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6)
2023(1504)
2022(1227)
2021(1113)
2020(1044)
2019(2455)
2018(2567)
2017(6041)
2016(3152)
2015(3144)
2014(3236)
2013(3000)
2012(2516)
2011(2168)
2010(2202)
2009(2000)
2008(1856)
2007(1865)
2006(1621)
2005(1441)
作者
(7286)
(6070)
(5967)
(5923)
(3882)
(2912)
(2793)
(2404)
(2339)
(2185)
(2155)
(2150)
(2025)
(1942)
(1887)
(1884)
(1796)
(1789)
(1775)
(1733)
(1456)
(1451)
(1436)
(1425)
(1405)
(1369)
(1285)
(1259)
(1245)
(1243)
学科
(13204)
经济(13191)
(7135)
中国(6111)
(6008)
方法(5625)
数学(5397)
数学方法(5328)
管理(5181)
(5130)
劳动(5113)
农业(4489)
地方(3774)
(3342)
企业(3342)
(3297)
人口(3054)
发展(2938)
(2937)
动力(2788)
(2788)
劳动力(2664)
城市(2532)
(2502)
(2495)
农业劳动(2491)
农业人口(2436)
城市经济(2178)
形成(2177)
城镇(2176)
机构
学院(37892)
大学(37110)
(18318)
经济(17988)
管理(14812)
研究(13055)
理学(12885)
理学院(12760)
管理学(12466)
管理学院(12396)
中国(9619)
(7608)
(7498)
科学(7438)
(6616)
(6300)
经济学(6175)
财经(6072)
中心(6031)
(5701)
研究所(5646)
业大(5618)
(5566)
经济学院(5530)
(5123)
师范(5072)
农业(4985)
(4727)
北京(4647)
(4629)
基金
项目(26148)
科学(20980)
基金(19526)
研究(18913)
(16817)
国家(16666)
科学基金(14541)
社会(13435)
社会科(12692)
社会科学(12692)
(10300)
基金项目(10082)
自然(8887)
自然科(8696)
自然科学(8693)
自然科学基金(8493)
教育(8389)
资助(8341)
(8297)
编号(7532)
(5883)
成果(5835)
国家社会(5778)
重点(5704)
(5689)
课题(5178)
人文(5083)
教育部(4925)
(4895)
发展(4893)
期刊
(20555)
经济(20555)
研究(10911)
中国(9365)
(6991)
科学(5085)
管理(5021)
(4783)
学报(4648)
农业(4422)
大学(3922)
学学(3801)
业经(3378)
经济研究(3349)
技术(3316)
统计(3093)
财经(2947)
问题(2929)
(2724)
金融(2724)
(2659)
决策(2588)
(2578)
教育(2354)
资源(2331)
(2199)
技术经济(2063)
农村(2046)
(2046)
(1973)
共检索到56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玉秋  
2008~2020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而在这一阶段我国国情当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严重的就业问题。为此,文章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这一阶段的劳动力供给状况以及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内我国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齐明珠  
文章采取人口预测、经济预测等多种预测方法,对我国2010~2050年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6年后我国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将发生反转,即使总和生育率到2020年提升至更替水平2.1并假定一直保持不变,我国也将长期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低生育水平的巨大惯性对我国中长期劳动力市场具有不可逆转的影响。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生育水平下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矛盾的阶段性特点,提出短期促进就业,中长期促进人口、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全方位政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乐勤  
以最优加权组合模型,预测了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基于经济学边际分析方法,考察了安徽省城镇化进程中的边际水资源需求。依据城镇化边际水资源需求规律及城镇化演进趋势,测算了安徽省至2020年的城镇化进程对水资源的需求,认为应当从提高用水效率、节约用水两个层面来纾解城镇化进程的水资源压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  刘秋燕  杨芊羽  
文章通过考察德国产业就业结构特点,确立预测我国未来劳动年龄人口需求的参照系,同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析中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产业就业结构变动的规律及未来发展态势,最后设计两种方案,预测我国未来(到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的需求总量,并与多项劳动力供给研究的结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宽口径的劳动力供给预测相比,在各个发展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剩余都在7440~19454万人之间,存在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剩余,与窄口径劳动力人口供给相比,劳动力缺口在3407~10504万人之间,存在一定规模的劳动力短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乐勤  
运用因素分解模型,测算了城镇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贡献份额。基于增量视角,采用曲线回归的最佳拟合优度分析方法,构造了城镇化与能源消费函数关系式。运用Logistic模型,对安徽省未来城镇化演进趋势进行了预测。依据城镇化与能源消费耦合关系及城镇化水平预测值,估算了城镇化演进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前景。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节能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执行产业节能政策;推进建筑及交通节能;培植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胡荣涛  李泽臣  
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以至出现了所谓的"增长型失业"。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看,由于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国有企业改革、隐性失业的显性化、自愿失业以及高校盲目扩招,使劳动力供给未能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从劳动力需求方面看,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且产业结构的偏离度高,产业结构的扭曲导致就业吸纳能力降低。因此,我国的"增长型失业"实质是"结构性失业",必须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改变对二元经济转型和城镇化的片面理解,积极探索国有企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车士义  田洪波  尹志锋  刘永合  
住房和租房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均衡程度及政府行为是影响流动劳动力住房福利的主要因素。文章在考查在京流动劳动力的住房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流动劳动力主要通过租房解决住房问题;供需结构在低水平上实现了基本匹配;住房面积偏小、居住质量较差;房租、交通等成为影响住房选择最重要的因素;租房者与承租的住房信息渠道比较原始;政府在流动劳动力住房供给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应增加针对流动劳动力的廉租房供给,进一步规范流动劳动力房屋租赁市场,建立流动劳动力住房信息管理系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俊霞  
一、劳动力供给与资源供给的矛盾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在就业弹性为一定时,经济增长速度越高,越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没有必要的增长速度,失业率就会上升。问题在于,经济增长不仅需要劳动力,还需要有其它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作为加工对象和劳动手段的物质产品及自然资源。其中,一国的自然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史源渊  
随着农民家庭发展目标变迁,乡村陪读群体兴起,产生了家庭陪读劳动力剩余。本文基于田野调查的定性研究发现,在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一些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和生存困境的小规模企业转移至乡村地区,其弱组织方式和弹性化的企业管理制度适应陪读劳动力流动周期性强、工作时间碎片化的特点;而农民工的家庭性是形成陪读劳动力的内在因素。乡村陪读工劳动力市场,是农民工劳动力结构性变迁和发达地区小规模企业区域性转移的"显结构",以及农民家庭发展目标变迁和农民"家本位"价值观念的"潜结构"双重影响的结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琪  余利娥  
在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同时,要做好物流需求预测工作,为合理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实现物流系统平衡发展提供重要指导。物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密切相关。文章利用安徽省国民经济主要部门历史数据,结合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测算国民经济主要部门未来几年的物流需求量,通过产业关联法为区域物流需求的预测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世伟  罗胤  汪宁宁  
针对吉林省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男性和女性劳动力的行业分布和工资水平差异,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对性别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工资差异,行业内部性别工资歧视是造成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性别行业分割是造成性别工资差异的次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焦华富  
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初探焦华富(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芜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各国都无一例外地要经历这个过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始于1956年合作化完成以后,从1956~1978年,由于国家对农村劳动力采取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陈晨  
农业生产对体能要求较高,成年子女外出务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重了农村老人的农业劳动负担,降低了农村老人晚年的福利水平,但是,子女外出务工带来的转移收入也会改善农村老人的福利。本文对劳务输出集中地三个村的调查研究表明,现阶段外出子女的现金转移的间接效应可以使老人农业参与率下降,这里面要扣除未婚子女的收入转移,但是,子女外出务工的直接效应使老人农业参与率增加的幅度更大。将二者综合起来考虑,子女外出务工使农村老人农业参与率上升5.8个百分点。此外,照料孙子孙女对老人农业生产劳动的替代效应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