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5)
- 2023(1894)
- 2022(1582)
- 2021(1579)
- 2020(1325)
- 2019(3042)
- 2018(2826)
- 2017(4819)
- 2016(3093)
- 2015(3523)
- 2014(3392)
- 2013(3558)
- 2012(3641)
- 2011(3321)
- 2010(3388)
- 2009(3106)
- 2008(3065)
- 2007(2861)
- 2006(2602)
- 2005(2334)
- 学科
- 济(7544)
- 经济(7538)
- 学(7220)
- 教育(4593)
- 土地(4010)
- 研究(3984)
- 生(3952)
- 农(3887)
- 研究生(3507)
- 业(3440)
- 森(3393)
- 森林(3393)
- 林(3340)
- 管理(3163)
- 地方(2942)
- 制(2871)
- 方法(2761)
- 生态(2689)
- 农业(2662)
- 资源(2494)
- 度(2400)
- 制度(2377)
- 服务(2313)
- 数学(2276)
- 疗(2229)
- 医疗(2226)
- 数学方法(2190)
- 环境(2084)
- 问题(1948)
- 中国(1895)
- 机构
- 大学(47723)
- 学院(45107)
- 研究(24553)
- 科学(19411)
- 农(18403)
- 中国(15414)
- 业大(15271)
- 所(14601)
- 农业(14214)
- 研究所(13777)
- 京(12758)
- 管理(12561)
- 省(12234)
- 济(11555)
- 经济(10999)
- 院(10699)
- 林业(10529)
- 理学(10168)
- 理学院(9914)
- 室(9892)
- 农业大学(9792)
- 中心(9489)
- 管理学(9405)
- 管理学院(9345)
- 实验(8896)
- 江(8816)
- 北京(8578)
- 实验室(8467)
- 重点(8052)
- 研究院(7946)
共检索到73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庆 潘云芬 程元启 方建民 姜春武
在安徽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水陆过渡带种植15种木本植物,测试各树种的耐水性。结果表明:1)本土树种枫香、垂柳、金丝垂柳、中山杉、乌桕、水杉、江南桤木和枫杨成活率分别为98.9%,98.3%,91.3%,51.2%,50.0%,7.3%,4.0%和1.8%;引进树种美洲黑杨、池杉、彩叶杞柳、日本甜柿、落羽杉、美国山核桃和水紫树成活率分别为79.7%,72.4%,56.8%,55.7%,34.6%,15.8%和6.3%;2)垂柳、枫香、美洲黑杨和池杉在持续淹水第60~90天(淹水深度为81.7cm),其淹水成活率分别为100%,100%,100%和95.2%;金丝垂柳和中山杉在持续淹水第60~90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迎宾 张蓓蓓 徐庆 高德强 郝玉光 黄雅茹
【目的】以浙江省绍兴市汤浦水库库区3种15~20年生湿地人工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中的优势树种美洲黑杨、北美枫香、柳叶栎、河桦和池杉为研究对象,分析3次不同量级降水后9天内各树种植物水δD组成,定量阐明不同量级降水对各树种植物水的贡献率及各树种的水分利用策略,为该地区湿地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的定量研究、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植物茎(木质部)水δD随采样时间(雨后9天内)的动态变化,并将植物水δD与潜在水源(大气降水、雨前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等)的δD值进行比较,判断各树种水分来源,并运用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计算不同量级降水对各树种植物水的贡献率。【结果】汤浦水库库区淡水湿地人工林优势植物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雨前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降水事件是影响植物水δD以及该次降水对植物水贡献率的主要因子;降水后9天内,小雨(7. 5 mm)对阔叶林中各树种植物水的贡献率表现为北美枫香(45. 2%~1. 5%)>美洲黑杨(38. 0%~0. 6%)>柳叶栎(31. 2%~0. 8%),小雨对针阔混交林中各树种植物水的贡献率表现为河桦(39. 0%~0. 6%)>池杉(32. 4%~0. 8%)>柳叶栎(25. 5%~0. 6%);中雨(14. 5 mm)和大雨(35. 0 mm)对阔叶林中各树种植物水的贡献率表现为美洲黑杨>柳叶栎>北美枫香,中雨和大雨对针阔混交林中河桦植物水的贡献率皆最高;小雨、中雨和大雨对针叶林中池杉植物水的贡献率分别为40. 2%~2. 6%,58. 2%~2. 7%和67. 4%~20. 9%。【结论】汤浦水库库区淡水湿地人工林各优势树种能够快速吸收利用当次降水;小雨对浅根(0~20 cm)树种植物水的贡献率较高,而中雨和大雨对根系分布较深树种植物水的贡献率更高,该库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的深根和浅根树种具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有利于该湿地人工林群落的稳定和各树种共存。建议今后在我国长三角地区进行淡水湿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应考虑选择根系分布不同的树种混种,以合理利用水资源、维持湿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迎宾 张蓓蓓 徐庆 高德强 王婷 隋明浈 黄雅茹
【目的】以浙江省绍兴市汤浦水库库区3种淡水湿地森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量级降水后其土壤水氘同位素的时空变化规律,定量阐明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为揭示降水在该淡水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中的分配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3类淡水湿地森林土壤水氘同位素值在3次不同量级降水后的动态变化,分析比较土壤水与其潜在水源(大气降水、浅层地下水等)的氘同位素值(δD),判断林中土壤水来源;运用二元线性混合模型计算不同量级降水对这3种湿地森林中枯枝落叶层及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结果】绍兴汤浦水库库区淡水湿地森林中的土壤水δD在3次不同量级降水后均介于大气降水δD和浅层地下水δD之间,表明该库区土壤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和浅层地下水;小雨(7.5 mm)后,3个林地0~60 cm土层土壤水δD值较雨前对照略有升高,而60~100 cm深层土壤水δD值变化很小,表明7.5 mm降水可入渗补给到0~60 cm土层;中雨(14.5 mm)后第1天,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0~100 cm土层土壤水δD均值分别降低了9.5‰±4.0‰,9.3‰±4.1‰和7.0‰±2.6‰,中雨后9天内,3个林地各层土壤水δD值随采样天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并接近雨前对照,表明降水δD对土壤δD的影响逐渐减小;大雨(35.0 mm)后第1天,3个林地枯枝落叶水和表层(0~20 cm)土壤水δD值接近降水δD值;不同量级降水对3个林地枯枝落叶水的贡献率最大,0~20 cm表层土壤水次之,随着采样天数增加,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皆呈现减小的趋势;降水事件(不同量级降水)是影响雨后土壤水δD以及该次降水对土壤水贡献率的主要因子。【结论】浙江绍兴汤浦水库库区不同类型淡水湿地森林中枯枝落叶层水δD对降水δD的响应最显著,0~20 cm表层土壤水δD的响应次之;单次降水量越大,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影响越明显,贡献率也越大,大雨(降水量>20 mm)影响各层土壤水的时间超过9天;该地区淡水湿地森林对小雨(降水量≤10 mm)和中雨(10 mm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成 董斌 彭文娟 陈凌娜 黄慧 叶小康 朱鸣 吕典 倪燕华 赵抗抗 张双双
升金湖湿地是中国重要的越冬鹤类Gruidae栖息地,通过对升金湖湿地鹤类种群和栖息地的变化研究,为鹤类及栖息地保护提出建设性建议。选取1986-2015年8期TM遥感影像,运用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计算1986-2015年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得到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采用土地利用转化率法,计算升金湖湿地1986-2015年土地利用转移概率,分析越冬鹤类栖息地的转移情况。结果表明:各时期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波动较大,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为220~260,土地利用以林地、草滩地和水域为主,对栖息地影响有限;鹤类栖息地中草滩地保留率最高,达34.44%。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滩地保留率最低,仅为15.36%,芦苇滩地主要转移为草滩地和旱地,分别为23.22%和18.16%。泥滩地主要转移为水域和农田,分别为31.79%和27.75%;除2011-2015年,其他各时期栖息地面积变化与鹤类数量增减趋势基本一致。图3表5参2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家来 曾祥福 刘学全 漆荣 邓先珍 熊艳平 鲁水清 陈志新 薛家翠
对湖北省 6个生态区 45个不同树种的防火特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树种的燃烧特性、生态生物学抗火特性以及经济性状与环境适应性等综合评判 ,选择出适合湖北省的防火树种 2 6种 ,其中一级防火树种 6种 :大叶黄杨、海桐、枇杷、柑桔、光叶石楠、臭椿 ,二级防火树种 2 0种 :冬青、柿、石楠、樟、白檀、茶、黄柏、侧柏、麻栎、杨梅、杜仲、木荷、格药柃、枫杨、长叶石栎、广玉兰、马桑、紫玉兰、女贞、刺叶栎等。不同地区同一树种的防火性能比较稳定 ,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树种在全省的地理分布状况确定了全省 6个地区的防火树种
关键词:
湖北 防火树种 层次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园园 陆健健 王伟
在崇西湿地高潮淡水区种植通过筛选的21种湿地木本植物,以斑块状进行种植,形成工程物种与芦苇、菰等的混交群落。根据2006年和2008年调查数据,结果表明:本土树种江南桤木、细叶水团花、枸杞、喜树、重阳木、乌桕、枫杨和构树的成活率分别为86.85%、80.00%、20.00%、50.00%、40.00%、62.00%、20.00%、10.00%和8.00%,白杜、桑、枣、朴树、榉树和苦楝全部死亡;引进树种落羽杉、沼生栎、木麻黄、彩叶杞柳、海滨木槿和常青白蜡的成活率分别为98.90%、96.10%、84.00%、62.00%、50.00%和15.50%%,美国复叶槭全部死亡。落羽杉、沼生栎、江南桤...
关键词:
崇西湿地 森林湿地 树种筛选 成活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心桐 何彬方 霍彦峰 张宏群 刘惠敏 荀尚培
安徽省升金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鸟越冬栖息地,作为浅水通江湖泊其景观格局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化,并影响越冬水鸟栖息。基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共9期Landsat和GF6号卫星影像以及升金湖水位和气象数据,探究升金湖水鸟越冬期季节性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位是影响湿地季节性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越冬前期,升金湖水位低于11 m,湖区草滩、泥滩出露面积较大,最大值分别为51.6和14.4 km~2,为水鸟提供充足的觅食地;越冬中期,随水位升高,水域面积扩大,草滩和泥滩出露面积迅速减少,最小值分别为5.6和8.5 km~2;越冬末期,水位高于13 m,湖区被水域覆盖,草滩和泥滩斑块零碎分布在湖岸边缘,总面积均小于5 km~2。黄湓闸泄水引发的水位变化是导致3月初草滩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景观尺度下,水位与最大斑块指数和蔓延度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与斑块密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显著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气象因素中累计降水量是影响升金湖水位的主要因素(p<0.05),越冬中期和后期,降水通过影响升金湖水位进而影响湿地景观格局。保护区可依据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结合水鸟习性,合理调控升金湖水位,满足水鸟越冬需求。
关键词:
湿地 越冬水鸟 景观格局 水位 气象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启波 张贵 毛克俭 叶霖
为了明确流域湿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边界范围,根据流域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定义和森林水文作用过程,选取土地覆盖类型、郁闭度、坡度、坡向作为分析指标,提出了流域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实体边界和水文功能边界的划分方法。以资江流域为案例,划分出了资江流域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实体边界和水文功能边界。研究结果能为流域湿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瑷铭 惠刚盈
[目的 ]试图给出确定森林群落树种丰富度的方法,解决物种丰富度测度问题,完善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方法。[方法 ]采用Monod模型表达种-面积曲线,通过数学手段确定最小森林群落面积和最大树种数。[结果 ]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对不同气候带森林物种丰富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热带森林群落具有更高的最大树种数和更大的群落最小面积,物种丰富度随气候带由热带到寒温带逐渐减少。[结论 ]用最大树种数能够确切表达不同气候带森林群落树种丰富度,克服了现有研究中直接把不同大小调查面积上的树种数量视为树种丰富度的弊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瑷铭 惠刚盈
[目的 ]试图给出确定森林群落树种丰富度的方法,解决物种丰富度测度问题,完善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方法。[方法 ]采用Monod模型表达种-面积曲线,通过数学手段确定最小森林群落面积和最大树种数。[结果 ]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对不同气候带森林物种丰富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热带森林群落具有更高的最大树种数和更大的群落最小面积,物种丰富度随气候带由热带到寒温带逐渐减少。[结论 ]用最大树种数能够确切表达不同气候带森林群落树种丰富度,克服了现有研究中直接把不同大小调查面积上的树种数量视为树种丰富度的弊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瑞清 吴雪梅
以定点连续采样的方法对乌伊岭湿地自然保护区水体中的淡水真菌的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获得淡水真菌16属,36种,优势属为木霉(Trichoderma)和青霉(Penicillium);常见属为曲霉(Aspergillus)、生赤壳属(Bionectria)、附球菌(Epicoccum)、镰刀菌(Fusarium)、赤霉属(Gibberella)、卷枝霉(Helicostylum)、肉座菌(Hypocrea)、白壳菌属(Leucostoma)、散斑壳属(Lophodermium)、毛霉(Mucor);稀有属为枝孢菌(Cladosporium)、丛赤壳菌(Nectria)、酵母(Pichia)、根霉(...
关键词:
乌伊岭湿地 水体 淡水真菌 多样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鹏 任洪昌 胡敏杰 汪旭明 仝川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岳春雷 高智慧 陈顺伟
采用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闭路气流法于夏季晴天测量湿地松、杜英和杨梅等的光合特性和光合日进程 ,并同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对光合日进程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湿地松、杜英和杨梅的光补偿点分别为 86,34和 45 μmol·m-2 ·s-1;饱和点分别为 1 2 0 0 ,760和 1 0 5 0 μmol·m-2 ·s-1;表观量子产额分别为 0 0 2 0 3,0 0 5 31和0 0 388;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 7 1 5 ,1 2 5 0和 7 85 μmol·m-2 ·s-1。根据对光补偿点、饱和点、表观量子产额和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分析 ,湿地松、杜英和杨梅...
关键词:
湿地松 杜英 杨梅 光合作用 环境因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德民 宫辉力 胡金明 赵魁义
对我国所剩为数不多的淡水湿地植物生态系统原生景观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对于湿地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多年期遥感影像提取洪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分类信息,在GIS支持下,进行了群落、植被型和景观带3个尺度的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草甸灌丛景观是研究区的基质性景观,草甸和沼泽湿地共同占据了研究区植被型的核心地位,小叶章-苔草群落则是植物优势群落。植物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特征表现为:草甸灌丛分布在广阔的河间干湿交替地带,沼泽湿地主要成条带延伸于河道与洼地带,岛状林则出现在地势较高的岗地段,呈断块分布。研究区典型沼泽湿地面积7年间缩小约10%,周边人类活动造成水资源缺失是退化主要驱动因素,应尽早...
关键词:
湿地 景观 格局 水文生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闫秀婧
选择对森林和湿地负离子密度影响较大的几个生态因子,采用ALOS遥感影像、区划图、地形图,结合少量地面调查数据,借助于变异分析和3S技术的空间插值及叠加分析方法,对青岛市森林和湿地进行大尺度的定性、定量和可视化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植被生长初期负离子最大影响矢距为10m,生长中期最大影响矢距为40m。2)不同林种释放负离子顺序:生长初期,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湿地>经济林,生长中期,经济林>湿地>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3)生长初期一二级分布在市区、胶州和崂山区,平均密度1651个·cm-3,平均相对湿度35.38%,平均温度16.05℃,面积77.01km2,其中林地面积40.85k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