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9)
- 2023(12667)
- 2022(11074)
- 2021(10156)
- 2020(8579)
- 2019(19648)
- 2018(19452)
- 2017(37832)
- 2016(20745)
- 2015(23180)
- 2014(23006)
- 2013(23160)
- 2012(21307)
- 2011(19242)
- 2010(18989)
- 2009(17213)
- 2008(16529)
- 2007(14451)
- 2006(12711)
- 2005(10961)
- 学科
- 济(86012)
- 经济(85928)
- 管理(58165)
- 业(54186)
- 企(43968)
- 企业(43968)
- 方法(38490)
- 数学(33240)
- 数学方法(32864)
- 农(24351)
- 学(21237)
- 地方(21130)
- 中国(20620)
- 业经(20154)
- 财(19024)
- 环境(18441)
- 农业(16382)
- 和(14239)
- 技术(14126)
- 理论(13349)
- 贸(13282)
- 贸易(13276)
- 划(13248)
- 制(13173)
- 产业(12848)
- 易(12821)
- 地方经济(11004)
- 发(10881)
- 务(10806)
- 融(10765)
- 机构
- 大学(293951)
- 学院(293206)
- 管理(117373)
- 济(115049)
- 经济(112519)
- 理学(102323)
- 研究(102215)
- 理学院(101197)
- 管理学(99343)
- 管理学院(98872)
- 中国(72204)
- 科学(67414)
- 京(63497)
- 农(54440)
- 所(52180)
- 业大(49821)
- 研究所(48234)
- 财(48186)
- 中心(45665)
- 江(43101)
- 农业(42934)
- 北京(39790)
- 财经(39274)
- 范(38994)
- 师范(38546)
- 院(37669)
- 经(35698)
- 州(34794)
- 经济学(33509)
- 省(32155)
- 基金
- 项目(210930)
- 科学(164765)
- 基金(151685)
- 研究(150327)
- 家(134009)
- 国家(132933)
- 科学基金(113175)
- 社会(93329)
- 社会科(88348)
- 社会科学(88317)
- 省(85500)
- 基金项目(81600)
- 自然(75697)
- 自然科(73775)
- 自然科学(73753)
- 自然科学基金(72420)
- 划(70727)
- 教育(66993)
- 资助(62262)
- 编号(60260)
- 重点(47692)
- 成果(47354)
- 发(46592)
- 部(45049)
- 创(43970)
- 课题(41846)
- 创新(41052)
- 科研(40490)
- 计划(39873)
- 大学(37771)
- 期刊
- 济(126078)
- 经济(126078)
- 研究(82540)
- 中国(54302)
- 学报(52241)
- 农(49120)
- 科学(47179)
- 管理(42094)
- 大学(38409)
- 学学(36365)
- 农业(34599)
- 财(33647)
- 教育(29796)
- 技术(24832)
- 业经(21989)
- 融(20311)
- 金融(20311)
- 经济研究(19044)
- 财经(18030)
- 业(17767)
- 问题(16424)
- 科技(16227)
- 图书(15558)
- 经(15408)
- 资源(14831)
- 技术经济(14623)
- 业大(14072)
- 版(14059)
- 理论(14004)
- 林业(13656)
共检索到418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亚芬 孙根年 李琦
文章从构建生态安徽的目标出发,收集和整合近20年来安徽省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相关数据,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安徽省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分析:(1)基于近20年的数据测算出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SO2排放、万元产值水耗、万元产值COD排放的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度,旨在分析安徽省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时间动态变化及与生态省建设的差距;(2)基于资源—环境双调控原则,利用2008年截面数据,以万元产值能耗和废气排放对安徽省33个工业进行能源—大气分类、以万元产值水耗和废水排放对工业进行水资源—水环境分
关键词:
绿色距离 产业分类 资源环境 安徽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兆立 孙根年 路敏
选取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万元工业产值SO2排放为指标,分析了1985~2005年云南省工业绿色距离与生态化实现程度的动态变化,得出在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结论。从节能减排出发,利用2005年各工业部门能源消耗和SO2排放数据,将39个工业部门划分为3种类型,即低能耗-低污染行业、中能耗-中污染行业和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这个新的产业分类方案,建立起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SO2排放量之间的双向联系,为云南省的生态省建设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丽琳 李旭辉 戴炜
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文章以安徽省为例,基于能值理论测算并分析了2011—2016年16个地级市绿色GDP和生态环境压力的时空变动状况,通过空间德宾面板模型测度二者间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1)安徽省各地绿色经济增长总量提升,人均绿色GDP逐年增加,但绿色GDP占传统GDP比值多数城市小幅下降,传统资源型城市比值最低,农业大市及旅游强市比值最高;(2)安徽省总体生态环境压力大,整体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地区压力上行趋势明显,传统资源型城市生态压力尤为堪忧。(3)安徽省地级市绿色经济增长对临近地市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生态环境压力对地区绿色增长产生直接限制效应及间接空间扩散效应。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丁兆罡 段传庆 洪天求
城市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提升城市持续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厘清绿色经济和绿色城市转型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绿色驱动力、绿色生产力、绿色生命力"三位一体的城市绿色转型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离差最大化法改进的优化模型来客观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了城市绿色转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了资源型城市淮南市为研究对象进行模型验证,基于评价结果的深度分析,提出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与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能够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丽琳 汪雷 戴炜
绿色经济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现有绿色GDP核算中无法用市场价值衡量资源环境成本的缺陷,借助能值分析(EMA)统一核算量纲,计算能值—货币价值实现对自然资源、能源损耗与环境退化定价,进而测度绿色GDP总量。文章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估算2011-2015年16个地级市主要能值指标及绿色经济增长规模,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空间滞后面板模型考察其关键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1-2015年,安徽省各地绿色GDP人均值显著提高,但占传统GDP比值多数城市小幅下降,且空间发展不平衡;各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素珍 鲁洋 杨晓英 李小港
基于《安徽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结合黄山市的具体经济、社会与环境特征,设计包括6项一级指标和33项二级指标的黄山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群决策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绿色发展指标的权重。基于2004~2016年统计数据,评估黄山市及各县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趋势与特征,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造成黄山市县区绿色发展时空差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2004~2016年黄山市及各区县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生态保护和增长质量这2方面绿色发展指数的显著增加。(2)黄山市各县区的绿色发展时空差异较大。造成2016年黄山市各县区绿色发展水平差异的指标主要集中于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量。(3)2004~2016年间,黄山市在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和绿色生活指数方面进步有限,建议黄山市近期可以将其绿色发展工作重点置于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促进绿色出行等方面。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金南 李勇 曹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摒弃“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绿色发展道路。该文以万元GDP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COD排放、SO2排放4个指标为基础,建立体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距离和绿色贡献2个综合性指标,以生态省和生态市相应指标为标准,分析了我国大陆地区各省份对应4个指标的绿色距离和绿色贡献现状。比较分析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开始向“绿色经济”变迁;经济中游地区如辽宁、河北、湖北、安徽、吉林、黑龙江等省份则处于走出“黑色经济”发展的边缘并向“绿色经济”转化的阶段;其他地区则基本上处于“黑色经济”发展阶段,不仅绿色距离大,而且绿色贡献均小于...
关键词:
绿色变迁 绿色距离 绿色贡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代娜娜 秦国伟 李坦 徐丽
当前,"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都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需要强化绿色核算。文章阐述了社会核算矩阵和绿色核算的关系,探讨了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方法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性和代表性较强的安徽省开展了具体测算,就做好绿色核算、发展生态经济提出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绿色核算 社会核算矩阵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代娜娜 秦国伟 李坦 徐丽
当前,"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都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需要强化绿色核算。文章阐述了社会核算矩阵和绿色核算的关系,探讨了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方法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性和代表性较强的安徽省开展了具体测算,就做好绿色核算、发展生态经济提出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绿色核算 社会核算矩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范星宏 周娟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绿色饭店是当前饭店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饭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分析安徽省绿色饭店的建设现状、发展态势,探究安徽省绿色饭店的建设策略,提出加强宏观政策制定,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树立绿色理念,培育绿色企业文化;落实培训机制,夯实绿色市场基础;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微观上全面推广,为实现安徽省饭店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色饭店 建设策略 安徽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靖培星 赵伟峰 郑谦 张德化
[目的]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是必然要求。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研究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方法]为科学测度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研究其动态发展路径,构建了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5年度为初始年进行了评价。将动态规划理论拓展到区间直觉模糊集,利用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可能度函数、得分函数和互补判断矩阵建立了区间直觉模糊动态规划模型,融和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十三五"工作重点,对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预测并给出了最优发展路径。[结果]通过模型计算,到2020年,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优状态为"中等",未来5年的工作重点依次为:第一年应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间两年应加大农业科技装备投入,后两年应该注意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继续加大农业科技装备投入。[结论]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反映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间直觉模糊动态规划模型能够对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提供科学指导和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董玮 秦国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这些地区贫困程度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条件脆弱,但同时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产业发展潜力大。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统筹实现贫困人口的聚集区成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促进兴林和富民的统一。文章综述了林业绿色减贫的基本理论,结合案例就林业绿色减贫和绿色脱贫的做法和成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了推进林业绿色减贫正逢其时、开展林业绿色减贫大有可为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
林业 绿色减贫 绿色脱贫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董玮 秦国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这些地区贫困程度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条件脆弱,但同时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产业发展潜力大。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统筹实现贫困人口的聚集区成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促进兴林和富民的统一。文章综述了林业绿色减贫的基本理论,结合案例就林业绿色减贫和绿色脱贫的做法和成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了推进林业绿色减贫正逢其时、开展林业绿色减贫大有可为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
林业 绿色减贫 绿色脱贫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青松 陈莉 陈二祥 孙根华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需要推进绿色建筑工程。安庆市绿色建筑调查结果显示,建设管理者、开发商、施工单位和消费者普遍认为绿色建筑不仅节能效果显著,更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但目前绿色建筑建设尚处起步阶段,推广绿色建筑的最大障碍是因为采取节能环保措施而导致建设成本加大和房价提高。安庆市绿色建筑的发展表明,政府在推广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要加大典型示范、政策激励、强制执行的力度,实施鼓励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安庆市 问卷调查 节能减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傅为忠 代露露 潘群群
文章构建了主成分和灰色聚类相结合的选择模型,并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对安徽省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确定安徽省的主导产业共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和热力生产及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8个行业。在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就如何加速安徽省主导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