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35)
- 2023(13581)
- 2022(11070)
- 2021(10262)
- 2020(7988)
- 2019(18032)
- 2018(17292)
- 2017(32467)
- 2016(17520)
- 2015(19212)
- 2014(19332)
- 2013(19254)
- 2012(18140)
- 2011(16498)
- 2010(16911)
- 2009(16046)
- 2008(14803)
- 2007(13512)
- 2006(12366)
- 2005(11391)
- 学科
- 济(79458)
- 经济(79382)
- 业(53777)
- 农(50578)
- 管理(40457)
- 农业(34015)
- 中国(31099)
- 企(30160)
- 企业(30160)
- 地方(28449)
- 融(26417)
- 金融(26416)
- 银(24918)
- 银行(24903)
- 行(24257)
- 业经(23014)
- 方法(22307)
- 数学(19803)
- 数学方法(19499)
- 制(18444)
- 财(16706)
- 发(15942)
- 地方经济(13046)
- 学(12989)
- 贸(12857)
- 贸易(12837)
- 农业经济(12835)
- 发展(12566)
- 展(12530)
- 易(12398)
- 机构
- 学院(247301)
- 大学(237796)
- 济(104007)
- 经济(101611)
- 研究(91040)
- 管理(90531)
- 理学(76181)
- 中国(75673)
- 理学院(75310)
- 管理学(74112)
- 管理学院(73677)
- 农(61652)
- 科学(54821)
- 京(50743)
- 农业(46688)
- 所(46377)
- 财(46287)
- 中心(44332)
- 业大(42531)
- 研究所(41701)
- 江(41182)
- 财经(34944)
- 范(34552)
- 师范(34259)
- 州(33155)
- 省(33153)
- 院(32255)
- 北京(31806)
- 经(31586)
- 经济学(30112)
- 基金
- 项目(161582)
- 科学(126140)
- 研究(123766)
- 基金(111825)
- 家(96589)
- 国家(95593)
- 科学基金(80985)
- 社会(78570)
- 社会科(74125)
- 社会科学(74101)
- 省(69682)
- 基金项目(59021)
- 划(55018)
- 教育(54170)
- 编号(52747)
- 自然(48157)
- 自然科(46919)
- 自然科学(46910)
- 自然科学基金(45964)
- 资助(44252)
- 发(42659)
- 成果(41966)
- 课题(37720)
- 重点(36585)
- 发展(34808)
- 农(34354)
- 部(34263)
- 展(34200)
- 创(34033)
- 创新(31778)
- 期刊
- 济(131307)
- 经济(131307)
- 研究(75520)
- 农(66476)
- 中国(62410)
- 农业(44801)
- 融(40733)
- 金融(40733)
- 学报(37871)
- 科学(36148)
- 财(32794)
- 管理(30317)
- 大学(29924)
- 教育(28947)
- 学学(28559)
- 业经(28141)
- 技术(23157)
- 业(21234)
- 经济研究(17953)
- 问题(17815)
- 财经(16077)
- 农村(15981)
- 村(15981)
- 农业经济(15583)
- 版(14082)
- 资源(13869)
- 经(13840)
- 世界(13238)
- 经济问题(13086)
- 技术经济(12619)
共检索到402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丽丽 朱世友 吕永强
[目的]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理念,也是未来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估,以期为区域农业发展转型提供参考。[方法] 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从全产业链发展视角选择能够突出产业融合深度、广度和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然后采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指数法对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量化测度和等级划分。[结果](1)2015—2021年安徽省农业产业融合水平较低,但增长趋势明显;子系统发展水平中,产业关联融合发展层次低,产业价值链延伸和多功能拓展水平有限,相对于农村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其社会效应尚不明显。(2)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区域间差异较明显,且各区域发展速度和变化趋势不同,区域间差异缩小趋势不明显。从变化趋势来看,以合肥市、芜湖市、安庆市3市变化幅度较小,增长缓慢;而阜阳市、滁州市、宿州市增长速率较快。(3)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等级划分结果:芜湖市为中等水平;合肥市、阜阳市、六安市、安庆市、宣城市、马鞍山市、亳州市、滁州市、黄山市、池州市为较低水平;蚌埠市、淮北市、淮南市和铜陵市为低水平。[结论] 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存在着产业链延伸水平有限,产业多功能拓展层次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各区域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区域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其次,要转变农业经营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珊 奚星伍 冯厚启 殷秀文
本文针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面临的困惑和诉求,剖析了我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实践案例,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根本,从扩大适用范畴、明确空间范围、强化审批依据、规范办理流程、完善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的优化策略,旨在助力规划许可制度的完善与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敏 王桥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衡量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有助于了解现状、分析问题,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背景从4个维度构建农村三产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研究发现:2011-2020年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传统经济欠发达区域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区域差距不断缩小。未来,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持续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接续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促进全国逐步形成区域平衡的良好发展格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产融合 发展水平 测度与比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徽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朱克俊 张深友
2015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要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并把它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安徽是农业大省,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探索出符合本省资源优势和体现地方特色的多元化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模式,对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财政支持政策应当大有可为。本课题以安徽省为例,在总结分析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支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财政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三次产业融合 财政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凌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主力军。新时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明确其动力因素和影响因素,在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强化不同主体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的同时创新三产融合的模式,形成一二三产业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不断为新的产业融合创造新的契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尚勤 何予平 王茂林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作出重要部署,必将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在广袤田野上异军突起。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尚勤 何予平 王茂林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作出重要部署,必将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在广袤田野上异军突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秦国伟 卫夏青 田明华
以我国农村发展水平典型性和代表性较强的安徽省为例,结合新常态下农村区域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构建了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距离函数的均方差和灰色关联度组合赋权方法以及WRSR方法对安徽省16个地市的农村区域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档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国伟 卫夏青 朱凤琴 刘爱华
基于新常态下农村区域发展的特点,建立了DPSI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距离函数的熵权和灰色关联度组合赋权方法,对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以安徽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安徽省农村可持续发展划分为6种类型,同时,在地级尺度上分析了安徽省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地域特征、优势与不足,并探讨了不同类型地市未来发展的趋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董健康 李俊
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也是引领团场创业创新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在兵团14个师市的十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评估兵团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了熵值法来衡量兵团十年来的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同时对兵团各地师市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发现兵团的农村虽三产融合水平不断提高,但三产融合水平发展较好的师市较少,大部分师市三产融合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文中提出了延长产业链条、扩大销售市场,完善融合机制、发挥资源优势,构建产业新业态,提升服务水平等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态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兵团 农村三产融合 熵值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池波 李硕 田云
文章通过重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现有统计条件下跨时空农村产业融合度水平比较提供新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熵值法和均权法对我国31个省份展开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省域差异明显但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特征,即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通过比较发现,熵权法和均权法下的评价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可见赋权方法的不同并未改变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地理梯度特征,不过均权法在分析多样性和体系开放性方面存在优势。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赋权方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放 刘雨佳
在我国发展农村三产融合的初级阶段,国际上日本农工融合、美国农商融合、法国农旅融合的发展经验,有利于为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的快速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当前,我国面临着农工融合科技创新乏力,产品竞争力不强;农商融合要素供给不足,基础设施保障有待完善;农旅融合产业链条短,价值功能有待挖掘;三产融合缺乏协调机制,跨界合作有待加强等问题。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保障资源要素供给,挖掘农业非传统功能,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利益联结共同体,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国锋 王仙先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和富民增收的主要着力点。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弥补农业现代化短板的主要举措,也是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目前,陕西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存在人才素质较低、技能支撑乏力、专业产业衔接滞后、融合壁垒较高等现实问题。为此,建议提升乡村人才素质,整合区域资源,系统谋划三产融合;农技培训助力龙头企业,激发三产融合,打造产业集群;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职教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拓展农业功能,破解融合壁垒。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农村三产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汉 辛岭
本文通过对国际上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效果显著的几个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探究可供我国借鉴的思路和经验。其中日本的采取的是促进农产品“地产地消”,鼓励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的方式;美国的采取的是立足科技创新,利用先进要素渗透融合发展的方式;澳大利亚的采取的是促进农业和旅游业交叉融合,提升综合经济效益的方式;英国的采取的是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的方式。通过对国际经验的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我国应从深入挖掘农业功能性、全面激发融合驱动力、培养多元化融合主体以及灵活性选择融合模式等方面完善政策保障和支持措施,促进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凌云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讨论乡村旅游发展与三产融合之间的具体融合路径,既关系到乡村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施。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三产融合成为乡村旅游的必然发展路径,研究此课题就显得意义非凡。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产融合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