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10)
- 2023(18488)
- 2022(15496)
- 2021(14463)
- 2020(12114)
- 2019(27348)
- 2018(26625)
- 2017(50817)
- 2016(27114)
- 2015(30127)
- 2014(29746)
- 2013(29304)
- 2012(27064)
- 2011(24484)
- 2010(24321)
- 2009(22369)
- 2008(21538)
- 2007(18382)
- 2006(16094)
- 2005(14322)
- 学科
- 济(124559)
- 经济(124437)
- 管理(76214)
- 业(71896)
- 企(57697)
- 企业(57697)
- 方法(52585)
- 数学(46882)
- 数学方法(46352)
- 中国(32483)
- 农(30035)
- 财(29410)
- 学(25591)
- 贸(25411)
- 贸易(25399)
- 易(24807)
- 地方(24509)
- 业经(24261)
- 制(21083)
- 农业(19953)
- 融(19166)
- 金融(19165)
- 银(18807)
- 银行(18758)
- 行(18029)
- 环境(17754)
- 务(17296)
- 财务(17250)
- 财务管理(17219)
- 技术(16532)
- 机构
- 大学(388179)
- 学院(386741)
- 济(173888)
- 经济(170876)
- 管理(148534)
- 研究(137261)
- 理学(128645)
- 理学院(127269)
- 管理学(125245)
- 管理学院(124534)
- 中国(104463)
- 科学(81141)
- 京(79944)
- 财(77165)
- 所(68560)
- 农(65461)
- 研究所(62646)
- 财经(62096)
- 中心(62064)
- 业大(57122)
- 经(56816)
- 经济学(55182)
- 江(54676)
- 农业(51715)
- 北京(50036)
- 经济学院(49656)
- 院(49023)
- 范(48519)
- 师范(47955)
- 财经大学(46424)
- 基金
- 项目(262986)
- 科学(208573)
- 基金(195612)
- 研究(187314)
- 家(172708)
- 国家(171350)
- 科学基金(146704)
- 社会(123887)
- 社会科(117760)
- 社会科学(117734)
- 基金项目(102299)
- 省(99195)
- 自然(95040)
- 自然科(92944)
- 自然科学(92914)
- 自然科学基金(91319)
- 教育(85865)
- 划(85081)
- 资助(80442)
- 编号(71925)
- 部(59653)
- 重点(59537)
- 成果(57844)
- 发(56904)
- 创(54855)
- 国家社会(53072)
- 教育部(51458)
- 创新(51457)
- 科研(51061)
- 课题(49793)
- 期刊
- 济(185677)
- 经济(185677)
- 研究(115593)
- 中国(69767)
- 学报(62568)
- 农(58247)
- 财(58230)
- 科学(57506)
- 管理(54686)
- 大学(47424)
- 学学(45197)
- 农业(39761)
- 融(38822)
- 金融(38822)
- 教育(33428)
- 经济研究(32606)
- 技术(31818)
- 财经(31377)
- 业经(27632)
- 经(27140)
- 问题(24357)
- 贸(23535)
- 国际(22179)
- 业(21558)
- 世界(19788)
- 技术经济(19416)
- 统计(19300)
- 版(17900)
- 策(17589)
- 商业(16969)
共检索到571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晗
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低迷以来,日本经济已经迷失了20余年,安倍经济学扩张性货币政策应运而生。本文对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借助DSGE模型对日本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日本对外贸易额不升反降的原因、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负利率政策配合使用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等诸多问题。本文选取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日本的货币发行量、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这五个指标,建立VAR模型,就安倍经济学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本文提出了安倍经济学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晗
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低迷以来,日本经济已经迷失了20余年,安倍经济学扩张性货币政策应运而生。本文对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借助DSGE模型对日本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日本对外贸易额不升反降的原因、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负利率政策配合使用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等诸多问题。本文选取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日本的货币发行量、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这五个指标,建立VAR模型,就安倍经济学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晗
为解决日本经济低迷的难题,日本银行实施了相机选择性的货币政策。运用TVP-SV-VAR模型分析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2014年第四季度、2016年第一季度和2016年第三季度这三个时变点,作为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的"通过国债收益率曲线调节,压低国债长期利率政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相同;"扩大对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和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购买数量政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相同;"扩大对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的购买数量政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相同;"调节短期利率政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相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龙艳
"安倍经济学"是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底上台后加速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宽松货币政策是"安倍经济学"最引人瞩目的主轴。自2013年4月4日日本央行推出超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日元已迅速贬值2 0%以上,牵动世界经济神经。本轮日元贬值背后的逻辑,是日本近几年贸易条件恶化,出现大幅逆差,政府债务压力巨大,通货紧缩和强势日元不利日本竞争力回升。短期看,本轮日元贬值对提振日本经济产生积极效果;长期看,本轮日元贬值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其尴尬的经济逻辑,需要不断拓展量宽规模。这不仅可能造成日本金融经济环境动荡,还会威胁全球货币环境,削弱周边亚洲国家竞争力。
关键词:
安倍经济学 量化宽松 逻辑 前景 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济广
根据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结论为扩张性货币政策总体无效。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量的中间目标没有达到,降低利率的中间目标效果不显著,但形成通胀预期、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最终目标没有达到。由于中国经济未处于衰退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消费投资的短期拉动中起到了配合作用,但信贷过度膨胀,推动产能过剩,形成严重的通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不可持续性并似乎得小于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济广
西方经济学所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即利率渠道基础上的投资效应和财富效应、信贷渠道、汇率渠道等,在积极的或扩张性货币政策方面都是难以奏效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短期效果也难以证实,而且推动通胀、加剧过剩、浪费资源、加剧分化,损害长远经济发展,在长期中是负效应而不是中性。正确的货币政策原则只能是适应性的。
关键词:
扩张性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无效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红玉 许争 梁斯
"安倍经济学"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推动国内经济复苏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组合,主要包括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以及经济结构性改革。为解决日本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人口出生率低和债务比率过高等问题,日本中央银行推行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短期来看,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对日本的资产价格和利率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但是,公众预期因素使得长期低利率与通胀目标管理之间存在矛盾,从而导致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不断递减。从长期来看,经济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内在经济结构失衡不能仅靠宽松货币政策来消除,只有通过结构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看来,"安倍经济学"能否让日本...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潘宏胜
中国经济正面临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稳中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人口结构老龄化等结构性变化。文章认为,中长期的货币政策取向应关注和积极适应上述变化,保持稳健而适当趋紧的总体取向,更加突出稳定物价的目标,重新认识合理的货币总量水平和社会融资规模,以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一步发挥价格工具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结构性变化 产业结构 人口结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晶晶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0年以来美国以宽松为主的货币政策,剖析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及国际贸易、资本流动、汇率、利率和流动性的传导渠道;分析了其对中国经济金融状况的影响,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压力加大、投机趋利性资金流入增加、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投放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金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晶晶
由于2000年以来美国货币政策以宽松为主,现着重分析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一是贸易顺差快速增长。美元低利率和美元流动性宽松及上述两者带来的对中国出口商品需求的持续增加是贸易顺差规模快速增长背后的一个重要推手。如美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变量变动与滞后12个月的中国对美贸易出口和顺差变动走势有着较高的一致性。美国货币供应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丽丽
美国货币政策一百年前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经济,虽事关国家利益,却少为人知。本文运用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等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14年9月美国货币供应量、发电量等13个指标进行分析,提出转型国家货币政策传导的要素价格管制媒介理论。研究认为,美国货币供应量通过发电量、出口价格等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利率、进出口;汇率对进口、利率、物价影响显著,对出口额、美元供给无显著影响,人民币升值对解决中美贸易失衡作用有限;汇率通过利率影响经济和货币供给。因此,在如何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增加国民财富问题上,中国货币政策作用有限,非货币政策效果明显,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则是长久之策。
关键词:
美国货币政策 汇率 结构调整 出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同三 张昕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有目共睹的事实是,流通中的货币(M_0)与GDP之比已由1980年的7%上升到1993年的40%左右;利率对经济运行的作用机制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社会投资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已形成了不完备的资本市场。这些事实使得货币政策已经成为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因此,深入研究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机制,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将成为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通过一个中国宏观经济模型的模拟,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来讨论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邓洪
在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开始减退的情况下 ,是否应该同时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实行“双松”的政策搭配 ,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从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客观条件、货币政策的效应、国家经济安全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 ,目前尚不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当前货币政策的着眼点应放在改善投融资渠道、增强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上来 ,从而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柳 王笑笑 王晓敏
实证分析中国经济中资本调整成本的来源、大小和影响,根据1993~2011年宏观经济数据校准引入中国现实经济特征的新凯恩斯模型,发现包含资本调整成本的模型能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中国宏观经济动态。模拟结果显示,后危机时期资本调整成本增大会弱化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力则制约更显著,且产出和消费均经历约5个季度的倒驼峰调整过程,呈现典型的"高投资低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局面。
关键词:
调整成本 新凯恩斯 经济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