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47)
- 2023(6855)
- 2022(5775)
- 2021(5678)
- 2020(4576)
- 2019(10574)
- 2018(10224)
- 2017(19541)
- 2016(10495)
- 2015(11814)
- 2014(11588)
- 2013(11547)
- 2012(11083)
- 2011(10265)
- 2010(10220)
- 2009(9562)
- 2008(9450)
- 2007(8175)
- 2006(7497)
- 2005(6954)
- 学科
- 济(46186)
- 经济(46138)
- 管理(28332)
- 业(26265)
- 企(19576)
- 企业(19576)
- 方法(18410)
- 中国(17081)
- 数学(17068)
- 数学方法(16885)
- 农(13616)
- 贸(12766)
- 贸易(12758)
- 易(12570)
- 财(11154)
- 策(9932)
- 制(9729)
- 业经(8566)
- 地方(8557)
- 农业(8508)
- 银(8479)
- 银行(8474)
- 行(8293)
- 及其(7967)
- 融(7575)
- 金融(7575)
- 环境(7310)
- 政策(7290)
- 学(7269)
- 出(6850)
- 机构
- 大学(149806)
- 学院(148830)
- 济(75221)
- 经济(74054)
- 研究(59252)
- 管理(55956)
- 中国(47558)
- 理学(47367)
- 理学院(46835)
- 管理学(46326)
- 管理学院(46021)
- 财(33948)
- 京(32466)
- 科学(31302)
- 所(29245)
- 研究所(26424)
- 财经(26277)
- 中心(25831)
- 经济学(24717)
- 经(24217)
- 经济学院(22197)
- 江(21596)
- 北京(21371)
- 院(21291)
- 农(21140)
- 范(19504)
- 财经大学(19499)
- 师范(19388)
- 科学院(17709)
- 业大(17094)
- 基金
- 项目(94677)
- 科学(76509)
- 研究(72617)
- 基金(71831)
- 家(62137)
- 国家(61683)
- 科学基金(52627)
- 社会(49070)
- 社会科(46723)
- 社会科学(46717)
- 基金项目(35944)
- 教育(32875)
- 省(32391)
- 自然(31420)
- 资助(30728)
- 自然科(30724)
- 自然科学(30716)
- 自然科学基金(30223)
- 划(28887)
- 编号(27939)
- 成果(23970)
- 部(23446)
- 中国(22028)
- 国家社会(21583)
- 重点(21537)
- 发(21371)
- 教育部(20574)
- 课题(20162)
- 创(19353)
- 人文(19179)
共检索到238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廉德瑰
安倍试图努力追随美国的世界战略、修改宪法以适应作为政治大国的需要、“修补”对华关系以改善亚洲外交的意向以及他顽固的历史观和其外交现实的矛盾。中日双方应该本着向前看的态度,从战略大局出发,互相理解,互相让步,共同发展。
关键词:
集体自卫权 右派 右翼 历史性和解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蔡亮
安倍内阁的对华外交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其目标设定是使双边关系重回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但却采取"以包围迫谈判"的路径依赖,一方面制造舆论,渲染"中国威胁",另一方面重拾"价值观外交",积极构筑对华的"战略包围"。本文认为,这种两面手法的实质是多边战略对冲和双边"政经分离"的综合布局,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对日战略布局的能力,亟须战略定力与政策弹力的相辅相成,以应对新的挑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政原
第二次安倍内阁组建伊始,其积极推动"价值观外交""积极和平主义"等带有鲜明新保守主义特征的外交战略,在日本国内外均引起了较大争议。作为后发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由于其独特的历史路径,其保守主义也与欧美等国有着显著的差异。本文通过探讨安倍"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政策的思想基础及其特征,并在回顾了战后自民党的保守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日本保守主义的独特性和延续性。可以说,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地缘政治考量的实用主义,长期以来是日本保守主义的重要特性之一。今天日本的保守主义,本质上是一个融合了西方的自由保守主义,却又不得不留有鲜明的东方式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要素的矛盾体。
关键词:
保守主义 日本 安倍内阁 外交政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弗拉基米尔·亚库宁 孙明丽
本文拟探讨现代国际关系诸多的关键问题之一,即价值观因素在外交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与地位。自西方取得冷战的胜利以来,曾长期决定国家间关系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开始被视为时代错误。福山(F.Fukuyama)关于历史终结的讨论预告了一个新纪元的开始:硬实力让位于软实力;国家间的冲突让位于基于相同价值观的合作。全球化经济将塑造全新的世界框架。认为冷战已经结束的乐观态度持续了大约十年。然而,笔者发现即使是发达国家其安全也未得到保障;边界的划定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同一条国际准则(norm)被解释得五花八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多年以来,政治家和学者们都一致宣称世界已经步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的动荡时期。笔者在21世纪错综复杂的政治语境下,从价值观因素的现实主义视角分析了民主和平论的不同方面,将其投射于美国外交政策分歧的相关背景下,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的回归是必要的。冷战的胜利在西方被视为准则的胜利,该胜利移除了掌控世界命运的政治家和统治者头脑中的现实主义逻辑,大量的特定价值观将其取代。二十几年里,在没有任何选择的情况下,上述价值观的普及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世界政治的可预见性。认识到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价值观因素的作用,笔者试图提出可能被有关各方接受的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关系模式。
关键词:
国际关系 价值观 软实力 全球世界秩序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河 吴雪
冷战结束后,中朝关系逐渐向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正常的国家关系"转变。2010年以来朝鲜半岛发生的多次争议事件导致局势不稳加剧,中国对朝鲜半岛外交及中朝双边关系面临微妙形势。分析当前中国对朝外交新形势,应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调整对朝政策:承担必要责任,摆脱被动牵制;撬动对朝"杠杆",发挥主动影响;遵循务实原则,谋求国家利益;理解对方关切,保持传统友谊,从而实现中朝关系长远而健康的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赵洋
印度国防研究和分析研究院外交政策是以国家的长期国家利益为基础的,它需要同时考虑到国内和国际因素。当政府发生变动的时候,一个国家的战略利益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国家的处事风格和对外政策的优先事项确实会发生变化。这样,我们就预期会在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当中同时发现变化的和不变的内容。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nski)在2010年1-2月号的《外交》杂志上评论了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他认为,奥巴马在上任不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沈镭 高天明 程新
欧盟是世界资源的主要进口地区,年资源进口量均超10亿t,欧盟经济发展受资源约束严重。近年欧盟资源外交呈现了新的变化,2008年11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盟资源的总体原材料战略——《欧盟原材料倡议》,标志着欧盟资源政策的新走向。在对欧盟资源供需状况、资源政策走向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欧盟战略资源稀缺,而中国等少数国家储量丰富;欧盟新能源技术发展快速,而中国刚刚起步。因此,中欧在战略性资源、农产品资源等具有较高的互补性,在化石和新能源技术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提出了驱动欧盟资源外交的5个主要力量,这些力量为欧盟资源外交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加强了谈判的力量,提供了安全的资源外交环境,并确保了欧盟资源...
关键词:
中国 欧盟 资源外交 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郭锐 凌胜利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感归属和价值诉求,大多兴起于社会转型与断裂时期,以其模糊性赢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其黏合性彰显了巨大的工具价值。现代化推动了当前韩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其主要采取宣扬民族文化优越性、寻求历史荣光与付诸现实政策等建构方式。其间,经过诸多危机事件的碰撞,韩国民族主义逐渐形成了从民族情感到民族意识形态的广泛领域,在现实政策中不断得以强化,并通过对外交决策机制的介入、社会氛围的营造、意识形态的塑造等深刻影响着韩国外交政策。
关键词:
韩国民族主义 韩国外交政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臧秀玲 宋小霞
日本政治文化的多元性特点,表现为日本外交政策的两面性和暧昧性;对外寻求在国际体系中“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等级观,极力向外扩张,寻求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神道教主要体现在对外交决策制定人员及外交政策的牵制作用;“耻感文化”使日本外交具有敏感性,很大程度上是对外部世界行为的被动反应,同时也使日本外交很少考虑道德问题;“集团主义”表现为在国际交往方面十分谨慎和追求与强国的结盟。
关键词:
日本 政治文化 外交政策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红 田赵祎
日本是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但却是对内直接投资(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小国。为了改变长期以来的引资后进国地位,第二届安倍内阁出台了包括建立国家战略特区、法人税改革与规制改革在内的一系列引资政策。这些引资政策的调整有助于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投资日本的魅力,无疑也给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对日直接投资提供了重要机遇。但是,受日方引资政策内在缺陷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短期内中国对日直接投资还难以出现质的飞跃。中长期来看,日本向中国单方面进行直接投资的时代正走向终结,今后有望开启中日相互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新时代。关键是双方都要把握好这一机遇,提升合作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东琪 刘雪燕 李世刚 杨长湧 刘志成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长期陷入增长停滞和通货紧缩泥潭。安倍政府上台后,大力推行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新经济政策,意图重振日本经济活力。"三支箭"出台之初,部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确实达到了日本政府预期目标。但2015年日本经济再度陷入低迷,通缩压力萦绕不去,实际工资增长乏力,信贷需求依然疲弱,就连日元也进入升值通道,这与当局意愿背道而驰,因此"老三支箭"效果受到广泛质疑。2015年9月,安倍在自民党总裁连任发言中提出了着眼于长期、侧重于供给侧提升经济增长潜力的"新三支箭"。但"新三支箭"仍缺少实质性政策举措,要实现其目标也面临多重制约。总体看来,安倍经济政策是一场大型社会实验,一度...
关键词:
安倍经济学 政策效果 经济前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潇湘
安倍价值观外交是安倍晋三内阁在当前国际体系中以西方普世价值观为政策工具来构建"海洋民主国家联盟"以遏制中国的崛起并实现日本在海洋领域战略扩张的外交战略与实践。第一次安倍内阁通过价值观外交在亚太地区创设日美澳印、美日澳、日澳以及日印等四个安全保障合作机制对中国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包围并实现日本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上的海洋战略扩张。第二次安倍内阁重启针对中国的价值观外交,在推进日、美、澳、印四国战略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插手南海问题给中国维护南海主权与和平解决南海争端设置障碍。安倍在亚太地区构建针对中国的海洋军事同盟,从太平洋与印度洋两个战略向度上实现对中国的海上战略包围与遏制态势,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伍玉林
分析俄罗斯政治代表的青年后继者在人文科学领域受过专门训练的高等院校的学生关于国家民族利益等问题的观点是判断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未来走向的重要方法之一。调研通过匿名回答完成了对现代国际体系的伙伴与俄罗斯的反对者、俄罗斯的外交策略、俄罗斯的内部等问题的分析
关键词:
俄罗斯,调研,外交政策,回答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马霜
宗教作为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诸多因素之一,具有无形(宗教价值观)和有形(宗教团体)两种力量,较之其它因素有其特殊甚至更为持久的影响。一方面,宗教思想是美国外交思想的基石,另一方面宗教价值观和宗教团体又通过理念、选举、立法和政策等向度影响着美国外交。尤其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愈发凸显宗教因素。美国国内宗教情况、宗教价值观、宗教团体以及在具有宗教文化背景的人权外交都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
美国外交政策 宗教因素 基督教 人权外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