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12)
- 2023(14182)
- 2022(11176)
- 2021(10233)
- 2020(8084)
- 2019(17858)
- 2018(17298)
- 2017(33137)
- 2016(17803)
- 2015(19722)
- 2014(19654)
- 2013(19440)
- 2012(18063)
- 2011(16374)
- 2010(16736)
- 2009(15722)
- 2008(15730)
- 2007(14561)
- 2006(13344)
- 2005(12359)
- 学科
- 济(87627)
- 经济(87526)
- 业(84218)
- 企(66144)
- 企业(66144)
- 管理(60414)
- 农(47281)
- 农业(31930)
- 业经(31696)
- 方法(27610)
- 中国(26118)
- 地方(25407)
- 财(23344)
- 数学(19647)
- 数学方法(19527)
- 技术(18211)
- 制(17913)
- 务(16596)
- 财务(16577)
- 财务管理(16557)
- 企业财务(15642)
- 策(15414)
- 和(15391)
- 发(15058)
- 贸(14146)
- 贸易(14131)
- 划(14085)
- 体(13965)
- 理论(13755)
- 易(13642)
- 机构
- 学院(264705)
- 大学(252122)
- 济(115016)
- 经济(112799)
- 管理(104270)
- 研究(89855)
- 理学(88522)
- 理学院(87599)
- 管理学(86620)
- 管理学院(86115)
- 中国(71875)
- 农(56046)
- 京(53206)
- 科学(52438)
- 财(51055)
- 所(45145)
- 江(43473)
- 农业(42286)
- 中心(41656)
- 业大(40467)
- 研究所(40315)
- 财经(39382)
- 经(35504)
- 州(34601)
- 范(34520)
- 师范(34262)
- 北京(33342)
- 经济学(33219)
- 院(32026)
- 经济管理(30855)
- 基金
- 项目(169038)
- 科学(135772)
- 研究(131120)
- 基金(120735)
- 家(103211)
- 国家(102060)
- 科学基金(89123)
- 社会(86217)
- 社会科(81400)
- 社会科学(81381)
- 省(70758)
- 基金项目(64191)
- 教育(57270)
- 划(56282)
- 编号(55194)
- 自然(53370)
- 自然科(52088)
- 自然科学(52078)
- 自然科学基金(51144)
- 资助(46095)
- 发(43992)
- 成果(42822)
- 创(38453)
- 业(37974)
- 课题(37946)
- 重点(37865)
- 部(36641)
- 发展(36595)
- 展(35996)
- 国家社会(35263)
- 期刊
- 济(146891)
- 经济(146891)
- 研究(78601)
- 农(59702)
- 中国(59498)
- 管理(41289)
- 农业(40186)
- 财(40085)
- 科学(36559)
- 学报(34755)
- 业经(31525)
- 融(29037)
- 金融(29037)
- 教育(27898)
- 大学(27881)
- 学学(26684)
- 技术(25815)
- 业(20672)
- 经济研究(20542)
- 问题(19538)
- 财经(19185)
- 经(16689)
- 技术经济(15687)
- 农业经济(14978)
- 农村(14975)
- 村(14975)
- 世界(14707)
- 商业(13907)
- 经济问题(13689)
- 资源(13673)
共检索到417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黎明 谢芳福
安宁河谷具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经济环境日益优化,交通、信息发展迅速的优势,是凉山州最具农业发展潜力的核心地带。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打造特色农业,提升观光农业发展水平,是建设美丽富饶新凉山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安宁河谷 优势 现代农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琳娜 尹昌斌 方正 张洋
[目的]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背景下,探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的路径。[方法]在梳理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剖析流域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挑战、机遇,探讨促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和推进路径。[结果]近年来,黄河流域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农林牧渔结构稳定,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农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但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水土资源压力较大,部分区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结论]面对国内外发展新机遇,加快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探索不同生态类型区农业发展重点;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施全产业链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构建乡村绿色发展体系;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围绕黄河流域农业产业技术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绿色农田试点示范建设,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主,探索黄河流域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探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永旺 周欣欣 赵敏娟 汪红梅
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农产品消费需求、协调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对2003—2020年黄河流域9省份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分析讨论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时空特征、短板弱项与路径选择。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随时间变动呈逐步提高的特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山东省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具有优势,但是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均较低,即各省份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差异较大,在发展过程中各有优势与弱项。鉴于此,需要补齐短板弱项,促进各地区特色农业全面均衡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引领,夯实特色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增强特色农业内生发展动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保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和农业生态化(即农业"四化")是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以农民的知识化推动农业的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在保证农业生态化的条件下实现农业现代化,"四化"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
农业四化 产业结构 规模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启文 任希文
目前在农村金融行业存在着"老大难"问题,即金融抑制和排斥现象,因此就需要将目前金融创新成果和农业金融实际特点相结合,选择合适的金融策略,并以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角度为农业金融风险控制的提供最佳方案。通过研究得知:目前在农业产业中,不同经营主体选择的金融类型包括:信用合作金融共享、投资联动金融组合、产融结合等,对于解决农村"融资难和融资贵"具有明显效果;实施农业保险、期权、和农产品期货等进行相应的组合,对于农业经营风险控制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更多金融服务参与到我国农业建设中。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现代农业 作用关系 影响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自强 李静
农业多功能从产出的角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使不同农业功能得到有效耦合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通过建立区域农业多功能相对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宁夏各县(市、区)的农业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与景观文化与休闲功能相对价值得以定量化表征,并确定了各功能的优劣势分布区,分县域的判定其农业相对优势功能,并以此作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构建的依据。结果表明:宁夏可按照农业经济—社会功能为主导、经济—生态功能为主导、生态—景观文化与休闲功能为主导、社会—景观文化与休闲功能为主导4种类型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建伟 罗君
【目的】研究安宁河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地形梯度分异特征及其转型的驱动因素,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海拔、坡度和地形起伏度3个地形特征,基于土地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CA-Markov模型、PLUS模型和地形分布指数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安宁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驱动机制和地形梯度分异,并进行2030年未来情景模拟。【结果】2000—2020年,安宁河流域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二者分别占61.74%和24.86%以上;其次为草地和建设用地,分别占8.40%和1.02%以上;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较少,占比均低于1.13%。2000—2020年林地和建设用地迅速增长,其余地类不同程度减少,耕地、林地和草地与其他地类转化强烈。2020—2030年建设用地和林地有缩减趋势,其余地类呈增长趋势。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集中在地形起伏较小的低中海拔河谷地带,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集中于地形起伏较大的中高海拔山区。海拔、坡度和人口密度是影响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GDP、距水域和高速公路距离为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论】安宁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具有显著地形梯度差异,需秉承因地制宜原则,促进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荣章 吕姗 李建华 郑百龙 翁伯琦
特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本文依据特色农业的内涵要求和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区域环境条件与特色,从特色农业视角,分析了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现路径与成效,包括: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农业产业集群引领、特色品牌农业带动、闽台农业合作推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英霞 陈佳馨
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通过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将流通、科技、金融、信息等要素融入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中,会拓展和丰富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的多种功能,其产业地位也会逐步提升。目前,中国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虽然出现了多种形式,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因此,应从优化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多层次耦合发展、推动协同发展、加快实现区域平衡、完善创新机制、大力培育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等方面提升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现代农业 耦合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培 周颖
基于黄河流域59个地级市2000—201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文章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核密度估计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布图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改善路径。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地级市间农业生态效率的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农业要素投入过剩和农业面源污染产出冗余是导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非效率的重要内部影响因素,应在各个不同的地级市从投入产出非效率原因出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改善路径以提高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培 周颖
基于黄河流域59个地级市2000—201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文章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核密度估计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布图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改善路径。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地级市间农业生态效率的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农业要素投入过剩和农业面源污染产出冗余是导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非效率的重要内部影响因素,应在各个不同的地级市从投入产出非效率原因出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改善路径以提高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宝连 黄海平
低碳高效现代农业是我国"三农"政策的重要导向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最终方向。近年来,安徽农业大省,结合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和区域产业布局特点,积极探索低碳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的区域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面临高耗能产业比重大、清洁能源不足、低碳产业发展滞后等的约束;从区域发展规划、产业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加快推进低碳高效现代农业的发展是现实必然途径。
关键词:
低碳高效农业 发展路径 发展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舜臣 胡凌啸 赵策
妥善处理现代农业与小规模家庭经营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也是与小农户关系的处理过程,初步形成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以商品或服务为标的、以巩固小农户农业生产主体性地位为目标的主流衔接路径。然而,随着农户分化程度的加深,旨在提升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能力的诸多衔接措施,不仅推行难度大、衔接成效低,而且引发了农户群体的内部不公以及农户分化延缓等问题。对此,应以小农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目标,放活被衔接农户的角色定位,以现代农业发展诉求为依托,激活农户家庭要素禀赋优势和经营优势,通过打造适合分化农户的异质性衔接路径,高效有序地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关键词:
农户分化 小农户 现代农业 衔接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管辉 张少华
力争于2035年基本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前提是基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予以推进。在“大国小农”的国情下,小农户的长期存在将贯穿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始终,因而应针对性地改造小农户、发展小农户,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切实解决好小农户的生计改善和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等问题,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农户 现代农业 协调发展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栓军
我国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在实践上主要表现为"两维"化的发展特征。具体来说,即纵向上的"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横向上的产业交叉融合发展。对于这种"两维"化的发展路径,西方学界的产业融合理论能够给出较为合理的解释与分析。当下,我国许多学者纷纷以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规律,将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在发展现代农业的今天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有利于政府合理制定农业发展政策,推动现代农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发展路径 产业融合 理论解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