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54)
- 2023(17790)
- 2022(15004)
- 2021(13864)
- 2020(11683)
- 2019(26881)
- 2018(26691)
- 2017(50215)
- 2016(27873)
- 2015(31462)
- 2014(31594)
- 2013(30920)
- 2012(29285)
- 2011(26731)
- 2010(27464)
- 2009(25573)
- 2008(25338)
- 2007(23377)
- 2006(20690)
- 2005(18843)
- 学科
- 济(120017)
- 经济(119901)
- 管理(78710)
- 业(75805)
- 企(61088)
- 企业(61088)
- 方法(47825)
- 数学(41115)
- 数学方法(40392)
- 中国(37238)
- 农(33979)
- 地方(32522)
- 业经(26922)
- 学(26316)
- 财(26294)
- 技术(23771)
- 制(23221)
- 农业(22893)
- 理论(21208)
- 银(20256)
- 银行(20209)
- 融(19773)
- 金融(19764)
- 贸(19570)
- 贸易(19554)
- 行(19449)
- 易(18788)
- 和(18616)
- 环境(18170)
- 地方经济(16839)
- 机构
- 学院(402588)
- 大学(401225)
- 济(159029)
- 经济(155123)
- 管理(149750)
- 研究(142487)
- 理学(126726)
- 理学院(125109)
- 管理学(122586)
- 管理学院(121816)
- 中国(107556)
- 科学(90459)
- 京(87902)
- 所(74328)
- 财(73786)
- 农(71287)
- 研究所(67193)
- 江(65488)
- 中心(65162)
- 业大(60573)
- 范(58004)
- 师范(57431)
- 财经(57017)
- 北京(55975)
- 农业(55611)
- 州(52385)
- 院(51612)
- 经(51271)
- 经济学(47181)
- 省(46856)
- 基金
- 项目(260736)
- 科学(204118)
- 研究(191319)
- 基金(183518)
- 家(160690)
- 国家(159272)
- 科学基金(135369)
- 社会(118161)
- 社会科(111790)
- 社会科学(111753)
- 省(107196)
- 基金项目(96590)
- 划(89319)
- 教育(89122)
- 自然(87010)
- 自然科(85012)
- 自然科学(84987)
- 自然科学基金(83396)
- 编号(79050)
- 资助(74872)
- 成果(65410)
- 发(60455)
- 重点(59667)
- 课题(57508)
- 创(56834)
- 部(55925)
- 创新(52581)
- 科研(49034)
- 发展(48029)
- 计划(47941)
- 期刊
- 济(187339)
- 经济(187339)
- 研究(122353)
- 中国(92601)
- 农(65516)
- 学报(65000)
- 科学(59980)
- 财(57669)
- 管理(57019)
- 教育(55127)
- 大学(48458)
- 学学(45085)
- 农业(44179)
- 技术(39514)
- 融(38233)
- 金融(38233)
- 业经(31776)
- 经济研究(28680)
- 财经(28571)
- 问题(25483)
- 经(24656)
- 业(24497)
- 技术经济(21743)
- 图书(21668)
- 科技(21457)
- 统计(21049)
- 策(20090)
- 版(19875)
- 资源(19114)
- 坛(19104)
共检索到627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吉黎 韩玉刚 杨显明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创新对于推动城市的经济新转型、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省域视角,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和分层,分析了安徽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和空间格局现状。遵循"涓滴效应"和"梯度扩散"的规律,基于现状格局提出了安徽省域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三大模式,包括"三核驱动"模式、"点轴延伸"模式和"集群网络"模式,以期通过构建和发展科学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来推动城市间的创新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安徽省各市的高速协同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娟 吴德胜 梁樑
在安徽省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城两区、若干示范工程"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空间布局,按照该思路对安徽省创新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实现充分利用安徽省的现有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各个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省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安徽省的区域竞争能力。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空间布局 安徽特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发元 张东晴 吴雨涵
文章基于安徽省16个城市2010—2020年的统计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模型,检验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以及金融发展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的具体作用。结果显示,科技创新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经济关联度高的城市之间表现出相互促进的作用;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考察,空间正向溢出效应显著;科技创新能力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受到金融发展水平的门槛限制,尚未发挥出帕累托最优的效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耘 李铁范 张乐勤
文章以安徽为例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安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可用研发因子、协作因子、转化能力因子表征;各高校创新能力差别大、资源过度集中、投入产出能力不均、与各方协作少、转化率低、创新环境急待优化。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从完善创新环境、均衡研发投入、优化各方协作、促进成果转化入手,建设"调研—研发—转化"开放创新生态链,形成多渠道投入、多方协作、资源优化共享、成果快速转化的全方位创新体系等方面促进安徽高校创新能力的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赞扬 聂中生
文章在分析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考察国内外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监管的特点与经验、总结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监督管理的实践与探索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安徽省重大科技项目(专项)、安徽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绩效评价三种监督管理创新模式,提出了加强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监督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计划项目 监督管理 模式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汪本强 陈猛 郑姗姗
针对目前安徽省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导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从环境、投入、产出、效率和绩效等方面构建区际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熵权法(AHP-EWM)综合评价安徽省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结果表明:省内区际间科技创新能力存在巨大差异,但资源禀赋类似地区却呈现出一定程度相似性,部分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与其分指标排名不匹配,科技创新水平较高地区对周边辐射能力仍较弱,合肥、芜湖、滁州和马鞍山对全省科技创新成果的贡献率最大,基础服务设施是吸引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提出安徽省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与合作交流平台以及科技创新效率综合评价机制,实施"三管齐下"科技创新人才引培战略,以破解科技创新产出成果偏低和区际间发展不平衡难题,从而推动省内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声策 杜梅 陈强
在新发展格局中如何优化我国科技创新体系问题越发重要。以新发展格局内涵和实现路径分析为基础,通过经济双循环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逻辑,刻画其理论模型,总结新发展格局下经济体系在供给和需求端的变化以及科技创新体系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面临的关键变化,进而在经济双循环与科技创新体系之间建立适配模型,将经济双循环中的关键变化与科技创新体系联动整合,探究经济双循环中供给和需求端的变化对科技创新体系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明确新发展格局中科技创新体系潜在风险和机会,提出以创新模式加强国际合作、拓宽获取提出创新问题渠道、提升前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调整科技创新体系结构等若干优化建议和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长明 陈学云
[目的]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实现粮食生产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选择。通过构建粮食生产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探索两者间的协调发展程度、特征与实现对策,进而促进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促进“四化”同步、乡村振兴发展步伐。[方法]通过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和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粮食生产现代化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研究了2011—2017年安徽省16个地市的互动效应和协调状况。[结果]从总体效应来看,安徽省粮食生产现代化和科技创新呈现良好的协调关系,地市间协调水平差异较大,但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具体效应来看,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效力更优,但是皖中地区粮食生产现代化促进效力显著。[结论]推动粮食生产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安徽省需要健全协调发展体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注重地区发展差异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两者协调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康宁 梁樑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评价区域创新能力不仅是区域创新系统也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关键。本文以安徽省为实例 ,用TOPSIS模型对其创新能力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能力 TOPSIS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许崴 林海明
区域创新能力可划分为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四大能力评价子指标体系整合而成。根据动态分析结果可知: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持续增长,2004年~2005年增幅最大。其中科技发展因子持续增长,新产品开发效果与科技资源配置因子、技术研发能力因子、科技投入效果补充因子起伏较大,直接影响了其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晨 吴电云
安徽省推动以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资金是科技创新的动力。论文基于安徽省科技资金筹集来源数据,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情况,对企业资金、金融机构贷款、政府资金与GDP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资金对GDP没有显著影响;企业资金对GDP影响显著;金融机构贷款与GDP互相影响。据此提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庆金 马浩 马伟
分析了科技中介组织内涵及类别,探讨了科技中介组织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运作机制,分析了科技中介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运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行业协会的监督、创新的网络体系、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科技中介运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中介 区域创新 运作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菊华
从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出发,提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指标体系对江苏省连云港市13年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分析;对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2002年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洁 李群
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打响,警示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经费进行核心技术研发和原始创新成果转化。美国联邦政府实施缩减医疗、能源、环境等非国防领域的基础研究预算的科技战略,也为我国前沿技术突破、原始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赶超契机。美国注重高等教育、发展军民融合模式、政府采购激发技术创新等措施,都为美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发展动力。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加快新兴领域的科技战略布局,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推动技术研发创新,提高研发成果转化效率,加强技术创新型人才储备。研究从美国的科技研发投入体系、政策管理体系、成果转化模式、收益分配方式、金融服务模式等多维度进行系统分析,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该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始创新为根基、多元主体为创新、转化流程为基础、金融服务为保障、奖励机制为后盾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研发投入 政府采购 技术创新 网络贷款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冯方平 方小洵
科技中介机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或产业的有效载体和关键环节, 也是科技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东省要实施科技兴粤战略, 首先是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文章探讨了广东省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现状、经验和存在问题, 并提出应对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科技中介机构 科技创新 现状 发展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