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02)
- 2023(5275)
- 2022(3700)
- 2021(3055)
- 2020(2414)
- 2019(5150)
- 2018(5287)
- 2017(10364)
- 2016(5543)
- 2015(6330)
- 2014(6630)
- 2013(6340)
- 2012(5460)
- 2011(4814)
- 2010(4765)
- 2009(4383)
- 2008(4087)
- 2007(3814)
- 2006(3489)
- 2005(3325)
- 学科
- 济(27337)
- 经济(27301)
- 管理(15413)
- 业(15004)
- 企(10188)
- 企业(10188)
- 方法(10127)
- 农(9871)
- 中国(9593)
- 数学(9103)
- 数学方法(9021)
- 业经(7141)
- 农业(6802)
- 地方(6704)
- 发(5425)
- 财(5323)
- 发展(4629)
- 产业(4626)
- 展(4625)
- 制(4405)
- 结构(4384)
- 人民(4122)
- 学(3860)
- 信息(3858)
- 贸(3858)
- 贸易(3855)
- 环境(3726)
- 银(3690)
- 银行(3685)
- 易(3675)
- 机构
- 学院(82281)
- 大学(80987)
- 济(36287)
- 经济(35641)
- 管理(30809)
- 研究(28407)
- 理学(26547)
- 理学院(26290)
- 管理学(25743)
- 管理学院(25614)
- 中国(21606)
- 京(16972)
- 科学(16846)
- 财(15798)
- 农(14179)
- 所(14037)
- 中心(12923)
- 研究所(12724)
- 财经(12691)
- 江(12616)
- 业大(11966)
- 经(11557)
- 经济学(11410)
- 范(11234)
- 师范(11137)
- 农业(10964)
- 北京(10588)
- 经济学院(10304)
- 院(10286)
- 州(9886)
- 基金
- 项目(55580)
- 科学(44335)
- 基金(40847)
- 研究(40235)
- 家(35424)
- 国家(35128)
- 科学基金(30572)
- 社会(27633)
- 社会科(26181)
- 社会科学(26176)
- 省(21955)
- 基金项目(21098)
- 自然(18810)
- 自然科(18434)
- 自然科学(18430)
- 自然科学基金(18051)
- 教育(17935)
- 划(17638)
- 编号(16209)
- 资助(15984)
- 发(12677)
- 重点(12434)
- 成果(12188)
- 国家社会(11959)
- 部(11837)
- 课题(11185)
- 创(10875)
- 发展(10480)
- 科研(10380)
- 展(10320)
共检索到123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乐勤
运用因素分解模型,测算了城镇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贡献份额。基于增量视角,采用曲线回归的最佳拟合优度分析方法,构造了城镇化与能源消费函数关系式。运用Logistic模型,对安徽省未来城镇化演进趋势进行了预测。依据城镇化与能源消费耦合关系及城镇化水平预测值,估算了城镇化演进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前景。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节能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执行产业节能政策;推进建筑及交通节能;培植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乐勤
以最优加权组合模型,预测了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基于经济学边际分析方法,考察了安徽省城镇化进程中的边际水资源需求。依据城镇化边际水资源需求规律及城镇化演进趋势,测算了安徽省至2020年的城镇化进程对水资源的需求,认为应当从提高用水效率、节约用水两个层面来纾解城镇化进程的水资源压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冲 吴玲
在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2002~2011年间的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模型,并通过对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多个因素的分析,构建了以安徽省城镇化比率为因变量,以安徽省第二产业从业人数、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SPSS16.0软件对安徽省城镇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伯娜 殷李松 贾敬全
文章综合运用系统论、地理区位论、生态论等相关理论,通过开放式的空间计量建模技术构建实证模型,锁定研究城镇化的市-市、市-区、区-区就业状况,详细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化进程下的就业接收效应:市-市间的接收效应大小、正负效应、净效应、效应在市际间的来源;揭示了市-区、区-区间相应的接收情况;给出了市/区-区间交互效应的共生路径、竞争路径、抢夺路径、单边路径、空白路径。据此可指引各市/区间在城镇化进程中通过协同合作,共同提升各市就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实现多边共赢。
关键词:
城镇化 接收效应 交互效应 安徽省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红霞 张雪茹 洪永胜 聂艳
城镇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和空间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兼顾"质"与"量"、"时"与"空"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发展及开放程度6个维度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构建的基于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和系统聚类相结合的城镇化质量测度的新方法,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5年、2010年、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2005年2014年安徽省城镇化质量不断提升,近10年的增长幅度为10.35%,3个研究时点各地级市城镇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昊楠 储金龙 李久林
为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防灾减灾治理水平,探究城市韧性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利用改进耦合协调度、莫兰指数与地理探测器等模型,系统剖析了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综合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综合城市韧性水平呈现波动变化趋势。(2)耦合度和协调度在2014年显著降低后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其中,耦合度得分一直略高于协调度得分,但差距逐年缩小。(3)各市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异质性。(4)耦合协调度总体呈显著正相关,局部上高—高聚类的城市数量逐年增加,低—低聚类的城市数量逐年减少。(5)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由多因子共同作用,并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异特征。
关键词:
城市韧性 耦合协调 城镇化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兴梅 李俊 贾伟
基于2000—2013年统计数据对安徽省各城市城镇化协调水平进行测度,不仅考虑传统类型的城镇化,而且考虑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等。结果显示:1安徽省城镇化协调度处于上升趋势,但协调度并不高。2传统类型的城镇化协调度呈现出上升趋势,其大小依次为土地、经济、人口和社会城镇化;2006年之前,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城镇化协调度高于传统类型的城镇化,之后年份前者下降明显,且滞后于后者。3安徽省各城市城镇化协调度差异并不明显,但具体类型的城镇化协调度差异明显;从地理分布来看,皖北地区城市的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协调度高于其他地区,皖南地区城市的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协调度高于其他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荣天 李传武
基于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以安徽省为例,综合利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GIS趋势面分析及空间统计模型等方法对2000—2014年安徽省城镇化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及时空分异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后安徽省城镇化效率总体上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技术进步变化是推进城镇化效率增长的主动力,3个时间断面均呈现出效率东西方向递增、南北方向倒"U"型分布形态。(2)城镇化效率在全局空间均表现出较显著的集聚分布,即城镇化效率高(低)的地域空间相毗邻;城镇化效率局部热点区形成"合肥—芜湖"核心区,且不断向周边
关键词:
城镇化效率 DEA模型 时空分异 安徽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乐勤
探索城镇化演进对碳排放影响最小的极限时刻,对制定碳减排规划及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碳源、碳汇两层面,对安徽省1995—2011年碳排放进行了测算;运用KAYA恒等式及因素分解模型,考察了城镇化发展产生的碳排放量;借鉴经济学边际理论及求导方法,构造了城镇化演进的边际碳排放变化率模型,并据此测算了研究时序边际碳排放变化率;借助Excel软件,通过作散点图并添加趋势线方法,对边际碳排放变化率变化趋势进行了刻画,采用二次函数求极值方法,对城镇化演进碳排放影响的极限时刻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安徽省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2 182.39×104t增至2011年的10 120.20×104t,年均增幅1...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苟小菊; 许锐; 扶元广;
将空间计量方法应用到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利用安徽省的市域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滞后和误差模型,对所提出的6个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在相邻城市间存在空间相关性;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和居民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抑制安徽省城镇化的发展.最后,对安徽省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玉梅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荣慧芳 方斌
研究目的:以2005—2014年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为基础,运用重心模型测算安徽省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匹配度,探讨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为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环境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熵值法、重心模型。研究结果:(1)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地区差异显著,生态环境质量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呈下滑趋势,"凸""凹"相致,逆向明显;(2)城镇化重心与生态环境重心在东西方向的偏移幅度明显大于南北方向的偏移幅度;(3)城镇化重心、生态环境重心均向西南偏移,但前者的变化过程较后者更为明显;(4)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荣慧芳 方斌
研究目的:以2005—2014年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为基础,运用重心模型测算安徽省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匹配度,探讨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为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环境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熵值法、重心模型。研究结果:(1)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地区差异显著,生态环境质量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呈下滑趋势,"凸""凹"相致,逆向明显;(2)城镇化重心与生态环境重心在东西方向的偏移幅度明显大于南北方向的偏移幅度;(3)城镇化重心、生态环境重心均向西南偏移,但前者的变化过程较后者更为明显;(4)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匹配度演化轨迹均呈M型,但整体匹配性较差,匹配年份仅占22.22%,平均匹配度仅为-0.1605。研究结论:2005—2014年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状态整体处于较不匹配状态,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坚持集约、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未来安徽省城镇化演进中破解环境问题的关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贤传
以安徽省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为研究出发点,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目前安徽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概况,接着分析了造成收入差距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各等级收入户消费水平差异明显、各组消费群体的消费结构出现分化、城镇各收入组居民消费内容和质量不断升级、城镇居民的面子消费和关系消费盛行与"根消费"经久不衰等几种消费行为特点,最后,提出了关注社会分层下的居民消费行为研究、把价格战升级为价值战、增强企业品牌营销能力、关注礼俗消费等几条企业应对居民消费特点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
收入分配差距 消费行为 营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新刚 张守文 强群莉
以安徽省61个县(市)4个年份作为研究断面,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域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ESDA方法,揭示了安徽省县域城镇化质量时空分异特征、演化及成因。研究表明:12000—2013年,安徽省县域城镇化质量逐年提升,但各县域间相对差异逐步拉大;2005年之前,县域城镇化质量增速缓慢,之后则中东部区域县域城镇化增速和质量高于其他地区;全省县域城镇化全局自相关由不显著逐步增强,出现空间聚集倾向;局部自相关不显著,仅出现少数小范围的高值和低值区。2县域城镇化整体空间格局呈现"东高西低"、"中部凸起、南北低洼"的特征;热点区格局由离散分布逐步集中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3安徽省县域城镇化发展受区域发展政策影响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