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43)
2023(3735)
2022(3243)
2021(3027)
2020(2584)
2019(5869)
2018(5752)
2017(10805)
2016(5813)
2015(6440)
2014(6394)
2013(6116)
2012(5198)
2011(4549)
2010(4625)
2009(4340)
2008(4113)
2007(3709)
2006(3258)
2005(2896)
作者
(15611)
(13144)
(13108)
(12461)
(8151)
(6464)
(5955)
(5226)
(5047)
(4618)
(4559)
(4448)
(4227)
(4072)
(4055)
(4016)
(4005)
(3795)
(3747)
(3673)
(3204)
(3178)
(3098)
(2980)
(2950)
(2948)
(2919)
(2861)
(2756)
(2662)
学科
(24990)
经济(24972)
管理(17670)
(15939)
(14021)
企业(14021)
方法(10285)
数学(9065)
数学方法(8935)
中国(7096)
(6580)
地方(6009)
(5810)
业经(5315)
(4802)
(4670)
农业(4498)
(4321)
(4107)
技术(4064)
环境(3987)
(3841)
发展(3838)
(3834)
(3704)
理论(3506)
(3456)
财务(3448)
财务管理(3440)
企业财务(3252)
机构
学院(77490)
大学(76331)
管理(31691)
(30747)
经济(30054)
理学(27466)
理学院(27180)
管理学(26754)
管理学院(26608)
研究(25719)
中国(19033)
(16478)
科学(16175)
(13407)
(12528)
业大(12099)
中心(11818)
(11813)
(11777)
研究所(11463)
(11031)
师范(10956)
财经(10528)
北京(10450)
(10177)
(9525)
(9105)
农业(8838)
师范大学(8757)
经济管理(8614)
基金
项目(54511)
科学(43224)
研究(40296)
基金(38672)
(33521)
国家(33248)
科学基金(28891)
社会(25829)
社会科(24356)
社会科学(24346)
(22845)
基金项目(20867)
教育(18562)
自然(18557)
(18350)
自然科(18099)
自然科学(18093)
自然科学基金(17737)
编号(16428)
资助(15474)
重点(12369)
成果(12133)
(12052)
课题(11763)
(11553)
(11252)
创新(10481)
科研(10343)
国家社会(10174)
教育部(9878)
期刊
(36173)
经济(36173)
研究(22213)
中国(15383)
科学(11066)
管理(10777)
学报(10685)
(10647)
(10547)
教育(9153)
大学(8441)
学学(7971)
农业(7406)
技术(7307)
业经(7064)
经济研究(5805)
(5347)
金融(5347)
资源(4936)
财经(4633)
(4578)
统计(4544)
问题(4521)
技术经济(4349)
科技(4316)
林业(4214)
(4096)
(4003)
决策(3918)
(3670)
共检索到113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陶一舟  李朝晖  严少君  
【目的】构建符合森林特色小镇协同发展特征的景观绩效评价体系,为科学评价其建设效益及发展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森林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景观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安吉天荒坪森林特色小镇2022年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7.16亿元,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7.6万元·hm~(-2)·a~(-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固碳释氧与水源涵养的价值占比较大,分别为46%和41%;(2)环境绩效方面,小镇宜居环境指标优良,但林相景观相对单一,特色景观营造有待提升;(3)经济绩效方面,三产联动成效显著,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林业产业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均高于浙江省平均值;(4)社会绩效方面,以“两山”文化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得到充分挖掘与弘扬。【结论】安吉天荒坪森林特色小镇的景观绩效评价结论为“优秀”,其规划建设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换,可为同类型森林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表5参3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葛扬  张建国  
【目的】探讨浙江省森林特色小镇在省域尺度上的空间布局特征,并对影响空间布局的人文和自然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以浙江73个森林特色小镇、 121个省级及以上森林公园的地理数据以及各市相关自然社会状况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相关性分析与核密度分析,对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浙江省73个森林特色小镇的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分布在浙北、浙东和浙南的小镇为均匀型,分布在浙西的小镇为凝聚型;从均衡性来看,不同地级市内的森林特色小镇数量分布合理,另外根据核密度值由密到疏的散布情况,可以将小镇分为3个主要梯队,其中湖州西部与北部为第1梯队,衢州中北部为第2梯队,丽水、温州和台州的部分区域为第3梯队。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山区分布、交通条件以及临近城市等因素对3个梯队的划分产生了影响。【结论】森林特色小镇的成长以当地林业产业为重要支柱,并以第一、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小镇集中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森林特色小镇沿山麓与山谷地带布置的趋势十分明显,且高速公路网有利于小镇的落地发展,但地级中心城市对森林特色小镇布局的影响十分有限;从森林特色小镇的选址与森林公园分布的空间高关联度可以看出,周边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森林特色小镇发展至关重要的保障,浙江其他地区发展森林特色小镇的潜力仍然巨大。表2参21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谭久霞  潘雨红  
基于熵值法,以生态福利视角,选择重庆8个各具特色的小镇,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作为投入指标,从收入、健康、教育三个维度对居民福利产出进行量化评价,并运用Super-SBM模型,对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人均消耗标准煤和废气排放这两项指标对生态福利绩效影响最大;大部分特色小镇的REEI指数得分逐年降低,RHDI得分均逐年增加;在综合评价中,6个区县的生态福利绩效指数呈上升趋势,永川和涪陵呈下降状态;并对8个区县的绩效得分进行排序和综合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晓刚  王苏宇  张元富  
乡土文化属于人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文化类型,体现了人类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的长久而密切的关系,需要通过客观物质来呈现,而客家特色小镇建设则着重强调客家乡土文化的挖掘与展示。在客家特色小镇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提炼客家乡土文化符号,指出朴素、务实、勤劳、尚学、中庸是客家文化的特有属性,塑造客家乡土景观,采用选址布局、材料选型、植物种植、景观小品和铺地图案这五种路径进行客家特色小镇景观建设,揭示客属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乡土文化和组合特征,协调现代城市与乡土生活之间的矛盾,推动客家地区经济、文化、生态三者和谐发展与社会繁荣稳定。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马冰倩  徐程扬  刘江  常成  赵凯  孔祥琦  龙嘉翼  
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各大高校内以建筑为背景的城市森林景观十分丰富。结合样地实测和景观照片的分析,运用美景度(SBE)评价、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视觉景观异质性与美学质量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以建筑为背景的城镇森林视觉景观异质性与美景值呈显著负相关,基于视觉景观异质性和美景度将视觉景观分为3类:①高异质、低质量景观(类型Ⅰ):视觉景观异质性最高,斑块密度(PD),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景观均匀度指数(SIEI),分离度指数(SPLIT),景观形态指数(SHAPE),分形维数(FRAC)均最高,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连通度指数(CONTAG)最低,视觉景观连通性差、结构不稳定,构景因子的植被比例(VE)和植被建筑比例(R)最低,建筑比例(BU)最高,形状和边界的复杂主要体现在硬质要素(建筑和道路)上,整体美学质量差,可观赏性不高;②中等异质质量景观(类型Ⅱ):视觉景观异质性中等,整体稳定性、连通性、建筑和植被比例均中等, SHAPE和FRAC最低,景观美学质量仅次于类型Ⅰ景观;③低异质、高质量景观(类型Ⅲ):视觉景观异质性最低, PD,SHDI, SIEI, SPLIT及BU最低; LPI, CONTAG及VE和R最高且SHAPE, FRAC与景观Ⅰ相似,整体稳定性强,连通性高,植被丰富,植被斑块边界和形状富有一定的变化,公众喜好度最高。由此可见,随着视觉景观异质性增强,城镇森林的美学质量显著下降,而增加视野中的植被可提高美景度,相反,增加建筑比例则会降低美景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德永  王艳艳  郝占庆  潘耀忠  李京  龙中华  李月臣  
遥感影像记录的地物信息具有很大的时空延展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传统林业政策在吉林省露水河地区非常盛行,森林经营以采伐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当地林业经营策略渐趋科学,本文选用研究区1985年及1999年两期遥感影像从景观、类型及斑块3个尺度研究其森林景观格局和斑块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本底由成熟林转变为中龄针叶林和成熟阔叶林,成熟针叶林受到的破坏最为严重,全区森林景观趋向破碎化,除中龄针叶林外,其它森林景观类型平均斑块变小。区域森林景观要素有部分趋于优化,如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37%,中龄针叶林景观类型逐渐占优势,有利于恢复区域地带性植被,大量宜林地绿化成林等。造成这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鑫霞  亢新刚  杜志  包昱君  
【目的】阐明景观要素对长白山地区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质量的影响,探究研究区森林景观的合理构建技术。【方法】以影响近景景观美学质量的13个景观要素为评价指标,采用SBE法对研究区内的30处林内景观进行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美景度值与各景观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模型。【结果】在13个景观要素中,针阔比、树干形态、通视性、下木盖度、郁闭度是影响研究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其偏相关系数t检验结果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复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达极显著水平(F=10.999)。【结论】针阔比<30%、树干通直、通视性好、灌草覆盖度高、郁闭度为≥0.7~<0.9的森林景观具有最高喜好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鑫峰  贾黎明  
以京西山区主要林内景观类型为评价对象 ,共收集了 4 4个有代表性的林内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 ,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公众对每个林内景观的喜好度值 ,然后用多元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建立喜好度与 15个景观要素间的回归关系。建模结果显示 ,就该区域而言 ,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有 6个 ,即 :树干形态、枯树倒木、树干排列、林下层总盖度、林下层统一度和坡度。文中对有关外业工作的规范、受评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要素分解、评判方法等作了详细的说明 ,并对建模结果进行了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飞平  廖为明  
以江西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森林声景观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年龄、性别、学历、性格及其爱好对声景观评价的影响;(2)最为游客喜爱或厌烦的若干种声景;(3)影响游客对特定声景观所持态度的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4)主动加入一些受大众喜爱的声景是否能产生正面影响等。最后,结合评价结果对森林公园声景观应用作了总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志彬  王得祥  任广鑫  
【目的】研究秦岭菜子坪林区森林景观格局现状和破碎化特征,为研究区以及秦岭中段南坡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菜子坪林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基础,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支持下,对菜子坪林区森林景观格局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以边界密度、平均分维数、平均最近邻距离和相似邻接比指数为评价指标,对其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分为14个景观类型,共1 072个斑块,其中无林地斑块面积仅占总面积的3.04%,各景观类型的平均分维数均接近1.00。各森林景观类型的边界密度为:板栗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软阔林>油松林>杨树林>云杉林>硬阔林>铁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玲霞  陆元昌  雷相东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实验林场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景观类型划分方法。划分景观要素类型的因子一级为土地覆盖类型,二级为优势树种组。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1987—1997年10a间金沟岭实验林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变化。1987年和1997年主要的景观要素类型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1987年的斑块个数为592块,1997年为946块。斑块个数大幅度增加,反映出森林景观破碎化的趋势。10a间,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相对丰富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有所增加。文章对营林活动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景观类型变化较大的林班也是作业强度比较大的林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超  
针对非景区型森林景观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运用调查评价法评估其经济价值。在星子县大排岭瓷土矿区森林景观价值评估中,477个样本的人均支付意愿为66.86元,以白鹿镇人口为基数,计算大排岭矿区森林景观的总价值为1 671 834元。在支付意愿相关性分析中发现:收入与支付意愿中度相关(r=0.64,p<0.01),年龄、性别与支付意愿不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勇  孙冰  廖绍波  罗水兴  陈雷  蔡刚  
在分析深圳市城市森林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美景度评价法对城市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林内景观进行景观评价,分析影响森林景观的主要因子,建立各类森林景观美景度模型,探讨主要构景要素与城市森林景观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市人工林较天然次生林的林内景观质量高,人工林林内景观美景度平均值为0.092,天然次生林为-0.187。影响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不同,人工林林内景观主要受林下层高度、层间植物丰富度、林木排列方式、枯树倒木、林下层统一度等9个因子影响,其景观模型是SBE=0.131+0.177x5-0.195x8+0.208x9-0.162x10-0.129x12-0.000 08x1...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唐洪辉  赵庆  严俊  杨清  
绿道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研究珠三角地区的都市绿道类型、郊野绿道类型、生态绿道类型等3种类型绿道,设立了302个样方,对乔木、灌木和地被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其空间结构、郁闭度和盖度以及配植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3种类型绿道采用乔+灌+草的复层结构形式显著高于其他结构,其所占比例都市型(79.8%)>郊野型(60.7%)>生态型(45.7%)。2都市型绿道的乔木郁闭度显著高于生态型绿道,相对郁闭程度都市型(0.066)>郊野型(0.040)>生态型(0.026)。3种类型绿道的乔木、灌木和地被的总体覆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相对盖度生态型(0.068)>都市型(0.067...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超  
特色小镇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拓宽与增扩了乡村旅游业产品、服务的输出面和容量,其中,景观建设发挥了营造差异化体验氛围、引导消费趋势演变的重要作用。而在当前特色小镇景观建设的过程之中,整体规划欠缺科学性、定位不够清晰、同质化明显、创新乏力等瓶颈与问题的日渐显现,又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乡村旅游业的创新式运营。因此,应以特色小镇景观建设的更新为突破口,优化现有的经营管理思路与模式,从而驱动乡村旅游业的开放式、集约化、多元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