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8)
2023(5546)
2022(4958)
2021(4628)
2020(4153)
2019(9789)
2018(9783)
2017(18854)
2016(10581)
2015(12173)
2014(12535)
2013(12622)
2012(12083)
2011(10964)
2010(11191)
2009(10571)
2008(10721)
2007(9934)
2006(8506)
2005(7494)
作者
(33346)
(28141)
(28123)
(27053)
(17762)
(13706)
(12956)
(11073)
(10619)
(9984)
(9605)
(9413)
(9013)
(8973)
(8944)
(8926)
(8900)
(8278)
(8179)
(8159)
(7180)
(6956)
(6924)
(6475)
(6396)
(6368)
(6332)
(6312)
(5799)
(5726)
学科
(46868)
经济(46822)
管理(26738)
(26566)
方法(23517)
数学(21166)
数学方法(20961)
(20548)
企业(20548)
(13090)
(11432)
中国(11333)
(11165)
地方(10250)
(8957)
贸易(8955)
(8653)
农业(8525)
业经(8421)
(8179)
(7400)
(6779)
财务(6765)
财务管理(6736)
(6431)
理论(6407)
银行(6396)
环境(6315)
企业财务(6303)
(6183)
机构
大学(160418)
学院(158992)
(64533)
经济(63114)
管理(57359)
研究(56149)
理学(49155)
理学院(48528)
管理学(47572)
管理学院(47267)
中国(41347)
科学(37223)
(34198)
(33785)
(30471)
(29031)
研究所(27935)
业大(27452)
农业(27052)
中心(25823)
(25129)
财经(22969)
北京(21358)
(21215)
师范(20974)
(20684)
经济学(20425)
(19551)
(19487)
经济学院(18548)
基金
项目(103983)
科学(79393)
基金(73550)
研究(72652)
(65363)
国家(64849)
科学基金(53382)
社会(44357)
社会科(41764)
社会科学(41744)
(41492)
基金项目(39227)
(35368)
自然(35360)
自然科(34487)
自然科学(34470)
教育(34022)
自然科学基金(33843)
资助(30600)
编号(29837)
成果(24885)
重点(24196)
(23103)
(22666)
(21037)
课题(20965)
计划(20669)
科研(20594)
创新(19772)
大学(19287)
期刊
(70627)
经济(70627)
研究(44269)
学报(30550)
(30426)
中国(30289)
科学(25472)
(23667)
大学(21799)
学学(20669)
农业(20043)
管理(18960)
教育(15937)
技术(13571)
(13074)
金融(13074)
财经(11695)
经济研究(11361)
(11358)
业经(11186)
(10064)
问题(9918)
(9048)
技术经济(8371)
统计(7935)
(7892)
理论(7757)
业大(7511)
商业(7477)
资源(7372)
共检索到233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蔡亮  
"积极和平主义"被安倍内阁定位为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基本理念,意指日本要从一直以来的"热爱和平"、"支持和平"国家转变为积极"缔造和平"的力量。但其本质是安倍借和平之名行修改宪法、扩充军备,行使集体自卫权之实和炒作"中国威胁论"的重要抓手。它具有理念的偷换性、目标的两全性及路径的危险性这三重特性,意味着日本战后安全政策的巨大转变,势将进一步导致本已陷入僵局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箫轲  
在"积极和平主义"理念的指导下,日本的ODA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呈现出由"经济开发型"向"战略支持型"转变之势。新一轮调整在援助目的上更加注重对日本外交、安保的支持效应,在援助领域上解除了对支援他国军队的限制,在援助对象上突破了发展中国家的界限,更看重对日本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安倍政府此轮调整的主要战略考量是,基于ODA自身战略功能的扩大,从而使之服务于日本"正常国家"化的战略目标,并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来制衡中国。对于中国而言,日本更具针对性的ODA增加了周边外交的复杂性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竞争压力,需要通过树立亲疏远近的外交意识,打造援助—投资范例和适度扩大军事援助来进行积极应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俊英  
机构投资者积极主义是否能改善公司治理这一问题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争议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研究结果大多趋向于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可以改善公司治理。本文认为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在恰当的制度环境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还应该认识到这种监督机制并不完美,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和潜在风险。机构股东的监督有时是一种补充,有时是一种替代,有时又会强化其他方法。我们需要将这种风险与监管的潜在收益和当前体制下必然存在的公司管理者滥用职权之间进行权衡。寻求在一定的监督、一定的机构投资者滥用权力的风险和一定的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滥用职权之间找到一个大致的"最佳"组合。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何晓松  
冷战后,日本借鉴英国议会内阁制,改革政治体制,推进首相集权,寻求政治、军事大国化。日本废除中选举区制,实施小选举区和比例代表并立制,以"简单多数决定型"议会内阁制取代"合意型"议会内阁制。选民投票选举候选人就是挑选首相、执政党和执政党政策纲领,政党政策、信誉以及党首人气决定选举结果。政治改革限制政治家个人收受政治献金,政府给予政党补助金。党首掌握政治资金分配权和政党公认权,容易控制党内议员。安倍首相以安倍经济学吸引选民,以右倾保守政策吸引日本会议等右派团体,取得四次国政选举胜利,建立了自民党"一党独大"体制。日本行政改革加强了首相官邸权力,建立了辅佐首相的行政机构,安倍首相成为二战后最强首相。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何晓松  
冷战后,日本借鉴英国议会内阁制,改革政治体制,推进首相集权,寻求政治、军事大国化。日本废除中选举区制,实施小选举区和比例代表并立制,以"简单多数决定型"议会内阁制取代"合意型"议会内阁制。选民投票选举候选人就是挑选首相、执政党和执政党政策纲领,政党政策、信誉以及党首人气决定选举结果。政治改革限制政治家个人收受政治献金,政府给予政党补助金。党首掌握政治资金分配权和政党公认权,容易控制党内议员。安倍首相以安倍经济学吸引选民,以右倾保守政策吸引日本会议等右派团体,取得四次国政选举胜利,建立了自民党"一党独大"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丰崎本子  
结合安倍首相和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的教育观阐述日本安倍内阁于2006年12月正式颁布施行的《新教育基本法》的出台背景。对照在日本历据59年的旧教育基本法,具体介绍新教育基本法的修改内容。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泽应  
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以和为贵"的和平主义文化,这是许多外国知名人士对中国文化价值特质的普遍意见。源远流长的中国和平主义伦理文化由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和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所构成,并具有目的手段信念合一、"止戈为武""仇必和而解"等特征。这种和平主义伦理文化不仅对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具有重要的价值支撑意义,而且对建设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具有重要的精神启迪和价值拱立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何晓松  
安倍上台后,积极推动修改宪法。围绕钓鱼岛争端,日本加强军事部署,采取演习、阅兵等手段威慑中国,表明绝对不会让步的决心。日本非法"购岛"一年多后,仍然执意在军事领域对中国强硬,在钓鱼岛争端中完全不顾中日两国共同的经济利益,其背后的深刻原因是日本新的国家战略。日本的国家战略在各个阶段的目标、手段和内涵是不同的。80年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曾根康弘打着"战后总决算"的旗帜,追求政治大国化。安倍上台后,日本的国家战略面临新的转型。他提出"摆脱战后政治体制",追求军事大国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立宏  胡振虎  郭昊  
2015年9月2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安倍经济学"进入第二阶段,日本政府将制订《日本"一亿总活跃"计划》,推出"新三支箭"政策措施。"新三支箭"主要内容日本政府将制订《日本"一亿总活跃"计划》,着力遏制少子高龄化趋势,目标是50年后将人口总量维持在1亿人规模。同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激发家庭、职场、地方活力,打造更加富有、更加充满活力的日本。为此,日本政府将实施"新三支箭"政策:第一支箭,催生希望,打造更加强大的经济;第二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俊培  
继续扩大总需求、推进市场制度安排、提高就业水平,是促进中国经济转入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三年前根据国内外形势,提出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无疑是当时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但从今天来看,应转入“内需”、“外需”并重的政策。目前,只有进一步扩大总需求,并伴随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才能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提高效率,使中国经济转入稳定增长的轨道。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喻良涛  
一、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与财政性就业服务支出的背景国际上很多国家(尤其是OECD国家)设立了支持就业的专项财政支出项目。各国的具体名称与具体统计口径并不统一,我国将财政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金堂  连建辉  王雪苓  
1998-2001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增加了公共产品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供给结构,补充了企业投资需求的不足,但积极的财政政策没有在政府投资支出与市场内生需求之间建立有效的渠道从而没有在总体上启动市场内生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总体效果不显。为此提出了提高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的建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阙澄宇  潘希迁  
作为安倍经济学经济成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政府推出了以产业政策为主、以地域政策为辅的一系列农业改革措施,其中产业政策主要从提高生产力、扩大需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等环节分别制定强化生产现场、拓宽需求领域和构筑连接供给与需求的价值链等改革措施;而地域政策则是通过创设日本型直接支付补贴制度,来维持、发挥农业及农村的多面机能,以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改革。这些农业改革措施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对安倍内阁农业改革基于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为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红  田赵祎  
日本是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但却是对内直接投资(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小国。为了改变长期以来的引资后进国地位,第二届安倍内阁出台了包括建立国家战略特区、法人税改革与规制改革在内的一系列引资政策。这些引资政策的调整有助于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投资日本的魅力,无疑也给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对日直接投资提供了重要机遇。但是,受日方引资政策内在缺陷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短期内中国对日直接投资还难以出现质的飞跃。中长期来看,日本向中国单方面进行直接投资的时代正走向终结,今后有望开启中日相互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新时代。关键是双方都要把握好这一机遇,提升合作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蔡亮  
安倍内阁的对华外交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其目标设定是使双边关系重回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但却采取"以包围迫谈判"的路径依赖,一方面制造舆论,渲染"中国威胁",另一方面重拾"价值观外交",积极构筑对华的"战略包围"。本文认为,这种两面手法的实质是多边战略对冲和双边"政经分离"的综合布局,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对日战略布局的能力,亟须战略定力与政策弹力的相辅相成,以应对新的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