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82)
2023(13668)
2022(11766)
2021(11060)
2020(9077)
2019(20843)
2018(20820)
2017(39532)
2016(21660)
2015(24021)
2014(24244)
2013(23574)
2012(21609)
2011(19392)
2010(19354)
2009(17471)
2008(16826)
2007(14635)
2006(12712)
2005(10900)
作者
(61989)
(51423)
(50936)
(48422)
(32589)
(24583)
(23200)
(20199)
(19576)
(18234)
(17680)
(17174)
(16360)
(16212)
(15851)
(15654)
(15341)
(15235)
(14710)
(14551)
(12775)
(12630)
(12338)
(11734)
(11437)
(11417)
(11401)
(11111)
(10313)
(10284)
学科
(82066)
经济(81974)
管理(65835)
(60477)
(51815)
企业(51815)
方法(35654)
数学(30323)
数学方法(29956)
中国(22551)
(21426)
地方(20558)
(20037)
(19503)
技术(19324)
业经(19029)
(15801)
理论(15483)
农业(14382)
(14041)
环境(13495)
技术管理(13059)
(12748)
(12721)
贸易(12711)
银行(12701)
(12618)
教育(12463)
(12416)
财务(12345)
机构
大学(297437)
学院(297185)
管理(119889)
(111601)
经济(108906)
理学(104095)
理学院(102872)
管理学(101131)
管理学院(100573)
研究(99404)
中国(72661)
科学(64179)
(64103)
(50469)
(49654)
(47790)
研究所(45568)
业大(45546)
中心(44853)
(43794)
(40841)
师范(40426)
财经(40391)
北京(40267)
农业(37433)
(37345)
(36681)
(35685)
技术(33882)
师范大学(32585)
基金
项目(210562)
科学(165659)
研究(154980)
基金(150592)
(131867)
国家(130741)
科学基金(112231)
社会(95660)
社会科(90469)
社会科学(90447)
(84527)
基金项目(80765)
自然(73647)
自然科(71912)
自然科学(71890)
(71190)
教育(71109)
自然科学基金(70543)
编号(63684)
资助(60504)
成果(51478)
(47350)
重点(47099)
(45287)
(45184)
课题(44644)
创新(43466)
科研(39823)
项目编号(39278)
大学(38677)
期刊
(121781)
经济(121781)
研究(86657)
中国(59941)
学报(48309)
管理(45013)
科学(44657)
(42677)
教育(39657)
(37166)
大学(35912)
学学(33556)
农业(29916)
技术(27216)
(22422)
金融(22422)
业经(20852)
经济研究(18775)
财经(18491)
科技(17376)
图书(16969)
(15711)
(15650)
问题(15427)
技术经济(14430)
理论(14285)
(13711)
资源(13466)
现代(13394)
实践(13255)
共检索到430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娟  吴德胜  梁樑  
在安徽省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城两区、若干示范工程"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空间布局,按照该思路对安徽省创新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实现充分利用安徽省的现有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各个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省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安徽省的区域竞争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阎官法  魏艳  陈一静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体制改革目标和科技政策的基本导向,建立符合本地区价值观念、制度框架、地域文化、产业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可有力地推动新技术的产生和利用。文章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科技体制改革、区域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论述了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又从组织结构、功能结构、技术结构、地域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全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孔凡萍  贾永飞  
本文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入手,从实现创新转型的重大战略、产业转型升级两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需求,研究了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的自主创新、引进创新及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等四种创新模式,从核心主体、支撑体系、关键保障体系、配套服务体系等四个层面构建支撑全产业链的山东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并提出了关于加快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康宁  梁樑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评价区域创新能力不仅是区域创新系统也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关键。本文以安徽省为实例 ,用TOPSIS模型对其创新能力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锡辉  施祖麟  柴永强  曾宪纲  
浙江科技强省与"十一五"科技规划提出把宁波和嘉兴建设成为浙江省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本文基于自主创新能力评定标准和科技进步监测指标,对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界定标准进行了统计上的聚类与因子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提出确定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的界定标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吉黎  韩玉刚  杨显明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创新对于推动城市的经济新转型、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省域视角,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和分层,分析了安徽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和空间格局现状。遵循"涓滴效应"和"梯度扩散"的规律,基于现状格局提出了安徽省域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三大模式,包括"三核驱动"模式、"点轴延伸"模式和"集群网络"模式,以期通过构建和发展科学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来推动城市间的创新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安徽省各市的高速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晓娣  姚曦  赵毓婷  
随着我国吸引外资的增加,先进技术的引进已经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核心,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通过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互关系,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指导下,通过搜集近年数据,分析黑龙江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对外商直接投资在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黑龙江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尚正永  张小林  卢晓旭  侯兵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ESDA方法,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县、县级市和设区市市区为研究单元,以城市化率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三个侧面,对1990—2008年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格局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到结论如下:在演变的时间过程方面,安徽省城市化格局的经历了"下降—稳定—下降"的波动过程,皖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内部差异变化很小,皖中地区呈增大趋势,皖南地区呈下降趋势;在演变的空间格局方面,安徽省区域城市化趋异发展明显,尚未形成稳定的城市化高值集聚区,发展热点离散分布,大城市人口集聚过程显著,县城及众多的建制镇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在不同等级城市中集聚呈两极分化之势,主要城市沿长江和合徐高速公路呈串珠状分布,在空间上已经形成城市聚合轴,有可能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轴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史健  骆正清  
区域物流中心的选择是一个热点问题,文章运用粗糙集方法对安徽省区域物流中心的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选取邮政业务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基建投资、经济情况、交通条件四个因素作为评价标准,通过计算,最后得到的选择结果与安徽省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十一五”规划布局基本一致。实证研究表明,用粗糙集方法选择区域物流中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潘庄晨  潘淑娟  周加来  
为了解一省资本流动的运动趋势、深入研究省内资本的运动规律,必须先透彻了解省内资本分配的具体情况。本文将安徽省划分为沿江、皖南、皖北、皖中四大区域,对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影响省内资本分布的各个因素——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财政转移支付差异、信贷投放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四者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与问题做了系统研究,从而发现省内资本流动的一些趋势及特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夏永久  朱喜钢  储金龙  
利用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ESDA),在ArcGIS和GeoDA软件的支持下,以县、县级市和设区市市辖区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3个侧面,对1997—2009年安徽省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从时间演变过程来看,安徽省区域经济绝对差异持续扩大,相对差异波动性扩大。(2)从空间演变过程来看,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经历了阶段性演化,分别呈现出"条带状"、"串珠状"以及"⊥"字型和"U"字型交织的空间格局。(3)从空间关联性来看,经济发展的整体关联性较弱,表明区域发展的空间相互作用并不显著,近年来,部分发达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宣国富  徐建刚  赵静  
在建立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种梯度类型。同时,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特征、各类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胡一鸣  
区域发展是当今各个国家地区普遍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区域发展和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1980年、1990年、2000年、2013年安徽省的县域经济差异变化过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区域空间发展的倾斜性,轴线差异的显著性及空间结构轴线发育差异较大等结论。针对安徽省轴线发展不均衡,结合全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提出了"两带为核心,一带为契机;两圈为补充,突出一重点"的空间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