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51)
2023(4628)
2022(4170)
2021(3953)
2020(3424)
2019(7708)
2018(7726)
2017(14875)
2016(8559)
2015(9600)
2014(9696)
2013(9620)
2012(9073)
2011(8567)
2010(8741)
2009(8261)
2008(8373)
2007(7505)
2006(6905)
2005(6117)
作者
(27834)
(23743)
(23513)
(22052)
(14789)
(11368)
(10515)
(9257)
(8710)
(8534)
(8146)
(8009)
(7762)
(7664)
(7426)
(7307)
(7004)
(6881)
(6793)
(6755)
(6067)
(5966)
(5676)
(5372)
(5339)
(5310)
(5271)
(5105)
(4928)
(4836)
学科
(34772)
经济(34739)
管理(26268)
(20682)
(16813)
企业(16813)
方法(15797)
数学(12265)
数学方法(12104)
环境(11820)
(10596)
(9777)
地方(8925)
资源(7763)
中国(7690)
(7654)
业经(7463)
(7281)
(7038)
理论(7018)
农业(6973)
(5734)
(5252)
贸易(5251)
(5230)
(5010)
规划(4855)
生态(4850)
环境规划(4665)
(4362)
机构
学院(131639)
大学(130708)
研究(47975)
管理(47914)
(45122)
经济(43939)
理学(41085)
理学院(40462)
管理学(39513)
管理学院(39292)
科学(34699)
中国(34577)
(28903)
(26719)
(25922)
研究所(24932)
(21712)
师范(21495)
业大(21204)
中心(20868)
(20778)
农业(20615)
(20320)
北京(18585)
师范大学(17390)
(17121)
(17086)
财经(16876)
(15994)
科学院(15796)
基金
项目(89926)
科学(69953)
基金(64359)
研究(61665)
(58339)
国家(57824)
科学基金(48013)
社会(38092)
(36707)
社会科(35942)
社会科学(35925)
基金项目(35199)
自然(33138)
自然科(32123)
自然科学(32107)
自然科学基金(31541)
(30819)
教育(27458)
资助(27173)
编号(24071)
重点(20734)
(20657)
成果(19505)
(19022)
计划(18182)
科研(17585)
(17549)
课题(17459)
创新(16410)
科技(16045)
期刊
(53302)
经济(53302)
研究(31658)
学报(26094)
中国(25599)
科学(24090)
(23203)
大学(17753)
学学(16623)
农业(16382)
管理(15480)
(14206)
教育(12208)
资源(11620)
业经(9391)
(8818)
技术(8662)
图书(8615)
(7638)
金融(7638)
(7627)
财经(7556)
(7419)
问题(7053)
经济研究(7052)
(6497)
业大(6465)
(6409)
旅游(6409)
(6409)
共检索到191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马宝珊  徐滨  魏开金  朱祥云  徐进  
为了解安宁河浮游动物资源现状,于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进行了安宁河支流的周年调查,并分别于雨季和旱季增加了安宁河干支流的两次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共检出浮游动物3门33属47种,其中以原生动物和轮虫居多,桡足类较少。全年优势种为普通表壳虫(Arcella vulgaris)、无棘匣壳虫(Centropyxis ecornis)、球形砂壳虫(Difflugia globulosa)和长圆砂壳虫(D.oblonga)。安宁河支流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704 ind./L和0.002 4 mg/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杜红春  朱挺兵  龚进玲  胡飞飞  陈康  杨德国  
为了解澜沧江西藏段浮游动物的现状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7-2020年对澜沧江西藏段流域的浮游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9种,其中原生动物11种,轮虫10种,枝角类5种、桡足类3种。重要种有2种,分别为钟虫(Vorticella sp.)和美丽猛水蚤(Nitocra sp.)。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5.95±2.20) ind./L;生物量均值为(0.004 2±0.002 0) mg/L。浮游动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基本上均为春季高于秋季,干流高于支流。澜沧江西藏段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均值分别为(0.065±0.031)、(0.066±0.031)和(0.093±0.042),多样性指数显示澜沧江西藏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简单。聚类分析显示,澜沧江西藏段浮游动物可分为3个类群。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悬浮物固体、水温和浮游植物密度是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宇  房恩军  郭彪  高燕  侯纯强  
根据2012年5月在渤海湾天津海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物种组成与分布、鱼产力、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关系。鉴定出浮游动物28种,其中腔肠动物6种,桡足类9种,毛颚动物1种,糠虾类2种,浮游幼虫6种,其它动物4种。其中桡足类种数最多,其次为腔肠动物的水母类。调查区的浮游动物群落可分为近岸低盐类群、外海高温高盐类群、广盐类群等3个生态类群,且以后两者的种类占绝大多数。主要种类包括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短尾类幼体(Brachyura Larva)、夜光虫(Noctiluca ...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杰青  欧阳珑玲  唐峰华  史赟荣  晁敏  王云龙  
根据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4个季度的调查资料,采用冗余分析模型,分析报道了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鉴定浮游动物7门113属215种,种类数秋季最多(134种),丰度均值冬季最高(152.43 ind/m~3),生物量均值冬季最高(263.68 mg/m~3);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与水深、浮游植物丰度、透明度、表层水温、表层溶解氧和表层总氮显著相关(P<0.05),其中水深是关键环境因子,其影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生态类群具有一定的生态分化现象,春季、夏季热带暖水种占优,秋季、冬季近岸暖水种占优,各季节生态类群受控的环境因子各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丽丽  何光喜  胡忠军  史文  刘其根  陈来生  王金鹏  杨卫明  
为了解以鲢鳙占优势的千岛湖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与水温、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千岛湖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3个地区的浮游动物种类、数量以及环境因子的月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7—2008年,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15种,其中原生动物16种、轮虫51种、枝角类23种、桡足类25种。浮游动物密度在春季(2007年:840.9/L,2008年:850.5/L)形成高峰;生物量在春季(2007年:1.89mg/L,2008年:0.837 mg/L)和秋季(2007年:1.63 mg/L,2008年:0.802 mg/L)形成双高峰;现存量从河流区至湖泊...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木桂  钟鸣远  邱顺林  陈大庆  刘绍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蒋书伦  周彦锋  段金荣  丁娜  徐跑  
2014年冬季在嬉子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现场调查,通过对物种组成、优势种结构、密度和生物量、群落多样性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优势物种与主要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RDA分析。在保护区所处的嬉子湖设置6个调查断面,共18个采样点。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共采集到浮游动物4门36属64种,原生动物、轮虫类、桡足类和枝角类物种数占浮游动物物种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1.56%、29.69%、10.94%和7.81%。优势种类群为2门5属7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类3种。保护区浮游动物密度变幅为1 755.25~7 023.38 ind/L,平均为3 483.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晓慧  徐宾铎  张崇良  薛莹  任一平  纪毓鹏  
根据2013年8月、10月和2014年2月、5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动、优势种、种类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本次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3种,其中原生动物、毛颚动物、尾索动物和栉水母各1种,刺胞动物8种,浮游甲壳类18种,浮游幼体及鱼卵、仔稚鱼共13种(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2115.64 ind/m3,不计夜光虫的平均丰度为95.93 ind/m3,其中浮游甲壳类占71.43%。浮游动物丰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黎洁  单保庆  宋芬  周洁  王卫民  
对海河流域永定河、滦河水系的34个站点的浮游动物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水质分析。结果发现:永定河水系和滦河水系浮游动物均以原生动物为主,分别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36.84%、45.07%;轮虫次之,分别为31.58%、39.44%;枝角类较少,分别为21.05%、8.45%;桡足类种类最少,分别为10.53%、7.04%。Shannon-Wea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示,永定河中下游及永定新河为中度污染,桑干河、洋河及永定河上游段为严重污染;滦河下游及青龙河为中度污染,滦河中上游及武烈河为严重污染。采用SAS软件对2个水系34个站点的浮游动物四大类的数量和生物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念  谢从新  赵峰  吕元蛟  李瑞娇  
报道了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浮游动物的种群结构及浮游动物与池塘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主养草鱼池塘中共检测出浮游动物47属81种,其中原生动物20属27种,轮虫23属48种,枝角类2属4种,桡足类2属2种。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9~4.25)×104ind/L和2.64~7.06 mg/L。浮游动物的密度在7月份达到最大,生物量在6月份达到最大。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介于2.03~3.33之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原生动物丰度与总氮和COD显著相关(P<0.05);轮虫丰度与总氮和氨氮显著相关(P<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郝俊  马旭洲  王友成  王武  王高龙  郎月林  李星星  
为了探究河蟹生态养殖对池塘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2013年4至10月采集了上海松江泖港地区河蟹养殖池和水源水体的后生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分析了后生浮游动物的种类构成、生物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共检测出后生浮游动物59种,其中优势种14种。轮虫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螺形龟甲轮虫、裂痕龟纹轮虫、暗小异尾轮虫、针簇多肢轮虫和尾三肢轮虫;枝角类优势种为长肢秀体溞、短尾秀体溞、蚤状溞、长额象鼻溞和圆形盘肠溞;桡足类优势种为锯缘真剑水蚤、跨立小剑水蚤和广布中剑水蚤。养殖池轮虫平均生物密度为562.78 ind/L,平均生物量为0.37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徐发  熊邦喜  王卫民  王明学  刘小玲  
通过 6次采样观测到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道观河水库浮游动物有 62种 (隶属 28科 47属 ),其中原生动物 23种,轮虫 17种,枝角类 12种,桡足类 10种。平均密度为 1 392个 /L,其中原生动物和轮虫占绝对优势,分别占 51. 66%和 45. 67%,枝角类和桡足类数量极少,分别仅占 0. 36%和 2. 31%。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为2. 27mg/L,其中原生动物最少,为 0. 23mg/L,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数量接近,分别为 0. 75mg/L、0. 52mg/L和0. 76mg/L;从季节上看,浮游动物密度 5月最高, 3月次之, 1月和 7月最低;而生物量则是 9月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阙江龙  徐兆礼  孙鲁峰  
根据2012年在北部湾西北部广西近海冬、春、夏和秋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海域浮游动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及鱼卵仔稚鱼的丰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的丰度在春夏、秋冬季变化较大,而在冬春与夏秋季变化较小,浮游动物在冬、春、夏、秋四季的平均丰度分别为337.35 ind/m3、280.01 ind/m3、4.32ind/m3和14.78 ind/m3,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浮游动物数量高峰季比东海提前了一个季节。冬春两季,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征相近,在湾内和沿岸水域数量高于近海水域。相反,在夏秋季,丰度在近海水域明显高于沿岸及湾内水域。浮游动物在各季节不同的分布特征与该海...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许宝红  肖调义  金红春  张婷  李德亮  陈开健  杨昌珍  刘寅初  
2008年8月对湖南省常德市6种不同养殖类型水体(三角帆蚌养殖水体、外河、粗放式养殖水体、滤食性鱼类养殖水体、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三角帆蚌养殖水体和滤食性养殖水体中优势种为砂壳虫(Difflugia),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和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中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外河最最小,为0.2661,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最高为3.7040。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均值外河最小为1.587 mg/L,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苏家齐  朱长波  李俊伟  李婷  陈素文  颉晓勇  张博  
为了解流沙湾养殖活动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15—2016年对流沙湾海区进行了夏(8月)、秋(11月)、冬(2月)、春(5月) 4个季度的浮游动物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共记录浮游动物18大类119种、浮游幼体17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以桡足类(45种)和端足类(20种)为主,其次为毛颚类(15种)、水螅水母类(12种)、等足类(6种)等。十足目幼体(Decapod larvae)为春、夏两季的主要优势类群,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微驼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racilis)为秋季主要优势种,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为冬季主要优势种。年均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1. 53个·m~(-3)和73. 48 mg·m~(-3)。多维尺度分析(n MDS)结果表明,除春季外,流沙湾内湾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与外湾差异明显。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溶解氧、磷酸盐、透明度、温度和硝酸盐等环境因子是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流沙湾海区,鱼类小网箱的养殖活动在夏秋两季对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影响较大;贝类养殖区的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但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与其它采样点差异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