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22)
2023(10762)
2022(8735)
2021(8264)
2020(6868)
2019(15191)
2018(14445)
2017(27407)
2016(14299)
2015(16212)
2014(15746)
2013(15584)
2012(14527)
2011(13148)
2010(13286)
2009(12700)
2008(11777)
2007(10457)
2006(9257)
2005(8607)
作者
(38527)
(31712)
(31629)
(30159)
(20262)
(15211)
(14520)
(12364)
(12225)
(11138)
(10936)
(10772)
(10086)
(10060)
(10040)
(9829)
(9342)
(9284)
(8972)
(8782)
(7846)
(7682)
(7497)
(7239)
(7167)
(7160)
(6859)
(6709)
(6257)
(6200)
学科
(61949)
经济(61886)
(38242)
管理(36790)
中国(28708)
(28550)
企业(28550)
(27669)
金融(27665)
(25997)
银行(25994)
(25186)
方法(25167)
数学(23007)
数学方法(22880)
(16380)
(15897)
(15807)
地方(15315)
(13926)
贸易(13912)
(13674)
业经(12271)
中国金融(11531)
(10985)
保险(10893)
农业(10650)
(10349)
财务(10331)
财务管理(10303)
机构
大学(197517)
学院(196022)
(94134)
经济(92536)
管理(73456)
研究(71766)
中国(67427)
理学(61801)
理学院(61121)
管理学(60309)
管理学院(59949)
(44889)
(41923)
科学(38467)
财经(35622)
中心(35129)
(34593)
(32711)
经济学(32027)
研究所(31419)
经济学院(29043)
北京(27355)
(27299)
财经大学(27012)
(26684)
(25736)
(25668)
金融(25244)
(24346)
师范(24167)
基金
项目(129901)
科学(104212)
研究(99030)
基金(97818)
(84954)
国家(83892)
科学基金(71897)
社会(67381)
社会科(64103)
社会科学(64086)
基金项目(50366)
(46731)
教育(43737)
自然(42216)
自然科(41256)
自然科学(41243)
自然科学基金(40536)
(40265)
资助(40260)
编号(38846)
成果(32425)
(30461)
国家社会(29967)
重点(29680)
(28942)
中国(27656)
(27290)
教育部(26817)
课题(26631)
(25971)
期刊
(98207)
经济(98207)
研究(66614)
中国(41681)
(40059)
金融(40059)
(32930)
管理(26736)
科学(25637)
学报(25135)
(24595)
大学(20005)
学学(18845)
财经(18017)
经济研究(17348)
教育(17063)
农业(16290)
(15504)
技术(14875)
业经(12972)
(12950)
问题(12650)
国际(12542)
世界(12371)
(10051)
理论(9839)
统计(9596)
技术经济(9049)
(8636)
实践(8505)
共检索到311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文  
<正>2017年4月2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守牢中国的金融安全疆域对于在实践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关键意义。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伯强  
本文提出了一个用于预警一国外债风险的动态模型 ,即多元累计和模型。模型的用户 (债权人和债务国 )能很早地预测到可能导致债务国重订债务期限的金融危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模型具有提前 3年探测到债务国潜在的还债困难的能力。对中国经济金融安全状况的评估结果表明 ,模型可提前 1年发出预警信号。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沈悦  闵亮  徐有俊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自由化程度越高,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越大,发生金融危机的机率越高,金融安全越重要。本文遵循"金融自由化—金融危机—金融安全"的逻辑思路,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KLR信号法对我国金融安全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1994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基本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运行,但我国有必要建立一套金融安全预警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悦  张珍  
在金融自由化浪潮中为保持我国金融业稳定,建立完善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非常重要。文章不仅构建了我国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还确定了相应的临界值和安全区间,并提出主客观综合赋权方法,最后实证检验了整个预警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研究结论促进了我国金融安全预警发展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锴  
中国入世后 ,深化改革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前提 ,审慎开放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基础 ,严格监管与政府干预是维护金融安全的保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安军  
文章从先导性与免疫性两大维度构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通过选取KLR信号分析法,从先导性、免疫性与总体警情3个方面对我国1992~2011年金融安全的警情警度进行了动态定量测算分析。研究得出:1992~2011年我国金融安全程度处于从重警、中警到轻警、无警逐渐上升的过程;依据我国金融安全警度值可将我国金融安全警情划分为有警时期(1992~2003年)与无警时期(2004~2011年)两个明显时期,其中有警时期包括重警度时期(1993年)、中警度时期(1992年、1994~1996年、1998~2001年)、轻警度时期(1997年、2002~2003年);2001~2011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彦  
金融全球化和即时通讯的发展,使金融问题具有潜在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入世后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安全产生影响将不可避免。在分析影响中国金融安全现状的主要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既适应金融全球化要求又可确保中国金融安全的监管对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长全  杜斌  
金融安全是指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具备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侵袭的能力,确保金融体系、金融主权不受侵害,使金融体系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一种态势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诸多方面的成就,在金融安全方面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自然科学领域的预警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炳才  
国际金融安全本质上缘于非储备货币国家对储备货币不足或储备货币汇率激烈波动的担心,这实际上是对第三方货币过于依赖所导致的后果国际金融安全的本质在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没有当今的国际金融烦恼和国际金融安全问题,只有黄金不足的支付危机或黄金借贷的信用危机。20世纪以来的各国经济或金融危机基本都与美元相关:或者表现为因美元短缺而不能清偿的债务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超愚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轨与从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的对外开放,无论在理论逻辑还是在历史逻辑上都是内在一致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显示出所谓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自然倾向。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经济不可能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而存在,任何不合作主义与孤立主义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无异于民族自绝行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涛  
近期,美国大选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预期波动带来巨大冲击,也使我们进一步看到金融国际化背景下的风险传染变得更加频繁。对于我国来说,考虑到金融对于经济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加大,亟需在开放视角下构建高效的金融安全保障机制,其中涉外金融安全管理即为核心内容之一。现有涉外金融领域的安全隐患在金融要素全球流动更加频繁的现在,各国都对涉外金融安全高度重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红力  
金融安全的核心是利益,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共同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保障金融安全的根本要义。国家利益博弈的结果取决于金融安全战略的高下,而制定国家金融安全战略,迫切需要解放思想、正本清源,正确看待三个问题:首先,金融安全不是一个纯粹技术问题,也不是被动防御的过程,不能仅用指标来进行衡量,而需要从整体的、长期的、全盘的、深远的、主动的战略角度来进行考虑、设计和实施;其次,最大化国家利益是阳谋,不是阴谋;最后,安分守己并不安全,"对外乱中有为,对内底线思维"共同构成了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核心战略思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钦礼  
从宏观经济安全、银行业安全、房地产安全和国际外部安全四个方面选择22个基础指标构建中国金融安全指数指标体系,并利用新颖的核化主成分分析方法合成中国金融安全指数。该指数刻画了2000—2013年期间中国金融的安全状况。实际分析的结果表明:与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相比,由核化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变化趋势更加符合金融安全状况的历史事实,因而可以更好地用来反映和评价中国的金融安全状况。此外,还引入了相似度的概念,可用于筛选和精简指标。指标精简前后所得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非常接近,这说明精简方法是有效的。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何德旭  娄峰  
本文分别从宏观经济安全、中观经济安全、微观金融市场机构和国际外部风险冲击四个方面选择22个基础指标,构建了中国金融安全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主观赋值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基础指标权重,刻画了1985~2011年期间中国金融安全状况。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变化趋势与金融安全状况的历史事实基本吻合,初步验证了本文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适用性和正确性,可以用来反映和评价中国金融的安全状况。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亦军  
本文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批评为背景,首先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自主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深入分析了国际评级机构高度渗入对我国金融及经济安全的威胁,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自主信用评级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