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71)
- 2023(4337)
- 2022(3819)
- 2021(3464)
- 2020(2897)
- 2019(6859)
- 2018(6576)
- 2017(12110)
- 2016(6915)
- 2015(7696)
- 2014(7549)
- 2013(7676)
- 2012(7246)
- 2011(6693)
- 2010(6685)
- 2009(6133)
- 2008(5994)
- 2007(5506)
- 2006(5014)
- 2005(4463)
- 学科
- 济(28570)
- 经济(28539)
- 管理(15705)
- 业(15156)
- 方法(12170)
- 企(11351)
- 企业(11351)
- 数学(10877)
- 数学方法(10683)
- 学(9330)
- 地方(8859)
- 农(8390)
- 中国(6797)
- 农业(6152)
- 财(5932)
- 业经(5486)
- 地方经济(4747)
- 环境(4741)
- 制(4552)
- 和(4416)
- 贸(4140)
- 贸易(4137)
- 易(3931)
- 税(3712)
- 理论(3584)
- 划(3583)
- 税收(3465)
- 收(3424)
- 发(3416)
- 资源(3392)
- 机构
- 大学(101688)
- 学院(100028)
- 研究(43511)
- 济(35919)
- 经济(35013)
- 管理(33546)
- 科学(32236)
- 中国(31170)
- 理学(28511)
- 理学院(28044)
- 农(27605)
- 管理学(27261)
- 管理学院(27123)
- 所(25092)
- 京(23703)
- 研究所(23376)
- 农业(22157)
- 业大(20865)
- 中心(19267)
- 省(16374)
- 江(16350)
- 院(16231)
- 财(15761)
- 北京(14896)
- 范(14489)
- 室(14441)
- 科学院(14301)
- 师范(14192)
- 农业大学(13894)
- 实验(13099)
- 基金
- 项目(73972)
- 科学(55921)
- 基金(52111)
- 家(49969)
- 国家(49618)
- 研究(46244)
- 科学基金(39425)
- 省(29674)
- 自然(28707)
- 自然科(27973)
- 自然科学(27959)
- 基金项目(27517)
- 自然科学基金(27409)
- 社会(27198)
- 划(26585)
- 社会科(25601)
- 社会科学(25589)
- 资助(22102)
- 教育(20603)
- 重点(18349)
- 计划(17628)
- 编号(17001)
- 发(16952)
- 科技(16726)
- 部(15475)
- 科研(15067)
- 创(14535)
- 成果(13852)
- 创新(13796)
- 专项(13326)
共检索到153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翟大才 吴锦菲 柏晓辉 叶双峰 姜育龙 姚琦 杨立春 毕淑峰
[目的]探究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核仁成分及其相关性,为其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皖南华东野核桃资源为对象,测定其鲜果单果质量、果皮厚度与坚果单果质量、壳厚度、出仁率等果实性状及坚果核仁成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大部分变异系数大于10%,其中,坚果壳厚度变异系数最大为43.92%。对坚果核仁成分的测定表明:核仁中脂肪含量最高,蛋白质次之,总糖含量较低;对脂肪组分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达92.68%。利用相关性分析,发现坚果单果质量与核仁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及核仁成分的综合分析及评价发现,单株编号10和8的鲜果大小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所受试单株中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进一步育种的遗传资源。[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华东野核桃果实核仁成分,发现其核仁脂肪酸含量高于薄壳山核桃、山核桃,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高,表明其核仁是值得开发的一种新食品资源。该研究结果为华东野核桃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武静
对山西省4个主栽的早实核桃品种进行叶内营养测定及坚果品质分析,并对其做简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4个品种间核桃叶内营养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性,但变化规律是一致的;(2)辽宁1号果实的出仁率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中林1号果实中的脂肪含量最高,薄壳香果实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各品种叶片中营养元素的含量依次为N>P>K>Ca>Mg>Zn;(3)同一品种的果实营养元素与叶片营养元素之间具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早实核桃 坚果品质 叶片营养 相关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悦平 赵书岗 王红霞 张志华 高仪
对不同品种核桃坚果壳结构(缝合线紧密度、密度、厚度、机械强度、细胞直径)与坚果种仁商品品质(漂洗污染率、虫果率、裂果率、出仁率、种仁颜色、油脂丙二醛含量)进行研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壳结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它们与种仁商品品质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缝合线越紧密、壳越厚,漂洗污染率、贮藏虫果率、裂果率越低,种仁颜色越浅,核桃油脂的抗氧化能力越强。建议将壳结构作为坚果品质的评价因素,并对缝合线紧密度和壳厚度予以充分的重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良俊 吴涛 陈少瑜 贺那 宁德鲁
【目的】揭示昭通市核桃种质资源坚果表型特征及多样性状况,为该区域核桃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及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基本资料。【方法】以昭通市8个群体157份核桃种质资源的坚果为材料,对其表型12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运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多重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22个坚果表型性状在8个群体间的变异系数为0~66. 09%,差异显著(P
关键词:
泡核桃 核桃坚果 表型 多样性 昭通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书岗 赵悦平 王红霞 高仪 张志华 冯大领
对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以及树体不同部位核桃坚果硬壳结构指标(缝合线紧密度、机械强度、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核桃品种间坚果硬壳结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泡核桃与普通核桃差异尤为显著;除个别品种外,不同产地核桃坚果硬壳密度及硬壳厚度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采收期延后,坚果硬壳缝合线紧密度逐渐下降,密度先上升后下降,机械强度呈上升趋势;树体阳面坚果硬壳密度显著小于阴面,机械强度显著大于阴面及内膛。品种、光照等是影响坚果硬壳结构的重要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晓露 赵志珩 李开祥 廖健明 蓝金宣 陈晓明 梁文汇
【目的】对广西河池、百色地区11个县(区)81株核桃单株果实品质进行研究,为广西核桃优良单株的选择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了不同核桃单株的果实性状和种仁营养成分含量,分析各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核桃单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核桃单株之间11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94%~22.77%,单果重、核壳厚度、油酸含量、硬脂酸含量和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达到10.00%以上,选择改良潜力较大。其中8号单株的单果重最大(17.40 g),75号单株的核壳厚度最小(0.80 mm),53号的油酸含量最高(37.80%),25号的棕榈酸含量最低(2.72%),65号的硬脂酸含量最低(2.10%)。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0个综合性状较优的单株,其中25、65、72、53、80、79和58号单株的特点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饱和脂肪酸相对偏小。24号单株的三径、单果重较大,脂肪含量较高。21号单株的单果重、出仁率、脂肪和蛋白含量较高。【结论】在广西核桃优良品种选育工作中,可将综合性状较好的10个单株作为选育品种进行嫁接扩繁及应用,而单项性状表现优异的8个单株则适宜作为遗传资源进行品种改良研究。
关键词:
核桃 坚果性状 营养成分 主成分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蒲光兰 肖千文 蔡利娟 罗永飞 邹雪梅
以四川金堂、汉源和石棉3个县的核桃种质资源圃的97份核桃坚果为研究对象,考察腹径、横径、果高、三径平均值、果形指数、单果重、仁重、出仁率、壳厚、粗脂肪和粗蛋白等11个主要数量性状。结果表明:四川核桃遗传多样性极其丰富,坚果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9.92%~32.94%;仁重、单果重、粗蛋白和壳厚具有相对较高的变异系数,可作为核桃良种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K–S检验结果表明,11个数量性状的Sig值均大于0.05,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用(X-1.281 8S)、(X-0.524 6S)、(X-0.524 6S)、(X-1.281 8 S)4个点分级,1~5级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0%、...
关键词:
核桃 坚果 数量性状 概率分级 四川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金星 潘刚 王滑 马和平 赖家业 裴东
我国西藏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区内山系纵横交错,海拔落差大,形成许多独特的区域小气候特征[1],为中国核桃(Juglans regia L.)的主产区之一。这里核桃遗传资源丰富,包含了实生农家类型以及天然居群等不同类型的群体,另外,西藏的
关键词:
西藏核桃 叶片 果实 表型多样性 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永杰 韩华柏 王滑 陈凌娜 马庆国 裴东
【目的】大巴山区因其地理和气候原因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也是核桃资源分布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驱使,种质资源破坏十分严重。本研究针对该区域核桃实生居群现状开展研究,以期探明其种质多样性特点及居群遗传结构,为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区域12个实生居群386个实生单株为试材,单株为1个样本,分别对每个样本坚果(每样本选30个均匀坚果)12个表型性状变异和坚果播种苗(每个样本选1株播种苗)16个等位基因位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1)大巴山区核桃实生居群坚果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介于26.75%~34.36%之间,平均为30.60%,小果型(单果质量小于6 g)资源占有一...
关键词:
核桃 居群 表型性状 遗传性状 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亚兰 潘存德 范江涛 陈虹 王世伟 阿卜杜如苏力·库尔班江 张田友
[目的]揭示新疆核桃坚果表型性状所表征的种质遗传多样性水平,以期为新疆核桃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和挖掘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对新疆人工栽培的乡土核桃种质资源的全面综合考察,对165份核桃种质其坚果表型数量性状指标和质量性状多态性指标进行数据采集,采用Simpson指数(D)、Shannon-Weaver指数(H′)对13个表型质量性状多态性指标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基于18个坚果表型性状指标应用系统聚类方法对供试核桃种质进行分类。[结果]坚果5个表型数量性状指标K-S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纵径、横径、侧径三径均值变异范围为19.14-46.59 mm;坚果表型质量性状多态性指标中沿缝合线纵切面形状、垂直于缝合线纵切面形状、果基形状和果肩形状等的D、H′较高;供试核桃种质可分为9类,分类结果与坚果大小、形状、核壳特征等表型性状相关,不完全与其地理分布相关。[结论]坚果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可为新疆核桃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提供基础,并显示出新疆乡土核桃种质资源坚果表型性状多样性水平高,蕴藏着丰富的遗传资源,具有较大的挖掘利用潜力。
关键词:
核桃 种质资源 坚果 表型性状 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昊 马庆国 张继勇 文明 宋晓波 张俊佩 裴东
[目的]以四川省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农家类型的坚果为样本,研究其表型丰富度和变异特点,为其资源挖掘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核桃和泡核桃居群的330棵实生单株为研究材料,利用18个坚果表型相关性状进行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实生居群坚果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8.46%59.47%,平均为35.26%,单果质量极大(>20.0 g)和极小(
关键词:
核桃 表型多样性 凉山 居群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熠涵 代英超 王卫国 朱先富 陈涛梅 周鑫洋 夏国华
[目的 ]探明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林地土壤肥力状况,为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在金寨县、霍山县、罗田县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采集土壤样本88个,以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分析其含量及变异情况。[结果 ]大别山山核桃林区土壤pH平均值为5.19;土壤有机质、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整体丰富,均值分别为53.11 g·kg~(-1)、0.99 g·kg~(-1)、179.41 mg·kg~(-1)和21.30 mg·kg~(-1),全氮平均值为1.02 g·kg~(-1),含量中等,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相对缺乏,均值为8.24 g·kg~(-1)和71.52 mg·kg~(-1)。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均值为0.61,Ⅱ和Ⅲ级土壤均占50.00%。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质、碱解氮、全磷、有效磷、p H和全钾是影响土壤综合肥力的最主要因素。[结论 ]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综合肥力总体较高,有机质、碱解氮、磷素含量丰富,p H值呈酸性,钾素缺乏,土壤管理上应改良土壤提高pH值,增施钾肥、保持磷肥和减少氮肥使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石昶 温合瑶
文章借用工业化进程综合评价方法,依据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空间结构等数据,对安徽省工业化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得出了安徽省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基本结论,指出了安徽省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特征。文章最后结合工业化理论,以安徽省为例,指出了制定促进工业化发展的政策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安徽省 工业化 综合评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衡 谭秋锦 王文林 覃振师 郑树芳 黄锡云
【目的】明确果园生草模式对澳洲坚果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今后澳洲坚果高效生态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种果园常见生草草种,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间果园土壤含水量、温度、容重、养分及果实品质差异,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结果】3种生草模式条件下的果园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清耕,表现为草木樨(0.25)>紫花苜蓿(0.22)>多年生黑麦草(0.21)>清耕(0.17)。土壤容重则表现出相反特征,3种生草模式条件下的果园土壤容重均显著低于清耕。清耕区土壤温度较生草区高,变化幅度大,变异系数高。不同生草模式下果园地表土壤温度日均变化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4:00土壤温度达到最高值,草木樨、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生草模式下土壤温度最高值分别比清耕区低10.39%、11.87%、14.84%。与清耕相比,果园生草能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而土壤全磷含量均显著低于清耕区。3种生草模式条件下的澳洲坚果株产量均显著高于清耕,表现为草木樨(20.67 kg)>多年生黑麦草(19.60 kg)>紫花苜蓿(14.73 kg)>清耕(4.33 kg)。在果实品质方面,生草区均显著高于清耕。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与澳洲坚果产量及果实品质的相关性较大,产量与土壤含水量、碱解氮、有机质、全钾等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CA分析表明除了土壤全磷、温度和容重,其他土壤性状均与澳洲坚果产量和品质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果园生草能有效增加澳洲坚果果园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和温度,同时显著提高了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产量和果实品质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较好,紫花苜蓿生草模式更适合澳洲坚果果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九零 乔光 刘沛宇 陈楠 文晓鹏
以贵州省威宁地区种植的5个大樱桃品种为试材,探讨品种间果实外观及内质指标的差异显著性,并对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大樱桃引种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等12项果实品质指标差异显著。单果质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及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与横径,固酸比与糖酸比、可溶性糖,呈显著相关性;12项指标反映的品质可用3个主成分来表示,累计贡献率达93.55%,第1主成分值在综合品质评价上起关键作用,5个大樱桃品种中布鲁克斯和斯帕克里综合品质较优,桑提娜属中等,黑珍珠和艳阳较差。
关键词:
大樱桃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