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24)
- 2023(15408)
- 2022(13024)
- 2021(12184)
- 2020(10488)
- 2019(23958)
- 2018(23748)
- 2017(45694)
- 2016(24710)
- 2015(27614)
- 2014(27729)
- 2013(27066)
- 2012(24888)
- 2011(22257)
- 2010(22215)
- 2009(20709)
- 2008(20427)
- 2007(18202)
- 2006(15355)
- 2005(13856)
- 学科
- 济(97164)
- 经济(97028)
- 管理(75195)
- 业(69522)
- 企(58297)
- 企业(58297)
- 方法(47087)
- 数学(41667)
- 数学方法(41105)
- 财(30683)
- 农(25921)
- 中国(25061)
- 制(23411)
- 业经(20981)
- 学(20219)
- 务(19195)
- 财务(19131)
- 财务管理(19080)
- 企业财务(18152)
- 贸(17911)
- 贸易(17908)
- 地方(17783)
- 易(17427)
- 农业(16882)
- 银(16861)
- 银行(16829)
- 行(15937)
- 融(15905)
- 金融(15900)
- 体(15558)
- 机构
- 大学(348485)
- 学院(347909)
- 济(141302)
- 经济(138313)
- 管理(134162)
- 理学(116014)
- 理学院(114743)
- 研究(113096)
- 管理学(112542)
- 管理学院(111887)
- 中国(86286)
- 京(71879)
- 财(69508)
- 科学(68969)
- 农(57662)
- 所(56517)
- 财经(54713)
- 中心(53797)
- 江(52481)
- 业大(52164)
- 研究所(51085)
- 经(49683)
- 农业(45360)
- 范(44701)
- 北京(44453)
- 师范(44199)
- 经济学(44040)
- 院(41239)
- 州(41140)
- 财经大学(40849)
- 基金
- 项目(236303)
- 科学(186629)
- 基金(172989)
- 研究(171128)
- 家(151079)
- 国家(149866)
- 科学基金(129030)
- 社会(109180)
- 社会科(103574)
- 社会科学(103546)
- 省(92484)
- 基金项目(91566)
- 自然(84355)
- 自然科(82408)
- 自然科学(82381)
- 自然科学基金(80924)
- 教育(80624)
- 划(78078)
- 资助(70713)
- 编号(68706)
- 成果(55742)
- 重点(53517)
- 部(53161)
- 发(49485)
- 创(49286)
- 课题(47565)
- 制(46387)
- 创新(46156)
- 科研(46039)
- 教育部(45876)
共检索到507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喻文莉
根据宅基地置换是否触及土地所有权的变动,可以将其区分为征收置换和协议置换两种形态。为了弥补宅基地置换国家立法的不足,各地地方规范性文件就置换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补偿协议的签约主体等事项作出了相关规定。这些规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征收置换补偿涵盖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使用权人以及房屋所有权人之间三类法律关系。《土地管理法》赋予集体经济组织基于公共利益需要而行使土地回收权,这是宅基地协议置换的逻辑起点。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宅基地所有权行使主体应是征收置换补偿对象;作为宅基地置换补偿对象的农民应当以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为限。宅基地置换补偿标准应当以被置换的宅基地和房屋面积为基准,结合考虑农户成员数量予以核定。宅基地征收置换补偿协议的签约主体应当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协议置换补偿协议的签约主体以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为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小君 蒋省三
宅基地对满足我国农民的基本居住需求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农民的基本土地权利。我们近些年来所做的实证调研表明,现行法律关于宅基地使用权内涵以及取得、使用、收益、转让和消灭等的规定都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应在立法模式的选择、用途的法律管制、农民的无偿取得以及附条件退出机制等方面完善现行法律规定,以适应国家不断发展的农村土地政策,推动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农村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规定了农民宅基地所有权的集体属性,而在具体的产权实践中,农民对宅基地的产权认知越来越趋向于私有化。宅基地产权的地方性建构意味着对土地产权的讨论必须进行"在地化"的理解,S村宅基地制度的在地化实践以及土地管理权的上收为农民提供了富有弹性的私人化实践空间。同时,基于地方性共识的农民宅基地需求同该制度空间相耦合,共同形塑了农民对宅基地属性的私化认知。
关键词:
宅基地 私化认知 在地化 地方性建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智利 先静
为避免进一步加重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的现象,结合我国目前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增减挂钩"政策以及户籍制度,创新性地设计出农村宅基地置换住房券制度,并提出实施该制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宅基地 住房券 公共租赁房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高海
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制度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继承权又是集体资产股份权能的核心内容。集体资产股份继承的特别性主要体现在:继承主体方面,需区分继承人是本集体成员还是非本集体成员;继承效果方面,绝大部分非本集体成员继承人只能继承取得股份的有限权能,绝大多数本集体成员继承人不会因继承股份增加表决权比例;继承客体方面,宜表达为股份而不是股权或资格。难以也不宜划分资格股与追加股差别继承。本集体成员继承的,应限制户内人均占股比例;非本集体成员继承的,应限制个人占股比例。户内任一集体成员死亡后即可办理继承手续;继承人记载于股东名册时开始享有股东资格及相应权利,但未经外部变更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应慎用"减人不减股""户内共享股份"等类似表达,以防影响集体资产股份主体为个人的解读。无人继承的股份应计入集体股或将其价款计入公益金管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罗亚文
研究目的:明晰宅基地的盘活形式由“农户自主流转”向“集体主导、统筹流转”的模式转变,探索集体主导盘活闲置宅基地的实践路径及制度规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研究结果:(1)集体主导盘活的试点路径可总结为委托流转、转权流转和扩权流转。(2)路径局限:农户退出意愿掣肘盘活效率、地性转换易导致宅基地面积缩减、受让方权利名称及属性未明晰、单一赋权逻辑较难契合多元流转形式。(3)委托代理方式以及宅基地经营权的规范构造可为集体盘活路径所吸收。研究结论:宅基地用途应适当向经营性利用扩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盘活主体和宅基地所有权人,应在充分尊重农户退出意愿的基础上,为受让人设立宅基地经营权,由此构建以农户退出意愿为前提的多元盘活路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大伟
杭州积极推进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创新实践,开展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联众模式""淳安实验"和临安天目山试点。基于杭州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的观察发现,宅基地"三权分置"面临着实践需求与政策供给的不匹配,宅基地所有权难以显化、宅基地资格权的认定及规范保护比较模糊、宅基地使用权规范流转和盘活的市场机制及法治保障不足等困境。深入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应该坚持城乡融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视角,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宅基地开发利用中的主导作用,保障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有效落实;科学界定农村宅基地"三权"之间的权责关系,显化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建构完善的确权赋能机制;完善政策扶持、平台搭建和空间管制等政府资源配置机制,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的适度放活;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与相关领域改革的协同融合,完善宅基地用益物权保障机制。
关键词:
宅基地 三权分置 盘活 规范路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于玉林
广义地理解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办事的标准。它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法令、公约、合同、协议、道德、惯例、风俗习惯、乡规民约等各种制度。会计制度属于经济制度,会计制度是要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共同遵守办理会计事项的标准。在会计制度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各种会计制度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会计制度体系。会计制度体系不能混同为会计法体系。会计制度体系包括会计规章、会计规范性文件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要分清会计规章与会计规范性文件,以便对其有正确的认识与实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高海
我国家庭农场的全国性规范基本缺位、地方性规定参差不齐,为了便于全国家庭农场之数量的统计、特征的揭示、政策的制定,应当从家庭农场经营者、家庭成员范围与农场经营规模的限定,"家庭成员提供劳动力为主"与"农场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界定,反思认定标准;从家庭农场的前置认定程序和动态认定监管,完善认定程序。此外,还应当允许采取有限合伙企业,但禁止选择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应当明确租入与投资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债务承担能力,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家庭农场的立法构造。
关键词:
家庭农场 认定标准与认定程序 土地经营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超 谭峻
本文通过回顾农村宅基地功能演变历史,理清宅基地三大功能演变趋势,即政治稳定功能保持不变,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削弱,经济财产功能日益凸显。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参考上述宅基地功能演变路径,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坚持土地所有权不变,保持政治稳定;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差别化宅基地制度设计;加快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激活农民手中土地财产。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宅基地功能 宅基地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政规范性文件是财政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财政部门实施财政管理的直接依据。加强财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工作,既是加强财政管理基础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及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客观要求。从1986年开始,财政部先后进行了11次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总计废止和宣布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达6702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鸣
推进宅基地腾退是缓解中国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重要举措。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了解农户补偿偏好,设计合理的补偿方案,促进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本文设计了一个包括补偿方式、补偿速度、补偿比例、付款模式、配套服务和资金来源6个属性在内的分组选择实验方案,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了货币补偿、住房置换和就业安置3种补偿方式下的农户选择偏好以及异质性来源。结果发现:(1)只要政策公开透明,补偿标准合理,多数农户具备参与宅基地腾退的意愿,且更倾向于选择直接的货币补偿方式;(2)非货币补偿方式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政策潜力,对于更为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收入水平更高以及所拥有的宅基地距离县城更远、重要程度更低的群体具有吸引力;(3)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选择何种配套服务和资金来源的两个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低、年收入越低的农户越偏好教育培训与补缴社保,且更倾向选择财政拨付渠道的补偿资金来源。本文的发现为如何更加科学精准地制定退地补偿计划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姚如青 朱明芬
研究目的:探讨源于中国推进工业化目的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在城镇化中演化的特征和原因。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法和经济学与产权博弈论。研究结果:近年来行政配置取向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得到固化和强化,既是由于中央政府基于耕地保护的政策目的,也是由于这种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能让地方政府获得城镇化收益。但是,随着城乡人口流动和城镇化持续推进,使得农村地区的宅基地利用越来越需要市场配置取向。研究结论:当前阶段推进市场配置取向代替行政配置取向,可以结合区域特点实施双轨化配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肖鹏
研究目的:明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中土地经营权的性质。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践中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逻辑各不相同。不同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直接影响土地经营权的性质。(2)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从而采用"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土地经营权将取代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法定的用益物权。(3)土地经营权人既可以是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土地经营权的农户,也可以是通过转让、互换或者入股等流转方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期限届满之前,土地经营权应当独立于土地承包权存在,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