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4)
- 2023(868)
- 2022(777)
- 2021(784)
- 2020(676)
- 2019(1550)
- 2018(1585)
- 2017(2946)
- 2016(1745)
- 2015(2021)
- 2014(2031)
- 2013(1970)
- 2012(2018)
- 2011(1942)
- 2010(1785)
- 2009(1534)
- 2008(1439)
- 2007(1341)
- 2006(1160)
- 2005(1082)
- 学科
- 济(4561)
- 经济(4555)
- 业(3714)
- 管理(3618)
- 农(3420)
- 环境(2319)
- 农业(2257)
- 及其(2051)
- 企(1998)
- 企业(1998)
- 防(1973)
- 学(1953)
- 治(1905)
- 防治(1905)
- 虫(1850)
- 方法(1736)
- 地方(1704)
- 数学(1459)
- 中国(1430)
- 数学方法(1424)
- 划(1395)
- 害(1356)
- 染(1232)
- 制(1198)
- 污染(1191)
- 虫害(1176)
- 业经(1172)
- 财(1145)
- 规划(1124)
- 环境规划(1085)
- 机构
- 大学(23712)
- 学院(23338)
- 研究(10169)
- 农(9363)
- 济(7936)
- 管理(7878)
- 经济(7733)
- 中国(7518)
- 科学(7348)
- 农业(7294)
- 理学(6554)
- 理学院(6454)
- 业大(6397)
- 管理学(6280)
- 管理学院(6240)
- 所(5908)
- 京(5687)
- 中心(5466)
- 研究所(5414)
- 省(4888)
- 农业大学(4880)
- 江(4334)
- 业(3690)
- 财(3527)
- 院(3517)
- 州(3510)
- 室(3461)
- 范(3382)
- 北京(3345)
- 师范(3325)
共检索到38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培英 廖圣法 陆凤琳 郝胜平
在安徽某市境内选产奶牛62头,育成牛30头,犊牛21头作为调查对象,从每头牛的直肠内采集粪便 50~60 g。将粪样放入烧杯中,加水、搅匀,经粪筛过滤于锥形量杯中,加水稀释,自然沉淀60 min,弃上清液,留下粪渣。将粪渣(内含少量水分)加入离心管中,离心10 min(3000 r·min~(-1)),弃去上清液,留下管底粪渣。加饱和白糖液于离心管中,搅动管底沉渣,再离心10 min(3000 r·min~(-1)),粪渣下沉,卵囊即漂浮于表面。用自制的铁丝环醮取液膜,置40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卵囊并进行摄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帆 孙秀梅 薛秀恒 王菊花 李培英 周杰 刘力源 张淑静
【目的】研究犊牛感染鼠隐孢子虫后血液生化指标、营养物质代谢相关酶及激素的变化,初步探讨隐孢子虫病的致病机理。【方法】给犊牛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其免疫力低下,然后通过经口感染鼠隐孢子虫卵囊构建隐孢子虫感染犊牛动物模型。采集模型组和对照组犊牛隐孢子虫感染前和感染后第14、28天的血液,测定血液中K+、Na+、Cl-、Ca2+、Mg2+、血糖的浓度,以及总蛋白、白蛋白、5-羟色胺、白介素-2的质量浓度和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活性。【结果】经口感染鼠隐孢子虫卵囊犊牛粪便中检出了大小、形态与感染卵囊基本相同的隐孢子虫卵囊,表明隐孢子虫感染犊牛动物模型构建成功。隐孢子虫...
关键词:
隐孢子虫 犊牛 动物模型 血液生化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月中 白会芬 和爱芬 曾丽 邓宗云
隐孢子虫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人兽共患寄生性原虫,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以腹泻为特征的重要病原。自 Tyzzer 首次在实验小鼠体内发现并定名为隐孢子虫以来,国内外学者相在动物、鸟类及人体内发现该虫体.并用人工感染实验动物的方法证实隐孢子虫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可交叉感染。但家鼠体内的隐孢子虫能否成为动物及人的感染来源,未见有详细报道。本次实验用家鼠经免疫抑制处理后,从其粪便中分离到一株隐孢子虫卵囊,将本株隐孢子虫卵囊接种于不同的实验动物,检测实验动物对家鼠隐孢子虫的易感性。最后通过实验结果以期证实家鼠隐孢子虫是否能成为其他动物及人的感染来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龙现 宁长申 吴宁鹏 郎利敏 贾志阳
采用鸭源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口感染2日龄雏鸡,感染剂量分别为8×10~5,16×10~5,32×10~5,64×10~5个/只,设空白对照组.在 PID5,PID10,PID25各取2只鸡进行病理剖检并取其喉头、气管、法氏囊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在 PID20和 PID25对各试验组动物进行称重,并在 PID25全剖杀实验动物采摘法氏囊并称重;计算各组动物法氏囊与体重元比.结果表明:接种后第4 d 在各组鸡粪便中查到隐孢子虫卵囊.持续排卵囊时间25 d 左右;排卵囊高峰期分别为8×10~5为 PID8~15,16×10~5为 PID12~16,32×10~5为 PID5~16,64×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千林 刘梦丽 许正茂 王振宝 吉尔格力 史亚明 巴音查汗
为建立牛感染犬新孢子虫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根据犬新孢子虫NC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建立新孢子虫病taqmaN-mGB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PCR扩增产物约为150BP,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Real-time PCR扩增表明,Ct值与梯度稀释的阳性质粒模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当检测牛源性弓形虫、牛环形泰勒和牛巴贝斯等虫种阳性DNa时均为阴性;经3D数字PCR判定,Real-time PCR方法的最低有效检测量为6.41拷贝/μl,灵敏性是常规PCR的1 000倍;重复性试验的组内平均变异系数为1.108%,组间为2.73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有方 沈永林 I.Ferre T.Schnieder 毛鑫智 刘跃兴 彭立斌
采用粪便检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斑点杂交试验(Dot-hybridization),检测苏皖两个省10县市302农户的307头水牛的粪便、血清及中间宿主小土蜗(Galba pervia),进行水牛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感染的调查分析。粪便虫卵呈阳性43头,阳性率为14.01%,安徽为13.61%(18/155),江苏为16.48%(25/152);感染水牛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为16岁,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提高;母水牛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明洋 安伟 肖淑敏 张艳芬 杨敏
为调查长江流域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污染现状,选取长江流域沿线7个省市的17个采样点,分为丰水期(7月)和枯水期(11月)两次采集长江水样34份。水样经过沉淀浓缩、密度梯度分离纯化和荧光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测和计数隐孢子虫卵囊和贾第鞭毛虫包囊。结果发现:卵囊或包囊总检出率为61.76%,其中丰水期和枯水期样品(各17份)卵囊或包囊检出率分别为58.52%和64.71%。隐孢子虫检出率最低的省份为四川省的12.5%;最高的为湖北省和安徽省,均为75%。并且可以看出湖北省的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检出率较高。长江流域各地区均受到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不同程度的污染,存在一定的用水安全隐患,特别是作为饮用水源时,要加强水处理去除效率的监测,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关键词:
隐孢子虫 贾第鞭毛虫 水污染 长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锋 李继莲 SCHMID-HEMPEL Paul 吴杰 彭文君 安建东
采用SSUrRNA基因序列检测鉴定方法,初步调查了甘肃、青海、四川、内蒙古26种1008只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及种类.结果表明:其中有16种210只被微孢子虫感染,感染率为20.8%,白背熊蜂和西伯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率最高,红束熊蜂的感染率最低.内蒙古地区熊蜂微孢子虫的感染率最高,四川次之,甘肃与青海地区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率最低.感染熊蜂的微孢子虫有熊蜂微孢子虫、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发现于鳞翅目卷叶蛾科寄主上的Nosema thomsoni.这说明微孢子虫对我国熊蜂的感染很广泛.
关键词:
熊蜂 微孢子虫 SSUrRNA 感染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璩檾昇 浦仕奇 徐梅 方昱嘉 唐旭东 钱平
【目的】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感染引发的微粒子病是影响蚕业发展的重要病害。为了揭示可变剪接(AS)基因在家蚕响应微孢子虫感染中的作用,对其中肠内的AS事件进行分析。【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TM 4000测序平台,对健康家蚕(对照组)和被微孢子虫感染的家蚕中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rMATS软件对样品中的AS事件与差异剪接基因(DSGs)进行鉴定,并对DSGs进行GO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在对照组和感染组中分别检测到5 346个和4 992个AS事件,两组的AS事件类型都以外显子跳跃(SE)事件为主,差异分析发现了25个显著的DSGs。GO富集分析表明,DSGs主要富集在21个条目,其中以细胞过程、物质代谢、结合、催化活性的基因数量较多;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DSGs富集数较多的是信号传导、免疫系统、多糖生物合成与降解、能量代谢等通路。【结论】家蚕中肠组织存在大量AS事件,在微孢子虫感染过程中存在25个DSGs,其功能涉及新陈代谢和细胞免疫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斌 刘建枝 朱传刚 刘金明 夏晨阳 李浩 陆珂 唐文强 边吉 索朗曲珍 白玛珠莎 次珍
【目的】研究西藏尼木县自然感染东毕吸虫山羊,虫卵在脏器中的分布与病理变化情况。【方法】解剖自然放牧的东毕吸虫阳性山羊,采集脏器(十二指肠、小肠上段、小肠中段、小肠下段、盲肠、结肠、直肠)显微镜下虫卵计数并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山羊自然感染东毕吸虫数量为1435±231.5,在脏器中,小肠中段的EPG最高,其次为盲肠和十二指肠,东毕吸虫虫卵在各脏器中的分布百分比是:十二指肠(3.50%)、小肠上段(12.57%)、小肠中段(56.41%)、小肠下段(0.52%)、盲肠(18.83%)、结肠(0.00%)、直
关键词:
西藏 山羊 东毕吸虫 虫卵分布 病理切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玮 马跃 李安兴
从天然感染的卵圆鲳(Trachinotus blochii)分离到1株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再经人工感染的方法收集各期虫体,制成电镜样品,对虫体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刺激隐核虫质膜的基本结构与淡水的多子小瓜虫的质膜相似,分为3层:外限制膜、外胞膜和内胞膜。刺激隐核虫的质膜小泡内充满大量电子致密物质(EDM)。幼虫、幼体和滋养体均具有复杂的口器,由胞咽、口肋、双动基体口纤毛和线带等组成,但不具备膜口类纤毛虫所具有的独特的细胞器:Lieberkuhn氏器。单动基体的体纤毛存在于幼虫、幼体和滋养体,但在包囊期,体纤毛和口器消失。各期虫体的胞质中具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脂...
关键词:
刺激隐核虫 超微结构 人工感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立军 周庆杰 曹泽艺 陈凯 谢骏 习丙文
洪湖碘泡虫是中国异育银鲫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粘孢子虫,严重感染时病鱼出现眼球凸起,咽部发炎肿胀等症状,造成苗种和成鱼死亡。为探究严重危害养殖异育银鲫“喉孢子虫病”病原的宿主范围以及不同宿主寄生虫株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广泛采集了金鱼、红鲫、异育银鲫、彭泽鲫、方正银鲫、淇河鲫、金背鲫、杂交鲫等我国常见鲫复合种样品,采用18S r DNA PCR检测了各样品伪鳃的洪湖碘泡虫感染率,并进一步通过巢式PCR克隆测序获得部分样品洪湖碘泡虫的ITS2序列(登录号:OR744899–OR744905)。PCR检测结果显示,来自7个地区8种鲫属鱼类品系都存在洪湖碘泡虫的隐性感染,感染率为25.0%~88.2%;ITS2序列分析表明,感染鲫复合种的洪湖碘泡虫株系间序列差异较低,所获得的序列间仅有6个差异信息位点,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不同来源虫株间共存在7种单倍型,其中H1、H2和H3只出现在金鱼、红鲫寄生虫株,H5广泛存在不同来源的异育银鲫寄生虫株。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来自不同鲫复合种的洪湖碘泡虫聚集为2个分支,其中寄生金鱼的虫株与瓶囊碘泡虫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为阐明异育银鲫“喉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规律和防控疾病发生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如海 江激宇 张士云 尹昌斌 柯木飞
养殖业粪尿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地区面源污染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利用安徽省合肥、蚌埠、淮南3市71家奶牛养殖场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分析养殖场采用清洁处理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产业组织化程度、单位奶牛养殖面积、粪尿综合利用收益以及粪尿是否分离处理等因素与养殖户采用清洁处理方式呈正相关,而年龄与其成反向相关。
关键词:
规模化养殖 清洁处理技术 环境污染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修鹏 王奕交
1992~1996年连续5a对引进造林的墨西哥白松等11种国外松在松材线虫疫区内的枯死情况作了调查,并对枯死植株(除展松外)进行采样分离松材线虫。结果表明,除展松、火炬松、加勒比松、假果松和刚火松外,其余6种国外松在林间疫区内均能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世良 高翔 张金祥 高建华 张永红 杨荣贵
微孢子虫是一种营专性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可以传染多种昆虫,致使昆虫死亡。在野外昆虫体内已发现许多种微孢子虫,以鳞翅目昆虫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有多种微孢子虫对家蚕有感染性、致病性,且有部分微孢子虫能通过胚种传染而使下一代致病。本研究对云南蒙自地区桑园四周收集到的菜粉蝶进行镜检,将检测出的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并对菜粉蝶微孢子虫病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有很强的食下感染能力,虽然对家蚕的胚种传染率很低,由于它的存在,提高了家蚕母蛾微孢子虫病的检出率,增加了蚕种淘汰的风险率,对蚕种生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这种微孢子虫引起的垂直传播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
菜粉蝶 微孢子虫 感染家蚕 危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