发挥作用;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和广东一带,且范围逐年有所扩张,正向溢出效应显著;"低-高"集聚区紧邻高值集聚区,受正向辐射效应影响,发展势头良好;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的新疆、青海、甘肃一带,区域范围有所缩减;显著的"高-低"集聚类型仅包含四川一地,作为西部地区的"领头羊",其带动作用还不十分显著。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放鸣  
安徽省旅游林业发展初探陈放鸣当今世界,旅游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概念。它以大规模的人类流动交往和粮补文明活动构筑了现代人类社会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是这样一种文化跃它强大的创造力,拓展了众多产业的空间。旅游林业的兴起,正是林业与旅游这两大产业交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贾慧敏  
本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模糊分析、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的基本思想,建立了多因子、分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构建旅游资源价值和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该模型分别对安徽的旅游资源价值与旅游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然后用贡献率这一指标来研究旅游资源价值对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靖  
安徽旅游业已经步入快速增长的黄金发展期,在拉动内需、带动就业、扩大开放、树立安徽良好形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对安徽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机遇进行剖析,阐述了安徽旅游"十一五"发展战略及其积极贡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文清  贾慧敏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安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技术经济分析。在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安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做了有意义的预测基础上,进一步对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策略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钦安  郭爽  吴俏  
基于空间错位理论,运用重力模型、二维矩阵等方法,分析安徽省16个地市旅游业绩与影响因素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从宏观上看,旅游资源、经济水平、可达区位、人口丰度与旅游业绩重心呈现空间错位态势,相对于几何中心,人口丰度指数、可达区位指数重心略偏西北,经济指数、旅游业绩指数重心略偏东南,旅游资源指数重心明显偏南;从组合矩阵看,全省16个地市表现为同步与错位并存态势,同步型组合主要集中在皖中,偏离错位型组合主要集中在皖北、皖西和皖南;同步性较好、偏离错位较弱的是旅游业绩与旅游资源、区位可达的组合,同步性较弱、偏离错位较强的是旅游业绩与经济水平、人口丰度的组合;同步型组合较好的地市为合肥、蚌埠和滁州,偏离错位较强的地市为六安、阜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海建  谢五届  曹有挥  
采用模糊区间层次分析法(IGJAHP),构筑物流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物流发展的总体水平进行测算,并将其进程划分为恢复建设、缓慢发展、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物流发展等四个阶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把安徽省物流划分为皖江物流发展轴,合肥、蚌埠、阜阳物流大三角,东部外围和中西部等四大空间格局;而后,对安徽省17个地市历年物流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并计算物流发展地域差异系数,结果显示安徽省物流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地域差异扩大的趋势,在时间上经历了分散阶段和集中化阶段两个过程;然后,对安徽省物流生成量进行科学测算,分析显示其空间分布比较均匀。最后,从综合物流网络、物流信息通道、物流企业再造以及物流法规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儒练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2010—2019年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探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各省(区、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但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势头,省域间差距逐步缩小。(2)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强西弱、南高北低的空间非均衡格局,全局空间集聚程度增强。(3)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质量对本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邻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效应;区位交通和对外开放度对本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对邻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呈现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儒练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2010—2019年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探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各省(区、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但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势头,省域间差距逐步缩小。(2)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强西弱、南高北低的空间非均衡格局,全局空间集聚程度增强。(3)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质量对本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邻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效应;区位交通和对外开放度对本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对邻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呈现负向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