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89)
2023(14341)
2022(12455)
2021(11538)
2020(9700)
2019(21933)
2018(21968)
2017(42255)
2016(22628)
2015(25651)
2014(25743)
2013(25634)
2012(23456)
2011(21521)
2010(21742)
2009(20154)
2008(19310)
2007(17158)
2006(15612)
2005(13774)
作者
(66959)
(56274)
(55456)
(52989)
(35406)
(26891)
(25095)
(22129)
(21202)
(19908)
(18943)
(18926)
(17800)
(17674)
(17163)
(17122)
(16432)
(16417)
(15968)
(15689)
(13988)
(13979)
(13548)
(12975)
(12733)
(12503)
(12357)
(12271)
(11449)
(10935)
学科
(113699)
经济(113603)
(65803)
管理(61959)
(48292)
(44627)
企业(44627)
方法(42240)
数学(36760)
数学方法(36362)
农业(32244)
地方(26894)
业经(25924)
中国(25428)
(22848)
(19802)
(18170)
环境(17977)
(15644)
贸易(15634)
(15306)
(15240)
理论(15099)
(15093)
地方经济(15027)
(14132)
(14091)
银行(14053)
技术(14018)
(13776)
机构
学院(331761)
大学(329614)
(141196)
经济(138291)
管理(132337)
理学(114841)
研究(114422)
理学院(113622)
管理学(111705)
管理学院(111127)
中国(85826)
科学(70905)
(70047)
(68681)
(58477)
(57593)
业大(54995)
农业(52550)
研究所(52525)
中心(52242)
(48589)
财经(46995)
北京(44067)
(43226)
师范(42865)
(42702)
经济学(41334)
(40516)
(39203)
经济管理(37180)
基金
项目(226641)
科学(177792)
研究(167356)
基金(163584)
(141985)
国家(140744)
科学基金(120749)
社会(106093)
社会科(100165)
社会科学(100136)
(89763)
基金项目(87490)
自然(77320)
自然科(75366)
自然科学(75352)
教育(74502)
自然科学基金(73948)
(73842)
编号(69092)
资助(66619)
成果(55094)
重点(50246)
(50204)
(49534)
课题(46692)
(46417)
国家社会(43351)
创新(43300)
科研(42478)
教育部(41978)
期刊
(165890)
经济(165890)
研究(97605)
(69237)
中国(63577)
学报(52492)
科学(48950)
农业(47142)
管理(46694)
(41216)
大学(40422)
学学(38459)
教育(31682)
业经(30160)
技术(29996)
(29394)
金融(29394)
经济研究(24464)
财经(22536)
问题(22148)
(22032)
(19257)
技术经济(17989)
(16632)
世界(16418)
科技(16240)
资源(16073)
理论(15988)
图书(15945)
现代(15516)
共检索到492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红军  胡月英  赵伟峰  
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路径。根据2000-2016年安徽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数据,通过DFSR模型与熵值法构建安徽农业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其发展指数;运用耦合模型对安徽农业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安徽农业经济—生态系统由"经济滞后型"转变为"生态滞后型",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历经了拮抗期、磨合期的耦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从轻度失调进化至中级协调状态。为推进安徽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需要建立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示范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以提升安徽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进财  
探索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可为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论文通过构建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综合指数,探究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演化规律,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2011—2020年间我国总体及各区域的耦合度均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但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濒临失调阶段。部分省份耦合协调度增幅较为明显,如北京、安徽、四川等省份已进入濒临失调阶段,江苏、山东与广东3省已进入初级协调阶段;但中西部地区多数省份仍处于中度失调或轻度失调阶段,缺乏优质的耦合协调省份。2020年,我国轻度失调与濒临失调省份较多,分别占比38.7%、32.3%,初级协调占比仅为9.66%。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进财  
探索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可为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论文通过构建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综合指数,探究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演化规律,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2011—2020年间我国总体及各区域的耦合度均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但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濒临失调阶段。部分省份耦合协调度增幅较为明显,如北京、安徽、四川等省份已进入濒临失调阶段,江苏、山东与广东3省已进入初级协调阶段;但中西部地区多数省份仍处于中度失调或轻度失调阶段,缺乏优质的耦合协调省份。2020年,我国轻度失调与濒临失调省份较多,分别占比38.7%、32.3%,初级协调占比仅为9.66%。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彩平  魏言妮  尚杰  李渊  
运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以2005—2014年为分析期,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玉米产业发展之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分析期内三大系统耦合度C均高于0.9,处于稳定的高度耦合发展期。耦合协调度在0.4~0.95之间有所波动,呈逐年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濒临失调逐步向优质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彩平  魏言妮  尚杰  李渊  
运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以2005—2014年为分析期,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玉米产业发展之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分析期内三大系统耦合度C均高于0.9,处于稳定的高度耦合发展期。耦合协调度在0.40.95之间有所波动,呈逐年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濒临失调逐步向优质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涛   杨青   任家卫  
[目的]“两山”理论是为寻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方法]为检验“两山”理论的实施效果,文章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省为例,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农业碳排放效率,并利用耦合协调度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海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与农业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1)2010—2021年海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处于非效率状态,效率值呈稳步上升态势,在市县层面上,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值最高的是三亚市,最低的是海口市;(2)研究期内海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与农业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状态,其中,西部和中部市县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东部市县的耦合协调水平较高;(3)海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与农业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区域差异受到政府投入、教育水平、产业结构、能源利用、生活水平和城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结论]海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处于上升态势,多数市县农业碳排放效率与农业经济增长呈协调状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文传浩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并渐趋健康协调,但目前耦合协调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库首、库腹地区是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未来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将会走向高水平协调阶段。应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级化、合理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文传浩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并渐趋健康协调,但目前耦合协调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库首、库腹地区是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未来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将会走向高水平协调阶段。应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级化、合理化进程,库首和库腹地区要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库尾地区则要"全面开花,整体优化",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重构基于流域发展的大三峡库区,以促进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高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文传浩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并渐趋健康协调,但目前耦合协调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库首、库腹地区是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未来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将会走向高水平协调阶段。应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级化、合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文传浩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并渐趋健康协调,但目前耦合协调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库首、库腹地区是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未来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将会走向高水平协调阶段。应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级化、合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许静   吴卫   张海燕  
为明晰都市圈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耦合协调现状,文章对长株潭都市圈2020年交通网络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交通优势度模型、当量法分别测度长株潭都市圈各区县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一步使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最后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同步发展模型度量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并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分析其制约因素。结果表明:①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②长株潭都市圈交通优势度表现为显著的“中心—外围”结构,具备行政指向性特征;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马太效应”,中高值区远离市区且分布较为分散,低值区则聚集于市区;④长株潭都市圈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协调水平较低,大多数区县是交通超前发展所致,表明交通对生态系统的制约作用较强,从空间格局来看,两者的协调程度和与市区的距离正向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静  于建平  武彤  刘玮  
[目的]探索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规律,为中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2004—2017年全国统计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得分,再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04—2017年中国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生态系统得分始终高于农业经济发展得分;两系统的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协调程度从中度协调过渡到极度协调。[结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发展"产品品质高、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农业,优化财政支农机构、重点支持具有生态正向外部性的项目。加强环境规制力度,以绿色发展路径实现农业生态与经济的协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正云  周杰文  赵月  
[目的]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中部地区农业的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综合评价法、熵值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水平及经济、社会、生态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测度和对比分析。[结果]2007—2017年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呈逐年提升的态势,经济、社会、生态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发展增幅表现为社会>经济>生态的总体态势;研究期间3个系统的发展始终保持在[0.800,1.000]的高度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在0.554~0.779波动,由勉强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协调质量总体由低水平向高水平方向迈进;各地区3个系统发展的进程并不同步,短板类型总体沿着"社会滞后—经济滞后—生态滞后"的轨迹演变。[结论]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趋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的恶化逐渐成为多数省份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尚海龙  蒋焕洲  
本文在突出表征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改进的熵值法,对西南区省会城市(2010-2014年)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演进状态进行评判、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其生态经济系统共同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以来,总体水平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经济系统主要矛盾表现为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同日益贫乏的生态环境基础之间的矛盾;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须借鉴四川成都市生态经济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尚海龙  蒋焕洲  
本文在突出表征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改进的熵值法,对西南区省会城市(2010-2014年)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演进状态进行评判、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其生态经济系统共同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以来,总体水平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经济系统主要矛盾表现为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同日益贫乏的生态环境基础之间的矛盾;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须借鉴四川成都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范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