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8)
2023(10224)
2022(8992)
2021(8427)
2020(6848)
2019(15980)
2018(16057)
2017(30881)
2016(16640)
2015(18815)
2014(18943)
2013(18760)
2012(17099)
2011(15561)
2010(15438)
2009(14143)
2008(13418)
2007(11685)
2006(10221)
2005(8339)
作者
(48109)
(40056)
(39465)
(37639)
(25200)
(19103)
(17933)
(15741)
(15126)
(14156)
(13751)
(13268)
(12419)
(12365)
(12140)
(12010)
(11882)
(11697)
(11250)
(11076)
(9907)
(9658)
(9506)
(9124)
(8966)
(8878)
(8764)
(8727)
(7997)
(7881)
学科
(67089)
经济(67012)
(47493)
管理(45015)
(35938)
企业(35938)
方法(30936)
(29825)
数学(26834)
数学方法(26550)
农业(19776)
业经(18007)
中国(17390)
(15911)
地方(15089)
(14766)
(11975)
理论(10788)
(10674)
贸易(10669)
(10490)
(10338)
环境(10158)
技术(9983)
(9824)
教育(9687)
(9272)
(9219)
财务(9215)
财务管理(9199)
机构
学院(236741)
大学(236735)
管理(98526)
(89988)
经济(87818)
理学(86424)
理学院(85504)
管理学(84095)
管理学院(83675)
研究(75948)
中国(54890)
(49861)
科学(48450)
(41829)
(38983)
业大(37682)
(37032)
中心(34898)
研究所(34033)
(33035)
(32393)
师范(32153)
财经(31884)
农业(31472)
北京(31144)
(29021)
(27452)
(27365)
师范大学(25942)
经济学(25657)
基金
项目(168950)
科学(132585)
研究(125676)
基金(122051)
(105246)
国家(104276)
科学基金(90030)
社会(78452)
社会科(73971)
社会科学(73951)
(66691)
基金项目(66172)
自然(58210)
自然科(56810)
自然科学(56800)
教育(56410)
自然科学基金(55754)
(55310)
编号(52805)
资助(49184)
成果(42419)
重点(36832)
(36717)
(36036)
课题(35249)
(34857)
创新(32309)
科研(31996)
项目编号(31699)
教育部(31466)
期刊
(100830)
经济(100830)
研究(67193)
(43695)
中国(42020)
学报(38048)
科学(35835)
管理(32978)
农业(29640)
大学(29264)
学学(27577)
(26994)
教育(26016)
业经(19878)
技术(19417)
(18475)
金融(18475)
财经(14340)
经济研究(14219)
图书(13703)
问题(13302)
理论(12430)
(12366)
科技(12309)
(12113)
(12010)
实践(11729)
(11729)
技术经济(11059)
现代(10859)
共检索到331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何思源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日渐凋零,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面临着消失和被破坏的窘境,住建部等国家各部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尽快建立传统村落档案。本文在对传统村落和传统村落档案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从归档范围和收集方法两个角度探讨传统村落档案的收集工作,并提出传统村落建档应当遵循突出特色、尊重联系、注重调研、辨伪存真与结构优化等基本原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菁  叶云  翁雯霞  
传统村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合理有效的开发是对传统村落资源保护的重要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资源开发与保护面临许多现实困境,一些传统村落资源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正在逐渐消失。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村落资源开发与乡村环境建设、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娜尔   王倩  
传统村落作为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乡村风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研究与保护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传统村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极高的研究价值,但也面临着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了解传统村落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任越  
文章以分析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社会动因与已开展的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实践为出发点,提出了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范围与内容,并结合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实践工作的考察,提出了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在收集、整理与分类、后期利用方面的管理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钰彬  李斌  
乡村振兴背景下,多元主体参与城乡协作,但目前乡村建设仍是以“自上而下”为主,易造成资源配置不当、村民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文章基于参与式行动研究,以传统村落L村为例,运用问卷、访谈及图绘等方法,分析了乡村更新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角色转换、工作内容、参与方式及相互作用。文章指出,研究团队转变为更新过程的组织者、协调者;村民不是被动接受方案,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议者,研究团队与村民相互支持形成较均衡的协作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中贵   吴塑  
乡村振兴背景下,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而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传统村落逐渐难以适应当前发展步伐,迅速没落,但是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沉淀,凝聚了我国人民的乡情,是民俗的情感寄托,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护传统村落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保证传统村落永葆生机与活力,必须要推动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传统村落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并分析推动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的机制与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向阳   张晓敏  
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是传统村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转型方式。传统村落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村落的现代化转型需要既保护传统文化,又满足现代化的需求。推进传统村落现代化应构建转型发展机制,明确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建设的原则和方向,探索文化保护、特色开发和有序利用的多维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建平  朱雪梅  林垚广  王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重大决策部署。以粤北古村石塘为例,探讨如何以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为抓手,通过传统村落的微更新系统实践,以点撬面,促进人、文、地、产、景的多维度发展,从而推动村镇社区全面复兴。为中国广大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积极案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鑫宇  
传统村落建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探究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的现实路径,对传承乡村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新时代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也存在问题,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析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的现实路径,要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主体切入,互相促进、互相配合,以求更好地实现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淑军   张雅迪  
传统村落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发力点,近几年片区式保护利用成为传统村落振兴与保护利用的重要指引和有效方法,冀中南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大、空间集聚性高,具有开展片区式保护利用的地域优势。立足于乡村振兴目标和对冀中南传统村落进行片区式保护利用的基本判断,从内生动力与外部驱动力两个维度深入分析其现实困境,针对性地提出冀中南传统村落乡村振兴与片区式保护利用路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萍  
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建设对留住乡愁、留存根系文化意义重大,数字技术给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建设带来新机遇。传统村落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在政策、文化、技术方面有一定优势,同时也面临多方面问题,包括文化资源碎片化、数字技术单极化、村民主体边缘化等内部问题和法律法规缺位、监管乏力,顶层设计缺乏、协调不畅,规范标准滞后、共享困难等外部障碍。因而,传统村落文化数字资源建设有待加快立法、做好顶层设计、规范标准先行、吸纳村民参与、平衡技术文化,从而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播提供数字资源基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芳  陈耀华  李路平  
治理是影响传统村落活态演进的重要课题。适应性治理作为面向目标的动态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在社会生态系统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研究进展。在阐述适应性治理概念及其与传统管理区别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治理困境,构建基于路径与策略的适应性治理框架。并以普洱景迈山传统村落为例,探索传统村落适应性治理的具体方法:以“村民主体+多元参与”为基础,以“遗产保护+社区发展”为前提,以“人地关系+茶产业”为重点,以“制度建设+村规民约”为保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俊渠  秦红增  
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村落社区整体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就是要以村落社区为基本载体,通过村落社区的整体发展来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传承。基于南宁市的案例分析发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机理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村落自治组织引导下的草根文化团体、政社互动下的公共文化事业、资本和市场引导下的文化产业。要实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需要进一步从村落社区规划、村落产业开发、村落组织建设、村落主体培育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吉林  刘水良  周春山  
以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及其工具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张家界4个中国传统村落农户适应类型、适应驱动因子和适应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产生旅游专营、旅游主导、旅游参与、务工主导、工农均衡和务农主导6种生计适应类型,参与旅游农户比例低,务农和务工不同程度地成为了传统村落农户的生计策略之一;(2)影响农户适应效果的主要适应因子有6个,即农户家庭劳动力总量、户主学历、房屋面积、家庭存款、邻里关系和种植面积,均为生计资本指标;(3)传统村落社会—生态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若凡  钱云  
随着旅游的发展,传统村落"千村一面"的问题日益严重,以游客需求为主导的建设使得村民和游客有关空间利用的冲突加剧。本文基于集体记忆理论和城市意象理论,对比分析北京市爨底下村、古北口村、灵水村、琉璃渠村四个传统村落中村民和游客的空间集体记忆,探讨旅游影响下传统村落村民与游客的矛盾空间,认为旅游经营的相关因素如经营年限、经营模式、旅游核心区面积等是村民与游客矛盾空间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试提出协调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