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4)
2023(8094)
2022(6534)
2021(5941)
2020(4374)
2019(10149)
2018(9714)
2017(18343)
2016(9542)
2015(10757)
2014(10865)
2013(10679)
2012(10338)
2011(9630)
2010(9895)
2009(9025)
2008(9010)
2007(8088)
2006(7674)
2005(7207)
作者
(28532)
(23976)
(23851)
(22416)
(15372)
(11414)
(10845)
(9331)
(9086)
(8541)
(8204)
(7952)
(7784)
(7720)
(7487)
(7283)
(7088)
(6981)
(6898)
(6831)
(6108)
(5958)
(5921)
(5462)
(5401)
(5356)
(5336)
(5313)
(4838)
(4748)
学科
(49377)
经济(49341)
(24048)
管理(22988)
(19347)
贸易(19332)
地方(19014)
(18707)
中国(17473)
(16715)
企业(16715)
(16018)
方法(12998)
业经(12676)
农业(10872)
地方经济(10351)
数学(10344)
数学方法(10257)
(10109)
(9166)
金融(9165)
(8892)
银行(8884)
(8768)
环境(8263)
(8188)
发展(7664)
(7640)
(7505)
(7414)
机构
学院(144191)
大学(139004)
(65246)
经济(63945)
研究(55530)
管理(49763)
中国(42065)
理学(41159)
理学院(40661)
管理学(40101)
管理学院(39839)
科学(31763)
(30570)
(28403)
(28399)
研究所(25324)
中心(24356)
(24049)
(23473)
财经(21576)
(20975)
师范(20787)
(20426)
北京(19985)
经济学(19755)
(19445)
(19332)
业大(19059)
农业(18430)
经济学院(17792)
基金
项目(88673)
研究(69955)
科学(69171)
基金(60669)
(52071)
国家(51544)
社会(44302)
科学基金(43044)
社会科(42080)
社会科学(42073)
(36722)
教育(31199)
基金项目(31160)
(29801)
编号(29524)
(26844)
资助(24416)
成果(24334)
自然(24315)
自然科(23674)
自然科学(23671)
自然科学基金(23187)
发展(22337)
(21939)
课题(21842)
重点(20641)
(19102)
(18856)
(18128)
国家社会(17995)
期刊
(82607)
经济(82607)
研究(48723)
中国(34223)
(24730)
管理(20038)
教育(19409)
(19390)
学报(19005)
科学(18623)
农业(17270)
(17073)
金融(17073)
业经(15939)
大学(14999)
学学(14058)
(14037)
经济研究(14015)
技术(13076)
国际(12599)
问题(12219)
财经(10114)
世界(9056)
(8847)
(8680)
商业(8601)
(7146)
论坛(7146)
经济问题(7089)
技术经济(6899)
共检索到240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立平  幸新荣  
本文在介绍新世纪以来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基本状况的基础上,结合运用主成分分析与熵值法,对安徽省近年来外贸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与毗邻地区进行比较,最后就安徽省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红益  
在对安徽省对外贸易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安徽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回归模型和模糊评价模型,对安徽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安徽省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属中等水平。最后,提出安徽省的对外贸易发展应该走"质"和"量"相结合的道路,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双菊  戴翔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都是以粗放式发展道路为主:出口产品高耗能且附加值低,而某些进口资源则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粗放式发展道路与循环经济产生了诸多矛盾,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循环经济的国际大背景下,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紧迫而有效的路径。本文在深刻剖析我国传统外贸增长方式与循环经济的种种矛盾以及所面临的外贸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季昆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信旺  
本文提出评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四条原则 ,即经济持续性、资源持续性、环境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运用层次分析和综合评价法评价了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探讨了促进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宝友  黄祖庆  
文章以浙江省2000~2008年间的对外贸易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DEA模型对浙江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效率进行研究,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浙江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纯技术效率为最佳;第二,导致浙江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无效率。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善对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课题组  李小秋  
如何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保持投资的健康增长,不但关乎当前经济增长,而且影响未来经济发展后劲和发展质量。本文试图对“十五”时期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特征作出分析,对影响投资质量的因素进行剖析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持投资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浩华  
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贸易方式,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两种路径选择,即主要采用比较优势战略或主要采用逆比较优势战略。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当前采用后一种路径更能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鹏  
文章通过对比,指出相对于传统的贸易模式,产业内贸易可以避免贸易摩擦,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贸易摩擦频发的背景下,广东省必须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来改善外贸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从产业条件角度分析,认为广东省已具备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坚实产业基础: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集群优势突出,R&D费用支出逐年增加,产品差异度增强。最后,针对存在的差距,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贾海基  
安徽省政府今年提出“全力开创对外经贸发展新局面”。其思路是:以改革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以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为重点,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利用外资金额稳定增长各项外经贸工作指标全面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徽省农村财政研究会课题组  张广寿  刘华  陈静宏  刘强  张中伟  李布青  吴行一  殷家明  
农村沼气项目同时作为安徽省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列入民生工程建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环境和提升广大农户生活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安徽省目前在沼气项目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在农户使用中还存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提升使用效益等"最后一公里"上的缺陷。具体表现在建设了沼气池及配套设施,建立了服务网点,但由于缺乏专门管护资金,导致网点服务功能单一,管护技工流失等后续配套服务措施弱化现象,正在影响着沼气使用以及其效益的正常发挥。为拓宽后续管理工作思路,补上这一短板,安徽省财政厅国际债务处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委托安徽省农村财政研究会承担这一课题研究,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藕香  李玮  
安徽是农业大省,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安徽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影响安徽实现经济崛起的步伐。文章通过对安徽畜牧业发展相关数据的初步分析,发现安徽畜牧业发展不仅面临稳定增长的问题,同时还面临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因此,作者根据畜牧业发达地区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循环经济模式,结合安徽省畜牧业发展已形成的五个产业带以及每个产业带的区位优势,提出了安徽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可供借鉴的循环经济模式以及在应用这些模式时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利兵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状况不断改善,由于历史、政策、制度等方面因素,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依旧突出,未来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坚持培养和培训并举,构建专业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炎炘  李进华  
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人类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生态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生态资源支撑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具备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借鉴和参考相关生态环境及区域经济等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以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压力和主动协调能力3个方面为二级指标的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安徽省原17个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算术平均法等方法,对各市生态竞争力进行排名和系统分析。初步构建了以生态竞争力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其结果可为安徽省各市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