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68)
2023(5842)
2022(5327)
2021(4978)
2020(4467)
2019(10753)
2018(10605)
2017(21150)
2016(11849)
2015(13686)
2014(14176)
2013(14284)
2012(13682)
2011(12273)
2010(12651)
2009(11938)
2008(12192)
2007(11387)
2006(9912)
2005(9190)
作者
(35787)
(30013)
(29964)
(28892)
(19030)
(14523)
(13921)
(11773)
(11068)
(10821)
(10165)
(10050)
(9496)
(9485)
(9452)
(9448)
(9419)
(8899)
(8674)
(8655)
(7539)
(7454)
(7354)
(6861)
(6831)
(6749)
(6720)
(6652)
(6147)
(6141)
学科
(52738)
经济(52683)
管理(32126)
(32076)
方法(26101)
(24721)
企业(24721)
数学(23440)
数学方法(23176)
(16125)
贸易(16123)
(15990)
(15796)
(15620)
中国(13519)
(12158)
(10732)
地方(10585)
(10535)
农业(10179)
业经(9718)
(8535)
(8519)
出口(8513)
出口贸易(8513)
财务(8511)
财务管理(8477)
(8367)
银行(8345)
(7897)
机构
大学(178550)
学院(177045)
(76727)
经济(75073)
管理(66228)
研究(60253)
理学(56040)
理学院(55411)
管理学(54459)
管理学院(54133)
中国(47357)
(37945)
科学(36649)
(36607)
(32626)
(31982)
中心(28661)
研究所(28596)
财经(28482)
(28219)
业大(26740)
农业(25695)
(25642)
经济学(24504)
北京(24312)
(23251)
师范(23054)
经济学院(22446)
(22205)
(20812)
基金
项目(109819)
科学(85007)
研究(80597)
基金(78665)
(67864)
国家(67311)
科学基金(56471)
社会(50188)
社会科(47513)
社会科学(47495)
(43158)
基金项目(41495)
教育(37404)
(36221)
自然(35864)
自然科(34988)
自然科学(34975)
自然科学基金(34321)
资助(33529)
编号(33490)
成果(28367)
(25239)
重点(24873)
(23836)
课题(23048)
(22080)
教育部(21467)
科研(21434)
大学(21009)
人文(20847)
期刊
(85677)
经济(85677)
研究(53908)
中国(33652)
(29918)
(29716)
学报(27865)
科学(24368)
管理(22021)
大学(20607)
农业(19593)
学学(19198)
(17932)
金融(17932)
教育(17549)
技术(15248)
财经(14391)
业经(13895)
经济研究(13538)
问题(12869)
(12497)
(12363)
(10431)
国际(9940)
技术经济(9823)
理论(9585)
统计(9385)
图书(8941)
(8665)
实践(8560)
共检索到271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兆钧  
本文从安徽省性别比现状分析入手 ,提出了“减少数量的生育观念超前 ,‘偏好男性’的生育观念转变滞后 ,是导致性别比偏高的主观因素”的主要观点。剖析了生育政策调整对性别比的影响。提出了制定人口政策应坚持以人为本 ,加大物质奖励和政策推动的激励机制 ,着眼于营造崇尚女性的社会氛围 ,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最终实现政府愿望和群众意愿相统一、可持续发展需要和人类生育的自然需求相一致、人与社会和自然协调和谐的小康社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晓春  
文章阐述了如何用样本出生性别比估计或推断总体出生性别比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两样本性别比来检验两个总体性别比之间在统计上是否存在差异。文中给出了出生性别比的标准误计算公式,并计算了在不同样本出生性别比水平下、不同样本规模的情况下标准误的估计,以及在95%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的估计;同时还利用二维交叉表的卡方检验和OddsRatio的卡方检验对两样本所反映的总体出生性别比差异的显著性水平进行了检验。文章得出的结论是,规模比较小的样本(出生人口少于3000人)和人口比较少的总体(总人口少于30万人),均不易于单独计算出生性别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翠恩  王平  张旭东  李春和  
出生性别比偏高是我国近三十年来最突出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严格的生育政策是不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承德是河北省生育政策较宽松的地区,了解较宽松的生育政策特区承德市的出生性别比,有助于了解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关系。文章利用河北省全员人口数据库资料统计了承德市出生性别比,发现承德市的出生性别比同样存在偏高的状况,偏高的程度存在着城乡差别,县域差别和少数民族的差别,出生性别比偏高与承德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政策及生育观念关系密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凌  
近几年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呈上升趋势,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为了研究目前影响出生性别比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和1988年千分之二生育节育调查的资料,对我国出生性别比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凌,夏萍,刘小兰  
本文用199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北京市统计的出生性别比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指出,90年代以来,北京市统计的出生性别比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其中一孩性别比上升的缘故。在低生育率的环境下,选择性生育有可能是统计的出生性别比上升的主要原因。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创造男女平等的社会条件,是使出生性别比恢复正常的关键所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爽  
随着人口学研究日益深入,对于人口出生性别比做出较全面、系统的分析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有了客观可能性。 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二千多个县的汇总资料,着重对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分布特征、资料质量评价等有关问题做一比较分析。但由于出生性别比指标自身的统计特征和连续性的要求,以及我国人口出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荣时  
近些年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一直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运用500多个贫困县的有关资料,对出生性别比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贫困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并没表现异常;出生性别比的升高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经济发展速度下表现得更为明显。经济发展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是复杂的、间接的、多重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燕,黄玫  
利用对中国人口有代表性的、最新资料 ,分析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的变化趋势和人群、地域特征。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异常 ,主要表现为第二及以上孩次的出生性别比的升高 ,其中只有姐姐的婴儿出生性别比异常升高情况最为严重 ;且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 ;从地域分布来说 ,华南和华东地区出生性别比异常现象最为严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翠绒,易想和  
中国婴儿出生性别比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持续升高 ,人口道德面临严峻挑战。因此 ,从人口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道德原因 ,阐释人口道德的生成机制 ,重建科学的现代的人口道德势在必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贤华  夏岩磊  
文章采用安徽省1993~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方法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安徽省出口生产的外溢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不明显,但是出口生产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外溢效应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友华  
文章利用广东省2000年人口普查1%原始数据,研究与出生性别比相关的几个问题,结果表明,外来妇女生育对广东省出生性别比失调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出生性别比失衡主要是受现行生育政策下的“生育空间狭小”与人们强烈“性别偏好”的双重挤压,是通过性别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的方式所导致的结果。导致城乡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是不完全相同的。由于“文化滞后”,在现行生育政策条件下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化发展并不必然促使出生性别比回归正常。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爽  
人口出生性别比又称活产婴儿性别比,通常指的是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之比。一般认为:人口出生性别比属于人口的自然属性,在大数法则下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多年来在人口学界对出生性别比的研究较少。近年来,尤其是通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谷祖善  
出生性别比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意义,近年渐为人们重视。 1981年全国共出生20,689,704个婴儿,出生性别比为108.47。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生性别比按高低排列,得下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晓春  
文章的目的是要探讨中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间接和直接原因。其定量分析使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于1997年11月中旬组织的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中第二期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从理想的孩子性别看,城市存在选择女孩的现象,而农村存在明显的选择男孩的现象。分析发现,只有女孩的妇女再次怀孕的比例明显高于至少有一个男孩而再次怀孕妇女的比例;同时前者实行人工流产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后者。以往所生孩子的数量和性别是惟一决定下一个孩子分孩次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它与年龄、民族、受教育状况和婚姻状况无关。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主要是由选择性人工流产导致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