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5)
- 2023(12267)
- 2022(10738)
- 2021(10133)
- 2020(8359)
- 2019(19337)
- 2018(19424)
- 2017(37654)
- 2016(20459)
- 2015(23024)
- 2014(23127)
- 2013(23181)
- 2012(21365)
- 2011(19268)
- 2010(19207)
- 2009(17653)
- 2008(16776)
- 2007(15025)
- 2006(13356)
- 2005(11492)
- 学科
- 济(86823)
- 经济(86728)
- 业(61080)
- 管理(51802)
- 农(51096)
- 企(39204)
- 企业(39204)
- 方法(36223)
- 农业(34012)
- 数学(31594)
- 数学方法(31278)
- 业经(23742)
- 地方(21550)
- 中国(21082)
- 财(18306)
- 学(18164)
- 制(15623)
- 发(14008)
- 贸(13929)
- 贸易(13919)
- 易(13513)
- 环境(13090)
- 农业经济(12673)
- 技术(12669)
- 和(12158)
- 理论(12069)
- 策(12026)
- 银(11228)
- 银行(11191)
- 体(11012)
- 机构
- 学院(291112)
- 大学(287951)
- 管理(119078)
- 济(114733)
- 经济(112144)
- 理学(103998)
- 理学院(102893)
- 管理学(101166)
- 管理学院(100668)
- 研究(97381)
- 中国(73266)
- 农(69037)
- 科学(62912)
- 京(61126)
- 农业(52844)
- 业大(52802)
- 所(49118)
- 财(47988)
- 中心(45780)
- 研究所(45004)
- 江(43781)
- 范(39196)
- 师范(38898)
- 财经(38471)
- 北京(37789)
- 经(35151)
- 州(34962)
- 院(34494)
- 省(33849)
- 经济管理(33537)
- 基金
- 项目(205307)
- 科学(160922)
- 研究(151343)
- 基金(147788)
- 家(128622)
- 国家(127440)
- 科学基金(109325)
- 社会(94451)
- 社会科(88997)
- 社会科学(88971)
- 省(83154)
- 基金项目(80168)
- 自然(71096)
- 自然科(69353)
- 自然科学(69337)
- 自然科学基金(68053)
- 划(67588)
- 教育(66804)
- 编号(64004)
- 资助(59171)
- 成果(50238)
- 重点(45191)
- 发(44879)
- 部(44663)
- 课题(42522)
- 创(42173)
- 创新(39264)
- 科研(38922)
- 国家社会(37925)
- 人文(37486)
- 期刊
- 济(132188)
- 经济(132188)
- 研究(81451)
- 农(71649)
- 中国(57630)
- 农业(49033)
- 学报(49017)
- 科学(45902)
- 管理(38024)
- 大学(37292)
- 学学(35387)
- 财(32668)
- 教育(29300)
- 业经(28247)
- 融(25378)
- 金融(25378)
- 技术(24103)
- 业(22491)
- 问题(18714)
- 经济研究(17345)
- 财经(17009)
- 版(16449)
- 资源(15975)
- 图书(15634)
- 农业经济(15376)
- 科技(15128)
- 农村(14938)
- 村(14938)
- 业大(14724)
- 理论(14448)
共检索到423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波 张建新 宋松 霍颖
以安徽省凤阳县15个镇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作为评价单元,将凤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分为3大土地集约利用类型,分别是高集约度利用型、中集约度利用型和低集约度利用型.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潜力测算模型预测出2005─2010年凤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实现潜力为63.600 0 hm2,2005—2020年凤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实现潜力为379.890 0 hm2.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集约利用 潜力 安徽省凤阳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党慧 郑新奇 白书建 原智远
现有常用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缺乏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居民点的考虑,造成潜力值偏大。通过总结影响潜力测算的宏观与微观因素,根据各因素对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挖掘的制约程度,对农村居民点划分类型,提出分类型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全部挖潜型农村居民点直接采用公式测算;部分挖潜型采用实地调查法以及综合分析法测算;禁止挖潜型采用实地调查法测算潜力。采用分类型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测得的潜力值较接近真实值,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集约用地 潜力测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昕 孟庆香 李旸
【目的】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为加快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长葛市331个行政村居民点作为评价单元,采用分层抽样法从中抽取63个样本村,通过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对其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采用集约潜力测算模型,计算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结果】将63个样本村的土地划分为3个土地集约利用类型,其中11个样本村属于集约利用型,21个样本村属于低度利用型,31个样本村属于粗放利用型;2008-2020年,以上3个集约利用等级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实现的潜力分别为19.75,58.16和332.98 hm2。【结论】研...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土地集约利用 潜力 长葛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志玲 张丽琴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统计方法,从自然、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研究了安徽省农村居民点用地发展的驱动力,得出结论要控制安徽省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应努力发展第二、三产业,降低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大力推进城镇化;将农村劳务输出的“蛋糕”继续做大,同时,加快农村居民点整理步伐。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驱动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坚 李尧
研究目的: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分析北京市合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1)提出了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研究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和方案;(2)提出了北京市实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备选方案和推荐方案;(3)提出了推进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潜力的估计不能单纯套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等指标进行,而应密切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及规划布局等因素,采用“三分法”(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分析来进行;针对北京市的研究表明,尽管2004—202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姜广辉 李乐 宋伟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简称"挂钩")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该项工作应从城乡互动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可补充有效耕地面积和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耕地需求量两方面因素而开展。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经济社会限制性和耕地自然适宜性的评价与分析,利用综合修正法估算了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然后通过建立挂钩能力指数模型,分析了城镇建设用地新增需求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之间的关系,并将平谷划分为三类挂钩区,进而提出相应的挂钩整理与运作模式、资金保障措施以及补偿安置方式。研究结果体现了区域间的共性与差异,符合当地实际,对保障挂钩政策的落实和指导挂钩项目区的选取具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筱明 卞正富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实现的可行性,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增加耕地潜力。研究方法:以济南市为例,选取地形、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土地资源和宅基地利用等11个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修正指标体系,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修正为现实潜力,并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估算增加耕地潜力。研究结果:济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修正系数平均为0.43,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可行性较差,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平均为25.76%,且北部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大于中南部低山丘陵区。研究结论:(1)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可行性受自然条件、社会基础、经济实力和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制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石诗源 张小林
研究目的:测算江苏省65个地域单元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为土地管理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人均用地指标法和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农村居民点面广量大,人均用地超标,整理潜力很大;(2)65个地域单元的限制条件修正系数介于0.2849—0.7281之间,表示理论潜力转变为现实潜力的能力和可能性;(3)2005—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分别为224546.3hm2和92727.09hm2。研究结论:(1)人均用地超标,理论潜力巨大;(2)整理潜力受自然经济等条件限制,现实潜力下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塔娜 张裕凤 赵明 李传新
通过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以旗县为单位,在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人均用地指标法,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进行测算,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整理潜力进行了类型划分和效益评价分类,针对不同的类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整理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芳 刘艳芳 张扬 侯贺平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划分山区、丘陵、平原三类地形分别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修正系数与农户搬迁意愿的修正系数,并将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测算的理论潜力修正为现实潜力。结果显示:广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仅为理论潜力的57.07%,其中山地地区潜力不能释放,而平原地区是潜力释放主要区域。结果表明了资金与农户整理意愿对潜力释放具有显著影响,广西农村居民点整理应根据现实潜力大小安排重点区域,以便取得较高整理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均梅 陈利根
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江苏境内各地区开展对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及土地集约利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操作模式多种多样,但总结其整理的特点,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江苏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践看,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耕地保护紧密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尽早实现。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整理模式 集约利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艳妹 吴次芳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①。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体系松散,人均用地量大,容积率低,生活设施差,生产与生活缺少功能分区,已对农村经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若曦 冯长春 刘效龙
本文从"节约集约用地内涵"出发,建立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13.0和stata9.0软件,采用相关系数检验、逐步回归,并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每个指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和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然 马海龙 汤惠君
土地资源紧缺与村镇土地低效粗放利用并存的矛盾已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节约和集约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对缓解建设用地需求,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分析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利用的本质问题,试图从体制、机制上找准问题的主要症结,从技术和管理,由宏观到微观等不同层面探求解决途径,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山区 农村居民点用地 节约集约利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伟峰 吴江国 张小林 冀亚哲 李红波 王亚华
分析了安徽省埇桥区农村居民点与耕地的空间邻接特征和数量结构关系,通过"均等"和"耕聚比"的方法分别求算耕作半径并构造缓冲区,得出两种耕作压力系数的分布,对其进行比较并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耕地是皖北平原地区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的主要因子,基于各乡(镇)统计的耕地与农村居民点面积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基于"耕聚比"的计算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居民点规模因素对耕作半径计算造成的影响;基于"耕聚比"的方法计算的耕作压力分布在评价耕地与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合理性上更为实用;耕作压力系数分布对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布局调整中应将压力系数高的地区的拆旧和压力系数低的地区的建新相挂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