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3)
- 2023(15559)
- 2022(13374)
- 2021(12386)
- 2020(10149)
- 2019(23184)
- 2018(23063)
- 2017(44074)
- 2016(23696)
- 2015(26479)
- 2014(26595)
- 2013(26482)
- 2012(24715)
- 2011(22657)
- 2010(22937)
- 2009(20929)
- 2008(20114)
- 2007(17685)
- 2006(15864)
- 2005(14360)
- 学科
- 济(116210)
- 经济(116112)
- 管理(64329)
- 业(60097)
- 企(47603)
- 企业(47603)
- 方法(42528)
- 数学(36551)
- 数学方法(36201)
- 地方(31183)
- 中国(30996)
- 农(28276)
- 业经(24537)
- 学(24489)
- 财(21389)
- 农业(19642)
- 地方经济(17783)
- 制(17676)
- 环境(17672)
- 贸(17366)
- 贸易(17351)
- 易(16632)
- 和(16600)
- 融(16267)
- 金融(16263)
- 银(15954)
- 理论(15925)
- 银行(15913)
- 发(15550)
- 行(15395)
- 机构
- 大学(343511)
- 学院(342305)
- 济(143821)
- 经济(140710)
- 管理(132918)
- 研究(124355)
- 理学(114088)
- 理学院(112678)
- 管理学(110850)
- 管理学院(110234)
- 中国(91750)
- 科学(76850)
- 京(75020)
- 所(63347)
- 财(62597)
- 研究所(57560)
- 农(54976)
- 中心(54914)
- 江(51193)
- 业大(49712)
- 财经(49597)
- 范(48179)
- 北京(48137)
- 师范(47768)
- 院(45365)
- 经(44939)
- 经济学(43233)
- 农业(42547)
- 州(41465)
- 师范大学(38919)
- 基金
- 项目(231314)
- 科学(182219)
- 研究(169739)
- 基金(166950)
- 家(145664)
- 国家(144452)
- 科学基金(123541)
- 社会(107508)
- 社会科(101858)
- 社会科学(101831)
- 省(90487)
- 基金项目(89202)
- 自然(79465)
- 自然科(77556)
- 自然科学(77540)
- 教育(76570)
- 划(76190)
- 自然科学基金(76097)
- 编号(68935)
- 资助(68021)
- 成果(55824)
- 发(53732)
- 重点(52160)
- 部(50284)
- 课题(48169)
- 创(47441)
- 创新(44298)
- 国家社会(44069)
- 科研(43536)
- 发展(43119)
- 期刊
- 济(169318)
- 经济(169318)
- 研究(107482)
- 中国(68934)
- 学报(52642)
- 科学(50570)
- 农(50484)
- 管理(50228)
- 财(44547)
- 大学(39421)
- 教育(38779)
- 学学(37022)
- 农业(35228)
- 融(31065)
- 金融(31065)
- 技术(30400)
- 经济研究(27135)
- 业经(26785)
- 财经(24223)
- 问题(21598)
- 经(20791)
- 图书(18588)
- 技术经济(18103)
- 业(17799)
- 资源(17018)
- 科技(16736)
- 理论(16457)
- 现代(15993)
- 商业(15639)
- 世界(15144)
共检索到521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荣天
[目的]县域作为中国最基本经济单元,县域经济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性地位;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指导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以中部地区安徽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6年县域人均GDP数据,运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等定量分析安徽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差异及其不平衡性;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描述2000—2016年安徽县域经济差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解释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成因。[结果](1)2000年以来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在显著,具有"阶段性"特征(缓慢上升期、快速上升期、平稳增长期),四大区域间差异及皖江地区、皖中地区、皖北地区内部差异是研究期间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贡献力。(2)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增强,县域经济局部形成"合肥—芜湖—马鞍山"集聚热点区,以及"宿州—阜阳—亳州"哑铃型塌陷冷点区。(3)资源禀赋差异、交通条件改善及区域发展政策是造成研究期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主要因素。[结论]从制定扶持皖北政策、合理布局县域产业及推动城镇化的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丽萍
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省经济的发展。本文以定性描述和计量分析角度测评了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在计量分析中,运用Theil系数分解及基尼系数的产业结构及效应分解方法,基于皖北、皖中、皖江、皖南的地域空间划分,分别从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维度对2002—2008年安徽61个县份经济差距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从空间结构角度考察,安徽省地带间差距较小但呈逐年增大趋势;地带内差距较大,对全省总体差距起主导作用。从产业结构及效应角度考察,第一产业影响较小,第二产业是导致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发展差距 结构分解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涂玮 吴丽敏
以安徽省各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克里格空间插值、空间变异函数等方法,结合ArcGIS9.3及GeoDA软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经济自2002年开始出现微弱的空间集聚态势,人均GDP自西向东有逐渐增加,从北向南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HH区主要位于皖江城市带中个别县域,LL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LH区与HL区大部分交错分布在中部地区。皖江城市带地区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西北地区逐渐沦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洼地"。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皖西北地区,热点地区分布在皖中及中部偏东地区。空间变异分析发现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区域中心地区影响力度逐渐增大。总体上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增大,区域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发展政策、中心城市发展状况是引起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非 黄薇薇 李大伟 任雅茹 黄艳萍
交通与经济系统相互影响又互为合作,二者的良性反馈与循环是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切实保证。基于安徽省77个县(市)域研究单元,利用公路交通路网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交通优势度模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模型,考量分析了公路交通和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1)安徽省县域公路交通路网密度北高南低,总体较优;交通可达性呈"单核"圈层分异;区位优势度呈"多核"圈层分异;交通优势度正介于"多核"向"单核"圈层转变的过渡状态。(2)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金字塔型"分化,低发展水平单元基数较大;优势单元多集中于皖江城市带地域;地级市市辖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周边县(市)。(3)全省县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整体良好,但协调度水平总体偏低,绝大多数县(市)公路交通发展超前经济。如何依托既有公路交通支撑,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打造全省公路交通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关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晶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优质均衡的关键因素。文章选取2006-201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态势,合肥及皖南沿江区域是全省经济的增长极;县域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北中南三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区域间的差异,其中,皖中地区内部差异急剧扩大,是影响全省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在空间上趋于集聚,高水平集聚区位于合肥及沿江区域,低水平集聚区位于皖西北地区。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区域差异 空间格局 安徽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晶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优质均衡的关键因素。文章选取2006-201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态势,合肥及皖南沿江区域是全省经济的增长极;县域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北中南三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区域间的差异,其中,皖中地区内部差异急剧扩大,是影响全省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在空间上趋于集聚,高水平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区域差异 空间格局 安徽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贤海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提升中国经济的总体竞争力,都有着特别意义。本文以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为视角,通过一种自建的测评体系,从比较优势力、产业竞争力以及政府调控力等方面,就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安徽 县域 经济竞争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泽炯
针对安徽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包含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的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安徽61个县域经济单位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较弱,县域之间经济竞争力差距较大。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竞争力 评价指标 因子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施慧仪 王立群
旨在探讨京津冀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选取京津冀174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方法分析2006—2016年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和结构空间格局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京津冀县域经济规模和结构差异呈现显著的阶段性变化趋势;县域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明显,县域人均GDP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率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呈现出空间集聚分布和典型的"核心-边缘"格局;区域经济空间发展轴格局初步形成,各功能区形成符合各自功能定位的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发展基础、区域经济政策和地理区位条件是影响京津冀县域经济格局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依据京津冀区域战略功能定位,优化经济结构和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经济格局 第三产业 协同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徐长思
边界地区经济通常是区域经济的薄弱环节,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单元,因此,边界地区的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研究省际边界地区中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以安徽省广德市为例,提取其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从微观层面客观分析边界地区中县域经济的优势与不足,立足各自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实现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
安徽省 边界地区 县域经济 典型案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陈文娣 谢慧玮
选择安徽省2001-2010年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G指数、经济重心、标准差椭圆以及灰色G(1,1)模型对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预测,最后结合位序规模原理,对空间差异的机理进行分析。总体上安徽县域经济表现出微弱的空间集聚分布态势,呈现出"南北低中间高"、"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县域经济重心在117.57°~117.6°E,31.67°~31.76°N之间变动,有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标准差椭圆总体上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上以省会经济圈为核心,范围覆盖了皖江城市带大部分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北—东南格局,并且这种格局有向正北—正南方向转变的趋势。安徽县域经济满足位序规模原理,其发展状况呈低水平分散均衡型。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中心城市发展状况、区域政策是导致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徽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朱克俊 余卫民 黄坤
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县域经济依旧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需要,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命题所在,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县域经济 财政 转型发展 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磊 方成 丁烨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选取生产和生活两类指标,运用差异系数与极化指数模型,对1997—2011年期间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差异与空间极化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指标整体差异扩大,极化效应逐渐增强,生活指标整体差异与极化效应则缓慢变动,生产指标整体差异程度和空间极化效应要高于生活指标;县域经济发展地区间差异与地理分区个数成反比,地区内差异则与地理分区个数成正比;在二区域地理分区条件下,浙东北与浙西南地区之间极化效应均呈现增强趋势,两极分化现象加剧;生产指标在三区域和四区域之间的极化效应变动基本保持稳定,生活指标则在三种区域之间的极化效应均呈现显著增强趋势。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差异 空间极化 浙江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玉春 贾璐璐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规模的大小决定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承载作用。旌德县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因此留下了一片青山绿水。在经济新常态下,旌德县正处在探寻生态发展的新模式。全域旅游作为一个全新概念,恰好为县域经济发展打开突破口。本文在梳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旌德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针对"全域旅游助力经济发展"模式的规划蓝图,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
全域旅游 县域经济 旌德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一松
本文基于SWOT分析模型,以肥西县为例,从分析该县科技、经济发展现状入手,探索其发展优势与条件,指出存在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二者中间的协调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科技创新 SWOT分析 协调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