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50)
2023(5725)
2022(5018)
2021(4984)
2020(4046)
2019(9519)
2018(9564)
2017(18603)
2016(10528)
2015(11617)
2014(11764)
2013(11424)
2012(10859)
2011(9783)
2010(10255)
2009(9760)
2008(9834)
2007(8664)
2006(8432)
2005(7925)
作者
(29431)
(24668)
(24403)
(23848)
(15605)
(11763)
(11155)
(9396)
(9335)
(9162)
(8379)
(8178)
(8130)
(8099)
(8033)
(7518)
(7193)
(7193)
(7122)
(7061)
(6412)
(6247)
(5941)
(5786)
(5595)
(5575)
(5556)
(5542)
(5018)
(4987)
学科
(36154)
经济(36091)
管理(29871)
(27578)
(21581)
企业(21581)
(15778)
(13641)
(13465)
中国(11945)
方法(9963)
地方(9855)
农业(9651)
(9450)
业经(9150)
(8938)
(8827)
(8521)
银行(8517)
数学(8439)
税收(8437)
(8363)
(8195)
数学方法(8160)
(7567)
(7559)
贸易(7556)
及其(7379)
(7368)
体制(7327)
机构
学院(141474)
大学(138264)
(59931)
经济(58435)
研究(55504)
管理(50771)
中国(45453)
理学(41115)
理学院(40636)
管理学(39918)
管理学院(39636)
(33623)
科学(32233)
(30199)
(29849)
(27108)
研究所(26104)
中心(25207)
(24426)
财经(23156)
(21098)
(20821)
农业(20745)
北京(20338)
(20299)
师范(20150)
(19747)
业大(19476)
(19474)
经济学(16950)
基金
项目(82025)
研究(64216)
科学(63669)
基金(56499)
(49008)
国家(48527)
科学基金(40255)
社会(38230)
社会科(36014)
社会科学(36005)
(33517)
教育(29489)
基金项目(28525)
编号(27626)
(27525)
自然(25126)
成果(24996)
自然科(24430)
自然科学(24420)
资助(24093)
自然科学基金(23932)
课题(20633)
重点(19120)
(18818)
(18157)
(17842)
(16894)
(16355)
(15988)
项目编号(15696)
期刊
(79617)
经济(79617)
研究(52354)
中国(36536)
(26516)
(26333)
教育(21765)
(21074)
金融(21074)
管理(20790)
学报(19377)
科学(18213)
农业(17793)
大学(14978)
学学(13680)
业经(13183)
技术(12401)
经济研究(11601)
财经(11506)
问题(10375)
(9916)
(9095)
(8774)
国际(7912)
(7763)
理论(7666)
世界(7309)
改革(6913)
(6913)
经济问题(6839)
共检索到248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照新  欧阳海洪  张秋霞  
2002年起 ,安徽、河南等粮食主产区根据自身的特点 ,对粮食流通政策作了大的调整:在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同时 ,对粮食企业实行新老库存划断 ,并调整粮食风险基金的投向 ,按照计税地亩或者粮食交售数量对农民进行补贴。结果表明 ,这些做法起到了稳定粮食购销、搞活市场流通、保护农民利益的效果。安徽等省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方面得益于增量式改革 ,降低了改革的难度和各方的阻力;另一方面 ,多元化购销主体的发育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的保持也是粮食保持平稳的重要因素。要看到 ,在进一步改革中 ,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如何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如何协调农发行与国有粮食购销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文小才  杨淑燕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粮食主产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主体,承担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保护粮食主产区的根本利益,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本文基于河南省2005-2019年粮食生产和财政补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EDA模型),对河南省粮食补偿效率进行评价,结合2015-2019年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河南省粮食补偿效果。研究表明:河南省粮食补偿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现象,在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效率上有提升空间;粮食补偿政策在增加农民收入、补偿种粮成本以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得到认可。提出要协调中央政府、产销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建立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利益补偿机制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鹏凌  栾敬东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明 ,安徽省所实施的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达到了使农民受益、财政减负、培育非国有粮食购销主体、活跃粮食购销市场、促进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改善了农业种植结构的综合效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建杰  
农户粮作经营行为取向是对自身因素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理性反应。研究表明:满足自家需要以及增加现金收入是农户从事粮作经营的主要动机,且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农户满足自家需要的动机在减弱,而增加现金收入的动机在增强;较小规模粮作经营户有动态缩减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而较大规模粮作经营户则有动态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较大规模的粮作经营户更易于获得规模化经营收益,具有相对较高的内在动力从事粮作经营;在现行粮食政策下,政策对农户粮作经营行为的制度激励效应有限,因而亟需采取优化粮食政策目标、强化粮食政策手段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完善粮食政策传导机制等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成福  
粮食补贴是许多国家采取的旨在保护和发展农业的政策。对我国农业主产区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具体评价和分析,并在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实行的相关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主产区粮食补贴政策的发展对策,如国家应建立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的补贴方式,构建农业收入支持体系,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等。为今后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科学实施和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研究资料和理论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波  黄宁阳  王雅鹏  
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阐述了当前在部分粮食主产区对农民直接补贴改革试点的必要性 ,提出制定直接补贴政策必须遵循合理补贴、简便易行、适度渐增、制度效率等原则。同时 ,文中提出当前将粮食风险基金及价格补贴转用于直接补贴农民的同时 ,应注重与之相配套的改革措施的落实 ,要进一步促使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减负增收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一杰  邸菲  辛岭  
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产量和80%左右的商品粮,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整体产能,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06—2016年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法,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单产、主产区省际差异等多个角度对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并对其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中"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粮食生产中仍存在产销区利益分配失衡,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科技贡献不足,农业劳动力老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坚  张伟  陈宇靖  
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补贴政策进行梳理后发现,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虽然较高,但保障水平整体偏低。一部分财政压力较大的农业大省为了减轻保费补贴支出而将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设制过低,导致农业保险风险防范功能的丧失;另一部分省区则将列入中央财政补贴试点的粮食类作物和本级财政开展的特色农作物保险种实施差异化保障,导致地方特色农作物保险的保障水平远远高于中央财政试点险种。在上述负向激励作用下,农业保险对粮食产出增长的激励效应受到严重制约。建议对当前农业保险的补贴制度进行改革,设计更加灵活的补贴方案和保障水平,以实现农业保险促进粮食产出增长的政策目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冯海发  毛长青  朱晓峰  
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问题———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调研报告冯海发毛长青朱晓峰根据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的统一安排,我们赴河南调研组一行三人到河南省就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除组织了由计委、财政、金融、粮食、供销社、科委、统计、政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关付新  
本文认为,以兼业化小规模经营粮农为主体的中部粮食主产区,兼业化传统农户劳动力非农化,专业化现代农户经营非粮化,粮食安全的微观基础脆弱,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是培育专业化的现代粮农。兼业化传统农户的要素配置效率差,生产技术落后,收入水平低,难以实现增产增收。专业化现代粮农以增收为动机,扩张意愿强,盈利水平高,但其发展受到资源和制度约束。培育专业化的现代粮农应采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粮食支持政策和建设粮食核心区等政策措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锋  梁琦  
从2004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以粮食最低保护价格与粮食直补为主的价格支持政策。当前,粮价支持政策和补贴政策正处于改革的前沿。2015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完善玉米收储制度,继续实施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完善补贴发放办法。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以及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的研究,结合对苏北5市2006-2013年粮食补贴政策实施效率的实证分析,为未来我国粮价支持政策提出可行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琴  
[目的]通过对粮食主产区的农户进行调查,探讨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运行,同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土地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河南省粮食主产区为调查区域,通过问卷调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农户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家庭人均年收入、非农收入的来源、流转政策、流转方式、是否有土地流转市场及农业合作社对土地流转意愿正面影响,而与城镇的距离对土地流转意愿负面影响,其中农户文化程度、非农收入来源、农业合作社以及土地流转市场这4个自变量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意愿主要影响因素,且达到显著影响。[结论]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土地流转快速发展及多元化形成的背景下,文章研究结果对于河南省土地流转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来存  
粮食保险属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准确的费率厘定将有助于政府制订出科学的保险支农政策。粮食巨灾事件属于极值事件,故本文基于极值理论进行研究,根据诊断以GPD作为粮食灾损数据的尾部分布,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GPD参数,按照费率厘定的期望损失法思路,探讨了粮食巨灾保险的纯费率厘定方法,进而对主产区粮食巨灾保险的纯费率进行了厘定。厘定结果表明,各主产区的纯费率较高且差异明显,北方主产区的平均纯费率高于南方主产区。据此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各主产区粮食巨灾保险的扶持力度,对各主产区的保费补贴应依费率不同而区别对待,对北方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应相对更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宇青  周应恒  
基于非参数Kol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的"基准模型变量移除法",结合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进行评价体系构建,并对2004—2012年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补贴政策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主产区补贴政策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技术进步都有一定的增长,从而使补贴政策效率有一定程度提升;补贴政策效率存在时间维度上的异质性与空间维度上的同质性;农业经济比重、补贴发放方式、农业收入依赖性、补贴力度对粮食政策效率有明显促进作用,工业化水平、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对补贴正效率的影响分别表现为不显著和显著为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