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6)
- 2023(13489)
- 2022(11189)
- 2021(10382)
- 2020(8223)
- 2019(18981)
- 2018(18858)
- 2017(36303)
- 2016(19964)
- 2015(22321)
- 2014(22510)
- 2013(21992)
- 2012(19801)
- 2011(17710)
- 2010(17536)
- 2009(15830)
- 2008(15185)
- 2007(13082)
- 2006(11438)
- 2005(10071)
- 学科
- 济(84179)
- 经济(84093)
- 管理(55010)
- 业(50474)
- 企(40908)
- 企业(40908)
- 方法(35180)
- 数学(30378)
- 数学方法(30069)
- 中国(24365)
- 地方(22210)
- 农(22111)
- 业经(19097)
- 学(18265)
- 财(17106)
- 农业(15116)
- 环境(13882)
- 理论(13357)
- 和(13124)
- 制(12742)
- 贸(12690)
- 贸易(12684)
- 易(12191)
- 技术(11960)
- 地方经济(11718)
- 发(11604)
- 划(11257)
- 银(10727)
- 银行(10692)
- 融(10684)
- 机构
- 大学(281491)
- 学院(280069)
- 管理(112401)
- 济(108192)
- 经济(105642)
- 理学(98152)
- 理学院(96952)
- 管理学(95253)
- 研究(95149)
- 管理学院(94757)
- 中国(67931)
- 科学(61747)
- 京(60816)
- 所(47164)
- 财(46354)
- 研究所(43529)
- 农(43511)
- 业大(42329)
- 中心(42182)
- 范(39953)
- 师范(39632)
- 江(39520)
- 财经(38139)
- 北京(38073)
- 院(35436)
- 经(34744)
- 农业(34076)
- 州(32826)
- 师范大学(32455)
- 经济学(31965)
- 基金
- 项目(201287)
- 科学(159206)
- 研究(146618)
- 基金(146119)
- 家(127552)
- 国家(126517)
- 科学基金(109299)
- 社会(92607)
- 社会科(87695)
- 社会科学(87671)
- 基金项目(78930)
- 省(78541)
- 自然(71528)
- 自然科(69854)
- 自然科学(69839)
- 自然科学基金(68531)
- 划(66516)
- 教育(66036)
- 编号(59914)
- 资助(58040)
- 成果(47446)
- 重点(45218)
- 发(43764)
- 部(43141)
- 创(41289)
- 课题(41173)
- 创新(38539)
- 科研(38097)
- 国家社会(37948)
- 大学(36699)
- 期刊
- 济(116546)
- 经济(116546)
- 研究(81544)
- 中国(49037)
- 学报(44192)
- 科学(42113)
- 管理(39437)
- 农(39389)
- 大学(32996)
- 财(32182)
- 教育(31586)
- 学学(30912)
- 农业(27908)
- 技术(23532)
- 融(20219)
- 金融(20219)
- 业经(19526)
- 经济研究(18088)
- 财经(17341)
- 问题(16935)
- 图书(15823)
- 资源(14843)
- 经(14711)
- 科技(14247)
- 业(13993)
- 理论(13633)
- 现代(13379)
- 技术经济(12973)
- 发(12704)
- 实践(12685)
共检索到394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尚正永 张小林 卢晓旭 侯兵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ESDA方法,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县、县级市和设区市市区为研究单元,以城市化率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三个侧面,对1990—2008年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格局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到结论如下:在演变的时间过程方面,安徽省城市化格局的经历了"下降—稳定—下降"的波动过程,皖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内部差异变化很小,皖中地区呈增大趋势,皖南地区呈下降趋势;在演变的空间格局方面,安徽省区域城市化趋异发展明显,尚未形成稳定的城市化高值集聚区,发展热点离散分布,大城市人口集聚过程显著,县城及众多的建制镇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在不同等级城市中集聚呈两极分化之势,主要城市沿长江和合徐高速公路呈串珠状分布,在空间上已经形成城市聚合轴,有可能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轴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夏永久 朱喜钢 储金龙
利用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ESDA),在ArcGIS和GeoDA软件的支持下,以县、县级市和设区市市辖区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3个侧面,对1997—2009年安徽省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从时间演变过程来看,安徽省区域经济绝对差异持续扩大,相对差异波动性扩大。(2)从空间演变过程来看,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经历了阶段性演化,分别呈现出"条带状"、"串珠状"以及"⊥"字型和"U"字型交织的空间格局。(3)从空间关联性来看,经济发展的整体关联性较弱,表明区域发展的空间相互作用并不显著,近年来,部分发达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格局 时空演变 安徽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宣国富 徐建刚 赵静
在建立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种梯度类型。同时,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特征、各类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城市化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安徽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邵琳 翟国方 丁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的发展不应仅是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而应是"量""质"齐升的过程。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居民的层面建立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为例,选取2000、2004、2007、2010四年数据,对安徽省各市城市化质量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要素贡献率和贡献弹性的方法分析了安徽省各市城市化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便制定合理决策,更好更快地推动城市化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史健 骆正清
区域物流中心的选择是一个热点问题,文章运用粗糙集方法对安徽省区域物流中心的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选取邮政业务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基建投资、经济情况、交通条件四个因素作为评价标准,通过计算,最后得到的选择结果与安徽省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十一五”规划布局基本一致。实证研究表明,用粗糙集方法选择区域物流中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潘庄晨 潘淑娟 周加来
为了解一省资本流动的运动趋势、深入研究省内资本的运动规律,必须先透彻了解省内资本分配的具体情况。本文将安徽省划分为沿江、皖南、皖北、皖中四大区域,对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影响省内资本分布的各个因素——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财政转移支付差异、信贷投放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四者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与问题做了系统研究,从而发现省内资本流动的一些趋势及特点。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胡一鸣
区域发展是当今各个国家地区普遍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区域发展和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1980年、1990年、2000年、2013年安徽省的县域经济差异变化过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区域空间发展的倾斜性,轴线差异的显著性及空间结构轴线发育差异较大等结论。针对安徽省轴线发展不均衡,结合全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提出了"两带为核心,一带为契机;两圈为补充,突出一重点"的空间发展模式。
关键词:
区域发展 空间结构 安徽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娟 吴德胜 梁樑
在安徽省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城两区、若干示范工程"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空间布局,按照该思路对安徽省创新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实现充分利用安徽省的现有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各个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省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安徽省的区域竞争能力。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空间布局 安徽特色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郏建 倪建华 杨再贵 王金茵 王结臣
采用多指标对安徽省2005—2014年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评价,并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分析10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将位序-规模法则应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变化分析,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并从政策导向、地理区位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0年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略有起伏,但总体相对稳定,近年来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区域之间有明显的集聚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新刚 张守文 强群莉
以安徽省61个县(市)4个年份作为研究断面,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域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ESDA方法,揭示了安徽省县域城镇化质量时空分异特征、演化及成因。研究表明:12000—2013年,安徽省县域城镇化质量逐年提升,但各县域间相对差异逐步拉大;2005年之前,县域城镇化质量增速缓慢,之后则中东部区域县域城镇化增速和质量高于其他地区;全省县域城镇化全局自相关由不显著逐步增强,出现空间聚集倾向;局部自相关不显著,仅出现少数小范围的高值和低值区。2县域城镇化整体空间格局呈现"东高西低"、"中部凸起、南北低洼"的特征;热点区格局由离散分布逐步集中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3安徽省县域城镇化发展受区域发展政策影响较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晶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优质均衡的关键因素。文章选取2006-201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态势,合肥及皖南沿江区域是全省经济的增长极;县域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北中南三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区域间的差异,其中,皖中地区内部差异急剧扩大,是影响全省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在空间上趋于集聚,高水平集聚区位于合肥及沿江区域,低水平集聚区位于皖西北地区。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区域差异 空间格局 安徽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晶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优质均衡的关键因素。文章选取2006-201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态势,合肥及皖南沿江区域是全省经济的增长极;县域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北中南三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区域间的差异,其中,皖中地区内部差异急剧扩大,是影响全省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在空间上趋于集聚,高水平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区域差异 空间格局 安徽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木易 程志光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利用经济发展的数量参数统计方法和地理空间匹配分析工具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2000—2007年,多数地级市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及二者协调发展度呈下降趋势;地理空间匹配分析表明,17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表现为中南部较西北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协调性水平高。由此看出,安徽省区域城市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地域性分片块状的特点,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焱 蒋秀峰 陈建东
文章利用泰尔指数,对2005-2010年间安徽省区域间人均财政收入差异进行了测度,并与同期人均GDP差异进行了对比;同时,运用截面数据模型考察了三次产业对人均财政收入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对与二、三产业高度相关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地区差异的剖析,得出组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大,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改善组间差距。据此,我们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收入 泰尔指数 分解 截面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