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2)
- 2023(2227)
- 2022(1817)
- 2021(1765)
- 2019(3225)
- 2018(2980)
- 2017(6251)
- 2016(3284)
- 2015(3765)
- 2014(3906)
- 2013(3967)
- 2012(3703)
- 2011(3408)
- 2010(3433)
- 2009(3241)
- 2008(3267)
- 2007(3191)
- 2006(2814)
- 2005(2714)
- 2004(2545)
- 学科
- 济(17347)
- 经济(17336)
- 管理(8959)
- 业(8842)
- 方法(8026)
- 数学(7263)
- 数学方法(7222)
- 企(6903)
- 企业(6903)
- 土地(4895)
- 学(4330)
- 农(4295)
- 市场(3892)
- 融(3852)
- 金融(3852)
- 中国(3785)
- 财(3717)
- 制(3538)
- 银(3230)
- 银行(3229)
- 行(3136)
- 贸(3013)
- 贸易(3008)
- 资源(2900)
- 易(2872)
- 环境(2729)
- 业经(2701)
- 经济学(2555)
- 农业(2453)
- 地方(2413)
- 机构
- 大学(52909)
- 学院(52052)
- 济(24247)
- 经济(23798)
- 管理(21261)
- 研究(18984)
- 理学(17570)
- 理学院(17414)
- 管理学(17246)
- 管理学院(17153)
- 中国(17057)
- 财(12105)
- 京(11688)
- 农(10600)
- 科学(10484)
- 所(9828)
- 财经(9496)
- 中心(9008)
- 经(8663)
- 研究所(8578)
- 业大(8432)
- 农业(8427)
- 江(8048)
- 经济学(7864)
- 北京(7476)
- 财经大学(7199)
- 经济学院(7073)
- 院(6775)
- 融(6699)
- 金融(6603)
- 基金
- 项目(32545)
- 科学(25837)
- 基金(25018)
- 家(22384)
- 研究(22308)
- 国家(22235)
- 科学基金(19005)
- 社会(14658)
- 社会科(13970)
- 社会科学(13966)
- 基金项目(13167)
- 自然(13085)
- 自然科(12768)
- 自然科学(12765)
- 自然科学基金(12536)
- 省(11522)
- 资助(10671)
- 划(10147)
- 教育(9610)
- 编号(8266)
- 部(7699)
- 重点(7334)
- 发(6672)
- 教育部(6492)
- 创(6413)
- 国家社会(6318)
- 成果(6314)
- 科研(6225)
- 人文(6207)
- 创新(6124)
共检索到85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陶玉厚
从2013年~2015年,安徽省共组织了15个批次补充耕地指标跨市公开交易,成交指标面积3.8万亩,成交价款13.7亿元,成交均价3.59万元/亩。其中重点项目建设单位购得指标2.31万亩,成交价款8.6亿元,成交均价3.72万元/亩。补充耕地指标跨市交易让资源在全省范围内优化配置,挖掘了补充耕地指标的市场价值,调动了指标转让人完成年度补充耕地任务的积极性,也保障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及时落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繁 王庆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规范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管理,探索补充耕地的国家统筹。围绕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的来源、调剂主体、调剂方式、价格形成机制、调剂收益用途、调剂激励机制、市场调剂监管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对于规范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管理具有较好作用。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的现状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调剂是指通过土地整治新增的耕地,经验收合格,且完成规定的报备手续,
关键词:
补充耕地 耕地开垦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敬杰 夏敏 刘友兆
从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参与主体视角出发,运用DSP制度风险研究技术体系识别江苏省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工作的风险因子,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估指标交易风险及参与主体面临的风险,并提出风险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综合风险分值为70.37,虽属较高风险等级,但分值偏低;从参与主体视角分析发现,指标交易中心面临的风险高居首位,指标竞得方政府面临的风险次之,指标出让方政府面临的风险最小,其中前期规划评估风险、后续指标数量风险、非理性竞买风险是各参与主体面临风险的主要原因;据此针对指标出让方政府围绕重视前期规划和风险评估提出了制定相关规划和计划,制定指标交易风险评估体系及相应的对策和实施计划等防控措施,针对指标交易中心围绕后续指标数量问题提出了合理控制年度指标交易规模,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探索交易指标来源渠道等防控措施,针对指标竞得方政府围绕理性购买指标提出了风险评估和资金规划、理性报价等防控措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工作及相关土地指标交易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多主体 补充耕地指标交易 风险评价 防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巍 张中帆 赵玉领
随着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即"三线"划定工作的完成,建设占用耕地的规模和边界得以控制,耕地开发的边界予以明确,耕地保护工作的重心势必从落实数量管控转向质量建设。下一步,合理控制耕地开发强度,有针对性地加强中、低等别耕地质量建设,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工程,把耕地质量这个维系耕地数量和生态平衡的基点做大做实将是耕保工作的重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艳松 翟刚 赵玉领 王光峰
本文从升级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的背景出发,全面分析总结了补充耕地项目全程监管制度设计及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以期为补充耕地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程监管 制度设计 指标体系构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童菊儿 严斌 汪晖
浙江省为了克服现行耕地保护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异地补充耕地"的土地发展权交易改革。文章从制度起源、市场价格变动、市场特点和交易过程等方面分析了"异地补充耕地"市场的兴起、发展与绩效,提出这一制度创新有助于改进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的经济效率和新增耕地的整体质量,并建议在总结"异地补充耕地"制度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实行土地发展权的跨省转移与交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夏天 周勇 于雷 戴维斌
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研究工作能够解决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问题,但折算系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该文针对耕地等别差异大、地类没区分、查询等级不易、补充耕地等别难确定和后备资源不足等几个方面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方案,为推进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耕地 折算系数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2016年的中央1号文件已明确提出,要"研究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补充耕地由国家统筹的具体办法。"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2017年中央4号文件终于明确提出,在"严格程序、规范运作"的基本原则下,规范省域内耕地调剂占补的基本要求和主体责任,探索分类实施补充耕地的国家统筹,以确保补充耕地取得实效。这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重大决策。总体来讲,有针对性地实施国家统筹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方斌 祁欣欣 王庆日
研究目的:通过国家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理论框架和测算,为国家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采取剥离法获得耕地易地补充的价值组成,并运用经济模型法和生态评估法进行量化。研究结果:以理论框架为基础,运用耕地产出价值、维护社会稳定价值和生态价值,建立了省际间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的测算模型,并计算了全国内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耕地产出价值、维护社会稳定价值和生态价值,得出北京对宁夏耕地易地补充价值为每年534896.37元/hm 2,其他省际之间耕地易地补充价值也可依据此模型计算得出。研究结论:构建的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的理论框架,可为国家易地补充价值补偿标准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2016年的中央1号文件已明确提出,要"研究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补充耕地由国家统筹的具体办法。"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2017年中央4号文件终于明确提出,在"严格程序、规范运作"的基本原则下,规范省域内耕地调剂占补的基本要求和主体责任,探索分类实施补充耕地的国家统筹,以确保补充耕地取得实效。这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重大决策。总体来讲,有针对性地实施国家统筹
关键词:
补充耕地 占补平衡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九兴 谭舒泽
在复杂的气候变化和世界局势下,防止耕地“非粮化”、挖掘耕地多功能、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粮食安全保障、国民经济贡献、社会安定维护、生态安全承载4个维度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刻画2000—2020年耕地多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与规律,并利用敏感度模型分析耕地多功能对耕地“非粮化”的敏感程度。研究表明:(1)2000—2020年间耕地各项子功能值在整体上呈现剧烈—平缓—剧烈变化趋势,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和国民经济贡献功能上升,而社会安定维护功能和生态安全承载功能下降。(2)安徽省“非粮化”程度呈下降趋势,在地域差异上表现为皖南地区高于皖北地区。(3)耕地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社会安定维护功能、生态承载功能对耕地“非粮化”程度变化敏感性增加,而经济贡献功能的敏感性下降。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值高的地区对“非粮化”不敏感,社会安定维护功能的敏感区域与“非粮化”程度高的区域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最后,提出强化耕地多功能管理,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科学设定“非粮化”标准等建议。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冈
我研究中国经济史以来,有一点感想。我们对许多已有的史料,尤其是实证性的史料,总觉得过于琐碎,不屑细心研究,反而提出苛刻的批评,弃之不用。结果是白白糟蹋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举一个眼前的实例。没有任何一个外国可以为廿世纪以前的地权分配作出具体的实证研究,计算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祝小迁 程久苗 费罗成
研究目的:分析近10年来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研究结果:(1)全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序变化性明显。从"十五"期间和"九五"期间相比来看,除滁州、六安、黄山三个地市以外,全省其他14个地市的耕地利用集约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全省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显著,总体上呈北高南低的特点。(3)社会经济因素、耕作制度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影响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论:应用综合评价法进行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以及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驱动力分析,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 时空变化 驱动力 安徽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纪明波 周云峰 陈印军
论文在对安徽省调研村庄耕地流转的基本状况、不同利益主体对耕地流转的意向、制约农村耕地流转的主要障碍、耕地流转的利与弊,以及促进耕地流转的主要举措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安徽省农村耕地流转应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让农户敢于自主流转等7项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安徽 耕地流转 土地流转 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