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61)
- 2023(17532)
- 2022(15375)
- 2021(14247)
- 2020(12099)
- 2019(28155)
- 2018(27932)
- 2017(54557)
- 2016(29512)
- 2015(33352)
- 2014(33576)
- 2013(33276)
- 2012(30764)
- 2011(27924)
- 2010(27935)
- 2009(25940)
- 2008(25397)
- 2007(22698)
- 2006(19886)
- 2005(17395)
- 学科
- 济(137069)
- 经济(136862)
- 管理(84903)
- 业(79247)
- 企(66370)
- 企业(66370)
- 方法(60362)
- 数学(52112)
- 数学方法(51469)
- 中国(33215)
- 农(32672)
- 财(30868)
- 学(29169)
- 地方(28960)
- 业经(28215)
- 制(21934)
- 贸(21541)
- 贸易(21534)
- 农业(21515)
- 理论(21284)
- 易(20796)
- 和(20722)
- 务(19586)
- 财务(19500)
- 财务管理(19456)
- 环境(19157)
- 企业财务(18447)
- 技术(17515)
- 银(17055)
- 银行(16997)
- 机构
- 大学(432327)
- 学院(430221)
- 济(177981)
- 经济(174112)
- 管理(169549)
- 理学(147275)
- 理学院(145619)
- 研究(144178)
- 管理学(142923)
- 管理学院(142160)
- 中国(104843)
- 京(91359)
- 科学(90155)
- 财(78445)
- 所(72746)
- 农(69054)
- 研究所(66460)
- 中心(65154)
- 业大(64514)
- 财经(63799)
- 江(62353)
- 经(57808)
- 北京(57511)
- 范(56731)
- 师范(56189)
- 经济学(54261)
- 农业(54161)
- 院(52027)
- 州(50439)
- 经济学院(48680)
- 基金
- 项目(292313)
- 科学(229505)
- 基金(212219)
- 研究(210672)
- 家(184595)
- 国家(183100)
- 科学基金(157595)
- 社会(133825)
- 社会科(126266)
- 社会科学(126228)
- 省(114227)
- 基金项目(113021)
- 自然(103380)
- 自然科(100968)
- 自然科学(100941)
- 自然科学基金(99103)
- 教育(97151)
- 划(95695)
- 资助(88150)
- 编号(85629)
- 成果(68967)
- 重点(65169)
- 部(64359)
- 发(62029)
- 创(59632)
- 课题(58615)
- 科研(56164)
- 创新(55718)
- 教育部(55206)
- 大学(54606)
- 期刊
- 济(195510)
- 经济(195510)
- 研究(124943)
- 中国(75473)
- 学报(68768)
- 科学(62796)
- 农(61906)
- 管理(60682)
- 财(60336)
- 大学(51826)
- 学学(48945)
- 教育(42807)
- 农业(42329)
- 技术(38233)
- 融(32761)
- 金融(32761)
- 经济研究(31757)
- 财经(31578)
- 业经(30774)
- 经(27068)
- 问题(26591)
- 技术经济(22546)
- 图书(22144)
- 统计(21119)
- 业(21118)
- 理论(20322)
- 版(20025)
- 商业(19589)
- 科技(19557)
- 现代(19167)
共检索到62037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大春 周正荣
对城市经济联系结构的研究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文章运用引力模型计算不同时点安徽省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经济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城市间联系出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和区域性特征的趋势;合肥市在省内城市间有着广泛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行政区划调整后,有利于合肥、芜湖、马鞍山三个城市点出度提高。
关键词:
安徽省 城市 经济联系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菜花 崔维军
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是制定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的变化、各城市间的经济关系、联系程度以及各城市在安徽省中的经济位置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总体而言,经济联系不强,城市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层级结构和小团体现象,各城市的经济地位差异巨大。对此,结合安徽省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地理、资源等优势条件,提出安徽省城市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空间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安徽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建高 江薇
本文基于修正引力模型计算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呈现非均衡的地域性分布特征,并且存在明显的凝聚子群现象和核心边缘结构。苏南地区已形成强联系网络,苏中地区呈轴线状结构,苏北地区呈点状发育态势。对此,本文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推动江苏省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经济联系 江苏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劳昕 沈体雁 杨洋 张远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采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析各个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中心城市影响范围并划分城市群次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已形成了"武汉—长沙"双中心结构,武汉和长沙的影响腹地范围较广,而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还有待强化;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已形成由中心往外辐射的圈层结构,环鄱阳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洁方
基于城市中心职能强度和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级别的划分,文章提出构建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方法。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设置指标刻划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以反映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特征和经济一体化的宏观状况。用pajek软件生成了江苏省苏南和苏中地区的经济联系网络,并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网络结构分析 经济联系 城市经济联系网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博雅
以城市中心职能度模型和引力模型为研究方法,对山西省22个城市进行中心等级划分及经济联系测度。结果表明:山西省空间结构处于"点—轴"发展的初步形成阶段,构建了以省会太原为核心的"大"字型空间联系格局,但当前城市间经济联系程度较低,城镇体系发展滞后,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经济实力较弱,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足,全省尚未形成发散型交通网络,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缓慢。鉴于此,山西应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完善交通网络体系,着力打破行政壁垒,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强化城市经济合作,促进全省形成城市分工合理、基础设施完善、资源信息同享的城镇体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汪明
对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分析能够了解区域的协调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引入城市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苏省的13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研究对象,用网络密度、点度中心度和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对江苏省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具有不对称性,但有协调发展的趋势;苏州、无锡、南京和常州等核心城市,对其他边缘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江苏城市群 经济联系 网络结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红 李孝坤 奂璐迪 常梓煜 张爱国
通过建立城市经济综合质量指标体系、OD成本距离矩阵并考虑产业结构差异修正传统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10年、2015年、2020年为时间节点,研究成渝双城经济圈内36个行政单元的经济联系网络格局演变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和网络密度水平均较低,但有缓慢上升趋势,城市经济联系网络总体呈两极化、密集化、复杂化趋势。(2)网络中心势水平总体较高,但有缓慢下降趋势,成都和重庆中心城区中心性水平高,点入度高于点出度,城市间相互作用较明显,对核心城市的依赖程度略微下降。(3)凝聚子群构成城市较稳定且地域邻近性强,成都、重庆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第一子群聚集性显著,是资源互通和产业交流中心。(4)成都和重庆中心城区为两大核心区,过渡区城市核心程度波动上升,大部分边缘区城市边缘化程度小幅降低,核心-边缘结构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芳梅
根据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共23个城市的多指标数据,应用TOPSIS评价法计算城市综合质量,基于改进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空间联系作用,绘制空间联系图直观考察城市群整体空间联系特征与空间结构。研究发现,粤港澳内部城市的综合质量、联系水平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粤港澳网络联系呈现出由港深穗向周边梯度衰减态势,且表现出显著的圈层结构特征。此外,通过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网络密度分析、中心度分析、核心—边缘结构分析和凝聚子群分析,进一步验证空间联系分析所得结论。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童纪新 张奇
本文利用泛长三角城市职能指标指数将各城市划分为3个等级中心城市,发现城市等级分布不均匀,高等级中心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为泛长三角的核心地区,并且随着经济发展,中心等级差异在不断减弱。通过修正的引力模型计算城市之间的经济关联量,发现经济关联量区域差异十分明显,浙北与苏南城市经济关联量明显,安徽、苏北、浙南地区经济关联量较弱,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各个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中心地位,通过点入度与点出度分析经济扩散效应,利用ConCor法将泛长三角划分为8个凝聚子群,分析各个子群发展因素,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圣云 秦尊文 戴璐 王鑫磊
基于运输成本和网络分析方法,重点探究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空间联系和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城市交通物流竞争力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位第一层次;②湘鄂赣各省内部都已初步形成大致均匀和相对紧密的运输成本空间格局,长株潭城市群更加均匀分布,交通物流联系网络更为密集;③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频繁和密切,而环鄱阳湖城市群相对被边缘化;④环鄱阳湖城市群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的地位有待提高,南昌、新余、九江和景德镇是江西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桥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会然 焦华富 李俊峰 王荣荣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的网络特征,并以核心—边缘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该方法应用到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于复杂,但经济联系还处于弱联结状态;从点度中心度的变化趋势看,芜湖的点出度增幅最大,合肥的点入度增幅最大;由中间中心度比较可知,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正逐步趋于均衡,但网络中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层并从侧面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交通方式的创新及开发区建设等共同形成了驱动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机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靳海攀 郑林 张敬伟
利用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市县间公路交通的时间距离,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并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市县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经济联系,然后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市县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县间经济联系差异显著并呈现出以鄱阳湖为中心的"环形"路网骨架分布;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复杂,但经济联系强度还不强,区域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由中间中心度分析可知市县间经济联系正渐趋均衡。进一步分析可知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市场经济的引导、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开发区建设共同构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影响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戴璐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从网络的基本形态、结构属性和网络特征3个维度对环鄱阳湖区城市群整体和分区的经济联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从网络中心性角度看,整体网络中的中介程度不高,城市之间资源交换的程度不高,而各个圈层网络表现为南昌市的中心度很高,在城市群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从小团体分析的角度看,整体网络被划分为两个联系紧密的团体,而核心区网络则出现了结构洞。(3)从角色分析角度看,整体网络角色可大致分为经济领导、辐射输出、接受辐射以及普通角色,而整体网络优势尚未发挥。由此,依据网络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实现环鄱阳湖城市群网络化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洪 夏明
基于旅游空间结构相关理论,利用统计年鉴及社会统计公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与引力模型,对安徽省17个地市旅游中心度经济测定,并对其旅游经济联系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合肥、黄山为安徽旅游核心城市,安徽旅游存在"双核"联动发展模式且旅游发展"南强北弱"态势明显;受地理、交通等因素影响,城市旅游中心性与旅游经济联系量不存在必然联系,安徽存在四大旅游经济圈:大合肥旅游经济圈、皖江城市旅游经济带、皖南国际旅游经济圈、大皖北旅游经济圈。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