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04)
- 2023(3922)
- 2022(3110)
- 2021(2853)
- 2020(2438)
- 2019(5499)
- 2018(5454)
- 2017(10003)
- 2016(5888)
- 2015(6452)
- 2014(6402)
- 2013(6423)
- 2012(6325)
- 2011(5733)
- 2010(5747)
- 2009(5121)
- 2008(5344)
- 2007(4641)
- 2006(4197)
- 2005(3626)
- 学科
- 济(22970)
- 经济(22945)
- 业(11939)
- 管理(11442)
- 学(9409)
- 农(9046)
- 方法(8999)
- 地方(7939)
- 数学(7920)
- 企(7826)
- 企业(7826)
- 数学方法(7775)
- 农业(6386)
- 业经(5414)
- 中国(5059)
- 财(4319)
- 环境(4188)
- 壤(3790)
- 土壤(3777)
- 制(3649)
- 地方经济(3487)
- 税(3320)
- 贸(3272)
- 贸易(3270)
- 和(3201)
- 土地(3156)
- 融(3156)
- 金融(3155)
- 易(3110)
- 税收(3080)
- 机构
- 大学(86920)
- 学院(86736)
- 研究(36389)
- 济(29225)
- 经济(28448)
- 管理(28325)
- 科学(27716)
- 农(25992)
- 中国(25352)
- 理学(24491)
- 理学院(24081)
- 管理学(23289)
- 管理学院(23157)
- 所(20992)
- 农业(20784)
- 研究所(19854)
- 业大(19546)
- 京(19057)
- 中心(16276)
- 省(15987)
- 江(15363)
- 范(13687)
- 农业大学(13646)
- 师范(13506)
- 财(13199)
- 院(13105)
- 科学院(12357)
- 室(12315)
- 州(11423)
- 实验(11325)
- 基金
- 项目(64966)
- 科学(49922)
- 基金(46197)
- 家(43792)
- 国家(43485)
- 研究(41292)
- 科学基金(34849)
- 省(28889)
- 自然(25430)
- 基金项目(25079)
- 自然科(24751)
- 自然科学(24739)
- 社会(24381)
- 自然科学基金(24248)
- 划(23623)
- 社会科(22890)
- 社会科学(22879)
- 资助(18404)
- 教育(18236)
- 重点(16094)
- 编号(15517)
- 计划(15413)
- 发(14981)
- 科技(14779)
- 部(13307)
- 科研(13086)
- 创(12912)
- 农(12728)
- 成果(12604)
- 创新(12281)
共检索到127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群英 李孝良 汪建飞 卫林
氟是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微量元素,过量和不足都会影响人和动物健康,人体氟主要来自饮水和食物,土壤氟含量、形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影响着水和食物氟含量。以安徽省主要类型土壤为材料,采用连续化学提取的方法,测定了安徽省主要类型土壤全氟、水溶氟以及不同形态氟含量,分析了土壤氟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土壤全氟含量106.6~1 236.7mg/kg,平均为485.2mg/kg,全氟含量高低排序为菜地土>潮土>石灰土>黄棕壤>黄褐土>水稻土>砂姜黑土>黄红壤,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全氟含量的主要因素。土壤水溶氟含量0.42~22.48mg/kg,平均为3.38mg/kg,水溶氟含量高低排序为菜地...
关键词:
安徽省 土壤 氟 赋存形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孝良 陈效民 孙莉 于群英
通过对安徽省6种不同母质上发育的水稻土采样分析,研究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全氟含量为274.3~631.5 mg.kg-1,平均为456.8 mg.kg-1,水溶性氟含量为0.64~9.51 mg.kg-1,平均为4.13 mg.kg-1。土壤氟含量主要与成土母质和基本性质有关。土壤中黏粒含量是影响土壤全氟含量的主要因素,与土壤全氟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水溶性氟含量主要受土壤酸碱度与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与pH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水稻土全氟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质地,而土壤pH和有机质等化学性质是影响...
关键词:
水稻土 水溶性氟 全氟 有效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福武 吴思怡 田毓婷 杨大顺 刘建卓 王晟 何书海
为掌握海南农用地土壤微塑料赋存含量与分布特征,以农用地不同农业种植区的土壤微塑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不同区域表层土壤和不同深度剖面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农用地表层土壤微塑料丰度范围为200.00~3 900.00个/kg,平均丰度为933.33±767.04个/kg;土壤微塑料的成分主要为聚乙烯,覆膜地块丰度明显高于未覆膜地块,且与地块作物种植方式存在较强关联性;整个表层土壤均以偏小粒径(0.5~2.0 mm)微塑料为主,覆膜地块以白色颗粒、黑色薄膜、蓝色薄膜、半透明纤维塑料居多,未覆膜地块则以半透明的纤维塑料占主导;此外,纵向剖面土壤微塑料数量和丰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尤其是黑色、蓝色农膜塑料(聚乙烯)下降明显,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而小粒径(<0.5 mm,0.5~1.0 mm)微塑料丰度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呈小型化的变化趋势,微塑料更易向深层土壤迁移和转化。综上,与国内外农田区域相比,海南儋州农用地土壤微塑料丰度整体处于偏高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娟娟 田永超 朱艳 姚霞 曹卫星
【目的】构建适合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的高光谱参数及定量反演模型。【方法】系统分析中国中、东部地区5种不同类型土壤风干样本有机质含量与350~2500nm波段范围高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利用特征光谱参数和BP神经网络建立土壤有机质的定量估测模型。【结果】光谱一阶导数构成的两波段光谱参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明显优于原始光谱,尤其采用Norris平滑滤波后导数光谱效果更好。光谱参数构成形式以差值指数最好,其次为比值和归一化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程度最高的光谱参数是由可见光区554nm和近红外区1398nm两个波段的一阶导数组合而成的差值指数DI(D554,D1398),两者呈显著指数曲线关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俊 朱江 查世新 韩忠义 秦颖
根据不同地质背景特点将安徽全境分为 5个地质背景区 ,分别从不同背景地质体 (区域 )和土壤类型采集土样分析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通过其差异性对比 ,得出不同地质背景下发育的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丰缺 (分为高、中、低、贫 4级 )及其对作物的适宜性。以此为基础对地质背景 ,特别是背景地质体与土壤微量元素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玉川 焦晓燕 聂督 程滨 赵瑞芬 刘平
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山西省农田土壤交换性镁(Mg)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主要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农田土壤(0~20 cm)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255.1 mg/kg,变幅为78.1~641.8 mg/kg,其中85%的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100~400 mg/kg之间,随地区不同而异。土壤剖面(0~100 cm)交换性镁含量为78.1~717 mg/kg,其含量随土壤层次加深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不同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高低依次为潮土>褐土>栗褐土>石灰性褐土>黄绵土>褐土性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与土壤pH值、EC值、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K/...
关键词:
土壤 交换性镁含量 土壤化学性质 山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乔云峰 沈冰 黄领梅 李少华 王学凤 莫淑红 阿不力克木
依据60处地点野外观测水质化验数据,分析了地下水及土壤中各种离子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和田绿洲地下水硬度和土壤碱性主要受镁离子影响;土壤钾钠离子含量大于11.013mg/kg或氯离子含量大于4.966mg/kg时,农田产量会下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天顺 莫磊兴 杨玉霞 范业赓 牙禹 廖洁 何洁 朱俊杰
利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果蔗地土壤中的铬、铜和锌含量,验证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与精密度,并对果蔗地土壤中Cr、Cu和Zn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果蔗地土壤中Cr的含量为22.8~100.8 mg·kg~(-1),平均值为54.5mg·kg~(-1);Cu的含量为22.6~41.2 mg·kg~(-1),平均值为29.8 mg·kg~(-1);Zn的含量为48.6~184.6 mg·kg~(-1),平均值为107.4 mg·kg~(-1)。Cr和Zn元素在土壤中变异系数较大,而Cu元素在土壤中变异系数较小。频数分布图显示,土壤中Cr不符合正态分布,Cr含量大多在27.0~8...
关键词:
土壤 铬、铜和锌 污染评价 原子吸收光谱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杜昭宏 安晓萍 孟和平 张建华 安明 宗振东 宝丽波 包敏志
2003~2006年,先后调查了内蒙古自治区153个渔业水体的氟含量,并根据其浓度梯度选择了5个试验水体和1个对照水体,分析了其水化学特征及其主要经济鱼类各组织器官的氟含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内蒙古渔业水体高氟情况普遍;5个试验水体均属于碱性水体,HCO3-和C l-含量均较高;在这些水体中,鱼体肌肉氟含量的顺序为:雅罗鱼>鲢>鲫>鲤;水氟含量越高,则鱼体肌氟含量越高;鱼体各组织器官中,鳍条、骨骼、鳞及鳃的氟含量很高,而肌肉及内脏的氟含量相对较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江叶枫 钟珊 饶磊 孙凯 郭熙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江西省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效态B、Cu、Fe、Mn和Zn等5种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态B、Cu、Fe、Mn和Zn总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B表现为强变异性,其他有效态元素均呈中等变异性。空间结构方面,B、Cu、Fe、Mn和Zn的块金效应值依次为15.68%、12.09%、87.63%、77.98%和25.27%,表明B和Cu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Zn呈中等空间相关性,而Fe和Mn空间相关性较弱。空间分布方面,土壤有效B含量表现出"两边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趋势,Fe、Cu、Zn呈现出较为平滑的空间分布格局,Mn在空间分布上并无明显规律。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性分析表明5种微量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但并无直接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程、坡度、pH、有机质、全氮、成土母质、地貌类型、土壤类型、灌溉能力、秸秆还田方式和常年耕作制度对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影响显著(P<0.05)。结果可为江西省测土配方施肥卡制定与耕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及优质高产种植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岳晴晴 周卫军 龙立长 丁庭康 商贵铎 崔浩杰
探究洪江市耕地土壤硒分布特征及规律,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硒分布的影响,能促进当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发展特色富硒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在洪江市采用室内网格布点、野外调查采样、分析测定、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与技术,采集和测定分析了1 480个样品的土壤硒(Se)含量及相关土壤理化指标,结合相关性分析、地统计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洪江市土壤硒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洪江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54 mg·kg~(-1),是全球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4 mg·kg~(-1))的1.35倍,是全国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29 mg·kg~(-1))的1.86倍。石灰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紫色土硒含量最高,潮土硒含量最低。土壤硒含量受有机质含量、pH值及铜、锌含量的影响。当pH在5.0~6.0之间,土壤硒含量与pH呈正相关,当pH>6.0时土壤硒含量与pH呈负相关;土壤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铜、锌含量呈正相关。洪江市耕地富硒面积占比达到90.53%,在空间上呈现东部高、中北部低,自东、南、西三面向中北部逐渐降低的趋势,适合开发特色富硒产品。
关键词:
土壤硒 空间变异 成土母质 影响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蕊 林勇
【目的】研究了不同林龄(1、5、10、15年)茶园土壤和茶叶硒含量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林龄茶树林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结果】①茶树林冠幅、基茎、分枝数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茶树林密度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②不同林龄茶树林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总体上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生长年限为10年时,土壤养分含量达到最大,生长年限超过10年以后,土壤养分含量则急剧降低,依次表现为10年生>15年生>5年生>1年生。③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则急剧降低,依次表现为10年生>15年生>5年生>1年生。④土壤和茶叶全硒含量、全硒富集系数和有效全硒富集系数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生长年限为10年时达到最大。⑤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养分呈显著正相关,而茶叶全硒和有效硒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不同林龄茶园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有机碳(载荷系数为0.689)和全氮(载荷系数为0.702),不同林龄茶园茶叶硒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浸出物(载荷系数为0.623)和茶多酚(载荷系数为0.726)。
关键词:
林龄 茶叶 土壤 硒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大伦 闫文德 康文星 项文化 潘勇军
研究樟树林地和无林地土壤中PAHs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并对两种土地类型土壤中的PAHs含量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土地类型土壤中PAHs主要积累在0~30cm的表土层,并随土层加深而明显减少,各土层中以高环的PAHs组分为主,PAHs主要源于燃烧源;樟树林地土壤中PAHs含量明显低于无林地,无林地表土层中PAHs含量是樟树林地表土层的1.1倍;对两种土壤中的PAHs含量水平进行评价,得知樟树林地土壤PAHs超标5种,无林地土壤不仅超标8种,且超标倍数明显大于樟树林地,樟树林地土壤的PAHs污染程度小于无林地。
关键词:
樟树林 无林地 土壤 多环芳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庞夙 李廷轩 王永东 余海英 郭其灵 陈东明
【目的】研究县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子,可为保护农田环境质量提供有效信息。【方法】本研究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双流县623个土样铜、锌、铬含量空间结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1)农田土壤铜、锌、铬含量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明显;(2)土壤铜、锌、铬含量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28281、45613、45892m,且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子的共同影响。【结论】普通Kriging插值表明,土壤铜、锌、铬含量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接近,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县境内西北部。影响因子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欢 宫渊波 吴强 李瑶 刘颖 朱德雯
论文通过研究川西亚高山/高山生态系统不同海拔分布典型土壤类型SOC、TN、T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比《四川土壤》1985年调查成果,评价我国川西亚高山/高山典型土壤恢复状况。测定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褐土的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土壤SOC、TN、TP含量,计算生态化学计量值。结果表明:土壤SOC含量表现为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暗棕壤>褐土>黄棕壤>棕壤,TN含量表现为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暗棕壤>褐土>黄棕壤>棕壤,TP含量表现为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棕壤>褐土>黄棕
关键词:
典型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 川西亚高山/高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