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39)
- 2023(18693)
- 2022(15621)
- 2021(14388)
- 2020(12157)
- 2019(27911)
- 2018(27703)
- 2017(53175)
- 2016(28635)
- 2015(32161)
- 2014(32144)
- 2013(31930)
- 2012(29581)
- 2011(26666)
- 2010(26898)
- 2009(25219)
- 2008(25289)
- 2007(23002)
- 2006(20262)
- 2005(18634)
- 学科
- 济(127501)
- 经济(127336)
- 业(102529)
- 管理(96955)
- 企(89447)
- 企业(89447)
- 方法(53951)
- 数学(44203)
- 数学方法(43647)
- 财(38266)
- 农(37841)
- 业经(35523)
- 中国(33608)
- 制(27999)
- 地方(27926)
- 农业(26036)
- 务(25965)
- 财务(25897)
- 财务管理(25843)
- 企业财务(24519)
- 技术(22398)
- 贸(21932)
- 贸易(21917)
- 和(21823)
- 学(21755)
- 易(21247)
- 理论(20584)
- 银(20498)
- 银行(20459)
- 环境(19839)
- 机构
- 学院(416959)
- 大学(412650)
- 济(173448)
- 经济(169822)
- 管理(164414)
- 理学(140170)
- 理学院(138702)
- 研究(137629)
- 管理学(136460)
- 管理学院(135675)
- 中国(107836)
- 京(87656)
- 财(83632)
- 科学(82977)
- 农(71366)
- 所(69563)
- 江(65636)
- 财经(65087)
- 中心(64789)
- 研究所(62311)
- 业大(60864)
- 经(58842)
- 农业(55743)
- 北京(55179)
- 范(52126)
- 经济学(51988)
- 州(51687)
- 师范(51589)
- 院(49739)
- 财经大学(47772)
- 基金
- 项目(270825)
- 科学(214191)
- 研究(198982)
- 基金(195875)
- 家(169527)
- 国家(168023)
- 科学基金(145686)
- 社会(126874)
- 社会科(120358)
- 社会科学(120323)
- 省(108092)
- 基金项目(103417)
- 自然(93681)
- 自然科(91515)
- 自然科学(91487)
- 教育(91102)
- 自然科学基金(89850)
- 划(89532)
- 编号(81146)
- 资助(80010)
- 成果(65458)
- 发(61287)
- 重点(60869)
- 部(59703)
- 创(58325)
- 课题(55949)
- 创新(53970)
- 国家社会(52226)
- 制(52225)
- 科研(51972)
- 期刊
- 济(200378)
- 经济(200378)
- 研究(121618)
- 中国(85629)
- 财(69132)
- 农(66261)
- 管理(65162)
- 学报(60741)
- 科学(57825)
- 大学(46939)
- 农业(44932)
- 学学(44306)
- 教育(41618)
- 融(41071)
- 金融(41071)
- 技术(39707)
- 业经(34754)
- 财经(32655)
- 经济研究(30437)
- 经(28053)
- 问题(26236)
- 业(25908)
- 技术经济(23011)
- 统计(20729)
- 贸(20010)
- 财会(19532)
- 商业(19522)
- 策(19518)
- 现代(19497)
- 理论(19266)
共检索到635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开乐 于俊卿 杨善林
文章以安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在简要分析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的安徽制造行业月度用电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泥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行业、化工行业以及铁合金冶炼业仍然是安徽制造业的支柱产业。针对不同行业的发展特点及其节能潜力和发展趋势,指出了安徽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应该重点关注的行业领域,并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明确了未来安徽省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方向,有利于安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安徽向制造强省迈进。
关键词:
制造业 绿色发展 行业用电数据 聚类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苏红键 李红玉
在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新《环境保护法》实施的背景下,企业绿色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以往绿色发展研究述评,界定了企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并从绿色经营管理、绿色产品和技术、节能环保绩效三个维度构建了企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绿色发展相关资料,通过量化后对企业绿色发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发现,传统"三高"行业和处在绿色产品研发前沿的行业中的企业更加重视绿色发展。进一步分析了10个细分行业的绿色发展特征,最后提出了中国制造企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制造企业 绿色发展 评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苏红键 李红玉
在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新《环境保护法》实施的背景下,企业绿色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以往绿色发展研究述评,界定了企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并从绿色经营管理、绿色产品和技术、节能环保绩效三个维度构建了企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绿色发展相关资料,通过量化后对企业绿色发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发现,传统"三高"行业和处在绿色产品研发前沿的行业中的企业更加重视绿色发展。进一步分析了10个细分行业的绿色发展特征,最后提出了中国制造企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制造企业 绿色发展 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梦卓 冯烽
论文以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PVAR模型,引入脉冲响应函数,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对产业升级有短期促进的作用和长期抑制的作用,对绿色发展有长期的抑制作用。(2)产业升级对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以及绿色发展有长期的抑制作用。(3)绿色发展对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有短期促进的作用和长期抑制的作用,对产业升级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论,进而提出优化装备制造业对外贸易模式、鼓励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升级、持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梦卓 冯烽
论文以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PVAR模型,引入脉冲响应函数,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对产业升级有短期促进的作用和长期抑制的作用,对绿色发展有长期的抑制作用。(2)产业升级对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以及绿色发展有长期的抑制作用。(3)绿色发展对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有短期促进的作用和长期抑制的作用,对产业升级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论,进而提出优化装备制造业对外贸易模式、鼓励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升级、持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的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苗效东 吕明元 张旭东
从基础环境、技术支撑和工业应用三方面建立工业大数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利用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工业大数据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传导机制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近年来,工业大数据和我国制造业绿色发展总体呈增长态势,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工业大数据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工业大数据分指数中,工业应用指数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最大;产业结构优化是工业大数据影响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绿色发展受工业大数据影响更大,可借此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勇军 李鹏
基于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书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解读,对企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以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利用异方差稳健型估计研究董事会特征、环境规制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环境行政监管能有效促进企业绿色发展,"软"手段反而不利于促进企业绿色发展。经济环境规制与绿色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董事会成员性别、年龄与教育专业异质性在环境行政监管与绿色发展间起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毕克新 杨朝均 黄平
在将绿色工艺创新分为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运用2003-2009年27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FD I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FD I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产生了正向的直接影响,而对两种绿色工艺创新产生了负向的间接影响。总体来看,FD I对我国制造业两种绿色工艺创新均产生了负向的综合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美英 易春
制造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体现。近年来,湖南制造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拥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车株机、铁建重工等一大批带动作用强劲的龙头企业,集聚了上、中、下游一大批企业,形成了高、中、低端一系列产品,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生产、营销、服务体系,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特征非常明显,形成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湖南现象"。湖南装备制造业具备产业绿色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且特色明显。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湖南更应按照《中国制造2025》部署,针对影响湖南装备制造业绿色发展的主要瓶颈,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全省制造业向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打造"中国制造2025"长株潭衡城市群示范引领区,加快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新跨越。
关键词:
湖南 装备制造业 绿色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扬 高凡 徐新扬
物流与制造业作为碳排放最大的两个行业,两业融合发展下的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动。论文考虑内外部随机干扰引入高斯白噪声,构建由地方政府、制造商与物流企业构成的三方随机演化博弈模型,讨论随机博弈系统稳定性并求得参数数值边界,结合数值仿真方法对影响两业协同绿色技术创新的因素做敏感性分析。分析表明:奖惩措施能够有效促进两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经济利益不是地方政府首要考虑的问题,推行低碳生产运输获得社会公信力是地方政府看重的要点。在“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下,物流企业是愿意承担更多绿色创新成本的一方。高强度的信息披露与自查力度是推进两业协同绿色创新的有效手段。随机干扰强度与主体策略选择波动成正比,地方政府展示出了最高的稳定性,制造商表现出最大的波动性,政府与物流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制造商的消极创新行为并对合作契约进行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扬 高凡 徐新扬
物流与制造业作为碳排放最大的两个行业,两业融合发展下的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动。论文考虑内外部随机干扰引入高斯白噪声,构建由地方政府、制造商与物流企业构成的三方随机演化博弈模型,讨论随机博弈系统稳定性并求得参数数值边界,结合数值仿真方法对影响两业协同绿色技术创新的因素做敏感性分析。分析表明:奖惩措施能够有效促进两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经济利益不是地方政府首要考虑的问题,推行低碳生产运输获得社会公信力是地方政府看重的要点。在“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下,物流企业是愿意承担更多绿色创新成本的一方。高强度的信息披露与自查力度是推进两业协同绿色创新的有效手段。随机干扰强度与主体策略选择波动成正比,地方政府展示出了最高的稳定性,制造商表现出最大的波动性,政府与物流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制造商的消极创新行为并对合作契约进行优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其伦
本文利用改进距离协同模型测度中国2011—2021年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水平,并借助空间收敛模型分析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的演化特征和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水平整体表现出上升态势,从初步融合协同阶段跃迁至良好融合协同阶段,但协同水平高于发展水平,依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四大区域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发展势头较为强劲,中部、西部地区呈现波动起伏的发展态势,东北地区的波动幅度最大。多数省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水平表现出持续上升的稳态发展趋势,但各地区省份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地区省份发展优势明显,中部省份次之,西部和东北省份则并不均衡。全国以及四大区域的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均具有空间收敛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塑造差异化区域发展优势等建议,以合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汉江 吴娜 唐维
由于我国对资源、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绿色供应链管理也日益受到关注。但绿色供应链在我国起步较晚,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视角出发,结合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与特点,研究得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对制造业及循环经济发展的意义,提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必将促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并针对目前我国国情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整体高效益,局部不经济这一主要矛盾,提出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文兵
本文以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在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下构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定位分析,并探讨制约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提出提升安徽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竞争力 安徽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宗国 曹璐
高质量发展的提出为我国制造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当前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亟待评价。从体现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益增长、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社会共享5个维度,构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1881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组合赋权-TOPSIS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发现,我国制造企业总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对外开放合作和效益增长能力表现较好,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及社会共享表现较差。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制造企业应积极作好长期建设准备,稳步促进高质量转型升级,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企业运转效率,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加强社会责任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