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0)
- 2023(9638)
- 2022(8271)
- 2021(7362)
- 2020(6337)
- 2019(14722)
- 2018(14267)
- 2017(27891)
- 2016(15017)
- 2015(17075)
- 2014(17302)
- 2013(17459)
- 2012(16607)
- 2011(15430)
- 2010(15707)
- 2009(14704)
- 2008(14415)
- 2007(13180)
- 2006(11729)
- 2005(10680)
- 学科
- 济(88840)
- 经济(88775)
- 管理(39206)
- 业(34835)
- 方法(32879)
- 数学(29370)
- 数学方法(29141)
- 企(26946)
- 企业(26946)
- 地方(22477)
- 中国(20922)
- 学(18009)
- 农(17576)
- 业经(15104)
- 财(14804)
- 地方经济(13965)
- 贸(12368)
- 贸易(12364)
- 制(11982)
- 农业(11888)
- 环境(11853)
- 易(11823)
- 和(11293)
- 融(9967)
- 金融(9965)
- 理论(9753)
- 银(9682)
- 银行(9658)
- 发(9592)
- 行(9263)
- 机构
- 大学(233802)
- 学院(231926)
- 济(105583)
- 经济(103269)
- 管理(85745)
- 研究(84949)
- 理学(73333)
- 理学院(72364)
- 管理学(71094)
- 管理学院(70653)
- 中国(62295)
- 科学(52345)
- 京(49625)
- 财(44835)
- 所(43802)
- 研究所(39922)
- 农(38516)
- 中心(38376)
- 财经(36117)
- 江(35515)
- 经济学(34060)
- 业大(33606)
- 经(32612)
- 范(31614)
- 师范(31356)
- 北京(31292)
- 经济学院(30533)
- 农业(30356)
- 院(30244)
- 州(28018)
- 基金
- 项目(151234)
- 科学(119477)
- 基金(111223)
- 研究(106835)
- 家(97415)
- 国家(96724)
- 科学基金(82497)
- 社会(70143)
- 社会科(66513)
- 社会科学(66490)
- 基金项目(59748)
- 省(58173)
- 自然(53215)
- 自然科(51965)
- 自然科学(51948)
- 自然科学基金(50969)
- 划(49382)
- 教育(47841)
- 资助(44894)
- 编号(41984)
- 重点(34470)
- 发(34126)
- 成果(33934)
- 部(33394)
- 创(30238)
- 国家社会(29560)
- 课题(28987)
- 科研(28956)
- 创新(28479)
- 教育部(28399)
- 期刊
- 济(121634)
- 经济(121634)
- 研究(71591)
- 中国(41496)
- 学报(35917)
- 科学(33988)
- 财(33788)
- 农(33693)
- 管理(29487)
- 大学(26333)
- 学学(25070)
- 农业(22278)
- 经济研究(20366)
- 技术(19324)
- 融(18875)
- 金融(18875)
- 财经(18487)
- 问题(17474)
- 教育(17166)
- 业经(17067)
- 经(16045)
- 技术经济(13550)
- 统计(12804)
- 业(12003)
- 贸(11830)
- 资源(11483)
- 策(11296)
- 商业(11285)
- 现代(11011)
- 理论(10782)
共检索到347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菜花 崔维军
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是制定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的变化、各城市间的经济关系、联系程度以及各城市在安徽省中的经济位置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总体而言,经济联系不强,城市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层级结构和小团体现象,各城市的经济地位差异巨大。对此,结合安徽省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地理、资源等优势条件,提出安徽省城市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空间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安徽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大春 周正荣
对城市经济联系结构的研究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文章运用引力模型计算不同时点安徽省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经济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城市间联系出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和区域性特征的趋势;合肥市在省内城市间有着广泛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行政区划调整后,有利于合肥、芜湖、马鞍山三个城市点出度提高。
关键词:
安徽省 城市 经济联系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建高 江薇
本文基于修正引力模型计算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呈现非均衡的地域性分布特征,并且存在明显的凝聚子群现象和核心边缘结构。苏南地区已形成强联系网络,苏中地区呈轴线状结构,苏北地区呈点状发育态势。对此,本文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推动江苏省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经济联系 江苏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会然 焦华富 李俊峰 王荣荣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的网络特征,并以核心—边缘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该方法应用到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于复杂,但经济联系还处于弱联结状态;从点度中心度的变化趋势看,芜湖的点出度增幅最大,合肥的点入度增幅最大;由中间中心度比较可知,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正逐步趋于均衡,但网络中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层并从侧面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交通方式的创新及开发区建设等共同形成了驱动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机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江璐璐 师谦友
以安徽省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节点分析、线路分析,结合引力模型测算安徽省与外部区域的经济联系作用量,确定其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分析合肥市的经济实力及其在安徽省所处的地位。研究表明:①安徽省经济联系的基本方向为向东与长三角的经济联系;②受相邻省区边缘大城市经济实力的影响,相邻省区大城市对安徽的经济辐射呈扇形分布,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③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中心性和经济联系量突出,但经济实力仍有待提高。安徽若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须进一步提高合肥及其各级城市的经济实力,并加强与周边区域尤其是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露元 李红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珠三角及北部湾地区的1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2012年以来珠三角及北部湾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的网络特征。结果显示:从网络结构来看,珠三角及北部湾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呈现出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的趋势;从网络密度来看,中心城市对整个区域的辐射作用不断增强;从中介中心度来看,珠三角及北部湾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差异性降低,城市网络中的结构分层仍较明显,核心—边缘分析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认为创新要素空间溢出、交通网络的发展、产业互补分工、地方政府的协调等共同形成了珠三角及北部湾地区网络结构不断变化的机理,并提出了优化珠三角及北部湾地区网络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琳 曾刚 曹贤忠 陈思雨
在经济联系网络模型基础上,将社会网络分析法与核密度估计法结合,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网络结构、中心节点、网络密度及网络子群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整体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处于较低水平;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呈自下游向上游逐渐减弱的梯度发展态势;经济带包括4个区域性子群,小团体特征显著,子群间的互动较弱。因此,本文提出要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加快长江经济带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总体优化方向,并针对各区域提出区域性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经济联系 网络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伏虎
本研究立足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城市群空间联系,将各类生产要素的空间联系作为国家战略的分析背景,采用社会关系网络分析工具对"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共同辐射区域开展现状分析与再定位研究,以期为各节点城市对接国家战略、更好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伏虎
本研究立足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城市群空间联系,将各类生产要素的空间联系作为国家战略的分析背景,采用社会关系网络分析工具对"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共同辐射区域开展现状分析与再定位研究,以期为各节点城市对接国家战略、更好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圣云 秦尊文 戴璐 王鑫磊
基于运输成本和网络分析方法,重点探究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空间联系和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城市交通物流竞争力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位第一层次;②湘鄂赣各省内部都已初步形成大致均匀和相对紧密的运输成本空间格局,长株潭城市群更加均匀分布,交通物流联系网络更为密集;③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频繁和密切,而环鄱阳湖城市群相对被边缘化;④环鄱阳湖城市群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的地位有待提高,南昌、新余、九江和景德镇是江西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桥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聂正彦 燕彬 孙浩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在新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下所提出的战略构想。本文从产业分工角度对引力模型加以改进,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经济联系特征等作以实证分析,同时考察经济距离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距离是影响城市经济联系的主要因素;经济带各节点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逐年提高,但其经济联系具有较大的不对称性;经济带的集中趋势较低,存在核心——边缘结构。合理化产业布局、保证轴线畅通及提升城市产业专业化水平对经济带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坚
基于中心职能强度及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中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及其结构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中三角城市群初步形成了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极点的"多心组团"的空间格局。城市集聚功能依然是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功能,城市辐射功能欠缺,中三角城市群目前还处于城市群发展的初级阶段;从城市流的动态变化来看,近五年来,中三角三大城市群均表现出第二产业发展明显快于第三产业的特征,制造业的增长是促进中部城市群城市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中三角城市群 城市流 经济联系 区域经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俊智 文淑惠
以大湄公河次区域(GMS)4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Multilevel p2模型方法,分析GMS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结构、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GMS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呈"核心-边缘"分布的三级圈层结构,各层级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空间经济联系程度比较松散。同时,GMS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程度还受单个城市经济、资源集聚效应的影响,而城市间要素的扩散效应影响尚不显著。随着各成员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GMS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正迅速形成与拓展,中心城市的增加与城市之间相互建立新的经济联系将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华 王丽娜 俞路
文章运用旅游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中国区域旅游经济联系的强度及其网络特征。从“关系”的角度构建我国旅游经济联系矩阵,揭示各地区旅游经济联系关系和强度特征,选取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和聚集子群分析等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各区域旅游经济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旅游经济联系总量的空间分布从东往西呈放射状逐渐减少,沿海地区和长江中游的旅游经济联系最紧密。中国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整体网络点出中心势大于点入中心势,旅游经济的扩散和吸引作用的不平衡现象也比较明显。
关键词:
旅游经济联系 空间关系 网络特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郭连成 周瑜 马斌
以2009年中俄两国共同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为标志,中俄两国两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快速升温。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研究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问题,对于推进两国合作规划纲要的实施、深化两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利用SWOT分析法和引力模型,深入分析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区位特征和地缘优势;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与交通运输合作;边界效应、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交通运输网络对两地区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从而揭示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发展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的密切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