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9)
- 2023(9249)
- 2022(7694)
- 2021(6887)
- 2020(5553)
- 2019(12362)
- 2018(12002)
- 2017(23079)
- 2016(12235)
- 2015(13548)
- 2014(13665)
- 2013(13705)
- 2012(13474)
- 2011(12306)
- 2010(12417)
- 2009(11310)
- 2008(11158)
- 2007(9903)
- 2006(9164)
- 2005(8548)
- 学科
- 济(66000)
- 经济(65952)
- 业(30784)
- 管理(29121)
- 地方(27002)
- 企(21069)
- 企业(21069)
- 农(20977)
- 中国(20705)
- 方法(17786)
- 业经(16572)
- 地方经济(15527)
- 数学(15086)
- 数学方法(14966)
- 农业(14733)
- 发(11671)
- 产业(11637)
- 学(11325)
- 环境(11159)
- 融(10689)
- 金融(10688)
- 制(10380)
- 技术(10099)
- 银(9995)
- 银行(9985)
- 行(9858)
- 贸(9834)
- 贸易(9821)
- 易(9355)
- 财(8933)
- 机构
- 学院(179469)
- 大学(174882)
- 济(78999)
- 经济(77327)
- 研究(69954)
- 管理(65891)
- 理学(55446)
- 理学院(54713)
- 管理学(53902)
- 管理学院(53562)
- 中国(52040)
- 科学(42461)
- 京(38456)
- 所(36019)
- 财(33100)
- 农(32977)
- 研究所(32580)
- 中心(31530)
- 江(30593)
- 范(27107)
- 师范(26876)
- 业大(26308)
- 院(25446)
- 农业(25313)
- 财经(25273)
- 省(24384)
- 州(24318)
- 北京(24302)
- 经济学(23821)
- 经(22668)
- 基金
- 项目(118590)
- 科学(94218)
- 研究(90254)
- 基金(82759)
- 家(71681)
- 国家(71020)
- 科学基金(60542)
- 社会(58273)
- 社会科(55330)
- 社会科学(55320)
- 省(51359)
- 基金项目(43973)
- 划(40668)
- 教育(39207)
- 编号(36863)
- 自然(36066)
- 自然科(35153)
- 自然科学(35146)
- 自然科学基金(34463)
- 发(34214)
- 资助(32390)
- 成果(29275)
- 发展(28275)
- 展(27798)
- 重点(27708)
- 课题(27168)
- 创(25264)
- 部(25143)
- 创新(23667)
- 国家社会(23652)
共检索到290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邢小军 孙利娟 周德群
作为泛长三角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产业是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安徽省产业选择的约束因素,构建了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的产业选择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安徽省在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均有部分产业具有成长为主导产业的潜力,适合安徽发展,能够帮助安徽更好地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分工。
关键词:
泛长三角 产业选择 分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泽强
安徽实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中腹地与中心地区间所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而考虑的。在"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格局日趋明朗的背景下,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对加快安徽经济发展,增进区域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泛长三角 区域合作 东向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放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但是鉴于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整合对接强势市场资源,是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在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安徽省利用长三角市场资源的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长三角市场资源整合的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桑瑞聪 岳中刚
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制造业平均集中率和地区专业化指数三个指标,综合分析了1998~2009年间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29个两位数制造业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促进产业扩散的离心力开始凸显,泛长三角区域内部分制造业开始由上海、江苏、浙江向周边的安徽、江西地区转移,制造业已经呈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倒"U"型趋势;产业逐步转移的同时,泛长三角地区间的产业分工程度不断上升。
关键词:
产业分工 产业转移 泛长三角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禹有松 冯学钢 杨杰
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业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安徽省正积极推进东向发展战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最活跃和关联性最强的产业之一,在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①的过程中,应该起到突出的示范带动作用。安徽旅游资源禀赋好,地理上紧靠长三角广阔市场,旅游经济与长三角地区联系密切。在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上,应重点构建直通长三角的三大旅游通道,并以上海为中心建设第三辐射环,同时在交通、信息、人才、服务、管理、政策法规、旅游规划等方面与长三角实现全面对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丽娜 朱舜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应对资源约束、产业升级压力的必然选择。安徽省域经济紧邻长三角经济区,在多方面与长三角经济区具有互补性,是泛长三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圈一带"空间结构,即合肥都市圈、沿江城市带,可以优化安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使其融入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泛长三角经济 空间结构 省域经济 安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锦云 李晏墅
寻找区域合作伙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选项之一,但区域经济合作需要一个实现互赢共生的平台。安徽在参与泛长三角合作中遇到的种种尴尬,既有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排他性所致,更重要的是因为安徽在参与长三角经济合作中有认识、政策和实践等战略上的误区。要实现安徽从"融入长三角"到"服务长三角"的嬗变就必须进行战略创新。
关键词:
长三角 安徽 嬗变 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征学 肖金成 李博雅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度最高、创新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各种协调机制逐步建立,但市场一体化发展程度依然偏低。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各类市场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应通过"线上""线下"协同互动、"五链"融合发展、事中事后监管协调推进、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联动发展,推进市场一体化,并不断完善组织体系、规划体系、立法制度、配套机制、监测评估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峰 姜德波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2年的非均衡发展,资源短缺、产业同构、产业过度集聚等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通过产业的向外转移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而国内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则需要通过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来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趋势和对策进行了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怀成 张连马 蒋晓威
基于2003-2010年产业和环境数据,运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探讨泛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重心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并构建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①泛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东北方向,两者重心轨迹均朝西南方向移动,其中环境污染重心移动的速度和规模远远高于产业发展重心的移动,两者的轨迹演变趋势存在着一定耦合关系;②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地理集中度的空间分布均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其中地区间产业发展极化程度下降明显,不均衡性趋于减缓;而环境污染极化程度无显著变化,地区间差异仍比较显著;③根据产业集聚与污染格局的空间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靖学青
针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习益严重的形势,本文对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几个主要城市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区域定位,即将其放在不同层次宏观区域背景里,确定长三角主要城市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产业协调互动发展的实现途径,并就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颖 汪飞燕
近年来,安徽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晚,各方面基础都还比较薄弱。文章综合运用SPSS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对长三角地区10个典型城市的服务外包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安徽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四阶段路径,以期促进安徽省服务外包产业更快发展。
关键词:
服务外包 长三角 竞争力 发展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它的发展一直牵动着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长三角拥有享誉全国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等特色经济,以仅占全国1%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国19%的GDP、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园园 宋炳良
采用塞尔指数测度了2003-2012年长三角地区25城市物流发展的时空差异特征,十年间长三角区域物流总体发展差异较小,但呈现扩大趋势;两组分类的内部差异变化区别较大;短时间内这种态势将会维持下去。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物流发展差异 塞尔指数 物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骏
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其服务业发展及集聚速度处于全国前列。本文在对服务业发展及集聚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和集聚进行了实证研究,涉及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内部结构和集聚状况,并据此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及集聚的趋势进行了判断,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未来将加快发展,其趋势将由四大中心城市,即上海、杭州、无锡和宁波向周围城市扩散,辐射范围包括苏州、常州、嘉兴、台州和舟山等城市。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服务业 发展 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