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03)
- 2023(19226)
- 2022(16299)
- 2021(15105)
- 2020(12784)
- 2019(29175)
- 2018(29175)
- 2017(56584)
- 2016(30773)
- 2015(34458)
- 2014(34415)
- 2013(34076)
- 2012(31110)
- 2011(27918)
- 2010(28169)
- 2009(26380)
- 2008(26338)
- 2007(23414)
- 2006(20700)
- 2005(18847)
- 学科
- 济(126495)
- 经济(126317)
- 业(107623)
- 管理(102435)
- 企(94647)
- 企业(94647)
- 方法(58114)
- 数学(47520)
- 数学方法(46755)
- 财(39279)
- 农(37865)
- 业经(35631)
- 中国(31682)
- 制(28869)
- 务(26815)
- 财务(26728)
- 财务管理(26684)
- 农业(26109)
- 学(25473)
- 企业财务(25369)
- 理论(24527)
- 地方(23685)
- 技术(22800)
- 和(21868)
- 贸(21665)
- 贸易(21651)
- 易(21020)
- 体(20201)
- 划(20138)
- 银(20072)
- 机构
- 学院(441520)
- 大学(440644)
- 济(177087)
- 管理(176496)
- 经济(173140)
- 理学(152073)
- 理学院(150437)
- 管理学(147764)
- 管理学院(146940)
- 研究(143051)
- 中国(110322)
- 京(93734)
- 科学(87929)
- 财(86130)
- 农(73754)
- 所(71861)
- 财经(67698)
- 江(67180)
- 中心(65467)
- 业大(65440)
- 研究所(64850)
- 经(61447)
- 北京(58872)
- 农业(57554)
- 范(56081)
- 师范(55566)
- 州(53736)
- 经济学(52983)
- 院(51769)
- 财经大学(50191)
- 基金
- 项目(293835)
- 科学(232030)
- 研究(215546)
- 基金(213908)
- 家(185596)
- 国家(184007)
- 科学基金(159405)
- 社会(136393)
- 社会科(129213)
- 社会科学(129177)
- 省(115833)
- 基金项目(112453)
- 自然(103776)
- 自然科(101368)
- 自然科学(101339)
- 自然科学基金(99532)
- 教育(98836)
- 划(95779)
- 资助(88755)
- 编号(87933)
- 成果(71689)
- 重点(65262)
- 部(64762)
- 创(62248)
- 发(61653)
- 课题(60273)
- 创新(57630)
- 国家社会(55865)
- 科研(55798)
- 制(55724)
- 期刊
- 济(199846)
- 经济(199846)
- 研究(130399)
- 中国(86830)
- 财(69553)
- 管理(68817)
- 农(68336)
- 学报(67756)
- 科学(62680)
- 大学(52405)
- 学学(49307)
- 教育(47850)
- 农业(46991)
- 融(40011)
- 金融(40011)
- 技术(39847)
- 财经(33908)
- 业经(33765)
- 经济研究(30897)
- 经(29072)
- 业(26509)
- 问题(25505)
- 技术经济(22967)
- 图书(22839)
- 版(20910)
- 理论(20732)
- 现代(20651)
- 科技(20425)
- 统计(19906)
- 财会(19467)
共检索到658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停
本文借鉴Logistic模型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生度进行理论界定,分别讨论了水平竞争、水平协作和垂直协作三种情形下模型的均衡解。研究发现,存在水平竞争关系的产业构成的共生系统,产业平衡规模水平是由外生的资源供给和产业相互影响系数内生决定,与共生单元产业固有的成长率无关;对称互惠共生均衡调整时间短且均衡稳定,而非对称互惠共生均衡调整缓慢且不稳定。建立计量模型,估算出1992—2012年间安徽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共生度并对二者共生模式进行经验判定。目前安徽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正处在非对称互惠共生向对称互惠共生转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惠民 杨上广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竞争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技术外溢效应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专业化水平、促进了制造业集聚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而提升了制造业生产率。本文通过市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对安徽省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业、商业服务和租赁业的集聚促进了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多样化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作用显著,表现出了Jacobs外部性;各市的制造业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庞博慧 郭振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共生理论视角解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演化态势呈现出复杂的行为与轨迹,在共生互动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最大环境容量和自然增长率都不断变化。采用分段Logistic曲线叠加可以精确描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演化过程。本文运用黑龙江省1983~2007年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有关数据,对二者共生演化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共生 演化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明 高雅丰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间对各种资源进行竞争,最终达到一种稳定共生的均衡状态。基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在不考虑种群自身进化的影响下,构建受产业间共生作用和共生环境双重影响的Logistic生长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模拟不同共生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演化规律,最终测算共生寿命,揭示产业间达到稳定共生的时间趋势。结果表明:基于对共生作用系数的仿真模拟,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是所有共生模式的进化终点,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选择的最稳定最有效益的产业发展模式;基于共生度的测算,当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但将在2040年左右过渡到对称互惠共生模式。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共生演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莲娜
安徽省在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以及外部资金引进方面与长三角等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大多数的产业集群规模小,吸引和集中功能不足。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产业配套功能不完善。安徽省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不仅使制造业产业集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也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进而优化了产业结构。在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完善集群内产业配套、加快集群产业升级等措施来促进产业集群与承接产业转移的良性互动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强荣 徐学军
共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紧密工作(working together)",二是因与对方的联系而导致繁荣,即产生"共生绩效"。本文从生态学共生的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提出"紧密工作(working together)"和"共生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利用广东制造业问卷调查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共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斌 曹娜娜
文章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法,对安徽省2005-2010年期间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其中三大行业分别进行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低,竞争力优势较弱,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结构不合理,竞争优势不明显;金融业发展较为迅速和稳定,竞争力逐年改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行业结构存在劣势。随着中部崛起的契机,可以通过政府的引导、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对人才的吸引和培育,逐步提升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DSSM 竞争力 第三产业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唐强荣 徐学军 何自力
本文从生态学种群Logistic生长方程的视角,在不考虑种群进化的影响并假设共生的作用是扩大种群环境容量的条件下,提出在共生作用和环境变化影响下以分段Logistic函数近似表示的环境容量不断变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发展模型,并对中国产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与种群属性、种群密度、制度环境变化和产业环境变化有关。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共生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童洁 张旭梅 但斌
以实物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的关联为切入点,提出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基于共生性的融合模式、基于内生性的融合模式、基于互补性的融合模式,分析了三种融合模式的典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需要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融合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詹浩勇 冯金丽 袁中华
由制造业内部结构决定的对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异质性程度是影响城市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的基本因素,但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实模式还需结合其高端服务要素禀赋状况做进一步判断。基于2006-2012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和分组检验结果支持上述机理。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以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应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以不同类别制造业均衡发展的城市应围绕重点功能需求提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以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集聚经济圈核心城市应发展高级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詹浩勇 冯金丽 袁中华
由制造业内部结构决定的对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异质性程度是影响城市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的基本因素,但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实模式还需结合其高端服务要素禀赋状况做进一步判断。基于2006-2012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和分组检验结果支持上述机理。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以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应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以不同类别制造业均衡发展的城市应围绕重点功能需求提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以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集聚经济圈核心城市应发展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以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中西部城市应发展与特定制造业集群体系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晟
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创新合作关系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关系能产生积极影响。文章基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运用Logistic共生演化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的均衡路径以及环境因素和知识溢出效应对共生体发展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体的发展状态取决于环境因子和知识溢出效应的综合影响,而且,环境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两个子系统的环境系数的大小关系,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则取决于子系统知识溢出系数的对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希 李锦飞
文章以《2002年江苏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带动制造业发展的能力相对较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互动不足,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互动不足。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关联效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淑嫱
在国家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背景下,本研究利用福建省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结合融合均衡度、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率和影响力系数等指标,分析福建省制造业整体与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融合与互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处于非均衡融合形态,两大产业的融合主要表现为以制造业为主,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渗透;生产性服务业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且与制造业联系紧密的主要是传统服务业部门。在此基础上,提出鼓励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发展,引导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部门的发展,以及提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投入产出 福建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孔令夷 邢宁宁
评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产业互动理论,梳理陕西两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关联程度进行投入产出比较实证分析。发现陕西两产业互动程度较弱,细分产业之间的互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互动水平较高;房地产、科研技术服务互动程度较弱;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影响力系数较高。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关系 产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