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7)
2023(4825)
2022(4424)
2021(4008)
2020(3710)
2019(8828)
2018(8749)
2017(17410)
2016(9782)
2015(11406)
2014(11927)
2013(12036)
2012(11536)
2011(10286)
2010(10411)
2009(9868)
2008(10115)
2007(9402)
2006(7802)
2005(6971)
作者
(30189)
(25478)
(25376)
(24270)
(15974)
(12238)
(11852)
(9984)
(9384)
(9035)
(8580)
(8484)
(8218)
(8031)
(8026)
(7964)
(7940)
(7520)
(7347)
(7275)
(6447)
(6265)
(6213)
(5795)
(5752)
(5741)
(5731)
(5632)
(5240)
(5171)
学科
(43234)
经济(43195)
(24928)
管理(24731)
方法(23701)
数学(20411)
数学方法(20220)
(20185)
企业(20185)
(12145)
(10509)
中国(10302)
(9545)
地方(9066)
业经(8618)
(8533)
贸易(8533)
(8264)
农业(7916)
(7654)
(7128)
理论(7047)
(6400)
财务(6386)
财务管理(6364)
企业财务(5975)
(5819)
银行(5796)
(5571)
金融(5568)
机构
大学(148806)
学院(147910)
(59291)
经济(57927)
管理(54976)
研究(49452)
理学(47313)
理学院(46726)
管理学(45843)
管理学院(45549)
中国(36601)
科学(32191)
(31459)
(28947)
(26712)
(26428)
业大(24185)
研究所(24162)
中心(23232)
农业(23226)
(22806)
财经(21439)
(20445)
师范(20239)
北京(19745)
(19317)
经济学(18473)
(18043)
(17060)
经济学院(16939)
基金
项目(96109)
科学(73839)
研究(69086)
基金(67849)
(59301)
国家(58780)
科学基金(48868)
社会(42312)
社会科(39974)
社会科学(39958)
(38581)
基金项目(36312)
(32473)
教育(32222)
自然(31758)
自然科(30963)
自然科学(30948)
自然科学基金(30370)
编号(29268)
资助(28266)
成果(24414)
重点(21935)
(21526)
(20974)
课题(19916)
(19455)
科研(18802)
计划(18130)
创新(18111)
大学(18031)
期刊
(63947)
经济(63947)
研究(40639)
中国(26639)
学报(26030)
(25905)
科学(22470)
(21645)
大学(18842)
学学(17731)
管理(17610)
农业(17176)
教育(15328)
技术(12574)
(11478)
金融(11478)
财经(10769)
业经(10568)
经济研究(9943)
(9758)
问题(9268)
(9249)
(8264)
图书(8044)
技术经济(7966)
统计(7495)
(7359)
理论(7333)
商业(7330)
实践(6706)
共检索到212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立  李娇旸  王心源  
通过生成遗址点的Thiessen多边形,结合应用小多边形的概念及理论,综合分析了安徽淮北平原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的聚集状况以及该地区在石山子文化时期、大汶口文化时期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农业状况、生存环境及交通等特征。结果表明:用Thiessen多边形空间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确定聚落中心,并合理推测史前时期农业、生存环境和交通等人地关系状况。从石山子到龙山文化时期,小多边形数量不断增加反映出聚落聚集程度和文化交流水平的提高,大汶口和龙山文化时期淮北平原中部明显是区域内聚落的中心,且多边形中心到边的距离逐渐减小说明先民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立  李娇旸  王心源  
通过生成遗址点的Thiessen多边形,结合应用小多边形的概念及理论,综合分析了安徽淮北平原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的聚集状况以及该地区在石山子文化时期、大汶口文化时期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农业状况、生存环境及交通等特征。结果表明:用Thiessen多边形空间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确定聚落中心,并合理推测史前时期农业、生存环境和交通等人地关系状况。从石山子到龙山文化时期,小多边形数量不断增加反映出聚落聚集程度和文化交流水平的提高,大汶口和龙山文化时期淮北平原中部明显是区域内聚落的中心,且多边形中心到边的距离逐渐减小说明先民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及农业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淮北平原史前文化发展受环境变化影响,从石山子到龙山文化时期,气候条件逐渐趋于干旱,沼泽萎缩,气温变化不大,这种环境条件十分有利于先民的生产生活,不仅遗址和小多边形数量不断增多,而且在平原中部和淮河干流沿岸地区出现了多个遗址群和聚落中心,史前文化蓬勃发展,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从小多边形的分布方向也可以推断出西北—东南向古水系对淮北平原史前遗址之间的交通起控制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德  景元书  祁宦  
利用1980-2012年淮北平原冬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间的气象资料及其单产、种植面积和耕地面积等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连阴雨综合致灾因子,采用有序样本最优聚类方法进行致灾等级划分,综合连阴雨致灾强度、灾损率和冬小麦对连阴雨的敏感性及其抗灾能力,建立冬小麦灌浆期连阴雨灾害综合风险指数(R)并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冬小麦灌浆期连阴雨致灾等级为轻、中、重、特重4个等级,对应的阈值(D)分别为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巍巍  王式成  王根绪  邓伟  
论文对安徽淮北地区69个地下水位站的1980—2006年平均地下水埋深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淮北地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2.33 m,1980—1990年各地下水年均埋深较浅、变幅较小,1990年以后地下水埋深变幅加大,且埋深有明显的加深趋势。研究认为淮北平原地下水动态虽然受降水量、蒸发量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但近些年来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这些人类活动包括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水利工程、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等。其中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是导致安徽淮北平原地下水埋深下降、地下水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有利于淮北地区地下水的循环更新,但过度的开发利用,已造成平原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斯思  周成虎  
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最重要的分析功能之一,对多边形图层进行叠加分析要花费大量时间。为此,将GPU用于多边形叠加分析过程中的MBR过滤及多边形剪裁两个阶段。对MBR过滤阶段,提出了基于GPU的通过直方图及并行前置和实现的MBR过滤算法。对多边形剪裁阶段,通过改进Weiler-Atherton算法,使用新的焦点插入方法和简化的出入点标记算法,并结合并行前置和算法,提出了基于GPU的多边形剪裁算法。对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载不均衡情况,给出了基于动态规划的负载均衡方法。通过对这些算法的应用,实现对过滤阶段及精炼阶段的加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PU的MBR过滤方法相对CPU实现的加速比为3.8,而基于GPU的多边形剪裁的速度比CPU实现快3.4倍。整体上,与CPU实现相比,GPU加速的多边形叠加提供了3倍以上的加速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桢雷  吴朋飞  
运用Arc GIS 10. 2对夏代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呈现,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多重视角对遗址分布和都城地望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1)夏代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在豫西和晋南形成3个聚集区,且遗址的规模呈现"金字塔状"的等级结构;(2)文献反映的夏都地望与遗址分布的聚集区具有较高的空间耦合,其大多位于遗址的聚集区域;(3)根据文化遗存的复杂性和丰富度、都城的军事防御体系,斟寻处于夏代各都城中的最高层级,是当时的主都,而其他都城多是统治者出于某种需要所设立的辅都。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童杰  龚缨晏  
距今8000年前的井头山遗址,是中国现今所知最早的贝丘遗址。它不仅为深入研究史前全球海平面的升降过程提供了难得的材料,而且也为研究世界史前史提供了珍贵的实例。井头山遗址表明,当时浙江沿海曾经生活着一批“滨海狩猎-采集-渔捞者”,他们已经利用独木舟之类的“早期水上航行器”在附近的浅海上活动。史前浙江文化的璀璨全图,就是由包括贝丘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共同构成的。井头山遗址还表明,中华文明在来源上来说是多元的、开放的、包容的。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朝辉  李青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3.2(教材第21-22页)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以及多边形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为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规律及其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奠定了基础。教师设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运用新知”“归纳小结,完善提升”四个活动环节,将转化的数学思想贯穿学习活动始终。学生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经过猜想、验证、推理的思维过程,
关键词: 教学实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冰玉  
距今5000年前后,城的出现成为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发展的新特点,史前各个文化区内均有城的崛起。城的产生并不是一个突然的结果,而是一个逐渐缓慢演化的过程,从最初的围沟聚落,到挖筑宽大的环壕,进而环壕与城墙对应产生,最后形成高大的城垣,城垣修建这一行为,从性质上说是一种政治行为,无论是早期的公共权力还是后期集中化的政治权力,它都是运用社会力量把自然资源、生产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集合起来物化为大型城垣建筑,来显示社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卫红  
大遗址区,是指文化遗产中在一定地域集中分布,类型结构复杂多样,遗迹、遗物丰富,历史、文物、科技等价值突出,历史信息蕴含量大,占地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与综合特性的大型古代文化遗址或遗址群及其背景、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稳亮  
大遗址是指中国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文化价值突出的大型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大遗址保护规划在大遗址保护整体工作中属关键性环节。针对当下我国大遗址保护规划研究和大遗址本体研究缺乏联系,大遗址保护规划标准体系与专项规范难于建立的现实,基于大遗址的特性分析,对大遗址保护及其规划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从规划理念、技术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对大遗址保护规划策略提出了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弓乔  惠刚盈  
Voronoi空间分割算法在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Voronoi图已经成功应用于林木竞争分析中竞争木数量的选择上。本研究旨在将Voronoi多边形边数分布规律应用于样地的林木格局分析中。借助德国Stochastic Geometry统计软件和R语言程序绘制并分析不同分布格局林分的Voronoi多边形边数分布规律,研究发现:1)不同分布格局的林分,其Voronoi多边形边数分布都呈近似正态分布,频数最大值基本聚集于5或6株;2)无论何种格局分布,Voronoi多边形边数均值皆为6株左右;3)不同分布格局的林分,其Voronoi多边形边数分布标准差的均值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团状>随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悦  俞文政  袁真艳  
利用合肥、固始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淮北平原境内6个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基于ngstr9m模型推算出淮北平原1959~2015年太阳总辐射。应用线性倾向率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分析地区57 a来太阳总辐射趋势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综合采用累计距平、Mann-Kendall检验以及滑动T检验法以准确判断太阳总辐射突变年份,同时结合Morlet小波进行太阳总辐射的周期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全年与四季,淮北平原太阳总辐射均呈现出北部辐射强,南部弱的分布差异,年太阳总辐射变化范围为4 600~5 020 MJ·m-2,南北间年辐射平均差值为200~400 MJ·m-2;趋势与突变呈现东西分布差异,淮北平原西部太阳总辐射57 a来的减少趋势明显,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夏季辐射减少幅度最大。太阳总辐射的减少突变主要集中在平原西部于1980年前后发生,且突变均至少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平原东部辐射变化幅度较小,只有夏季辐射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他时间段变化不显著,东部代表区域宿州在全年和四季均无突变发生;淮北平原全区存在29 a的第一主周期以及17 a的第二主周期,西部地区以27~30 a的长周期振荡为主,东部地区以9~17 a中长周期振荡为主,西部周期振荡强度高于东部。总体淮北平原北部地区太阳总辐射资源丰富且稳定。分析表明,日照百分率的下降是导致太阳总辐射减少的主要气象因素,日照百分率还随着风速的降低而减少。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熊关  费学军  姚宝荣  
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在全球进行的世界遗产申报与评估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负责世界文化遗产评估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专家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存在一些误读。本文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方的申报材料与ICOMOS的评估材料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造成误读的几个根本原因。并提出,我国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应考虑到文化差异对申报工作的影响,尽量从"他者"角度来认识自身的文化特征,把申报材料的编撰置于国际文化背景下,使中国的世界遗产实现跨文化认同,促使更多的遗产申报成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晓玲  
通过对大明宫周边地区环境现状的调查,在取得量化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大明宫规划建设的建议,为政府进行大明宫周边环境的整治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