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1)
2023(12271)
2022(10359)
2021(9258)
2020(7524)
2019(16987)
2018(16334)
2017(30362)
2016(17170)
2015(18551)
2014(18477)
2013(18208)
2012(17535)
2011(16124)
2010(16220)
2009(14806)
2008(14715)
2007(13150)
2006(11934)
2005(10806)
作者
(56771)
(47480)
(47319)
(44507)
(30399)
(23171)
(20960)
(18480)
(18295)
(17264)
(16665)
(16033)
(15830)
(15297)
(15237)
(14479)
(14374)
(14045)
(13823)
(13807)
(12388)
(11942)
(11653)
(10954)
(10902)
(10709)
(10648)
(10515)
(9847)
(9786)
学科
(73194)
经济(73116)
(42822)
管理(41528)
(30530)
企业(30530)
方法(25491)
(24473)
地方(23303)
中国(22537)
数学(22028)
数学方法(21750)
(19152)
业经(17633)
农业(17164)
(14632)
(13797)
贸易(13787)
(13293)
环境(13076)
地方经济(12494)
(12470)
(12240)
金融(12237)
(12190)
(11981)
银行(11910)
技术(11772)
(11548)
(9893)
机构
学院(250412)
大学(248629)
研究(99369)
(97433)
经济(95382)
管理(86350)
理学(73998)
理学院(72941)
中国(71590)
管理学(71264)
管理学院(70835)
科学(68247)
(64661)
(55344)
(54911)
农业(51451)
研究所(51047)
业大(49122)
中心(43296)
(42568)
(41349)
(37824)
(35606)
(35373)
师范(34815)
北京(34330)
财经(33277)
农业大学(33117)
科学院(32270)
(32207)
基金
项目(173547)
科学(133650)
基金(122747)
研究(116087)
(113264)
国家(112289)
科学基金(92107)
(73086)
社会(72442)
社会科(68491)
社会科学(68471)
基金项目(65360)
自然(62582)
自然科(61105)
自然科学(61080)
(60896)
自然科学基金(59948)
教育(52056)
资助(49418)
编号(44268)
(43707)
重点(40928)
计划(36974)
(36169)
(36009)
成果(35028)
科技(34599)
创新(33999)
科研(33851)
课题(33310)
期刊
(113984)
经济(113984)
研究(71585)
(60599)
学报(57207)
中国(56696)
科学(47688)
农业(41764)
大学(40738)
学学(38997)
管理(31254)
(29868)
教育(27298)
(23334)
金融(23334)
(22109)
业经(20895)
技术(19554)
经济研究(17887)
业大(17188)
财经(15941)
问题(15171)
(15093)
农业大学(14434)
科技(14312)
(13761)
资源(13444)
林业(12867)
技术经济(12003)
(11452)
共检索到385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孝良  陈效民  孙莉  于群英  
通过对安徽省6种不同母质上发育的水稻土采样分析,研究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全氟含量为274.3~631.5 mg.kg-1,平均为456.8 mg.kg-1,水溶性氟含量为0.64~9.51 mg.kg-1,平均为4.13 mg.kg-1。土壤氟含量主要与成土母质和基本性质有关。土壤中黏粒含量是影响土壤全氟含量的主要因素,与土壤全氟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水溶性氟含量主要受土壤酸碱度与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与pH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水稻土全氟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质地,而土壤pH和有机质等化学性质是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群英  李孝良  汪建飞  卫林  
氟是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微量元素,过量和不足都会影响人和动物健康,人体氟主要来自饮水和食物,土壤氟含量、形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影响着水和食物氟含量。以安徽省主要类型土壤为材料,采用连续化学提取的方法,测定了安徽省主要类型土壤全氟、水溶氟以及不同形态氟含量,分析了土壤氟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土壤全氟含量106.6~1 236.7mg/kg,平均为485.2mg/kg,全氟含量高低排序为菜地土>潮土>石灰土>黄棕壤>黄褐土>水稻土>砂姜黑土>黄红壤,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全氟含量的主要因素。土壤水溶氟含量0.42~22.48mg/kg,平均为3.38mg/kg,水溶氟含量高低排序为菜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伟军  王翠红  石敏  卜思怡  吴佳琪  
以湖南3种典型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即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黄泥、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麻沙泥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河沙泥为供试土壤,通过添加砷(0、5、10、20、30 mg/kg)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砷对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水稻吸收累积砷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砷5~10 mg/kg,对所测水稻的生长发育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添加砷20~30 mg/kg,除麻沙泥添砷30 mg/kg分蘖数稍有降低(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处理水稻的分蘖数及稻谷产量较对照均显著下降,其中河沙泥绝收无籽实,红黄泥稻谷减产47.2%~84.8%,麻沙泥减产24.8%~48.6%;随土壤添砷增加,各处理稻秆和精米总砷含量均增加,添砷≥20 mg/kg,3种水稻土秸秆砷和精米总砷含量较对照增长均超过100%,其中均以河沙泥的增幅最大,但精米总砷含量未超过国家粮食总砷标准(0.7 mg/kg,GB4810—1994)。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株高、分蘖数及稻谷干质量等与土壤有效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3种水稻土中以河沙泥砷的污染毒害最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茜虞   续勇波   雷宝坤   李孙宁   徐卓颖  
【目的】明确猪粪、牛粪、鸡粪全量替代化肥对稻田土壤氮素、有机质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等氮全量替代原则,在云南省大理市古生村进行水稻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CK1:不施肥空白对照处理,CK2:单施化肥对照,T1:猪粪全量替代化肥处理,T2:牛粪全量替代化肥处理,T3:鸡粪全量替代化肥处理。【结果】与CK2相较,T1和T3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显著提高了4.89%和3.83%;粪肥全量替代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降低了19.36%~29.18%,土壤硝态氮含量呈现相反结果,且T3> T2> T1> CK2,表明鸡粪全量替代处理增加了土壤氮素淋失风险。3个粪肥全量替代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且随粪肥的碳氮比增大而增大,提高了37.52%~85.98%。水稻产量排序为T3(10399.92 kg/hm~(2))>CK2(9690.85 kg/hm~(2))>T1(9512.39 kg/hm~(2))>T2(8241.55 kg/hm~(2))>CK1(7985.96 kg/hm~(2)),水稻产量T2处理较CK2处理显著降低了14.96%,T1和T3处理较CK2处理差异不显著。各粪肥全量替代处理水稻产量构成较CK2处理均无显著差异。T1和T3处理水稻植株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率较CK2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肥料投入成本,猪粪全量替代处理在稳产的前提下提高了土壤全氮(TN)、有机质(SOM)含量,既稳产又能改善土壤供肥能力。相较于鸡粪全量替代处理,降低了氮素的淋溶流失风险,是较优的可全量替代化肥的备选粪肥种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妍  朱晓龙  丁咸庆  侯红波  彭佩钦  廖柏寒  
为了解Cd、Pb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探明不同水稻土对Cd、Pb吸附解吸的影响,以红壤、紫色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为对象,研究Cd、Pb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分析红壤、紫色土对Cd2+、Pb2+吸附解吸特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对Cd2+的吸附用Langmuir、Freimdlich模型均有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5以上;而Pb2+的吸附则用Freimdlich模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在0.99以上。随着溶液中Cd2+、Pb2+含量的增大,红壤、紫色土对Cd2+、Pb2+的吸附量增大;解吸量亦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红壤、紫色土对Cd2+、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87...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邬立岩  靳峥  温健  崔红光  孔爱菊  徐燕  宋玉秋  辛明金  张本华  刘翠红  
倒伏是水稻栽培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发生倒伏不仅会导致减产,造成稻米品质下降,而且会影响收获作业效率和损失率,增加作业成本。水稻茎秆力学特性是决定水稻抗倒伏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鸭稻共育种植模式对水稻茎秆抗倒伏性的影响,通过对比鸭稻共育和常规插秧两种种植模式,分别测定了关键生育期稻田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稻地上、地下部生物量;采用三点弯曲试验测试了水稻在幼穗形成期、抽穗期、黄熟期3个生长阶段的茎秆折断力,研究鸭稻共育种植模式对水稻抗倒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插秧种植模式相比,在水稻灌浆期,鸭稻共育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26.07%、15.97%、41.24%和18.25%,水稻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增加26.11%和29.88%,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在水稻幼穗形成期之前,两种种植模式水稻茎秆的倒伏指数差异不显著;在水稻幼穗形成期、抽穗期和黄熟期,鸭稻共育水稻茎秆的折断力比对照分别提高13.65%、33.51%和36.09%,倒伏指数分别降低4.86%、5.42%和8.16%,在抽穗期和黄熟期差异性显著。说明鸭稻共育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水稻茎秆的物理强度,提高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该研究为解决水稻倒伏问题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为其他作物的抗倒伏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立鹏  张士荣  娄金华  魏立兴  孙泽强  刘盛林  丁效东  
针对滨海盐碱地稻田土壤有机质较低、氮肥投入过量,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对稻田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碳氮含量及水稻生长特征的影响。设秸秆还田与氮肥两因素,3个碳(秸秆还田)水平:C0:无秸秆还田; C1:秸秆还田4 500 kg/hm~2; C2:秸秆还田9 000 kg/hm~2; 2个氮水平:N1:255 kg/hm~2(优化施氮); N2:400 kg/hm~2(农民传统施氮)。结果表明,与C0、C1处理相比,C2处理时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00. 46%,28. 06%;分蘖期时C2N2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而成熟期C1N1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秸秆还田与优化氮肥显著增加了DOC(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蘖期与成熟期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以C1N1最高,分蘖期与成熟期时,与未秸秆还田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增加,且C1N1、C1N2处理含量最高;秸秆还田量4 500 kg/hm~2与氮肥施用量255 kg/hm~2处理可有效增加水稻二次枝梗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及水稻产量,且高于其余处理。与农民传统施肥管理(C0N2)相比,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C1N1)处理水稻产量提高19. 02%,且显著提高滨海盐碱地稻田土壤碳氮含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晓会  刘海轮  孙颖  和文祥  邓小成  
【目的】探讨培肥对烟田土壤养分及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最佳的培肥模式,为解决烟田连作障碍及指导陕西烟草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秦烟96"为供试材料,在陕西陇县设置田间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测定了不同培肥措施(化肥、烟草专用肥、有机肥、有机肥配施烟草专用肥、有机肥配施微生物肥料)下烟田土壤养分含量、烟株农艺性状、烟草品质及烤烟产量、产值,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CK相比,各培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烟株的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等,显著提升烟叶的品质,提高烟草的经济效益(烟草的产量、产值、均价和上中等烟的比例),其中以有机肥配施烟草专用肥的效果最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春梅  王文斌  Didier Lesueur  张永发  薛欣欣  罗雪华  李晓波  
【目的】研究海南不同母质发育橡胶林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量分布特征,分析不同母质之间肥力差异,探究影响橡胶林土壤肥力的环境影响因素,旨在为海南不同土壤条件下橡胶林施肥管理和土壤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南四大成土母质(花岗岩、玄武岩、变质岩和浅海沉积物)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取样和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不同母质条件下橡胶林土壤含水量、有机碳等13项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碳等微生物指标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母质发育橡胶林土壤在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微生物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玄武岩理化指标和微生物量含量最高,其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特征优于其他3种母质。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母质土壤肥力综合得分分别为1.90(玄武岩)、1.88(浅海沉积物)、1.59(变质岩)、-5.37(花岗岩),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量氮(MBN)、微生物量碳(MBC)、含水量、土壤温度、有效氮等指标。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状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影响微生物量含量的主要理化因子为土壤含水量、pH、全钾、土壤温度、全磷、有效氮等。【结论】说明橡胶林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关系密切,并且不同母质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因此在橡胶林土壤质量评价与管理等研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母质与其他耕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状的变化特征及其耦合关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世权  黄坚钦  黄兴召  楼中  吕健全  夏国华  吴家森  
为了解不同母岩发育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土壤性质及叶片营养的差异,于2008年7月采集和分析了板岩、花岗岩、千枚岩和砂页岩等4种母岩发育的土壤和山核桃植株叶片。结果表明,花岗岩发育的土壤酸碱度最低(pH4.72),有机质(43.11g·kg-1)和有效硫(38.73mg·kg-1)质量分数最高,交换性钙(5.22mg·kg-1)和有效锌(1.65mg·kg-1)质量分数最低;而有效磷(7.29mg·kg-1),有效铁(31.24mg·kg-1)和有效锰(67.49mg·kg-1)质量分数则以千枚岩发育的土壤为最高;山核桃叶片中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表现为氮>钙>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亮  沈健林  邹冬生  刘杰云  王聪  李宝珍  李勇  吴金水  
以湖南省长沙典型红壤性水稻土为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不施氮(CK)、常规氮肥减半(50%N)、常规全量氮肥(100%N)、猪粪替代50%氮肥(50%N+PM)四个氮肥处理,研究猪粪部分替代化学氮肥对双季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2012年结果表明,在早稻整个生长期和晚稻孕穗期以前,50%N+PM与100%N处理相比,其对土壤NH4+-N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在晚稻完熟期,50%N+PM处理土壤NH4+-N含量增加了65%。50%N+PM处理在早稻移栽期、晚稻孕穗期、早稻晚稻乳熟期和完熟期较100%N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增幅在50%-102%之间。在整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丹琪  刘敏  曹凑贵  江洋  
为探究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和水稻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湘晚籼12号、黄华占、玉针香为试验材料,常规稻作模式为对照,在不同土壤背景条件下(试验地点分别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和黄冈市浠水县)开展大田试验。结果显示:在弱碱性土壤背景下,稻虾共作模式中稻田土壤中Cr、As、Cd、Pb和Hg的含量降低,水稻根、茎、穗以及糙米中Cd、Pb含量降低;在弱酸性土壤背景下,稻虾共作模式中稻田土壤中Cr、As、Cd、Pb和Hg的含量升高,水稻根中Cd、Pb含量升高,水稻茎叶穗中Cd含量升高,Pb含量降低,水稻糙米中Cd、Pb含量均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H土壤背景下稻虾模式对土壤和水稻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表现不一致,但稻虾模式均可明显降低稻米中Cd和Pb的含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庞成庆  秦江涛  李辉信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秸秆冬季还田对早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氮肥情况下,水稻秸秆冬季还田的早稻产量显著高于春季还田处理;在施用氮肥的情况下,虽然2009年秸秆冬季还田和秸秆春季还田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前者比后者高12.3%,2011年更是高出23.8%,且差异显著。对2009—2011年早稻移栽时土壤速效钾含量分析发现,水稻秸秆冬季翻耕还田显著影响土壤速效钾含量,水稻秸秆冬季翻耕还田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春季翻耕处理。特别是秸杆冬季还田且常规施肥处理,2009—2011年早稻移栽时其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比秸杆春季还田且常规施肥处理高29.6%、29.6%和26.0%。结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沈阿林  姚同山  李学垣  徐凤琳  
对中南地区花岗岩上发育的5种土壤的氟吸附特征及其与磷、硫竞争吸附的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对氟的吸附量随加入氟浓度增大而增加,且在吸附时不断释放OH-,使平衡液pH升高。氟吸附容量的大小次序为:红壤>赤红壤>黄棕壤和砖红壤。氟吸附与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有极好的拟合性;(2)氟、磷、硫之间存在着竞争吸附,在磷酸根或硫酸根存在时,土壤对氟的吸附量增加,氟吸附等温线位置上移,曲线斜率变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铭章  辛励  刘树堂  南镇武  刘锦涛  陈晶培  
为了给提高耕层肥力、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秸秆提供良好的依据,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与红外光谱法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条件下各施肥处理对非石灰性潮土腐殖质含量及结构的变化。以青岛农业大学长期定位秸秆还田试验为基础,设5个试验处理,施氮肥条件下设小麦、玉米秸秆还田(WCN)、一季小麦秸秆还田(WN)2个处理,同时设小麦玉米两季秸秆还田(WC)、对照(CK)、单施有机肥(M)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续,秸秆还田条件下,2015年各处理土壤中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分别平均较2009年提高了117.68%,102.5%。与CK相比,秸秆还田模式各处理土壤腐殖酸总含量(HE)平均增幅21.8%~4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