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33)
2023(14697)
2022(12688)
2021(11890)
2020(9766)
2019(22441)
2018(22386)
2017(43454)
2016(23631)
2015(26428)
2014(26627)
2013(26347)
2012(24642)
2011(22372)
2010(22805)
2009(20721)
2008(20073)
2007(17826)
2006(16036)
2005(14370)
作者
(68573)
(56730)
(56209)
(53643)
(36324)
(26971)
(25656)
(22310)
(21609)
(20559)
(19310)
(19120)
(18110)
(18077)
(17585)
(17491)
(16916)
(16647)
(16189)
(16184)
(14223)
(14101)
(13727)
(13007)
(12706)
(12684)
(12648)
(12645)
(11438)
(11244)
学科
(101165)
经济(101069)
管理(66551)
(64838)
(52151)
企业(52151)
方法(39457)
数学(33617)
数学方法(33206)
中国(29659)
(29005)
地方(27018)
业经(23975)
(22386)
(20358)
农业(19404)
(18185)
贸易(18172)
(17944)
(17566)
技术(16344)
(16269)
银行(16230)
环境(16060)
理论(15790)
(15782)
(15656)
(15592)
金融(15591)
(15039)
机构
学院(335094)
大学(333823)
(136695)
经济(133611)
管理(133553)
研究(116856)
理学(114374)
理学院(113104)
管理学(111352)
管理学院(110744)
中国(87614)
(72669)
科学(71124)
(62210)
(58782)
(53458)
研究所(53177)
中心(52560)
(50798)
财经(48629)
业大(48387)
北京(46706)
(46352)
师范(45969)
(44076)
(42546)
(41467)
农业(41381)
经济学(39698)
师范大学(36900)
基金
项目(223536)
科学(175974)
研究(167771)
基金(159863)
(137815)
国家(136597)
科学基金(117489)
社会(104394)
社会科(98916)
社会科学(98895)
(88357)
基金项目(84601)
教育(76363)
自然(75106)
(73764)
自然科(73297)
自然科学(73282)
自然科学基金(71927)
编号(69864)
资助(65990)
成果(57445)
(51913)
重点(49783)
(48889)
课题(48678)
(46501)
创新(43234)
项目编号(42610)
发展(42013)
教育部(41874)
期刊
(158514)
经济(158514)
研究(104396)
中国(67951)
管理(50749)
(49760)
学报(48426)
科学(46589)
(44495)
教育(41918)
大学(36924)
农业(34724)
学学(34438)
(33122)
金融(33122)
技术(30332)
业经(27745)
经济研究(24663)
财经(22871)
问题(20578)
(19581)
图书(18784)
(17422)
技术经济(16777)
理论(16720)
科技(16564)
现代(16045)
商业(15602)
实践(15336)
(15336)
共检索到510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思茂  
本文立足产业经济学有关理论,对安徽省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从中梳理出安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立平  许蕊  
在当前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的情况下,日益严重的能源稀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汽车产业作为安徽省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产业,能否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全省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依据发展经济学低碳经济理论,对未来安徽汽车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路径,以期为安徽省汽车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顾瑞兰  
传统汽车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快了化石能源消耗的速度,加剧了全球石油能源日渐枯竭的风险,其大量排放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质,也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集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功能于一身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成为一个国家抢占制高点、发展和保护民族产业的重要内容。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风险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时代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蒋丽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壮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拥有量在大城市迅速增长,给大城市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4个城市先后实行了"限购"政策,给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负面影响:降低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对中低端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产生压力、使外商在投资汽车产业上踩刹车、导致中低端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汽车经销商退出;正面影响: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高端知名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发展、高端知名品牌汽车经销商销量上升并出现汽车经销新业态。为了消除"限购"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正面影响,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提升汽车销量、质量和开发汽车租赁市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自力  
21世纪上半期,中国在保持社会稳定和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下,经济将有更大发展,总量有可能超过美国。七五规划以后中国汽车产业被列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要逐步建成像美国、日本那样千万辆级的强大汽车产业,体现出大国的竞争能力,需要长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礼龙  周德群  
本文介绍了自主创新下安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状况,分析了安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三条道路,即走开放式创新之路,坚持自我主导下的国际化战略;走集成式创新之路,坚持产品主导下的市场化战略;走跨越式创新之路,坚持自主产权下的品牌化战略。最后,提出安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崛起的三点启示,即创建特色企业文化,增强自主创新意识;以人为本,实施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整合资源,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氛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圣春  
文章在描述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结构的构成;然后从集群学习、集群社会资本的积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等方面论述了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获得途径;最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提升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日昆  梁涛  柯涛  
汽车产业是广西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全国汽车工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广西汽车行业自主知识产权现状与其经济地位极不相称。具体表现在汽车科研院所专利申请空白,整车和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的专利拥有量极少,与外省知名汽车企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广西汽车行业技术开发投入低、研发能力弱,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与管理体制。要改变自主知识产权程度低下的状况,必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 建立、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使广西汽车工业保持和提升现有的产业优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大为  
中国的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和华中地区等五大产业集群.近年来,随着多家汽车整车企业陆续落户在长株潭地区,长株潭地区已有汽车整车企业11家,近期规划产能超过150万辆,中国汽车产业第六大板块在长株潭地区已经初步成型.笔者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发展长株潭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卫东  高珍伟  
安徽汽车工业一直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作为安徽汽车工业基础的安徽零部件产业,它的健康发展对支撑安徽省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依托安徽汽车工业的崛起,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然而没有实现规模经济、技术含量低及整零配套率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应走专业化、模块化,紧抓二、三级市场,最终走上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治平  钟华  李金林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马鸿雁  李武  吴君  
一、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及现状(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国际原油供求矛盾逐步加深,全球气候变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建伟  
本文首先阐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本概念,简要论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概况,然后分析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并从技术因素、市场因素和产业发展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董本云  
随着石油资源的快速消耗随着石油资源的快速消耗,中国能源供给全面紧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赶超提供契机。我国新能源汽车具有产业发展以政策驱动为主、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公共技术平台及产业联盟初步形成的特点。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统一技术标准体系、明确技术路线发展时间表、掌握核心技术、实现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加大补贴力度等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