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74)
2023(18203)
2022(15004)
2021(14007)
2020(11828)
2019(27208)
2018(26832)
2017(50908)
2016(27445)
2015(31166)
2014(31144)
2013(30814)
2012(28040)
2011(25027)
2010(25118)
2009(23910)
2008(23990)
2007(21501)
2006(18892)
2005(17006)
作者
(78385)
(65882)
(65632)
(62567)
(41844)
(31625)
(29901)
(25760)
(25122)
(23567)
(22289)
(22227)
(20819)
(20667)
(20385)
(20377)
(19786)
(19352)
(19021)
(18972)
(16210)
(16168)
(16147)
(15350)
(14914)
(14845)
(14693)
(14611)
(13371)
(13265)
学科
(123258)
经济(123121)
(103687)
管理(87524)
(84961)
企业(84961)
方法(56875)
(51975)
数学(47447)
数学方法(46911)
业经(36815)
(36104)
农业(34347)
中国(32901)
(24541)
财务(24487)
财务管理(24442)
(24020)
企业财务(23207)
地方(22824)
(21815)
贸易(21807)
(21193)
技术(20609)
(20266)
理论(19398)
(19350)
(19080)
(17892)
(17705)
机构
学院(398931)
大学(393764)
(168714)
经济(165463)
管理(160153)
理学(138119)
理学院(136763)
管理学(134529)
管理学院(133796)
研究(127748)
中国(101265)
(81307)
(77586)
科学(75819)
(75277)
(63550)
财经(61614)
(61366)
中心(61356)
业大(60150)
农业(57788)
研究所(57139)
(56047)
经济学(51161)
北京(50293)
(49251)
师范(48785)
(48255)
经济学院(46351)
财经大学(45265)
基金
项目(263704)
科学(209989)
基金(193801)
研究(193694)
(167138)
国家(165621)
科学基金(144622)
社会(126053)
社会科(119395)
社会科学(119363)
(103956)
基金项目(102490)
自然(92630)
自然科(90577)
自然科学(90554)
自然科学基金(88965)
教育(88416)
(85722)
编号(79139)
资助(78521)
成果(62942)
(58562)
重点(58513)
(56761)
(56269)
课题(52928)
国家社会(52587)
创新(52064)
教育部(50649)
科研(50526)
期刊
(190740)
经济(190740)
研究(113538)
中国(77490)
(74984)
(63226)
管理(60120)
学报(58432)
科学(56663)
农业(50647)
大学(45795)
学学(43447)
(38830)
金融(38830)
技术(37236)
业经(36960)
教育(35437)
财经(30682)
经济研究(28932)
(26751)
(26384)
问题(25800)
技术经济(21979)
统计(20863)
(20454)
世界(19609)
(19230)
(19226)
商业(18945)
现代(18541)
共检索到595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楠  江永红  洪二丽  
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稳步和均衡发展背景下促进农村人口有效转移,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对安徽省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指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安徽省农村人口有效转移有正向促进但是作用不够显著,并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农业生产方式和提高转移人口综合素质等角度对推动安徽省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和城镇化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文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同时,我国的城镇化率也不断上升。本文基于1978-2012共3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比农民财产性收入对城镇化的影响要小,这提醒我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真正做到以城带乡,促进农民增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向晶  钟甫宁  
随着青壮年农民大量进城务工,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开始凸显,依赖农村人口自身重力推动的城乡人口迁移速度开始放缓,同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自动化智能化的突飞猛进,工业进一步现代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像过去那样旺盛,劳动力城乡转移的需求速度似乎也将大幅度降低。然而,城乡收入比仍然保持在3的水平,城乡劳动力和人口转移的基本动力仍然强劲。因此,正确认识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乡人口迁移趋势有助于制定必要的政策、推进人口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鲍步云  
耕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要素,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物质保障。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变化等原因,大量耕地从原有农业生产领域退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以安徽省199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为例,采用协整理论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耕地非农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依存关系及因果性的研究表明,耕地非农化与农业产值变动之间构成反向的动态线性关系,耕地面积与农业产值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耕地非农化与农业产值变动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其政策含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健全  张鹏  
本文通过采用1979年~201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率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且实证表明城镇化率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有很强的正效应,其中对城市居民平均消费影响更为显著,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城镇化发展使农村相对富裕居民市民化,农村剩余居民消费能力难以快速填补"富裕居民的流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曲岩  
本文采用1990-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泰尔指数和城镇化率进行ADF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深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辽宁有必要深化体制改革,推动"人的城镇化"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优化农村要素配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曲岩  
本文采用1990-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泰尔指数和城镇化率进行ADF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深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辽宁有必要深化体制改革,推动"人的城镇化"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优化农村要素配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海兵  刘丽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三者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文章基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理论构念建立了三者的测度量表,利用我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合成了"三化"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的Grange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对"三化"互动关系作了实证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贝  
对我国1995年至2009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动态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呈反向变动趋势;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G ranger)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长期均衡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调整的幅度较小;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冲击总体上并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毓俊  
工业化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一般指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增加,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规模扩大、城镇现代化水平提高、城镇文明向农村扩散并最终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是在人地关系紧张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以高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农业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工业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使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士辉  
农业的人口状况与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方式及其进程密切相关。本文从农村人口增长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分析入手,运用经济学的观点,通过与现代社会人口生育行为的比较,分析农民多胎生育的经济、社会因素,提出农村人口控制的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战强  乔志敏  
利用1978~2010年的全国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变动是农业现代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农业现代化变动不是工业化、城镇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从脉冲响应看,来自城镇化、工业化的冲击对农业现代化变动的影响持续较长,但前者的作用更大;从方差分解看,城镇化变动比工业化变动对农业现代化变动的贡献度要高得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春萍  刘文清  
本文结合我国1978—2009年的样本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总体而言,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样对城镇化具有正效应,对工业化的影响会受到户籍政策、工业内部结构与农业的不相匹配和均衡、工业发展模式的落后以及资源约束等问题的影响出现负向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晓慧  
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利用西北五省1978-2012年城镇化、工业化和金融发展的平均水平的数据,研究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西北五省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和城镇化显著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同时工业化和金融发展推动城镇化的进程;工业化和城镇化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贡献比金融发展大,城镇化对金融发展影响较弱,而工业化带动金融发展的效果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书钦  
河南省面临着城镇化发展滞后、三农问题突出的现实问题,因此研究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构建了反映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对于二者协调发展的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VAR模型,探讨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