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24)
- 2023(5066)
- 2022(4253)
- 2021(3876)
- 2020(3309)
- 2019(7360)
- 2018(7359)
- 2017(14018)
- 2016(7802)
- 2015(8721)
- 2014(8750)
- 2013(8323)
- 2012(7637)
- 2011(7001)
- 2010(7052)
- 2009(6874)
- 2008(6917)
- 2007(6220)
- 2006(5618)
- 2005(5277)
- 学科
- 管理(30680)
- 济(27887)
- 经济(27817)
- 业(25771)
- 企(23192)
- 企业(23192)
- 财(12267)
- 制(12000)
- 方法(10412)
- 数学(8785)
- 数学方法(8670)
- 体(8441)
- 务(7944)
- 财务(7922)
- 财务管理(7905)
- 企业财务(7580)
- 中国(7462)
- 体制(7400)
- 业经(7284)
- 农(7083)
- 银(5962)
- 银行(5953)
- 行(5658)
- 融(5558)
- 金融(5556)
- 划(5393)
- 学(5243)
- 环境(5069)
- 税(5030)
- 技术(4916)
- 机构
- 大学(111428)
- 学院(110529)
- 济(46088)
- 经济(45094)
- 管理(42597)
- 理学(36270)
- 研究(36047)
- 理学院(35879)
- 管理学(35394)
- 管理学院(35171)
- 中国(28334)
- 财(25986)
- 京(22815)
- 科学(19712)
- 财经(19666)
- 经(17724)
- 所(17571)
- 江(17549)
- 中心(16510)
- 农(15696)
- 研究所(15386)
- 财经大学(14589)
- 业大(14588)
- 经济学(14415)
- 北京(14160)
- 院(13304)
- 州(13223)
- 范(12993)
- 师范(12865)
- 经济学院(12818)
- 基金
- 项目(71653)
- 科学(57435)
- 研究(53762)
- 基金(53484)
- 家(45918)
- 国家(45570)
- 科学基金(39700)
- 社会(35945)
- 社会科(34116)
- 社会科学(34110)
- 基金项目(28191)
- 省(27534)
- 教育(24990)
- 自然(24576)
- 自然科(23977)
- 自然科学(23971)
- 自然科学基金(23570)
- 划(23065)
- 编号(21274)
- 资助(21029)
- 制(20386)
- 成果(18273)
- 部(16743)
- 重点(16258)
- 国家社会(15271)
- 创(15187)
- 课题(14995)
- 教育部(14823)
- 性(14563)
- 发(14487)
共检索到171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长健 陈鹏飞
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逐渐由“二权分立”向“三权分置”转变,资格权成为其“三权分置”的关键。通过分析其现实状况及区域特色模式,宅基地资格权的制度应用存在主体认定不明,权利内容与登记制度不健全,行使制度与救济制度等困境,需要从制度与实践层面完善其主体制度,健全其权利内容与登记制度,明确其行使制度与救济制度等,以期促进我国宅基地法律体系的完善,规范宅基地“三权分置”工作的开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权分置 宅基地 资格权
[期刊] 改革
[作者]
苑鹏
中国特色的宅基地“资格权”人经历了从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劳动群众、农民社员,拓展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人口,21世纪以来又回到农村集体村民成员的封闭化的过程。其背后反映的是宅基地“资格权”复合性权利属性的变化: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保障农民成员的基本生计,到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后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公民基本生活保障,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时期强调“一户一宅”的平等居住权。进入新时代后,“宅基地”资格权逐步走向成员财产权。未来改革应在构建城乡统一住房保障体系下,继续朝着农户财产权化的方向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冉瑞平 李俊明 尹奇
宅基地资格权作为一种新创设的权利,学界对于其内涵意见纷呈,对于其权能内容也众说纷纭。虽然各地改革试点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资格权的认定、保障和退出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困境。本文认为,宅基地资格权是一种复合型权利,至少应包含身份、收益和管理三大权能。为促进资格权的实现,建议明确资格权认定立法和认定标准,设立特殊资格权以满足“新村民”需要;显化资格权表现形式,建立资格权“确权颁证”制度;探索宅基地跨区域调配、分配延期补偿等多元路径以保障资格权内涵的居住权益;加强所有权对资格权的规范,促进宅基地规范流转;探寻资格权多元退出路径,设立资格权退出反悔机制,构建资格权退出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宅基地 资格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新艳 罗明忠 张彤
宅基地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中最特殊、利益影响最敏感的一块地,也是一直以来各方争议最大、改革最滞后的一块地。现有宅基地使用权具有无偿分配、长期持有、交易受限等典型的福利制度特征,在实践中面临用地无序扩张与闲置浪费并存、非法入市交易大量存在等问题,这构成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现实逻辑基础。本文应"三权分置"的宅基地改革需要,围绕产权、市场和管制三个基本制度要素,提出"拓展权能、交易赋权与适度管制"的宅基地制度改革线索。依循改革线索,提出立法改革的具体举措及配套政策。
关键词:
宅基地 产权细分 交易赋权 政府管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力 王年
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制路径中,宅基地资格权是由集体成员权衍生的独立权利类型。宅基地资格权的制度功能不仅体现在对宅基地使用权"身份性"的承接,更体现在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去身份"、"市场化"变化的深度与广度传达来自集体所有权制度的目的性规制,反过来,也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变迁传递来自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探索的有益经验。宅基地资格权的主体为"农村居住户",它是集体成员基于血缘或婚姻关系组成,并对农村宅基地形成稳定的居住利益依赖的集合体。为实现制度功能,宅基地资格权在法律上的权能应包含宅基地分配权、管理权、收益权与救济权。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俊杰
准确把握宅基地资格权的性质是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综合考察集体成员基于身份性资格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生成路径及农户宅基地利用方式变化带来的资格属性的拓展,可知宅基地资格权是一项兼具身份属性和财产属性的独立民事权利,其功能体现为分配请求权、居住保障权、可期待收益权和有限处分权。它在宅基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建立了关键联系,促进了所有权、使用权的权能强化与权益保护。实践中,应从界定权利主体、明确实现规则、完善配套制度等方面构建宅基地资格权运行机制,促进宅基地资格权功能的有效发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姚树荣 景丽娟
本文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对宅基地资格权的界定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应将宅基地资格权定义为现行农户手中的宅基地使用权,将农户转让给第三方的权利定义为宅基地经营权,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应重点关注"确权公平、还权赋能、产权清晰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英豪
农村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宅基地的空置率高,而土地资源又是极其宝贵的,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充当集体土地的储备主体,对闲置的宅基地按照民事原则进行收回、收购,这就需要制度创新。建立农村地区的针对宅基地使用权储备制度,需要从土地储备的主体、土地储备的标的、土地储备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建构。应当按照财产权来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物权化构造,在具体宅基地使用权储备行为路径的构造上,应依据法律行为的分类,将之分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单方收回行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协议收购行为。前者为所有权人行使所有权的行为;后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保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农村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城乡建设总用地近七成,如果其不能实现流转,将使建设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这一战略决策成为空谈。因此,考察阻碍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所存在的法律障碍,探讨如何在现有法规政策之下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有条件向外部转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宅基地使用权外部转让的现状与问题外部转让的禁止。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以受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英豪
农村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宅基地的空置率高,而土地资源又是极其宝贵的,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充当集体土地的储备主体,对闲置的宅基地按照民事原则进行收回、收购,这就需要制度创新。建立农村地区的针对宅基地使用权储备制度,需要从土地储备的主体、土地储备的标的、土地储备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建构。应当按照财产权来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物权化构造,在具体宅基地使用权储备行为路径的构造上,应依据法律行为的分类,将之分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单方收回行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协议收购行为。前者为所有权人行使所有权的行为;后者为合同行为,应当依据意思自治原则来构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军 郑泰安
促进农民权益和效益的最优是宅基地使用权改革的基点,如何从制度突破上让宅基地用益物权效能最大化是农村要素改革的重点。从历史之角度分析.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构建之初的法益取向为居住保障,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此种价值导向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已显不适,而构建以"权利利用与效能最大化为中心"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成为必然。从法理学角度深入分析宅基地使用权之法理特征.进而构建中国特色之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成为必要。在制度设计与突破上,应重点关注宅基地使用权:区分取得及其类型;登记要件主义;流转交易制度;流转收益的分配原则、机制等。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 流转 价值 制度优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戈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是农地产权流转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能盘活宅基地产权、开拓农民融资渠道,还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金融改革。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则、土地政策与实践现状都为宅基地抵押的推广奠定了基础。然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制度层面包括立法体系不完善,抵押人、抵押权人范围不明确,抵押登记制度不健全,抵押权难以实现等;配套机制层面包括风险保障机制缺位、缺乏专门的价值评估机构与农地金融机构等。对此,应当对立法作出调整,并结合试点经验逐一完善。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 抵押 土地政策 农村金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高圣平 刘守英
研究目的:检讨现行宅基地使用权的初始取得制度,为中国相关制度的设计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法经济学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中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过分强调行政审批在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中的作用。基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应当按照他物权取得的基本原理重构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制度,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人的地位,并在公示方法上采用占有和登记两种方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光宏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对其效率进行了分析。其次,以实证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主要问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分配制度不明确;农村宅基地取得制度不合理,转让缺乏规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监管体制不完善等。最后,提出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创新的思路:应当加强有关农村宅基地立法;明晰农村宅基地产权;强化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权能;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使用权 制度经济学 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永和 张凤
如何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已成热点话题,学界存在着严禁流转与自由流转两种观点的分歧。两派的论争源于对农村宅基地性质的不同认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同解读以及对宅基地流转影响的不同评估。两派在论争的背后都存在一定的偏失。实际上,严禁宅基地流转以坚守既有土地制度的主张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而实行宅基地自由流转乃至宅基地私有化的方案也潜藏着巨大风险。因此,慎重稳妥推进流转才是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宅基地 流转 集体所有 私有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