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16)
2023(20536)
2022(16982)
2021(15815)
2020(13147)
2019(29856)
2018(29757)
2017(57368)
2016(31227)
2015(35127)
2014(35285)
2013(34863)
2012(31951)
2011(28880)
2010(29341)
2009(27258)
2008(26812)
2007(24279)
2006(21788)
2005(19772)
作者
(91532)
(76171)
(75610)
(71808)
(48510)
(36452)
(34274)
(29885)
(29080)
(27327)
(25801)
(25745)
(24379)
(24373)
(23463)
(23258)
(22559)
(22327)
(21958)
(21775)
(19075)
(19057)
(18637)
(17662)
(17086)
(17014)
(17009)
(16976)
(15376)
(15109)
学科
(136305)
经济(136148)
(107858)
管理(95509)
(88102)
企业(88102)
方法(56517)
(50942)
数学(46265)
数学方法(45547)
中国(38710)
业经(38004)
(34886)
农业(34129)
地方(32426)
(26171)
(26136)
理论(23819)
技术(23485)
(23246)
财务(23154)
财务管理(23117)
(22671)
贸易(22652)
(22515)
(21923)
企业财务(21878)
(20476)
银行(20431)
环境(20104)
机构
学院(449526)
大学(444993)
(181942)
经济(177993)
管理(177886)
理学(152670)
研究(151393)
理学院(150980)
管理学(148269)
管理学院(147448)
中国(116535)
(96001)
科学(93699)
(83806)
(82428)
(76718)
(70252)
中心(69488)
研究所(69408)
业大(69381)
财经(64907)
农业(64340)
北京(60622)
(60049)
师范(59517)
(58891)
(56196)
(54547)
经济学(53345)
(48782)
基金
项目(298624)
科学(235799)
研究(220264)
基金(215074)
(186768)
国家(185069)
科学基金(159809)
社会(139287)
社会科(131724)
社会科学(131687)
(119692)
基金项目(113372)
自然(102952)
教育(100874)
自然科(100605)
自然科学(100583)
自然科学基金(98752)
(98656)
编号(91310)
资助(88438)
成果(73350)
(66939)
重点(66846)
(65133)
课题(63061)
(62923)
创新(58325)
国家社会(56757)
科研(56432)
教育部(55500)
期刊
(212108)
经济(212108)
研究(132479)
中国(94035)
(81184)
学报(69348)
管理(68600)
科学(65848)
(63484)
农业(54970)
大学(53434)
教育(52928)
学学(50358)
(43104)
金融(43104)
技术(42310)
业经(39430)
经济研究(31629)
财经(31412)
(29001)
问题(28059)
(26976)
技术经济(23833)
图书(22175)
(21970)
科技(21646)
现代(20942)
统计(20725)
商业(20706)
资源(20607)
共检索到683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剑峰  朱媛媛  
通过构建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抽取5个主成分对安徽省62个县级单元进行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测度,并将其分为4个等级,即欠发展区、发展区、较发达区与发达区。论证了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区域空间差异较小的县级单位集中分布在皖北、皖南、皖西南地区,区域空间差异较大的县级单位集中分布在皖中地区。提出了安徽省因地制宜应有不同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临江地区应发展"高效、优质、高产、外向、生态"的现代农业园区模式,皖南山区发展"旅游观光、绿色生态"的模式,皖北发展"规模经营、生态循环"的农业现代化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柳百萍  胡文海  
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安徽由农业资源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安徽农业的地位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即优势农产品型、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型、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型和城郊都市农业型,并提出了促进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华坚   李菁  
[目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因地制宜。吉林省作为规划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有必要对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并分析吉林省县域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方法]基于对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机理分析,构建县域层面农业供给保障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绿色发展现代化等4个维度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结合省内水土资源分异特点,运用泰尔指数和障碍度模型探究其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结果](1)2011-2020年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经历“稳定(2011—2014年)—下降(2015—2017年)—提高(2018—2020年)”演进过程。(2)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间差距显著,总体表现为由东向西梯度递增态势。(3)泰尔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1-2015年区域内差异是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2016-2020年区域间差异的贡献度最大。(4)影响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来自农业供给保障现代化和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两个方面。[结论]吉林省各地应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全面布局弥合区域差异、统筹发展突破主要障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秀琪  李如霞  刘妍  
[目的]基于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有关要求,构建河北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时空差异及障碍因素进行测度及评价。[方法]文章依据现有发展成果,综合运用熵权法和K-means均值聚类分析法,从综合生产能力、产业经营能力、优质高效能力3个维度选取15个代表性指标构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找出影响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2015-2020年河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2015-2020年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由0.133增长到0.784,发展趋势十分迅速;就区域发展而言,通过K-means均值聚类分析出,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冀中地区发展水平高;从障碍因素来看,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影响河北省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其次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结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强化粮食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技术装备、以第三方物流为依托,保障全产业链对接等建议,以更好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向农业强省迈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常伟  
农地托管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安徽省农地托管实践可知,农地托管符合农村发展趋势和农民现实需求,有助于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地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其通过建立契约、利益和技术联结保障机制、生产托管环节的统分结合以及提供具有系列性、全方位性和多功能性的服务,在农民增产增收、化解农业经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总体看,农地托管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引导、支持和规范。应以农民自愿、共同协商等原则推进农地托管,为农地托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将农地托管相关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常伟  
农地托管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安徽省农地托管实践可知,农地托管符合农村发展趋势和农民现实需求,有助于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地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其通过建立契约、利益和技术联结保障机制、生产托管环节的统分结合以及提供具有系列性、全方位性和多功能性的服务,在农民增产增收、化解农业经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总体看,农地托管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引导、支持和规范。应以农民自愿、共同协商等原则推进农地托管,为农地托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将农地托管相关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廷海  武云亮  
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研究表明:安徽省农业产业集群尚处于生产要素导向的初级阶段,存在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发展要素稀缺、市场体系不完善以及政府政策失灵等诸多问题。文章从安徽省农业资源的特征与现状出发,构建了安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主体要素模型,并就其网络系统、发展模式及演化机理进行了细致分析,最后提出加强安徽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孔令聪  胡永年  王光宇  姜涛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农业是实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该文对安徽省现已形成的循环农业模式归纳为农业种养结合、立体复合型发展、农业副产物再利用、农村庭院型发展、休闲观光型发展5种模式。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将安徽省划分为5个循环农业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模式。同时,提出发展安徽省循环农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辛岭  郝汉  
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找出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准确科学的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尤为关键。本文立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应用文献归纳法、实证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等方法,对几种学界常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进行分析,并分别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模型法和BP神经网络法等三种评价方法对30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与评价。研究表明,不同的评价方法所得的结果差异产生于评价方法本身不同的内涵和性质,也与评价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和权重确定方法有关。多指标综合测度法结合了主观和客观的评价手段,评价过程相较于另外几种评价方法更为合理,其评价结果也最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情况。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宜庆  宋秋韵  姚江  
运用耦合模型理论,建立耦合度函数和耦合协调度函数,对2010—2014年中部六省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六省耦合协调性差异较小且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上看,湖北省耦合协调度最高,农业现代化与区域经济基本协调发展,而安徽、湖南、江西、河北的耦合协调度低,由同步发展转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山西的经济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都比较落后;从时间上来看,中部六省的耦合协调类型的变化较小,总体上呈缓慢发展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晓  
本文在回顾四川改革开放15年来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及广汉的"川西模式",米易的"立体农业模式"和井研的"建设商品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四川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现状及困境。结合实际,探讨了四川农业现代化必须走集约持久农业发展道路,改单一的高产方向为高产优质高效并重的方向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耀辉  马惠兰  李学军  
本文"向西发展"的视角是指国家的陆上"向西开放"战略格局,新疆应充分发挥面向中亚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同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新疆的农业建设也应积极拓展同中亚国家的农业(经济)合作,包括农产品贸易、农产品生产和农业技术合作等。新疆与中亚国家的农业(经济)合作不仅有助于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可充分利用中亚国家的农业资源。这种"向西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既不能照搬"内地模式",更不能"模式依赖"。要综合考虑新疆地域特点和农村劳动力状况等进行发展模式创新,建立适合本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特色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虹  翟印礼  
一、辽宁省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评价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也是辽宁省农业发展的远景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对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定性定量评价,清楚地把握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航  李标  
中国农业现代化有着特殊的内涵,在"四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压力更大、要求更高。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11年~2014年中国30省(市)农业现代化指数,结果发现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于东部地区,粮食主产区省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高于其它省份。为此,应从增强制度创新力度、加强农民主体自身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和推进"四化"协同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